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卷第四百一十八  龍一


  蒼龍 曹鳳 張魯女 江陵姥 甘宗 南鄩國 龍場 五色石 震澤洞
  梁武后 劉甲 宋云 蔡玉 李靖

蒼 龍
孔子當生之夜,二蒼龍亙天而下,來附徵在之房,因而生夫子。有二神女擎香露,空中而來,以沐浴徵在。(出王子年《拾遺記》)
  孔子要出生的那天夜里,兩條蒼龍橫貫上天而降下,來依附著顏徵的居室,因而生了孔子。有兩位仙女手擎香露從空中而來,用香露讓顏徵沐浴。

曹 鳳
后漢建武中,曹鳳字仲理,為北地太守。政化尤异。黃龍見于九里谷高岡亭,角長二丈,大十圍,梢至十余丈。天子嘉之,賜帛百匹,加秩中二千石。(出《水經注》)
  后漢建武年中,曹鳳字仲理是北地太守,政治風化优异。在九里谷高岡亭出現一條黃龍,角長二丈,粗十圍,尾巴也足有十几丈。天子贊美這件事,賜給曹鳳一百匹帛,增加俸祿二千石。

張魯女
張魯之女,曾浣衣于山下,有白霧濛身,因而孕焉。恥之自裁。將死,謂其婢曰:“我死后,可破腹視之。”婢如其言,得龍子一雙,遂送于漢水。既而女殯于山。后數有龍至,其墓前成蹊。(出《道家雜記》)
  張魯的女儿,曾經在山下洗衣服,有濛濛白霧圍在她的周圍,因而怀了孕。張氏女恥辱難以忍受,就自殺了。臨死的時候,她對她的婢女說:“我死了之后,可以打開肚子看看。”婢女照她的話去做了,得到兩條小龍子,就把龍子送到漢水里去了。然后把張氏女埋葬在山上。后來多次有龍來,那墓前形成一條小路。

江陵姥
江陵趙姥以沽酒為業。義熙中,居室內忽地隆起,姥察為异。朝夕以酒酹之。嘗見一物出頭似驢,而地初無孔穴。及姥死,家人聞土下有聲如哭。后人掘地,見一异物蠢然,不測大小,須臾失之。俗謂之土龍。(出《渚宮舊事》)
  江陵的趙姥以賣酒為主。義熙年中,她的居室內地面忽然凸起來了。趙姥看了認為挺怪,早晚用酒祭奠它。曾經看見一個東西從地里出來,它的頭像驢。但是地上當初就沒有窟窿。等到趙姥死了,家人听到土下有聲音,像哭聲。后來人們把地挖開,看到一個挺蠢的怪物。這東西很難說有多大,很快就沒了。一般叫它為土龍。

甘 宗
秦使者甘宗所奏西域事云,外國方士能神咒者,臨川禹步吹气,龍即浮出。初出,乃長數十丈。方士吹之,一吹則龍輒一縮。至長數寸,乃取置壺中,以少水養之。外國常苦旱災,于是方士聞有(“有”原作“而”,据明抄本、陳校本改)旱處,便繼龍往,出賣之。一龍直金數十斤。舉國會斂以顧之。直畢,乃發壺出龍,置淵中。复禹步吹之,長數十丈。須臾雨四集矣。(出《抱朴子》)
  秦使者甘宗稟奏的關于西域的事說,外國能通神咒語的方士,登臨河川,走禹步步法吹气,龍就能浮出來。龍剛出來的時候,是几十丈長。方士吹它,一吹它就一縮,縮到几寸長,就捉住它放到壺里,用很少一點水養著。外國常常苦于旱災。于是方士听說有干旱的地方,就帶著龍前往。把它賣掉。一條龍价值几十斤黃金。全國都會聚集起來觀看。直到最后,才把壺打開,放到湖泊里,又走禹步步法吹它,它長到几十丈長,片刻之間便烏云四起,下起雨來。

南鄩國
南鄩國有洞穴陰源,其下通地脈,中有毛龍毛魚。時蛻骨于曠澤之中。魚龍同穴而處。其國獻毛龍一于殷。殷(王子年《拾遺記》“于殷殷”作“雌一雄放”。按事應在舜時,“殷”字訛。)置豢龍之官。至夏代不絕。因以命族。至禹導川,及四海會同,乃放于洛汭。(出《拾遺錄》)
  南鄩國有暗藏在洞穴中的水源,它的下邊通向地脈,其中有毛龍和毛魚。毛龍和毛魚時常蛻骨在空曠的水澤之中。魚和龍在一個洞穴里相處。這個南鄩國曾經向殷商獻過一條毛龍。殷商那時候設有養龍的官職。到夏代這种官職還有保留,因而用它作為一個部族的命名。到大禹治水,四海會同到一起,就把那條毛龍放到洛水里了。

龍 場
《王子年拾遺》曰:方丈山東有龍場,地方千里,龍皮骨如山阜,布散百余頃。《述异記》:“晉宁縣有龍葬洲。父老云,龍蛻骨于此洲,其水今猶多龍骨。按山阜岡岫,能興云雨者。皆有龍骨。或深或淺,多在土中。齒角尾足,宛然皆具。大者數十丈,或盈十圍。小者才一二尺,或三四寸。体皆具焉。嘗因采取見之。”《論衡》云:“蟬生于腹育(“育”字原空缺。据陳校本補),開背而出,必因雨而蛻,如(“如”原作“而”。据明抄本、許本改)蛇之蛻皮云。”近蒲洲人家,拆草屋,于棟上得龍骨長一丈許,宛然皆具。(出《感應經》)
  《王子年拾遺》上說:“方丈山之東有一個龍場,方圓一千里,龍皮龍骨堆積如山,布散一百多頃。”《述异記》:“晉宁縣有一個龍葬洲。老人們講,龍在這個洲上蛻骨,那水里至今還多有龍骨。考察那里的山岭峰巒,凡是能興云雨的地方,都有龍骨。有的深,有的淺,大多在土里邊。齒、角、尾、足,都很像。大的几十丈,有的粗滿十圍;小的才一二尺,有的三四寸,体形都具備。曾經借采取的机會見過。”《論衡》說:“蟬在肚子里生長發育,破開背爬出來,一定要借著雨天來蛻變,就像蛇蛻皮一樣。”近來蒲洲有一個人家拆草屋,在梁棟上得到一根龍骨,長一丈左右,什么部位都很完備。

五色石
天目山人全文猛于新丰后湖觀音寺西岸,獲一五色石大如斗。文彩盤蹙,如有夜光。文猛以為神异,抱獻之梁武。梁武喜,命置于大极殿側。將年余,石忽光照廊廡,有聲如雷。帝以為不祥,召杰公示之。對曰:“此上界化生龍之石也,非人間物。若以洛水赤礪石和酒合藥,煮之百余沸,柔軟可食。琢以為飲食之器,令人延壽。福德之人,所應受用。有聲者,龍欲取之。”帝令馳取赤石。如其法,命工琢之以為甌,各容五斗之半,以盛御膳。香美殊常。以其余屑,置于舊處。忽有赤龍,揚須鼓鬣,掉尾入殿,擁石騰躍而去。帝遣推驗。乃是普通二年,始平郡石鼓村,斗龍所競之石。其甌遭侯景之亂,不知所之。(出《梁四公記》)
  天目山人全文猛,在新丰后湖觀音寺的西岸,得到一塊斗那么大的五色石頭。石頭的紋彩盤旋緊蹙,好像有夜光。全文猛以為是神奇之物,就抱著它獻給了梁武帝。梁武帝很高興,讓把它放在大极殿旁邊。將近一年多一點的時間,這塊石頭忽然光芒四射,發出雷一樣的響聲。梁武帝認為是不祥之兆,就召來杰公,把這石頭給他看。杰公說:“這是上界的活龍變成的石頭,不是人間的東西。如果用洛水的赤礪石和上酒,合成一种藥,用這藥把這石頭煮沸一百次,這石頭就變得柔軟可吃了。把它雕琢成飲食器皿,能使人延長壽命。這是有福有德的人才享用得了的。其中有聲的,龍就要下來取它。”梁武帝派人騎馬去取來赤色礪石,就像杰公說的辦法那樣,命工匠把石頭雕琢成盆,用來盛御膳。用這种盆盛的飯菜,格外香美,与眾不同。把雕琢剩下的石屑,又放到原來的地方。忽然有一天,一條紅色的龍,張牙舞爪地掉尾進入大极殿,抱著那些石頭就騰躍而去。梁武帝派人推求查驗此事,原來這塊五色之石是普通二年,始平郡石鼓村,斗龍競賽用的石頭。雕成的那個盆,遭到侯景之亂以后,就不知道哪儿去了。

震澤洞
震澤中,洞庭山南有洞穴深百余尺。有長城乃仰公□誤墮洞中,旁行,升降五十余里,至一龍宮。周圍四五里,下有青泥至膝,有宮室門闕。龍以气辟水,霏如輕霧,晝夜光明。遇守門小蛟龍,張鱗奮爪拒之,不得入。公□在洞百有余日,食青泥,味若粳米。忽仿佛說得歸路,尋出之。為吳郡守時,乃具事聞梁武帝。帝問杰公。公曰:“此洞穴有四枝:一通洞庭湖西岸,一通蜀道青衣浦北岸,一通羅浮兩山間穴溪,一通枯桑島東岸。益東海龍王第七女掌龍王珠藏,小龍千數衛護此珠。龍畏蜡,愛美玉及空青而嗜燕。若遣使信,可得寶珠。”帝聞大嘉。乃詔有能使者,厚賞之。有會稽郡鄮縣白水鄉郎(“郎”原作“即”。据明抄本、陳校本改)庾毗羅請行。杰公曰:“汝五世祖燒殺鄮縣東海譚之龍百余頭,還為龍所害。汝龍門之宄也,可行乎?”毗羅伏實,乃止。于是合浦郡洛黎縣甌越羅子春兄弟二人,上書自言:“家代于陵水羅水龍為婚,遠祖矜能化惡龍。晉簡文帝以臣祖和化毒龍。今龍化縣,即是臣祖住宅也。象郡石龍,剛猛難化,臣祖化之。化石龍縣是也。東海南天台湘川彭蠡銅鼓石頭等諸水大龍,皆識臣宗祖,亦知臣是其子孫。請通帝命。”杰公曰:“汝家制龍石尚在否?”答曰:“在在。謹繼至都,試取觀之。”公曰:“汝石但能制微風雨召戎虜之龍,不能制海王珠藏之龍。”又問曰:“汝有西海龍腦香否?”曰:“無。”公曰:“奈之何御龍?”帝曰:“事不諧矣。”公曰:“西海大船,求龍腦香可得。昔桐柏真人數揚道義,許謐、茅容乘龍,各贈制龍石十斤。今亦應在,請訪之。”帝敕命求之。于茅山華龍(許本、“龍”作“陽”)隱居陶弘景得石兩片。公曰:“是矣。”帝敕百工,以于闐舒河中美玉,造小函二,以桐木灰發其光,取宣州空青,汰其甚精者,用海魚膠之,成二缶。火燒(“火燒”原作“大船”。据陳校本改)之,龍腦香尋亦繼至。杰公曰:“以蜡涂子春等身及衣佩。”又乃繼燒燕五百枚入洞穴,至龍宮。守門小蛟聞蜡气,俯伏不敢動。乃以燒燕百事賂之,令其通問。以其上上者獻龍女,龍女食之大嘉。又上玉函青缶,具陳帝旨。洞中有千歲龍能變化,出入人間,有善譯時俗之言。龍女知帝禮之,以大珠三、小珠七、雜珠一石,以報帝。命子春乘龍,載珠還國,食頃之間便至。龍辭去,子春荐珠。帝大喜。得聘通靈异,獲天人之寶。以珠示杰公。杰公曰:“三珠,其一是天帝如意珠之下者,其二是驪龍珠之中者。七珠,二是虫珠,五是海蚌珠,人間之上者。雜珠是蚌蛤等珠,不如大珠之貴。”帝遍示百僚,朝廷咸謂杰公虛誕,莫不詰之。杰公曰:“如意珠上上者,夜光照四十余里;中者十里;下者一里。光之所及,無風雨雷電水火刀兵諸毒厲。驪珠上者,夜光百步;中者十步;下者一室。光之所及,無蛇虺豸之毒。虫珠,七色而多赤,六足二目,當其凹處,有臼(“臼”原作“舊”。据明抄本改)如鐵鼻。蚌珠五色。皆有夜光,及數尺。無瑕者為之上,有瑕者為下。珠蚌五,于時与月盈虧。蛇珠所致,隋侯噲參,即其事也。”又問蛇鶴之异。對曰:“使其自适。”帝命杰公記蛇鶴二珠。斗余雜珠,散于殿前。取大黃蛇玄鶴各十數,處布珠中間。于是鶴銜其珠,鳴舞徘徊;蛇銜其珠,盤曲宛轉。群臣觀者,莫不歎服。帝复出如意龍虫等珠,光之遠近。七九八數。皆如杰公之言。子春在龍宮得食,如花如藥。如青如飴,食之香美。繼食至京師,得人間風日,乃堅如石,不可咀咽。帝令秘府藏之。拜子春為奉車都尉,二弟為奉朝請,賜布帛各千匹。追訪公□往不為龍害之由,為用麻油和蜡,以作照魚衣,乃身有蜡气故也。(同《梁四公記》)
  太湖之中,洞庭山南有一個一百多尺深的洞穴。有一個叫仰公□的人無意掉到洞里,向旁邊走,升升降降五十多里,來到一所龍宮。龍宮周圍四五里,下邊有齊膝深的青泥,宮室門戶樣樣不少。龍用气把水分開,霏霏然有如輕霧。白天黑夜都有光明。他來到宮門前。守門的是一條小蛟龍。小蛟龍張鱗奮爪地阻止他,他進不去。他在這洞中一百多天,吃青泥,味道象稻米。忽然有一天好像找到了一條回家的路,順著那路就出來了。他做吳郡太守的時候,把這事詳細地告訴過梁武帝。梁武帝就向杰公問起這事。杰公說:“這個洞穴分四條通道。一條通向洞庭湖西岸;一條通向蜀道青衣浦北岸;一條通向羅浮兩山間的穴溪;一條通向枯桑島東岸。東海龍王第七個女儿掌管龍王的珠藏,一千多條小龍在那里衛護這些珍珠。龍怕蜡,喜歡美玉和空青石,嗜吃燕子。如果能派人前去,可以得到寶珠。”梁武帝听了非常贊賞,就下詔征求能去的人。要重賞。會稽郡鄮縣白水鄉有一個叫庾毗羅的青年男子要去。杰公說:“你上五輩的爺爺燒殺鄮縣東海潭的龍一百多頭,回來的路上被龍害死。你是龍家族的仇人,能去嗎?”毗羅承認這是事實,就拉倒了。這時候合浦郡洛黎縣的甌越族人羅子春兄弟兩個,上書說:“我家世代与陵水龍羅水龍通婚,我的祖先能馴化惡龍。晉簡文帝就讓我爺爺馴化過毒龍。現在的龍化縣,就是我爺爺的住宅。像郡的石龍,剛烈凶猛難以馴化,我爺爺把它馴化了。化石龍縣就是因為這事得名的。東海南天台、汀川的彭蠡、石頭等名水中的大龍,都認識我的宗祖。也知道我是他們的子孫。請讓我去傳達皇帝的命令。”杰公說:“你家的朱龍石還在嗎?”羅子春說:“在,在。已經帶來了。”他就取出來給人看。杰公說:“你的這石頭只能制住一般的龍,不能制那為龍王藏珠的龍。”又問道:“你有西海龍腦香嗎?”羅子春說:“沒有。”杰公說:“那你憑什么制服龍呢?”梁武帝說:“事情還不大好辦呢。”杰公說:“乘大船到西海,可以找到龍腦香。從前桐柏真人宏揚道義,許謐、茅容乘龍,各得到桐柏真人贈送的制龍石十斤,現在還應該有,請派人求訪。”于是梁武帝命令四處求訪,在隱居在茅山華龍的陶弘景那里弄到兩片制龍石。杰公看后說:“就是這种東西。”梁武帝命令百工,用于闐舒河里的美玉,雕制了兩個小匣,用桐木灰把它磨光,找來宣州的空青,選出最好的,用海龜膠成兩個缶,用火燒一燒。不久又弄到了龍腦香。杰公說:“把蜡涂抹到羅子春兄弟二人的身上和衣佩上。”然后又讓兄弟二人帶上五百只烤好的燕子上路。二人來到龍宮,守門的小蛟龍聞到蜡气,趴在那里不敢動。二人就拿出一百只烤燕子賄賂他們,讓它們往里通報。二人把最好的烤燕子獻給龍女。龍女吃過之后大加贊賞。二人又把玉匣和青缶獻上,詳細陳述了梁武帝的意思。洞中有一千歲的龍,可以變成人出入人間,完全可以听懂時俗語言。龍女知道梁武帝這是以禮相待,就把三顆大珠,七顆小珠,一石雜珠送給梁武帝作為回報。她讓羅子春兄弟二人乘著龍載著這些珠子回國,一頓飯的工夫就到了。龍回洞,羅子春獻珠。梁武帝大喜。能派使者与靈异來往,獲得天人的寶物,他當然高興。他把珠子給杰公看。杰公說:“那三顆大珠,其中一顆是天帝如意珠之下等珠,一顆是驪龍珠之中等珠;那七顆小珠,兩顆是虫珠,五顆是海蚌珠,是人間的上等珠;那一石雜珠,是蚌蛤等珠,不如大珠值錢。”梁武帝讓所有的官員都來看。百官都說杰公說得荒誕不實,沒有不追問的。杰公說:“如意珠中最好的,夜光能照出四十多里;中等的能照十里;下等的照一里。所照到的地方,沒有風雨、雷電、水火、刀兵等各种毒癘。驪珠中最好的,夜光能照一百步。中等的十步;下等的只照亮一間屋子。光所照到的地方,沒有虫蛇之毒。虫珠,七种顏色,而多半是赤色,六條腿兩只眼,在它的凹陷處,有鐵鼻狀的臼。蚌珠五种顏色,都有夜光,只能照出几尺。沒有斑點的是上品,有斑點的是下品。五只珠蚌,可以同月一起盈虧。蛇珠能羅致來珠子。所謂隋侯之珠,群珠來聚,說的便是此事。人們又問蛇珠与鶴珠有什么不同。杰公說:“讓它們自己來表明吧。”梁武帝讓杰公記一下哪些是蛇珠,哪些是鶴珠。一斗多雜珠,散放在殿前。弄來大黃蛇十條,黑鶴十只,把它們布置在珠子中間。于是,鶴銜起一顆珠子鳴舞徘徊,蛇銜起一顆珠子盤曲宛轉。群臣看了,沒有不歎服的。梁武帝又把如意、龍、虫等各种珠子拿出來,光照的遠近,都和杰公說的一樣。羅子春在龍宮吃的東西,如花似藥,如青似飴,吃起來特別香美。他帶回來一些,讓人間的陽光一晒,熱風一吹,竟然像石頭一樣堅硬,不能咬動了。梁武帝命人把這些東西藏到秘府里,讓羅子春做了奉車都尉,讓他弟弟做了奉朝請,賜給他們各一千匹布帛。后又追訪仰公鄮到龍宮去而沒被龍害的原因,原來他用麻油和蜡做了照魚衣,是身上有蜡气的原因。

梁武后
梁武郗皇后性妒忌。武帝初立,未及冊命,因忿怒。忽投殿庭井中。眾趨井救之,后已化為毒龍,煙焰沖天,人莫敢近。帝悲歎久之,因冊為龍天王,便于井上立祠。(出《兩京記》)
  梁武郗皇后性情妒忌。武帝剛登基,還沒有來得及辦理冊封的事,于是郗皇后便非常憤怒,忽地投到宮殿庭院里的一口井中。大伙跑過去救她時,她已經變成一條毒龍,煙焰沖天,誰也不敢靠近。武帝悲歎了好久,就冊封她為“龍天王”,就在井上立了供奉她的祠堂。

劉 甲
宋劉甲居江陵。元嘉中,女年十四,姿色端麗,未嘗讀佛經,忽能暗誦法華經。女所住屋,尋有奇光。女云,已得正覺,宜作二七日齋。家為置高座,設寶帳。女登座,講論詞玄。又說人之災祥,諸事皆驗。遠近敬禮,解衣投寶,不可胜數。衡陽王在鎮,躬率參佐觀之。經十二日,有道士史玄真曰:“此怪邪也。”振褐往焉。女即已知,遣人守門。云:“魔邪尋至,凡著道服,咸勿納之。”真變服奄入。女初猶喝罵,真便直前,以水洒之,即頓絕,良久乃蘇。問以諸事,皆云不識。真曰:“此龍魅也。”自是复常,嫁為宣氏妻。(出《渚宮舊事》)
  宋劉甲住在江陵。元嘉年中,他的女儿十四歲,姿色端庄秀麗。她沒有讀過佛經,有一天卻忽然能暗暗地背誦《法華經》。她住的屋里,不久便出現奇异的光。她說,她已經得了正覺,應該做二七日的齋戒。她家為她設置了高座,設立了寶帳。她登上寶座,講的話都很深奧。又講人的災祥禍福,各种事都很靈驗。遠近的人都很敬佩她。解衣投寶的,不可胜數。衡陽王在鎮,親自率領僚屬來觀看。經過十二天之后,有一個叫史玄真的道士說,這是一种怪邪現象。他急急忙忙地赶來。她已經知道了,派人守住門,說:“不久將有妖邪之類到來,凡是穿道服的,全都不讓進來!”史玄真換了衣服突然進入。她起初還大聲地喝罵。史玄真便直接走上前去,把水洒到她身上。她頓然气絕,過了許久才醒。醒后人們再問她各种事情,她便什么都說不記得了。史玄真說,這是被龍魔住了。從此以后她恢复正常,嫁給宣氏為妻。

宋 云
后魏宋云使西域,至積雪山,中有池,毒龍居之。昔三(明抄本“三”作“五”)百商人止宿池側,值龍忿怒,泛殺商人。果阤王聞之,舍位与子,向鳥場國學婆羅門咒。四年之中,善得其術。還复王位,就池咒龍。龍化為人,悔過向王。王即從之。(出《洛陽伽藍記》)
  后魏時,宋云出使西域。走到積雪山,見山中有大池,池中有毒龍。以前三百商人在這池邊止宿,正赶上毒龍憤怒,就把這三百人全都泛水淹死了。果阤王听說這事以后,把王位讓給儿子,自己到鳥場國去學婆羅門咒語。四年之中,他很好地掌握了那咒語的法術,就歸國恢复了王位,到池邊去咒那毒龍。毒龍變成人,向國王表示悔過,國王就把他放了。

蔡 玉
弘農郡太守蔡玉以國忌日于崇(“崇”字原空缺,据陳校本補)敬寺設齋。忽有黑云甚密,從東北而上,正臨佛殿。云中隱隱雷鳴。官屬猶未行香,并在殿前,聚立仰看。見兩童子赤衣,兩童子青衣,俱從云中下來。赤衣二童子先至殿西南角柱下,抽出一白蛇身長丈余,仰擲云中。雷聲漸漸大而下來。少選之間,向白蛇從云中直下,還入所出柱下。于是云气轉低著地。青衣童子乃下就住,一人捧殿柱,离地數寸。一童子從下又拔出一白蛇長二丈許,仰擲云中。于是四童子亦一時騰上,入云而去。云气稍高,布散遍天。至夜。雷雨大霪,至晚方霽。后看殿柱根,乃蹉半寸許,不當本處。寺僧謂此柱腹空。乃鑿柱至心,其內果空,為龍藏隱。(出《大業拾遺記》)
  弘農郡太守蔡玉,在全國的忌日這一天到崇敬寺設齋,忽然有濃密的黑云從東北而上,正臨近佛堂。云中有隱隱的雷鳴。官屬們還沒有行香,一齊站在殿前,仰著頭往云上看。他們看見兩個紅衣童子和兩個青衣童子,都從云中下來。兩個紅衣童子先來到殿西南角的柱子下,抽出一條一丈多長的白蛇。他們把蛇仰擲到云中,雷聲漸漸變大而滾動下來。不多一會儿,剛才扔上去的那條白蛇從云中直貫下來,回到所出的柱子下。于是云气變低,著地。青衣童子就下來走邊柱子,一個人把柱子捧起來,讓柱子离地几寸。另一個人就從柱子下又拔出一條兩丈左右長的白蛇,也仰擲到云中。于是四個童子也同時騰身而起,隱入云中。云气漸漸升高,布散滿天。到了夜晚,雷雨大作,一直下到第二天晚上才晴天。后來人們去看那殿柱的根部,竟偏离半寸左右,沒有回到原來的位置。廟里的和尚說,這樁子是空的。于是就鑿柱子到柱心,一看,果然是空的,是龍的隱藏之所。

李 靖
唐衛國公李靖,微時,嘗射獵靈山中,寓食山中。村翁奇其為人,每丰饋焉,歲久益厚。忽遇群鹿,乃遂之。會暮,欲舍之不能。俄而陰晦迷路,茫然不知所歸,悵悵而行,因悶益甚。极目有燈火光,因馳赴焉。既至,乃朱門大第,牆宇甚峻。扣門久之,一人出問。靖告迷道,且請寓宿。人曰:“郎君已出,獨太夫人在。宿應不可。”靖曰:“試為咨白。”乃入告。复出曰:“夫人初欲不許,且以陰黑,客又言迷,不可不作主人。”邀入廳中。有頃,一青衣出曰:“夫人來。”年可五十余,青裙素襦,神气清雅,宛若士大夫家。靖前拜之。夫人答拜曰:“儿子皆不在,不合奉留。今天色陰晦,歸路又迷,此若不容,遣將何适。然此乃山野之居,儿子還時,或夜到而喧,勿以為懼。”既而食。頗鮮美,然多魚。食畢,夫人入宅。二青衣送床席裀褥,衾被香洁,皆极舖陳,閉戶系之而去。靖獨念山野之外,夜到而鬧者何物也?懼不敢寢,端坐听之。夜將半,聞扣門聲甚急。又聞一人應之,曰:“天符,報大郎子當行雨。周此山七百里,五更須足。無慢滯,無暴厲。”應者受符入呈。聞夫人曰:“儿子二人未歸,行雨符到,固辭不可。違時見責。縱使報之,亦以晚矣。僮仆無任專之理,當如之何?”一小青衣曰:“适觀廳中客,非常人也。盍請乎?”夫人喜。因自扣其門曰:“郎覺否?請暫出相見。”靖曰:“諾。”遂下階見之。夫人曰:“此非人宅,乃龍宮也。妾長男赴東海婚禮,小男送妹,适奉天符,次當行雨。計兩處云程,合逾万里。報之不及,求代又難,輒欲奉煩頃刻間。如何?”靖曰:“靖俗人,非乘云者。奈何能行雨?有方可教,即唯命耳。”夫人曰:“苟從吾言,無有不可也。”遂敕黃頭,靸青驄馬來。又命取雨器,乃一小瓶子,系于鞍前。戒曰:“郎乘馬,無勒(“勒”原作“漏”,据陳校本改)銜勒,信其行。馬跑地嘶鳴,即取瓶中水一滴,滴馬鬃上。慎勿多也。”于是上馬騰騰而行,倏勿漸高,但訝其隱疾,不自知其云上也。風急如箭,雷霆起于步下。于是隨所躍,輒滴之。既而電掣云開,下見所憩村。思曰:“吾扰此村多矣。方德其人,計無以報。今久旱,苗稼將悴。而雨在我手,宁复惜之?”顧一滴不足濡,乃連下二十滴。俄頃雨畢,騎馬复歸。夫人者泣于廳曰:“何相誤之甚!本約一滴,何私下二十尺之雨?此一滴,乃地上一尺雨也。此村夜半,平地水深二丈。豈复有人?妾已受譴,杖八十矣。”但視其背,血痕滿焉。儿子亦連坐。奈何?靖慚怖,不知所對。夫人复曰:“郎君世間人,不識云雨之變,誠不敢恨。只恐龍師來尋,有所惊恐,宜速去此。然而勞煩,未有以報,山居無物,有二奴奉贈。總取亦可,取一亦可。唯意所擇。”于是命二奴出來。一奴從東廊出,儀貌和悅,怡怡然。一奴從西廊出,憤气勃然,拗怒而立。靖曰:“我獵徒,以斗猛事。今但取一奴,而取悅者,人以我為怯也。”因曰:“兩人皆取則不敢。夫人既賜,欲取怒者。”夫人微笑曰:“郎之所欲乃爾。”遂揖与別,奴亦隨去。出門數步,回望失宅,顧問其奴,亦不見矣。獨尋路而歸。及明,望其村,水已极目,大樹或露梢而已,不复有人。其后竟以兵權靜寇難,功蓋天下。而終不及于相。豈非取奴之不得乎?世言關東出相,關西出將,豈東西喻邪?所以言奴者,亦下之象。向使二奴皆取,即极將相矣。(出《續玄怪錄》)
  唐衛國公李靖,地位低下時,曾經到靈山中打獵,吃住都在山中。山村里的老人們對他的為人感到惊奇,常常給他一些丰厚的饋贈,年頭越久饋贈越多。有一天他忽然遇上一群鹿,就去追赶。追到天黑,要舍不追又不能,不多時便在陰晦中迷失了道路,茫茫然不知何處是歸路。他悵然而行,心里就非常沉悶。忽然望見遠處有燈火,就急忙馳馬過去。到那一看,竟是朱門大戶,牆宇煞是高峻。叩門叩了好半天,有一人出來問他干什么。李靖便說迷失了道路,想借住一宿。那人說:“我家郎君出去了,只有太夫人在家,留宿應該說是不行的。”李靖說:“請問一下試試。”那人便進門去報告。接著又出來說:“夫人起先不想答應,但是因為天气陰黑,你又說迷了路,就不能不留你了。”于是邀李靖進了客廳。過了一會儿,一位婢女出來說:“夫人來了。”他一看那夫人,年紀有五十多歲,青裙素襖,神气清雅,宛如士大夫之家。李靖上前拜見。夫人答拜說:“兩個儿子都不在家,不該留宿,但是現在天色陰晦,又迷失歸路,這儿不留你,還讓你上哪儿去呢?但是這是山野人家,儿子回來時,也許是半夜,而且還大吵大叫,你可別怕。”然后就吃飯。飯菜都很鮮美,但是多半是魚。吃完飯,夫人進屋,兩個婢女送來床席被褥。這些東西都帶香味,富麗奢華。二婢女舖好床閉戶而去。李靖想到了山外,夜里到來又吵鬧的是什么東西呢?越想越怕,不敢入睡,端坐在那里听外面的動靜。將近夜半,听到很急的敲門聲,又听一個人答應,說:“天符,報大郎君應該行雨。此山周圍七百里,五更天下足,不要遲慢,不要暴厲。”應者接過天符進屋呈報。听夫人說:“兩個儿子都沒有回來,行雨的符到了,絕對推辭不得。不按時就被責罰。即使去報告,也已經晚了。僮仆沒有擔當專職的道理,該怎么辦呢?”一個小婢女說:“适才見客廳里的客人不是一般人,何不去求他呢?”夫人挺高興,親自來叩門說:“您醒著嗎?請暫且出來一下。”李靖答應著,從階上走下來。夫人對他說:“這不是人的住處,是龍宮。我大儿子到東海去參加一個婚禮,小儿子去送他妹妹去了。恰好接到天符,按次序應該行雨。總計兩處的云程,合起來超過一万里。去報告來不及,求別人代替又很難求到,就想要麻煩您一小會儿,怎樣呢?”李靖說:“我是俗人,不是能乘云駕霧的,怎么能行雨,有辦法可以教給我,我听吩咐就是了。”夫人說:“如果能照我的話做,沒有不行的。”于是就命人備好青驄馬牽過來,又命人取來雨器。原來雨器就是一個小瓶。這小瓶被系在馬鞍之前。夫人囑咐說:“您騎馬,不要勒馬的銜勒,要讓它隨便走。馬跑的時候,地上發出嘶鳴聲,你就從瓶中取出一滴水,滴到馬鬃上。一定不要滴多了。”于是李靖上馬騰騰而行,越走越高,不知不覺已來到云層之上。風急如箭飛,暴雷腳下響。于是他就隨著馬的跳躍,就開始滴水。然后就閃電大作,烏云撥開,他望見了他寄住的那個小山村。他想:“我打扰這個村太多了,正感他們的恩德,愁沒辦法報答,現在很久沒下雨了,庄稼苗將旱死,而雨就在我手里,難道還能舍不得給嗎?”想到一滴不好干什么,就連下了二十滴。不大一會儿就下完了。他騎馬回來,見到夫人在廳里哭了。夫人說:“你怎么錯得這么厲害?本來約好了下一滴,為什么私自下了二十尺雨?這一滴,就是地上的一尺雨啊!這個村半夜的時候,忽然間平地水深二丈,哪還有人?我已經受到責罰,挨了八十大板了!”但見她的后背,滿是血痕。她的儿子也被連坐。怎么辦?李靖又慚愧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夫人又說:“您是人世間的凡人,不懂得云雨的變化,實在不能怨您。只怕龍的軍隊來找嚇著你,您應該馬上离去,但是如此麻煩您,沒有什么報答您,山里沒有別的,有兩個小奴送給您吧。一塊領走也可以,單領一個也可以。由您選擇吧!”于是讓二奴出來。一個從東廊下走出來,儀表容貌和悅可親;一個從西廊下走出來,憤气勃然,怒目而立。李靖心里想:“我是一個打獵的,不怕斗猛之事。現在只領一奴,要是領那個笑臉的,人家就會以為我膽小。”于是他說:“兩個都領卻不敢,夫人既然相贈,我就領這個生气的吧。”夫人笑著說:“您的欲求也就這樣了。”于是就作揖与他告別。那小奴也跟著他走出來。出門才几步,回頭看宅舍全無。又扭頭去問小奴,小奴也不見了。他只好獨自尋路而歸。等到天明,望一眼那個小村,汪然一片大水。大樹只露出樹梢,不再有人。這以后,李靖居然當了大官,指揮軍隊平定了賊寇之難,立下了蓋世的大功。但是他始終沒達到相位。只怕是沒領到那小奴的原因吧?人們都說“關東出相,關西出將”,難道那二奴一個從東廊出一個從西廊出是暗喻將相?之所以叫做奴,也是人位在下的象征,假如把兩個小奴都領走,那就將既做將又做相了。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