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6


  溥儀成婚后,就算已經成人,已經“親政”,雖無“政”可“親”,但是到毓慶官學習的時間就已非常少了。在這大雪天气,天寒地凍,皇上還跑到毓慶宮,令陳寶琛師傅大為感動。
  陳師傅道:“皇上,自古成大事者,都有不可奪之志,懈怠者一事無成。皇上在這种天气還到毓慶宮讀書,足見皇上毅堅志遠。”
  溥儀道:“志當存高遠,士不可不弘毅。我如今也真地体會到‘有不可奪之志,則事無不成矣’的道理。可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何才能做到‘人和’呢?”
  陳寶琛道:“皇上心里一定有了成見,孟子說‘得道’即可‘人和’,這是皇上再熟悉不過的事情了。”
  “什么叫‘得道’?怎樣才能‘得道’?”
  陳寶琛道:“施行仁政,与民同樂。這些道理,皇上也是知道的呀。”
  “陳師傅,輿論的作用很重要的,是嗎?”
  “皇上,《史記》上講,‘積毀銷骨,眾口鑠金’當然重要了。”
  “如果夸某個人,大家一齊說,必然起到很好的作用。”
  陳寶琛道:“皇上,咱沒有一張報紙,這對咱是不利的。皇上若能利用報紙宣傳播揚圣德,對恢复祖業是大有益處的。外國總統議員競選,憑的不就是報紙嗎?”陳寶琛激動地道,“庄士敦師傅肯定也這么認為。”
  “陳師傅,這种事庄師傅不知道也罷。”
  “皇上”,陳寶琛站起身來,“恢复祖業是大勢所趨,眾望所歸。民國已天怒人怨,眾叛親离。皇上是真命天子,心存社稷,心存黎民百姓,若振臂一呼,必云集響應。只是在現在這种艱難的形勢下,要審時度勢而已。”
  溥儀望著陳寶琛堅定地道:“陳太師,朕一定要恢复祖業!”
  听皇上叫自己“太師”,听皇上稱“朕”,听到皇上說出這樣鏗鏘有力的話,陳寶琛老淚縱橫,道:“這是老臣有生以來听到的最悅耳的一句話了,皇上……”
  陳寶琛激動地說不下去了。
  于是已“親政”的溥儀采取了他的第一個措施:利用輿論做宣傳——這也是他為“恢复祖業”悄悄地、單獨采取的第一個措施。
  不久,在北京報紙的社會版上,差不多天天都有“宣統帝施助善款待領”的消息。根据報紙登載的貧民的消息,溥儀派人把一些銀元送到報社代發。有時,他也派人把錢直接送到那些貧戶的家里。無論是哪一种做法,過一兩天報上總是有這樣的新聞
  “本報前登某某求助一事,荷清帝遣人送去×元……”
  這樣,既表彰了宣統帝,又宣傳了“本報”的作用。為了后者,几乎無報不登吸引溥儀注意的貧民消息,溥儀也樂得讓各种報紙都給他做宣傳。
  有一天,溥儀看到《平報》上登出一篇署名“秋隱”的文章:
  
  時事小言 皇恩浩蕩
  皇恩浩蕩,乃君主時恭維皇帝的一句普通話,不意改建民國后,又聞有皇恩浩蕩之聲浪也。今歲入冬以來,京師貧民日眾,凡經本報披露者,皆得有清帝宣統之助款。貧民取款時,無不口訴皇恩之浩蕩巴。即本報代為介紹,同人幫同忙碌,然盡報紙之天職,一方替貧民之呼吁,一方代清帝之布恩,同人等亦無不忻忻然而云皇恩浩蕩也。成日清帝退位深宮,坐擁巨款,既無若何消耗,只好救濟貧民,此不是為奇也。我要反复強調的是:民國之政客軍閥無不坐擁巨款。且并不見有一救濟慈善者,于此更可見宣統帝之皇思浩蕩也。


  溥儀看罷此文,高興得手舞足蹈。再看其他報紙,又有對皇后婉容歌頌的文字。溥儀机靈地想:若是在這些賑濟中再加上皇后,不更是有宣傳的效應嗎?
  “哈哈,我是個偉大的政治家!”溥儀蹦跳起來,“備轎,到儲秀宮。”
  儲秀宮是過去慈禧住過的地方,后殿的景麗軒是同治皇帝的出生地。成為太后以后,慈禧把体和殿和翊坤宮也划入儲秀宮范圍,這樣儲秀宮就成為西六宮中最大的宮殿,而慈禧也因此而被稱為‘西太后”。
  轎停儲秀宮,早有太監報告:“皇后主子,万歲爺到了。”
  溥儀下轎,來到儲秀宮。今天,他鄭重地、神情嚴肅地看了門楣上的大字:大圓寶鏡。那下邊的落款是慈禧的印章。
  溥儀看這院子,几株梅花在雪中已傲然開放,暗香浮動,滿院因之而顯得富有生机。
  “皇上吉祥。”
  婉容已笑盈盈地從屋內走去,看著她雪白的肌膚与這梅花白雪相映,能使梅較雪遜,溥儀不禁看得呆了,身上不由涌起一股熱流。
  “皇上,看什么呀,這种眼神。”
  “慕鴻,你真是欺雪傲梅,不知馨香是否胜過梅花。”
  “皇上又突發奇想,要么是過飾之詞。”
  “心里話,絕對是心里話。”
  “皇上,外邊寒冷,別凍了身子,回屋去吧。”
  二人相繼進屋,一進外間,見屋正中的皇后寶座上設了罩子,溥儀道:“這罩子看樣子從來沒取下來過。”
  婉容道:“取下黃罩子,行人要對它行禮,不方便,所以就沒有取下來過。”
  “你倒會体貼人心。”
  二人進了東側間,這是婉容的寢宮。西側間兩個太監坐在那里,是值班太監。到了東側間門首,則有兩位宮女站在那里。皇上、皇后進來,宮女隨手舉起帘子,溥儀、婉容先后進去。
  帘子剛一放下,溥儀摟著婉容親了一口,道:“你真的漂亮极了,絕胜過梅花的風韻,我要聞一聞你身上的香味。”
  婉容情不能已,就勢倒在床上,星眼流波,朱唇溢彩,嬌喘微微,任由溥儀擺弄。
  溥儀往婉容脖子的頸口下嗅去,那溫熱的气息吹得婉容渾身都酥了。
  “皇上,怪痒痒的,婉容要受不了了。”婉容扭捏著,脖子往下縮,丰滿的胸脯起伏劇烈。
  “似幽蘭,又似荷花,也如桂花怡人,只是不似梅花。”
  皇上說著,竟坐了起來。而婉容的欲火卻還在升騰。
  “皇上……皇上……”
  婉容輕聲地喚著,玉手摟住了溥儀的脖子,婉容的手沁涼滑柔,軟軟綿綿。剛才在院子里突然升騰的一股熱流此時又在溥儀軀体內滾涌。
  “慕鴻……”
  溥儀的雙辱吻向婉容的小口。
  “皇……”
  “上”字沒說出口,婉容終于等來了溥儀熱烈的響應——可這已是一個多月的日子過去了。
  “皇上,”婉容的嘴唇從溥儀的唇下挪出來,“叫宮女們吧,咱們解衣寬帶。”
  “什么!”溥儀一下子熱情全無,渾身冰冷,推開婉容坐起來。
  “怎么了,皇上?”
  “這……大白天的,咱們,……咱們……”
  婉容很理解溥儀,道:“皇上,那么晚上皇上為什么不來呀,這天寒地凍的,兩個人在一塊……不更好嗎?”婉容的臉上紅云彤彤。
  “好……好的。”溥儀敷衍道。
  “皇上,既是夫妻,夫妻間的事做……做……總得做的吧,皇上。”
  溥儀流出些汗來,下意識地讓自己的陽物動了動,可它軟軟的,根本沒有堅強的意思,不由得自卑難當。
  “皇上,當然,時間有的是,也不在乎哪一日。”
  婉容不知道怎么表達自己的想法。
  “慕鴻,你既名份為皇后,就該是天下之母。可是如今我已退位,囿于宮內,你也……”
  “沒有什么,我不還是皇后嗎?”
  “可是大有不同。”
  “皇上應极力恢复祖業才是。”
  溥儀激動地道:“皇后真是明大義、識大禮的人。皇后尚能如此勉勵我,我怎可有絲毫懈怠。”
  婉容道:“可惜我不能為皇上分擔憂愁。”
  溥儀道:“誰說不能?眼下就為我做一些大事。”
  “什么事?”
  “賑濟貧民。”
  “這也是大事?”
  溥儀道:“与民同樂,施行仁政,為治天下之本,難道不是大事嗎?”
  “我懂了。”
  二人說了一個下午,溥儀在此吃了晚膳,婉容以為溥儀今晚肯定會留下來,誰知用過膳還沒洗漱就“拜拜”了。
  婉容心里升起無限的惆悵。
  可是,在孤寂中,她有了事做。溥儀讓她賑濟貧民,就使她從孤寂中解脫來,而且得到了快樂和滿足。
  在溥儀的開導下,她每天閱讀報紙,留心時事,以至在春節期間,皇后成了救世善人,成了人間的觀音菩薩。
  每天,只要她見有登載貧民求助的消息,或因無米為飲,或因病無錢就醫,或因親喪無力安葬,她一定要指示派人送去捐洋。貧者感恩,路人欽佩。
  一天,婉容看到了一篇文章,簡直比溥儀留宿儲秀宮還令她高興:
  
  帝后之善舉
  北京臨時窩窩頭會舉辦以來,年中蒙各大善士熱心捐助,窮苦貧民受惠良非淺鮮。本年貧民十倍于前,拯濟之法,仍賴各慈善家大發惻隱之心,協力救助,庶啼饑號寒之貧民,得以果腹謀生,不致凍餒傷生也,此該會成立之本旨,亦為各慈善家熱心濟貧之同情也。清帝宣統關心貧民,已于昨報言之。乃昨日帝后亦派人持洋六百元,捐入窩頭會,足見帝后之惻隱之心。皇后居深宮而能想及百姓苦難,更是令人感動,讓政客汗顏。帝后之熱心為善不讓宣統帝,民間呼為“菩薩”,信夫!略志數語,謹代貧民致謝熱忱。


  養心殿里,陳寶琛和朱益藩兩位帝師高興地讀著。
  “皇上親政了,真的親政了。”陳寶琛眯著眼,就是在大婚的時候也沒見他這樣高興過。
  “是啊,樹大自直。今天的皇上,使人難以想像昨天的性情。”
  “其實,皇上的心中始終有著大清的祖業,如今看來,就是要逃出宮去,也還是為著以后的騰達吧。”陳寶琛意味深長地道。
  “陳師傅說得有道理,如今人心不古,忠義禮知信被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在深宮中,很難有忠誠——有實力的忠臣——來恢复帝制。到處是群魔亂舞,哪管生靈涂炭。”
  “真是慚愧,眼見皇上振翅欲飛,我們卻不能夠給他一點風力。”
  “真是慚愧。”
  陳寶琛道:“我已是風燭殘年,黃土埋到了脖頸。唉——皇上要有更多的人輔佐啊。”
  “我也想過這些問題,王公們的目光是短淺的,見識是淺薄的,宮中是該有新人輔佐皇上,宮外也要有人贊助才行。”
  “万歲爺到——”有太監叫道。
  陳寶琛和朱益藩來到書房向皇上行禮。
  溥儀道:“今年的春節過得還是挺熱鬧的,雖然沒有大事張揚,但報紙上還是連篇累牘地報導皇宮中的事情。”
  陳寶琛道:“這都是皇上能在普天同慶的日子里能与民同樂,對貧弱無力者施以援手,才贏來了一片贊美聲。”
  溥儀道:“我這樣一家家一戶戶的救濟,又能解決什么問題呢?我心里不安哪。”
  朱益藩和陳寶琛對望了一眼,朱益藩說道:“剛才我還和陳太師議論過皇上勢單力薄的事。先不說宮外,就是宮內,也要遴選些有才識有道德的人進來,我和陳師傅年事已高,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年紀,這件事已迫在眉睫。”
  溥儀道:“你們若有人舉荐,我定當重用,只是……只是到了這里,前途堪虞,不是十分忠心堅韌之士,都不能保持完節呀。”
  陳寶琛道:“我們會盡快地為皇上物色人才,只是在外面,有實力而擁戴皇上的,放眼天下,沒有几人哪。”
  “那些軍閥——所有的軍閥都是靠不住的。我最恨孫文,但孫文有句話我是同意的,軍閥是中國災難的罪魁禍首,這些人全為自己的權利打算,絕無信義可言,恢复祖業,絕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
  “那么,皇上,咱們哪有恢复帝業的實力呢?”
  一句話把溥儀問住了。
  朱益藩道:“如果能夠多籌措些錢,有了經費,皇上在外界的影響也就大了,在外面也能招到忠勇之士。”
  溥儀道:“就依兩位師傅所言,先從紫禁城內抓起,穩固了根基,有了人才,再逐漸取得外勢。”
  陳寶琛忽然道:“想籌錢也不難,這宮中的財寶早已聞名世界,只說古玩字畫,哪一件不是价值連城?可是……”
  “陳師傅,可是什么?直說么。”溥儀道。
  “可是這些東西大都沒有數目,就是有數目的,也沒有人去檢查,宮里偷東西的肯定不少。”陳寶琛說出了他极不愿說的話。
  溥儀道:“我也了解偷盜之風的盛烈,可以說是無一不偷,而且是放膽地去偷。我想,在紫禁城內,我就先抓這件事情。”
  陳寶琛道:“皇上抓這件事,老臣极贊同,不過,皇上要慎重小心,對有些事情,也不可過于認真。”
  朱益藩道:“說什么也要采取措施,杜絕盜患。”
  下午,庄士敦師傅到了養心殿,道:“听陳師傅說皇上要清點宮中寶物,杜絕盜患?”
  “是的,庄師傅以為如何?”
  “以為如何?——我不是早就勸皇上作這項工作了么,好!做得好!皇上知道嗎,內務府的人肥得流油,一些太監也富甲天下,他們的財富是從哪里來的?是皇上發給他們的几十塊、几百塊錢的新水?No!是偷盜,是吃回扣!我住的地安門街上,又新開了許多家古玩舖,听說有的是太監開的,有的是內務府官員開的,而有的則是他們的親戚開的。陳師傅和朱師傅說的絕對正确,應該清點一下宮中的財物!”
  溥儀于是找到了王爺和內務府官員,道:“我要清點宮中的財寶,絕不能再讓這些東西流失!這是恢复祖業的血本!”
  沒有一個說話,他們只是“庶庶”了兩聲。王爺見紹英和耆齡不說什么,也就嘟嘟嚷嚷地道:“那那就清點吧。”
  沒想到溥儀要清點寶物的打算剛一說出,偷盜更多了。
  這一天,溥又來到毓慶宮,剛坐下不久,一個護軍急忙跑來跪地急報:“万歲爺,毓慶官庫房門鎖被人砸掉了!”
  “偷到我的眼皮底下來了。”
  溥儀起身向庫房走去,此時几位師傅已圍在庫房門口,見皇上來了,急忙閃開。溥儀來到門前,見門上的油漆被硬物砸得剝落一地,厚厚地門板被砸出几個大坑,鎖被扔在哪里已不知道,鎖環被砸得七扭八歪。
  溥儀气憤已极:“查!查出來擰斷他的脖子!快查!”
  “報老爺子,乾清宮的后窗被人打開了,里面少了不少金器!”
  溥儀暴跳如雷:“成了賊窩了!”
  護軍和太監們追查著盜案,但新的盜案一個接著一個地出現了:壽皇殿丟了金鐘兩個,每個都有一百多斤;宁壽宮丟失了銅器、金器玉器數十件;一天,溥儀發現他剛買的大鑽石也不見了。
  端康太妃也怒不可遏:“叫敬事房!”
  敬事房首領太監即刻赶到:“主子有何吩咐。”
  “別的不說,皇帝的新鑽石也敢偷,太不像話了,要不查出來,你就走人吧。”
  敬事房都領待組織九堂總管,會審當事太監,動了大刑,以死相威脅,可是一點也沒審出來,一點線索也沒有。
  一個太監被打急了,道:“我臨死之前說句痛快話吧。几個主子哪位不偷?偷了遞給她們娘家人,哪個娘家人不富比王侯?就說端康主子,除了贈送奉軍的被人騙了外,她宮中還有貴重東西嗎?——這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上面偷,其余的人也偷。”
  不久,這太監死去。若是他知道了溥儀、溥杰也在偷,他一定會指出來,死個痛快淋漓。
  “皇上,罪魁在內務府,他們比太監還坏,若去了太監,又整頓了內務府,宮中就太平了。”庄士敦對連續的偷盜行為作了總結。
  “我早就注意了內務府,過去李經邁的親戚在這里干了几天就借故不來了,可能里面有些黑得太歷害了吧。”溥儀道。
  大婚之前,在庄士敦的一再要求下,溥儀曾派人清查內務府的帳目,溥儀總覺得現在的開支比慈禧老佛爺那時的內務府開支還大,實在是舞弊到了极點。他想讓李徑邁來幫他清點,可是李徑邁不愿來就推荐了他的一位親戚,可是那位親戚在內務府干了几天就請長假不來了。
  “今天我親政了,我要徹底地整頓!”
  “對,皇上,您有多錢您自己不知道,只有問這些管家,甚至不得不求這些管家,否則就一個錢也拿不到,這樣別說恢复故物,就說手里的這些珍寶吧,如果不整頓好管家,也怕保不住。太監放心大膽的偷,就是由于他們是和內務府吃一塊的!”庄士敦越說越激動,大聲地道:“內務府有個座右銘,這就是——維持現狀!無論是一件小改革還是一個偉大的理想,碰到這個座右銘,全是——Stop!”
  “庄師傅,能給我推荐個人才嗎?”
  “能,在皇上大婚賀禮的名單上挑就是了,我看鄭孝胥最好!”
  “鄭孝胥?”
  “對!我在中國二十年最佩服的就是這個人,道德文章,全中國找不出第二個人來!”
  “他在哪里?”
  “在上海,賣畫度日。”
  “請陳師傅來。”溥儀對太監叫道。
  陳寶琛一會儿的功夫,從隔壁來到書房。
  “皇上,何事叫老臣?”
  “你知道鄭孝胥嗎?”
  “怎么不知!”陳寶琛高興地道,“他是我的同事,他在本朝做過駐日本神戶的領事,又做過一任廣西邊務智辦,他的才干和魄力,找不出第二個人來,真正是子房、孔明之才。鄭孝胥在辛亥時辭官,從此多次拒絕民國的高官厚祿,賣書鬻畫為生——不過,其字一字千金,其畫一筆連城,在上海,又是同光派詩人的后起之秀,紅火得很!”
  “他能到宮中為我所用嗎?”
  “皇上,老臣以為這樣的忠義之事絕不會忘記舊恩,他一定會來的。”
  “那,就替朕邀請一下。”
  “好!”陳寶琛道,“真是風云際會。”
  庄士敦道:“他一人不行,陳師傅,你對忠于皇上的人最清楚,還有什么人可以招徠嗎?”
  陳寶琛道:“我已為皇上物色了一些人……”
  “哪些人?”溥儀急不可耐地道。
  “比如羅振玉、朱海珍、王國維、景方旭、溫肅、柯劭忌、楊鐘義、商衍殿等人,都是忠于大清的。”
  “這些人我都了解的。特別是羅振玉、王國維,對大清的忠誠,絕對超過了滿人!”
  陳寶琛道:“他們又是名滿天下的大學問家,這些人集合在皇上的周圍不是很好嗎?”
  “師傅想的周到!”
  庄士敦道:“不如就讓在京的羅振玉、王國維、朱海珍等先清點古玩字畫,這些人都是國學大師,必能胜任皇上所給的任務。”
  陳寶琛道:“老臣以為,待時來運轉再整頓內務府也不遲,老臣耽心的是會越整越亂,越整越糟——在這种情勢下,确是不能再添亂子了。”
  “我整頓內務府、太監的決心已定,不可動搖!”
  几個人還說著話,溥佳上前遞來一個信封道:“恰好我這里有一位有識之士的奏折,他托我奏与皇上,我剛好听了師傅和皇上的談話,我覺得這奏折來的正是時候。”
  溥儀展開奏折,見上面寫道:
  奴才金梁頓首于万歲爺膝前,奏事陳表奴才一片忠心。
  臣意今日要來,以密圖恢复為第一。恢复大計,旋乾轉坤,經緯万端,當先保護宮廷,以固根本;其次清理財產,以維財政。蓋必有以自養,然后有以自保,能自養自保,然后可密圖恢复,三者相連,本為一事,不能分也。今請次第陳之:
  一曰籌清理。清理辦法當分地產、寶物二類。一、清地產,從北京及東三省入手,北京如內務府之官地、官房,西山之園地,二陵之余地、林地;東三省如奉天之鹽灘、魚池、果園,三陵庄地,內務府庄地,官山林地,吉林黑龍江之貢品各產地,晴請柍愕林,湯原鵰棚地,其中包含有煤鐵寶石等礦,但得其一,已足富國。是皆皇室財產,得人而理,皆可收回,或派專員放地招墾,或設公司合資興業,酌看情形,隨時擬辦。另一、清寶物。各殿所藏,分別清檢,佳者永保,次者變价……
  二曰重保護。保護辦法當分舊殿、古物二類。一、保古物,擬將寶物清理后,即請設皇室博覽館,移置尊藏,任人觀覽,并約東西各國博物館,借贈古物,聯絡辦理,內外一家,古物公有,自可絕人干涉。另一、保舊殿……
  三曰圖恢复。恢复辦法,務從慎密,當內自振奮而外示韜晦。求賢才、收人心、聯友邦,以不動聲色為主。求賢才,在勤延攬,則守舊維新不妨并用。收人心,在廣宣傳,則國聞外論皆宜注意。聯友邦,在通情誼,則贈聘酬答不必避嫌。至于恢复大計,心腹之臣運籌于內,忠貞之士效命于外。成剛國家蒙其利,不成則一二人任其害。机事唯密,不能盡言……此密圖恢复之大略也。
  溥儀跳行看完信件,只党字字珠璣,都說在自己心坎上。他把信塞進袖中,待回去慢慢細看。
  溥儀道:“金梁來奏,也是談清理寶物之事,可見人心所向,勢在必行,刻不容緩,明天就開始吧。”
  當天,溥儀傳諭羅振玉、王國維等人,讓他們到宮中清點寶物,他們都欣然領命,次日他們齊到紫禁城,溥儀的上諭也已發下,任命他們為“尚書房行走”和“懋勤殿行走”。
  清點工作正式開始了。
  溥儀道:“庄師傅,建福官的財寶堆積如山,有的府庫從來沒有開過,咱們去看看”
  溥杰和溥佳道:“我們也去。”
  毓崇在旁邊一聲不吭,溥儀道:“毓崇,咱們一起去。”
  毓崇高興地道:“謝謝皇上。”
  几個人來到建福宮,龐大的建福宮內有許多殿屋和府庫。
  溥儀一行人來到一座庫房門前,叫太監打開。庫門封條很厚,至少有几十年沒有開過了。走進大庫,見滿屋都是堆到天花板的大箱子,箱皮上有嘉慶年的封條,里面是什么東西誰也說不上來。
  “打開一個箱子。”溥儀對太監道。
  “庶。”
  一個箱子打開了,眾人惊异地看著里面的物品,原來全是手卷字畫和非常精巧的古玩玉器。
  “我曉得了。”溥儀道,”這是當年乾隆帝自己最喜愛的珍玩。乾隆駕崩后,嘉慶帝下令把那些珍玩全部封存,裝滿了這福建宮一帶的許多庫房,我們發現的,只不過是其中一庫。”
  庄士敦道:“真是駭人听聞,我若不是親眼看到,真是不敢相信。這里是世界上藏寶最多的地方了,法國的盧浮宮,也難忘其項背。”
  “我們再到其他庫看看。”溥儀道。
  “太好了,讓我這個外國人飽飽眼福!”
  一行人走了許多庫,有的庫全是彝器,有的庫全是瓷器,有的庫是許多金銀制品,有的庫是鑽石寶石制品。最后他們來到一個庫中,里面全是名畫。
  庄士敦完全被眼前的景物震駭了;滿滿一庫的世界珍品竟都躺在蛛絲网中?
  他們翻看了几幅,只見郎士宁給乾隆畫的許多畫圖。這些寫實的圖畫,真實地記錄了那個時代帝王的生活——這絕對是珍品!
  庄士敦靈机一動,道:“皇上,不如把清朝歷代皇帝的畫像和行樂圖取出拍照。這樣既可以顯示清朝歷代皇帝的丰采,又可有一筆丰厚的收入。社會影響和經濟收入全有了,為什么不做呢?”
  “太好了!”溥儀還苦于無所消遣,听了這個建議當然高興,“就交于你辦這事情。”
  于是第二天庄士敦便帶一位美國攝影師,就在養心殿里拍照,每天拍十來張,拍時到建福宮中去取。
  溥儀跑前忙后,立即和攝影師成了好朋友,攝影師送了他兩架照相机,溥儀如獲至寶,每天學著拍起照來。
  一天,當攝影師看到乾隆行樂圖中的《万國來朝圖》時,贊歎不已,對溥儀道:“這真是絕世珍品,皇帝陛下的祖宗在當時的世界上真是威風八面,這种气勢,這种宏偉的气象是現在的英國也無法比擬的。”
  几句話把溥儀說得愣愣的。他又看了看其他几幅,是《乾隆賜宴圖》、《乾隆南巡圖》、《英國使臣馬戛爾尼晉見乾隆圖》、《乾隆太和殿筵宴圖》……
  祖宗的功業多么輝煌啊!可是如今江山已屬他人,就是這宮中的寶物——我們愛新覺羅氏的寶物——也面臨劫難!
  看著溥儀怪异的神情,攝影師道:“皇帝陛下,我說錯什么了嗎?”
  溥儀急忙道:“沒沒有,你繼續拍吧。”
  “我這也是為皇帝陛下做宣傳呢。以皇帝陛下的家世,在西洋,那肯定是万人仰慕的,即便不是君主立憲的國家:像皇上的家族,在西方也必是金鼎玉食——用通俗的話說,也必然是名聲顯赫,財富蓋世。”
  几句話說得溥儀神往了許久:“我要恢复祖業,我要恢复故物!”他在心里不停地念叨著。
  但是溥儀是健忘的,一會儿,他找來溥佳道:“我忽然想起來這后殿的庫房里有許多東西沒有動過,不知是什么,走,看看去。”
  二人到養心殿后面的庫房里,在里面翻找著,忽然,發現里面有許多很有趣的“百寶匣”。
  “這又是老祖宗乾隆帝的玩物。”溥儀道。
  他們搬出几個出來,見這种百寶匣用紫檀木做成,外形好像一般的書箱,打開了像一道樓梯,每層梯上分成几十個小格子,每個格子里是一個玩物:宋磁小瓶、名人手抄的寸半本四書、一個精刻的牙球、一個雕著古代故事的核桃、几個刻有題詩繪畫的瓜子、埃及古幣、阿拉伯紅寶石,等等,無奇不有。
  一個小型的匣子里有几百种珍奇寶物,一個大型的匣子里有更不下上千种。名為“百寶”,舉凡字畫、金石、玉器、銅器、漆器、瓷器、竹器、牙雕等等,無一不備。
  “我們把他搬到養心殿去!”溥儀道。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