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六 英雄不可自剪羽翼


  与此同時,曾國藩以傳遞攻克金陵捷報同樣的速度,將裁撤湘軍的情況奏報太后、皇上,并特意強調殺了抵制撤軍、意欲不軌的正字營統領、投誠過來的前長毛將領韋俊,目前裁撤湘軍一事正順利進行,十二月底將全部完成,十五万湘軍水陸兩支人馬,屆時只剩下一万人,若朝廷還嫌多的話,連這一万人也可不留。
  不久,鑒于西北回民的亂子越鬧越凶,朝廷任命楊岳斌為陝甘總督,克日赴任。离江宁前夕,他特來向曾國藩辭行。
  “厚庵,你這次由武職改授文職,真是异數。”這個由他一手提拔,十多年來統領長江水師,為湘軍最后攻克江宁立下了汗馬功勞的部下,今天居然能在剛過不惑之年便位為一方總督,曾國藩為楊岳斌的仕途順遂而高興,也為自己當年識英雄于風塵之中的眼力而欣慰。他注目看了看楊岳斌眉宇間那顆黑痣。黑痣圓潤飽滿,憑著曾國藩的相人理論,他相信這個年輕的總督正在好運之中。
  “老中堂,當年若不是你老的指點,我哪有今天,我的一切都是你老栽培的結果。”楊岳斌書讀得不多,是個性情厚實的人。曾國藩這些年來對自己的信賴、器重,他一直深深地感激。他統領外江水師,与太平軍殊死拼搏,与其說是盡忠王事,不如說是對曾國藩個人的感恩。而這一點,曾國藩早在水師創建之初便已看出端倪,所以歷次戰役中對楊岳斌保舉都從优,也因此而有他的今天。
  “太祖以武功開創天下,八旗子弟向以刀馬功夫定优劣。
  入關之后,采納范文程的建議,推崇孔孟,開科取士,以藝文教化士民。自那時起,文職便高于武職。以武職改授文職的事极為罕見,在你之先,只有三例。”曾國藩右手緩慢地梳理垂在胸前的長須,以慈愛的眼光望著楊岳斌,“一例是順治朝徐湛恩以侍衛改郎中,一例是乾隆朝黃廷桂以提督改總督,一例是嘉慶朝楊遇春以提督改總督。兩百多年來,你是第四例由武職改任文職的人。厚庵呀,你可要好自為之。”
  曾國藩父親般的關怀使楊岳斌激動万分:“卑職一定牢記老中堂的教誨,不負圣恩。”說著,打開隨身帶來的包袱,從中取出一個布包來,充滿感情地說,“卑職此去陝甘,路途万里,不知何時再得相見。這里有一件護身坎肩,送給老中堂,就算是卑職离別時的一點小禮物。”
  “厚庵,你這是做什么?”曾國藩停止撫須,但并沒有伸手去接楊岳斌遞過來的布包。
  “老中堂,卑職知道你老平生不受禮,也不喜歡送禮的人,故卑職十多年來身受大恩,卻一文禮物未送,但這次不同,請你老務必賞臉收下。”
  見楊岳斌說得懇切,曾國藩這才接過包袱。打開布包看時,只見鹿皮坎肩上,魚鱗般地布滿了薄精鋼片,銀白色的光芒照得他几乎睜不開眼睛。“厚庵,你雖改文職,畢竟是武將出身,此去陝甘,仍要帶兵打仗。這樣好的護身坎肩,穿在你的身上作用大,送給我有什么用!你還是自己留著。”曾國藩把坎肩包好,遞了回來。
  “老中堂請听卑職說明。”楊岳斌忙以手攔住說,“卑職還有兩件護身坎肩,足可在戰場作防身之用。這件之所以送給大人,一來是它輕軟,大人体弱,笨重的坎肩不宜;二來這件坎肩乃家父留下來的,意義不一般。大人,您老雖不上戰場,但也要提防刺客。”
  曾國藩想起几次遇刺的往事,深覺楊岳斌的話有道理,遂不再推辭:“這是令尊的遺物,我收下心中有愧。”
  “其實,這也不是家父的東西,家父給我這件坎肩時,說起了它的來歷。”
  “它的來歷如何?”曾國藩很有興趣地問。
  “這件坎肩本是一個護排鏢師的。”楊岳斌慢慢地說,“三四十年前,湘江上有一個很有名气的護排鏢師。他武藝高強,為人耿介,手下有十個本領好的徒弟。鏢師被湘江上第一富有的排主所雇請,多年來往返于衡州、長沙、漢口之間,從來沒有出過事,沿途強盜都怕他。后來,老排主死了,少排主掌舵,不喜歡鏢師的直爽脾气,加之鏢師也老了,几次想辭掉他,只是見他手下徒弟都是好漢,防盜護排少不了他們,只得依舊高价雇用。鏢師本人卻沒有看出這一點。他覺得徒弟們長期跟著他,不能自立門戶,出息不大,于是把一個個都推荐出去。几年后,身旁的徒弟都走光了,少排主也便將他解雇了。鏢師回家后不到一個月,便被仇人害了。臨死前,家父去看他。他送給家父這件護身坎肩,沉痛地說:“英雄不可自剪羽翼!”
  曾國藩心里猛地一怔,兩眼直直地望著楊岳斌。他一向將楊岳斌視為朴訥無文的周勃式的人物。楊岳斌不善言辭,也不喜言辭,偶有所論,必然是思之至深,非說不可的話。曾國藩喜歡這种性格,他討厭夸夸其談而又沒有真知灼見的人,提倡訥于言而敏于行。楊岳斌可謂這方面的典型。因此,楊岳斌每有所言,曾國藩都极為重視。剛才這句“英雄不可自剪羽翼”的話,引起了他的強烈震動。盡管這句話在決定裁軍之后,他不時听到人們說過,但都遠遠不及從楊岳斌口中說出的分量。
  “厚庵,看來你送我這件坎肩的背后還另藏著別的內容。”
  曾國藩回過神來,又不自覺地撫摸胡須了。
  “老中堂。”楊岳斌將上身傾斜過去,鄭重地說,“目前陝甘回民騷亂,朝廷派卑職去的目的在于平亂。陝甘綠營不能當此大任,卑職還將請求隨帶一支湘軍去;若朝廷允許,將從水師中抽調。水師官勇能打仗的多,且是卑職的老部屬,刀光血火中過來的弟兄們,到底信得過些,所以請大人暫不要解散長江水師。大人要撤湘軍,這當然是很英明的決定。江南的大仗已經結束,再養一支十多万的人馬,既耗費糧餉,加重百姓負擔,又讓朝廷不放心,不是好事。何況仗打久了,軍營暮气很重,腐敗成風,若不裁撤,也會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故卑職對裁軍完全擁護。不過,卑職說句實話,据說大人要把湘軍全部裁掉,卑職以為無論為朝廷著想,還是為大人著想,都不太妥當。這件事,卑職想了很久,請大人寬恕卑職的魯莽,听卑職說几句心里話。”
  “你說吧,厚庵。”曾國藩動情地說,“多年來,我一直想多听你說話,可是你總說得很少,以后更難听到你說話了。你今天就在我這里吃頓便飯,也算是我給你餞行,你也就在我這里久坐些時候。”
  “謝謝老中堂,我也就不客气了。”楊岳斌說,“從保衛朝廷來說,長毛雖垮,但余部仍不少,江南還未到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淮河以北,捻軍也日益坐大,雖有淮軍,到底不如湘軍的經驗丰富。若把湘軍全部撤了,緩急之間,如何應付?大清朝立國以來,從未有一支控制三千里長江的水師;有之,乃大人親手創建的長江水師。我大清正因為水師薄弱,所以二十多年來,沿海一帶備受洋人的欺凌,朝廷應吸取這個慘痛教訓,大力發展海軍,保衛我千里海疆。長江水師只要稍加整頓,再多配備些船炮,就可以成為我大清朝的第一支海軍。”
  “厚庵,你說得對!”曾國藩對楊岳斌將長江水師發展成為第一支海軍的想法极為贊同。
  “老中堂,這是為朝廷著想。至于為老中堂你個人著想嘛,”楊岳斌略停片刻后,堅定地說,“老鏢師的臨終遺言說出了一個共同的道理:不做英雄則罷,既做英雄,就不能自剪羽翼。老中堂自創建湘軍以來,掃除了凶逆,也得罪了不少權貴。請恕卑職說句直話,老中堂今日的處境,正是二十多年前你老送給湯鵬那副挽聯中所說的:名滿天下,謗亦隨之。嫉妒者,仇恨者,不滿者,遍布朝野。老中堂已做了十多年的英雄,事到如今,就一定要把英雄做到底。倘若此時不顧一切地把全部湘軍都裁撤,那么后果不堪設想。”
  “你說說會有什么后果出現。”楊岳斌的話顯然打動了曾國藩的心。
  “依卑職看來,大仗還有可能會打。假如過兩年太后、皇上叫老中堂重新帶兵上戰場,老中堂手下卻無精兵強將,打不好仗,太后、皇上會如何看待老中堂呢?朝野官紳又會如何看待老中堂呢?”
  曾國藩點點頭。
  “還有一點,卑職總有點擔心,怕日后老中堂手下無一兵一卒了,有人會挾嫌誣陷老中堂,不提湘軍的功勞,盡揭湘軍的瘡疤。那時皇上已長大,太后歸政于他,他不知昔日的艱難,只看到眼前的太平,听信讒言,疏遠了老中堂。”
  曾國藩心里又是一怔。他很惊异這個文采不多的水師統領,竟然想得比自己還要深長。是的,這兩三年來,曾國藩几乎還沒有騰出時間來考慮皇上長大親政的事,他總認為那還很遙遠。經楊岳斌這一提醒,他猛然意識到,皇上今年已經九歲了,离親政也只有几年了。真的,假若到那時自己已無實力,未曾親歷艱苦的少年天子,豈不將如同那個少排主一樣,輕易地辭掉自己這個年老無用又結怨甚多的“鏢師”嗎?
  “厚庵,你說說,湘軍應當保留多少人為好?”實在地說,曾國藩也并不想把湘軍一個不留地全部裁掉,他設想留下一万精銳。現在看來,這個數目少了。
  “依卑職看,要留三到四万人,至少要三万人,不能再少了。”楊岳斌不加思索地回答,“正字營全部遣散,霆軍也全部遣散,只留下鮑超和宋國永等一批戰將,老湘營、果字營各留三千人,吉字營留四千,合起來一万人。太湖、淮揚、宁國三個水師全部撤掉,長江水師二万人都留下來。老中堂,”
  楊岳斌說到這里,顯得很激動,他站起來大聲說,“長江水師這几年盡管也沾染了軍營習气,吸食鴉片、嫖賭懶散等現象在所難免,作為統帶這支軍隊達十年之久的將領,有一點可以保證,那就是老中堂親手創建的長江水師,對老中堂的忠誠是不用怀疑的,它永遠是保護老中堂的一件牢不可破的坎肩。”
  楊岳斌的激昂之言使曾國藩深受感動,他輕輕地揮手招呼:“厚庵,我從來就把你和雪琴帶領的長江水師視為我的命根子,我對它的寵愛要胜過沅甫的吉字營。”
  楊岳斌坐下來繼續說:“我本來想借此裁撤的机會,好好整頓一下長江水師,可惜現在不行了。請老中堂務必盡快招回雪琴,讓他做這件事。雪琴性格剛強,嫉惡如仇,用他來整頓長江水師,比我要好。”
  “是的,是要早點請雪琴回來。”在曾國藩的心里,已完全接受了楊岳斌的建議:至少留下三万人。
  廚子端上了晚餐。餐桌上,楊岳斌向曾國藩請教去陝甘后如何應付复雜的民事和軍事。曾國藩盡平生閱識,一一作了詳盡的回答。
  楊岳斌告辭后,曾國藩的臥室里燈火亮了大半夜。擅長心計的兩江總督在苦苦地思索著,如何將裁撤湘軍一事辦得既光采照人,又于己無損;如何做一個既是至公無私的功臣,又是暗存精銳的梟雄。
  ------------------
  中文東西网 整理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