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六章 坎尼戰役


              漢尼拔与法比烏斯

  漢尼拔在短時間內接連贏得兩次大捷,此時距羅馬只有几天行程了。很可能有人認為他本應進而攻打這座都城,但他卻知道得很清楚,羅馬的城防堅固,而且只要他向它逼近,其人民必將群起武裝保衛這座城市。他手頭又無攻城器械,而沒有此种裝備要想恃勇攻城,其成功的可能性實在令人怀疑。因此他的決定不是立即攻城而是率領全軍長驅直入意大利鄉村地帶,力圖通過爭取羅馬同盟國加入他的事業來贏取胜利。
  漢尼拔一路東進,翻過亞平宁山脈,然后折向南,跨過富庶的翁布里亞省与皮塞農省。軍隊沿途搶掠,士兵們個個私囊肥足,漢尼拔的金庫也得到補充。然而大軍所至之處,沒有一個城市向其敞開大門。漢尼拔為自已不能吸引同盟者而感到失望。最后,他來到了阿普利亞北部与亞得里亞海岸。他在這里建立了一個設防營地。趁全軍休整之机,他得以從海上向迦太基發回一份有關其軍事行動的報告。
  到此時為止,法比烏斯已按羅馬教的規定行完全部宗教儀式以确保他在這場力克強敵的戰爭中得到神助而取得最后胜利。接著他便出發与塞爾維利烏斯會合,率領四個聯合軍團向阿普利亞行進。前進到距迦太基營地不到六英里處,法比烏斯就地建營,并在營地周圍筑以壕溝。正當羅馬人在修筑工事之時,漢尼拔將其軍隊擺成作戰陣形向羅馬人發出挑戰。然而法比烏斯對此不予理睬。据傳漢尼拔曾這樣說道:“甚至連這點由戰神馬爾斯留傳下來的羅馬人精神也終于被征服了。他們已經精疲力竭,顯然已放棄一切自詡勇武蓋世的威名。”

              “拖延家”法比烏斯

  在隨后的几個星期乃至几個月中,法比烏斯嚴格奉行一种謹慎觀察的策略,始終避免交鋒。他的一些急于求戰的部下給他送了個雅號:“拖延家”。法比烏斯的兵員比漢尼拔多,但他們大部分是缺乏經驗的新兵,其對手卻是迦太基久經沙場的老戰士。可是他已經确立起一個軍需補給系統,因此他不必象漢尼拔那樣不得不派遣部下去鄉村收集糧草。但是法比烏斯的騎兵力量薄弱,而他知道漢尼拔在這方面特別強。此外,漢尼拔已經由于善施計謀、精于用兵、所向無敵而樹立威名,因此法比烏斯決心不拿全軍的傷亡去冒險,而是利用手中這支軍隊把迦太基人拖得失去耐心,同時防止羅馬的同盟者倒戈投向迦太基人。就這兩個目標而言,他是完全成功的。
  在此后的几個月中,漢尼拔試用了他所能用的一切手段力圖引法比烏斯出戰。他頻繁轉移營地,當著羅馬軍團的面肆意蹂躪沿途地區。他一次又一次地設下圈套,可是都毫無用處。法比烏斯始終使其部下對漢尼拔處于居高臨下的位置,遠遠地尾隨著他,但就是不上漢尼拔的當,不和他進行較量。然而他們卻特別注意迦太基軍隊的落伍士兵,經常襲擊漢尼拔正在進行劫掠的那些小股部隊。因此,小沖突時有發生,而羅馬人往往因在人數上占上風而得胜。
  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遲遲不打大仗,羅馬軍民中有許多人開始對法比烏斯奉行的拖延戰術變得不耐煩起來。甚至連副統帥彌努基烏斯也請求他阻止漢尼拔軍隊在各個省份普遍進行的劫掠蹂躪。但是法比烏斯卻仍然決意要在此后的一段時間內繼續其拖廷政策。
  到夏末時分,漢尼拔已到了意大利半島西側,開進了肥沃的坎帕尼亞谷地。法比烏斯尾隨他進入了這片平原。但是盡管其部下一再請戰,他卻堅持按兵不動,命令全軍在一座山上扎營。近處有一條隘道。漢尼拔當初就是通過它進入那片谷地的,他也完全可以由原路輕而易舉地离開那片地方。法比烏斯知道得很清楚,漢尼拔并不想在那個地區久留;他所希望的是帶上他從富庶的坎帕尼亞省所榨取的精華回阿普利亞建立冬營。現在法比烏斯控制著漢尼拔回兵的必經之路。在這里終于出現了法比烏斯心目中的有利戰机。他分派一支兵強馬壯的部隊去扼守那條隘道,同時著手制訂最佳進攻方案,据此在迦太基軍試圖撤离之時對其發起襲擊。
  羅馬人的這些准備行動均在漢尼拔的嚴密監視之中。在集中起部隊所能攜運的全部戰利品与補給以后,漢尼拔准備离開那片谷地并設下計謀要智胜羅馬人。夜幕降臨時,他傳令出發。根据事先安排,哈司德魯巴爾率領由輕工兵与輕步兵組成的先遣部隊走在全軍之首。這支先遣部隊赶著大約兩千頭公牛。每頭公牛的角上都綁著干柴捆。輕工兵們在預定時間點燃干柴捆并開始把這些牲口赶上隘口附近的陡坡。這些陡坡直上另一個山峰,与法比烏斯的山頂營地遙遙相望。那些牲口為火焰所激怒并受到哄赶者們的驅使,迅速而無一定路線地向山上猛跑。
  那支扼守隘道的羅馬分遣隊看到了這些神秘地向山上移動的火光。不出漢尼拔所料,其指揮官以為迦太基軍正在設法繞過隘道翻過山去。羅馬人馬上离開其陣地,迅速從隘道運動到對面山脊的制高點,打算擋住迦太基人的去路。當他們發現這些火光竟發自牛頭時,不禁大為惊愕。哈司德魯巴爾趁机率輕步兵從黑暗中殺出來,把羅馬兵打得狼狽潰逃。
  漢尼拔卻早已催動全軍,此時正大步走過無人把守的隘道。
  在羅馬軍營里。法比烏斯被衛兵叫醒。他們向他報告在對面山坡上發現火光。果然不出漢尼拔所料,法比烏斯識破這是對方在用計,因而決心不為其所蒙騙。然而,又如漢尼拔所料,他雖知其為計,卻并不明白其中的用意所在。這是羅馬人的不幸。由于不肯冒險夜戰,而且又不想落入圈套,法比烏斯依然按兵不動,同時派人加強壕溝、圍柵的防守。待到次日天明,他才發現迦太基人早已遠走高飛了。
  自此以后,兩軍又回复到原先已形成的老格局。漢尼拔繞道返回阿普利亞,沿途燒殺劫掠。法比烏斯緊隨不舍。眼看冬季就要來臨,漢尼拔赶盡殺絕了格魯尼翁鎮的居民,在那里建起了冬營。他在鎮內外修筑了工事,以防遭到可能的襲擊。羅馬人就在附近扎營。
  此后不久,法比烏斯返回羅馬,据說是去參加若干祭神儀式,也許實際上是去接受元老院的質問。在他离開羅馬之時,他把軍隊的指揮權移交給了彌努基烏斯,建議他繼續執行拖延政策。然而彌努基烏斯不贊成這种政策。他決心要尋找机會与迦太基人決一雌雄。

              第一次格魯尼翁戰役

  与此同時,漢尼拔已開始采取有步驟的行動為過冬征集足夠的補給品。哈司德魯巴爾奉命率領四千士兵遠出搜尋糧草,而全軍約三分之一的人員則去近處田野里收割成熟的庄稼。余下的兵力被用于保護在附近一帶搜索糧草的人員。漢尼拔已得知羅馬陣營中換了主帥。他希望彌努基烏斯會急于求戰。于是他帶領迦太基軍的主力离開格魯尼翁鎮,在更加接近羅馬人的地方建立營地。那天夜晚,他派出大約兩千名輕武裝士兵占領了兩軍營壘之間的一座小山。第二天早晨,彌努基烏斯派出一支人數更多的部隊把迦太基人赶下山,自已在那里建了一座新營。
  連續几天,兩軍均在原地按兵不動。漢尼拔知道自己兵力不如對方,現在也象法比烏斯那樣在等待戰机。戰事的發展与他的預料并不完全一樣。盡管敵營离他這么近,但是迫于常年在國外生活,他無法放棄他為過冬搜集食品補給的計划。因此,他把手中的剩余兵力一分為二,把其中的一半派出來收集糧草。彌努基烏斯立即率兵出營向漢尼拔挑戰。他派出一支由騎兵与輕步兵組成的分遣部隊去殺傷漢尼拔的征糧人員,而用其大部分兵力攻打迦太基人的大營。漢尼拔受到緊逼,好不容易才抵擋住羅馬人的攻勢。
  正在此時,哈司德魯巴爾帶領他的四千人回營交差了。漢尼拔遂突圍出去,要与羅馬人進行一場野戰。彌努基烏斯主動撤退。黑夜來臨時,漢尼拔返回格魯尼翁鎮,因為那里集中了他的大部分給養。他要對其加強守護以防羅馬人前來襲擊。
  彌努基烏斯獲得“大捷”的消息帶著大量的夸張成分傳到了羅馬,引起了公眾對法比烏斯及其拖延政策的更大不滿,人民采取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行動,把彌努基烏斯也選為獨裁官,使他擁有与法比烏斯平起平坐的權力。這种做法自然完全違背了傳統的羅馬政策。根据這個傳統,羅馬在緊急情況下指定一人為獨裁官,目的在于确保由他單獨負起全部責任。法比烏斯重返軍隊之時,兩位獨裁官達成協議,把全國兵力分為兩半。然后,這兩支羅馬部隊在相距對方一英里半的地方各自建立營地。

              第二次格魯尼翁戰役

  漢尼拔這次設下了圈套。在他和彌努基烏斯之間橫著一座山。他決定攻占這個山頭,深信彌努基烏斯又會趁机進襲。山地高低不平,有不少理想的隱蔽場所。在攻山行動前的那個夜晚,漢尼拔派出大股分遣部隊埋伏在各戰略點。然后,天色大亮,在羅馬人看得一清二楚的情況下,他率領其輕武裝部隊攻取山頂。彌努基烏斯毫不遲疑,立即派遣輕步兵出擊。他本人迅速率領騎兵与重武裝軍團隨后出發。這正合漢尼拔的心意。漢尼拔也把他的全部兵力投入戰斗。正當兩軍激戰之時,漢尼拔發出信號。伏兵一涌而出,沖向羅馬軍隊兩翼。要不是法比烏斯保持警覺,彌努基烏斯必將全軍覆沒。他已預先向戰地前進并及時赶到救下了彌努基烏斯。漢尼拔遂收兵回營。
  這次的教訓是顯而易見的。羅馬軍隊深知是法比烏斯救了彌努基烏斯。正如波利比烏斯所說,羅馬人民也“在明顯而不容置辯的實例中看清了輕舉妄動、虛張聲勢系一介武夫所為,而高瞻遠矚、冷靜謹慎、老謀深算才是將帥本色。”彌努基烏斯本人認清了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從此以后對法比烏斯唯命是從。

                新執政官

  法比烏斯与彌努基烏斯被指定任獨裁官六個月。公元前216年初,他們的任期屆滿,于是便交出了權力。兵權轉由塞爾維利烏斯及年邁的阿提利烏斯·雷古盧斯這兩位執政官執掌。雷古盧斯是弗拉彌尼烏斯死后被任命的。此后不久舉行了羅馬一年一度的選舉。新當選的執政官兼羅馬軍隊的聯合統帥是盧基烏斯·艾彌利烏斯·鮑盧斯以及凱尤斯·泰倫提烏斯·瓦羅。艾彌利烏斯是個貴族,瓦羅是個平民,他們的性格恰如其出身一般各不相同。
  新執政官們不急于立即同野戰部隊一起征戰。而是讓老執政官繼續行使指揮權。兩軍都据守在冬營里,沒有什么重大軍事行動,但是小沖突卻數不胜數,這就使大部分羅馬士兵獲得了一些可貴的經驗。
  到五月底、六月初,漢尼拔的補給品開始發生短缺,他才出營活動。顯然,在春季的那几個月里,他把大量時間用來提高他部隊的戰斗力。他的大多數戰士已用前兩年打胜仗時繳獲的羅馬精良武器武裝了起來。他也許還趁此机會按羅馬步兵的各种戰斗隊形与戰術對自已的步兵進行了操練。作為一代名將,他不可能認識不到,与迦太基步兵作戰時通常采用的深長、密集的方陣相比,羅馬軍隊的戰斗隊形使他們有可能獲得高得多的机動靈活性。

                向坎尼前進

  可能在公元前216年的6月初,漢尼拔發現了一個解決其補給問題的机會。他得知,在阿普利亞平原盡頭的一座叫做坎尼城的城堡里,羅馬人儲有大量的糧食与物資,但那里的守備卻很薄弱。他出其不意,在羅馬人發覺他的動向之前占領了坎尼。這在羅馬人中間引起了极度惊恐,不僅是因為丟失了給養,而且還因為坎尼的位置處于一個富庶的農業區的中央,那里的早季作物眼看著就要成熟了。
  此后不久,艾彌利烏期与瓦羅來到野戰軍中接管軍權,此時羅馬人民都迫切要求与迦太基人一決胜負。這兩位執政官明白,國民都盼著他們一有良机就作此決戰。于是他們率領大軍直去坎尼搜索漢尼拔。行軍兩天以后,他們發現漢尼拔就駐扎在坎尼城附近。
  迦太基營地位于一片開闊的平原之上。艾彌利烏斯擔心這樣的地形特別适合于漢尼拔的騎兵作戰。他認為羅馬軍應該在附近的山上扎營。然而,瓦羅卻想把營地設在更靠近迦太基人的地方。作為折衷辦法,他們在卡努西翁扎營,那里地處平原,距漢尼拔的營地約六英里。次日,輪流行使指揮權的制度使瓦羅有權指揮軍隊。他不顧他那位同僚的反對,命令部隊轉移到更加接近迦太基人的地方,希望這樣做可以誘使漢尼拔出戰。
  漢尼拔接受了挑戰。他一邊指揮其主力部隊排成作戰隊形,一邊用輕步兵与騎兵部隊攻擊行進中的羅馬軍。雙方打得不分胜負直至天黑,遂各自收兵。
  翌日,輪到艾彌利烏斯行使指揮權。他決定不再把部隊派遣回到山中去,因為迦太基人現在距他只有三英里,他怕在行軍中遭到對方襲擊。最后他把全軍分為兩部分,派大約三分之一的兵力渡過附近的奧菲杜斯河去建立新營。這將使羅馬軍有可能對迦太基的征糧隊發揮威攝作用,同時自己也可以征集一些糧食。余下的三分之二兵力則用于据守瓦羅業已建立的老營。

                戰前准備

  無論是羅馬軍還是迦太基軍都在為會戰作准備。兩軍統帥都向全体將士訓了話,激勵大家奮勇作戰。兩天以后,漢尼拔在河邊擺開作戰隊列,可是未能誘使艾彌利烏斯出戰。既然羅馬人不出老營,漢尼拔隨即派遣其部分努米底亞騎兵去騷扰從羅馬新營外出到河邊取水的小股人員。据波利比烏斯記述,瓦羅“怒火中燒,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急欲開戰,士兵們也迫切希望打一仗,并因為遲遲不戰而感到焦躁。”
  次日(公元前216年8月2日)是瓦羅執掌兵權的日子。那天拂曉,他留下一支數量可觀的警戒部隊守衛兩座大營,帶領其余部隊行進到奧菲杜斯河左岸附近(關于這場會戰的舊址究竟在河岸的哪一側,歷史學家眾說不一;左岸說似乎与古代記述更吻合一些。),面向南方擺開陣勢。漢尼拔早有所准備,此時已在指揮軍隊于左岸背水朝北進入戰斗位置。
  雙方各有多少兵力今天已無從确知,古書上也眾說紛紜。現在我們清楚的是羅馬軍在人數上占有巨大优勢,其列入戰陣的兵員組成大約為步兵六万六千人,騎兵七千人。留守營地的羅馬軍約有一万人。漢尼拔可能有大約三万二千步兵与一万騎兵,余下大概有五千人守衛大營。
  漢尼拔顯然為這場戰役作了好几天准備,制訂了一項旨在抵銷羅馬軍巨大數量优勢的作戰計划。在他的戰線前列,他部署了他的巴利阿里籍投石手与輕長矛手,以他們為散兵。在其主戰線的左翼是由其胞弟哈司德魯巴爾率領的伊比利亞与高盧騎兵。哈司德魯巴爾恰好從西班牙來此探望兄長。他們旁邊是半數的非洲重步兵,現在已用前几場戰役中繳獲的羅馬武器武裝起來。再旁邊,在戰線中央,交替排列著穿紫邊白麻布短軍服的伊比利亞步兵与慣于几乎裸体作戰的高盧步兵單位(我們雖無确證,但是此時漢尼拔顯然已經吸取了羅馬棋盤式方格陣形的若干特點)。他們旁邊是另一半非洲步兵,處在右翼的是努米底亞騎兵。布好戰陣以后,漢尼拔命令中路的伊比利亞与高盧步兵向前挺進,致使其戰線中段呈弓形前突。漢尼拔的指揮位置在其部隊中央。
  瓦羅的軍團還是采取羅馬人慣用的三線戰斗編隊,羅馬騎兵在右,其盟國的騎兵居左。輕武裝部隊也按常規部署在主戰線前方。但當瓦羅發現迦太基軍利用河灣地形至少使其左側面得到保護,他也開始改變自已軍團的隊形,使其戰線縮短,以此与漢尼拔的戰線相匹敵,他把各中隊的正面收攏以加長其縱深,并使行列之間的距离縮小。經過這些改變,羅馬軍各中隊實施机動的余地大大減少,人与人之間的距离也變得過于狹窄。這使羅馬軍從一開始就處于不利地位,因為他們是以一种完全生疏的新隊形進入戰斗的。

                坎尼戰役

  瓦羅現在命令全軍出擊,戰斗于是開始。當羅馬軍團快要沖到迦太基主陣地時,兩軍散兵從戰線的空隙中后撤。雙方騎兵遂開始沖鋒。在迦太基軍左翼,哈司德魯巴爾率領的西班牙与高盧騎兵很快就壓倒了沖向前來的羅馬騎兵。羅馬騎兵大部被殺,其殘部沿河道受到追殲。
  在迦太基戰線右翼,數量居于劣勢的努米底亞騎兵勇敵羅馬軍左翼騎兵,雙方的戰斗不分胜負。戰線中段,集結起來的羅馬軍向較為薄弱的伊比利亞、高盧步兵戰斗線推進。高盧兵与伊比利亞兵緩慢后退。他們的凸形戰線先恢复平直,然后又變成凹形。隨著迦太基戰線的后撤,越來越多的羅馬士兵向中心涌入。這正是漢尼拔所希望的。羅馬軍擠作一團,連揮動武器都有困難。就在此時,他們發現左右兩側的重武裝非洲步兵突然包圍他們的兩翼并向中央壓迫。
  在此同時,哈司德魯巴爾及其凱旋的騎兵顯然已繞過羅馬全軍,從背后攻擊与努米底亞部隊相對的羅馬左翼騎兵。羅馬騎兵落荒而逃,努米底亞騎兵策馬追擊。哈司德魯巴爾則急急赶去從后面攻擊落入圈套的羅馬軍團,切斷其退路。羅馬人雖然勇气不減、奮戰不息。結果還是成千上万地遭到殺戮。
  坎尼戰役就此結束,羅馬軍戰死沙場的步兵多達四万,騎兵也有四千,留守羅馬大營的一万士兵全數被擒。霍爾沃德在《劍橋古代史》中寫道,這是“漢尼拔的最高成就。它以其時机選擇上的無比精确,騎、步兵戰術的高度協調,表現出它是古代戰爭史上一個無与倫比的軍事藝術典范。”
  僥幸脫逃的羅馬人不到一万五千名。其中之一正是瓦羅。他的蹩腳戰術使漢尼拔事半功倍。死者之中有艾彌利烏斯、一大批下級軍官以及八十名元老院議員。這支迄此為止羅馬史上最龐大的野戰軍就此毀滅。為了殲滅這支野戰軍,漢尼拔付出了死傷近八千人的代价。

  ------------------
  投筆從戎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