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卷八



             知行錄之八 傳習錄下

  附朱子晚年定論
  正德乙亥,九川初見先生于龍江,先生与甘泉先生論格物之說,甘泉持舊說。先生曰:“是求之于外了。”甘泉曰:“若以格物理為外,是自小其心也。”九川甚喜舊說之是。先生又論《盡心》一章,九川一聞,卻遂無疑。后家居,复以格物遺質先生。答云:“但能實地用功,久當自釋。”山間乃自錄《大學》舊本讀之,覺朱子格物之說非是;然亦疑先生以意之所在為物,物字未明。己卯歸自京師,再見先生于洪都。 先生兵務倥傯, 乘隙講授,首問:“近年用功何如?”九川曰:“近年体驗得‘明明德’功夫只是‘誠意’。自‘明明德于天下’,步步推入根源,到‘誠意’上,再去不得,如何以前又有格致工夫?后又体驗,覺得意之誠偽,必先知覺乃可,以顏子有不善未嘗知之,知之未嘗复行為證,豁然若無疑;卻又多了格物功夫。又思來吾心之靈,何有不知意之善惡,只是物欲蔽了,須格去物欲,始能如顏子未嘗不知耳。 又自疑功夫顛倒, 与誠意不成片段。后問希顏。希顏曰:‘先生謂格物致知是誠意功夫,极好。’九川曰:‘如何是誠意功夫?’希顏令再思体看,九川終不悟,請問。”先生曰:“惜哉!此可一言而悟!惟濬所舉顏子事便是了,只要知身心意知物是一件。”九川疑曰:“物在外,如何与身心意知是一件?”先生曰:“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視听言動?心欲視听言動,無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無心則無身,無身則無心。但指其充塞處言之謂之身,指其主宰處言之謂之心,指心之發動處謂之意,指意之靈明處謂之知,指意之涉著處謂之物:只是一件。意未有懸空的,必著事物,故欲誠意則隨意所在某事而格之,去其人欲而歸于天理,則良知之在此事者無蔽而得致矣。此便是誠意的工夫。”九川乃釋然,破數年之疑。又問:“甘泉近亦信用《大學》古本,謂格物猶言造道。又謂窮理如窮其巢穴之窮,以身至之也。故格物亦只是隨處体認天理,似与先生之說漸同。”先生曰:“甘泉用功,所以轉得來。當時与說親民字不須改,他亦不信,今論格物亦近, 但不須換物字作理字, 只還他一物字便是。”后有人問九川曰:“今何不疑‘物’字?”曰:“《中庸》曰‘不誠無物’,程子曰‘物來順應’,又如‘物各付物’、‘胸中無物’之類,皆古人常用字也。”他日先生亦云然。
  九川問:“近年因厭泛濫之學,每要靜坐,求屏息念慮。非惟不能,愈覺扰扰,如何?”先生曰:“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曰:“當自有無念時否?”先生曰:“實無無念時。”曰:“如此卻如何言靜?”曰:“靜未嘗不動,動未嘗不靜。戒謹恐懼即是念, 何分動靜? ”曰:“周子何以言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曰:“無欲故靜,是‘靜亦定,動亦定’的‘定’字,主其本体也。戒懼之念是活潑潑地。此是天机不息處,所謂‘維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息便是死。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
  又問:“用功收心時,有聲有色在前,如常聞見,恐不是專一。”曰:“如何欲不聞見? 除是槁木死灰, 耳聾目盲則可。只是雖聞見而不流去,便是。”曰:“昔有人靜坐,其子隔壁讀書,不知其勤惰,程子稱其甚敬。何如?”曰:“伊川恐亦是譏他。”
  又問:“靜坐用功,頗覺此心收斂,遇事又斷了。旋起個念頭,去事上省察。事過又尋舊功,還覺有內外,打不作一片。”先生曰:“此格物之說未透。心何嘗有內外?即如惟濬,今在此講論,又豈有一心在內照管?這听講說時專敬,即是那靜坐時心,功夫一貫,何須更起念頭,人須在事上磨煉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后在洪都,复与于中、國裳論內外之說。渠皆云:“物自有內外,但要內外并著功夫,不可有間耳!”以質先生,曰:“功夫不离本体;本体原無內外。只為后來做功夫的分了內外,失其本体了。如今正要講明功夫不要有內外,乃是本体功夫。”是日俱有省。
  又問:“陸子之學何如?”先生曰:“濂溪、明道之后,還是象山,只是粗些。”九川曰: “看他論學, 篇篇說出骨髓,句句似針膏肓,卻不見他粗。”先生曰:“然他心上用過功夫,与揣摹依仿,求之文義,自不同。但細看有粗處,用功久當見之。”
  庚辰往虔州,再見先生,問:“近來功夫雖若稍知頭腦,然難尋個穩當快樂處。”先生曰:“爾卻去心上尋個天理,此正所謂理障。此間有個訣竅。”曰:“請問如何?”曰:“只是致知。”曰:“如何致?”曰:“爾那一點良知,是爾自家的准則。爾意念著處,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瞞他一些不得。爾只不要欺他,實實落落依著他做去,善便存,惡便去。他這里何等穩當快樂。此便是格物的真訣,致知的實功。若不靠著這些真机,如何去格物?我亦近年体貼出來如此分明,初猶疑只依他恐有不足,精細看無些小欠闕。”
  在虔,与于中、謙之同侍。先生曰:“人胸中各有個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因顧于中曰:“爾胸中原是圣人。”于中起不敢當。先生曰:“此是爾自家有的,如何要推?”于中又曰:‘不敢’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