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日本摩托之父本田


  在日本,被譽為“摩托之父”的本田宗一郎,原先只有小學文化程度。他在复雜的環境中,慘淡經營,花費畢生精力,創建出世界一流的企業;隨后又毫不吝惜地把它交給与自己沒有絲毫血緣關系的年輕人,自己過起恬淡的生活。下面所說的,就是本田宗一郎的故事。
  公元1906年,在日本濱松市磐田郡光明村里,一個名叫本田儀平的鐵匠家里,響起了嬰儿的啼哭聲。儀平的妻子美加慶幸頭胎生下一個男孩。產婆給剛生下來的男嬰洗澡時,意外地發現嬰儿左手上有一根針。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怪事。
  這男嬰的名字叫宗一郎。
  宗一郎誕生的這塊土地,充滿了進取的精神。日本樂器公司創始人山葉寅楠、日本電視之父高仰健次郎、發明自動織布机的丰田佐吉(他的孫子是日本汽車大王丰田英二)……都出生在這里。
  宗一郎自幼就對机器有特別的興趣。他的記憶始于碾米厂的發動机,那是3歲時的事了,他老纏著祖父帶他去看“隆噠隆噠”。當時發動机還很少,机器轉動,隨著隆噠隆噠的響聲,進去的稻谷就變成雪白雪白的米了。宗一郎還喜歡看机器鋸木頭,總是百看不厭。在家里,他則到大人干活的地方去撿一些亂七八糟的鐵屑,做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
  后來,弟弟妹妹也相繼來到人問。母親共生了7男2女。到了上小學的時候,宗一郎被迫照看妹妹,但他十分貪玩,常把妹妹托付給祖父后溜之大吉,去看“隆噠隆噠”。
  村里第一次裝電燈時,宗一郎又惊又喜。在他眼里,腰里別著鉗子和起子在電線杆上擰扎電線的電工,就像一位英雄。一回到家里,他就騎在祖父的肩上,亂揪祖父稀疏的頭發,嚷叫著:“我要當電工,我要當電工!”樂得手舞足蹈。
  小學二年級那年,有一天,宗一郎听說村里來了汽車,一溜煙地跑了去看。頭一回見到汽車,挺新鮮的,它就像馬車拉的帶篷的箱子,走得慢吞吞的,小孩子都可追上它。汽車噴出一股帶汽油味的廢气,宗一郎跑在后面,吸了個夠。車一停,就漏油,直往下滴。他還想聞一聞汽油的味道,就把鼻子緊貼地面,像狗一樣在地上嗅。這樣還覺得不過癮,又伸雙手去沾汽油來聞。
  這一年還有一件使宗一郎難忘的事情,听說20多公里外的濱松步兵連那里,將舉行飛机飛行觀摩表演大會。宗一郎知道父親是絕不會讓自己去看的,只有逃學。他獨自騎上父親的自行車走了。到了那里才知道,練兵場被高高的圍牆圍住,要收10分錢入場費。宗一郎沒錢,十分掃興,但又不肯罷休,就爬到一棵松樹上去看。
  雖是從遠處觀望,他還是看見了。飛机發出隆隆響聲,揚起塵土,一离地起飛,就在觀眾面前做爬高、旋轉的飛行表演了。飛向藍天的巨大机体,使這位少年贊歎不已。這件事成了少年宗一郎下功夫鑽研机器的決定性誘因。
  從此以后,宗一郎常扮成飛机駕駛員,用厚紙做一副飛行眼鏡,把竹制的螺旋槳裝在自行車前面,騎車兜圈玩。
  當時,光明村几乎沒人懂得优秀的學習成績与將來的職業、地位有什么關系。宗一郎家人口多,父母要拼命干活才能勉強維持生計,顧不上過問孩子的學業。因此,宗一郎的學習成績總是很差。但是有一條,起床和吃飯時,宗一郎要是晚了,父親就毫不客气。父親一向嚴守時間,這与鐵匠活儿有關,他們常說:“趁熱打鐵。”在長期家庭生活和父親的影響下,宗一郎一生都嚴守時間。
  但是,生活依然如故,貧困潦倒。宗一郎一年到頭只有那么一套衣服,袖口上擦滿鼻涕,干后變得硬邦邦的。
  有一年端午節,宗一郎到鄰居家去玩,想看著擺設的武士木偶,人家卻說:“像你這樣的窮小子不要來玩!”把他攆走了。這一件事,使宗一郎恨透了以錢財取人的做法。他恨恨地說:“你等著瞧吧!總有一天我也會成為富翁的。”
  1922年,宗一郎的父親由于勞累過度,損傷了肩膀,不能掄起鐵錘打鐵了,于是改行買賣自行車。他家賣出的是舊車,以廉价購進破舊車子,精心修理,擦亮后再出售。即使是改行搞買賣,父親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一點也沒變。由于他掌握了焊接技術,斷了車架的車子也能修好,其它的自行車店就做不到這一點。父親不僅僅是補好了車胎,還把車閘和鏈條拆下來檢查一遍,要不然就不放心。宗一郎的父親常說:“經我手修的自行車比新的還好騎吧!”
  活儿多,宗一郎就去幫忙,他和父親收留的几個徒弟一樣,也遭到過斥罵,但是父親又不得不佩服儿子的手藝。
  宗一郎并不想在光明村呆一輩子,他早就下了決心,小學畢業后就到東京去。快畢業時,他在父親訂的一份《自行車世界》雜志上,看到了一則招工廣告,于是說服了雙親,去信應聘。錄取通知書很快就寄來了。畢業典禮一結束,宗一郎馬上隨父親到東京去了。
  繁華的東京大馬路上,汽車川流不息。早在8年前宗一郎就見過汽車,但8年后,他對汽車的向往仍不減當年。作為鄉下人第一次來到大都市東京,白天車水馬龍、晚上燈紅酒綠的熱鬧情景,使他惊歎不已。
  宗一郎應聘的是一家名叫技術商會的汽車修理厂。厂里擁有15名職工,生意相當興隆。父親向主人神原侑三問候并把儿子托付給他之后,就匆匆赶回去了。就這樣,宗一郎住進了修理厂。
  這下可以天天接触到盼望已久的汽車了,可以拆卸、研究它的构造,可以調配安裝,還可以駕駛它了。但是,理想和現實完全是兩碼事。16歲的宗一郎,他在這里的職責是給主人照看孩子。他兄弟姐妹共9人,自己是老大,在家得照看弟弟和妹妹,到東京來原以為可以不管孩子的事了,想不到這里和在家毫無兩樣。
  宗一郎天天搖搖籃,背小孩。背上猛一熱乎起來,師兄們就嘲笑說:“本田背上又畫世界地圖了。”師兄們個個手拿工具,滿身油垢,忙于干活儿,而自己卻手拿抹布擦地板。由于失望和悲傷,他想過逃走。但是,每當想起父親嚴肅的面孔和母親哭喪的臉,他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這种生活持續了半年多,實在是太厭煩了。有一天,主人對宗一郎說:“小伙計,今天實在是忙不過來了,你來幫一把吧。”宗一郎一听高興极了,馬上就去干了起來。由于修理過目行車,他擺弄起來得心應手。從此以后,宗一郎的手藝得到了承認,照看孩子的活儿減少了,修理活儿多了。
  正因為是自己喜歡干的工作,宗一郎進步很快。他有時還背著主人駕車到外面去轉。
  1923年9月,東京地區發生了罕見的大地震。
  快要午休的時候,店舖的房子晃得人也站不住。大伙急忙往外跑,外面到處都燒起來了,一片火海。宗一郎急忙跑回店里,想把電話机卸下搬走。他听說這玩藝非常貴重。但是,指揮避難的主人叫起來了:“只把電話机搬出去頂屁用,不如快把汽車開出去。會開車的都去開車!把它開到安全的地方去!”
  正中宗一郎下怀。他跳上車,行駛在亂哄哄的人群中。真得感謝大地震,要不主人還不會讓他開車呢。
  地震,店舖燒了。宗一郎和主人一家搬到神田車站鐵橋下,暫時避避風雨。宗一郎整天騎著跨斗式摩托在廢墟上亂轉,把無家可歸的人和回鄉的人送下鄉,并從農家買回大米。
  修理厂終于重新開業了。但是,原先的修理工差不多都回鄉下去了,修理工只有宗一郎和另一位師兄。所以活儿就比以前忙多了。主人購進大量被燒坏的汽車,進行修理,然后漆上油漆,能賣個好价錢。宗一郎的修理技術也越來越高了。
  宗一郎18歲那年,主人讓他到盛岡修理消防車。是由于當地修理厂修不了,消防團才到東京來請人去修的。到車站迎接的消防團長,看到所謂的修理專家是個毛孩子,便問他:“你師傅怎么沒來?”當听說宗一郎就是派來的專家時,便連連搖頭說:“開什么玩笑!”
  宗一郎不管他們,只是默默地干。查明了故障原因,換了零部件,又按原來的樣子裝好。整個工作花了3天時間。試車時,發動机運轉正常;開動水泵,水泵噴水了。
  修車那几天,他們讓宗一郎住學徒工宿舍;車修好后,立刻就把他請到頭等旅館去住。吃飯上洒了,還有女服務員幫忙斟酒。事實使宗一郎懂得,掌握技術是受人尊敬的,從此,他更加專心致志鑽研業務了。
  這一年,宗一郎還組裝了一輛賽車,參加比賽獲了第一名。他的修車技術已遠近聞名,只要零部件齊全,他什么車都能修好。
  宗一郎准備回到家鄉自己開業。神原同意宗一郎挂“技術商會濱松支店”的牌子,并贊助了200日元,作為營業資金。
  宗一郎回到闊別6年的家鄉。父親還是老樣子,在默默地勞動。宗一郎挂牌開張了,除宗一郎外,只有一名職工。父親祝賀長子獨立,送了一間房子和一袋大米。
  開業后,宗一郎憑一手精湛的修車技術很快贏得了顧客好評。生意越做越大,修理工也增加到6個人。他又建了一間房子,買來各种各樣的机器,只要有時間,就鑽進那房子里,按自己的想象搞發明創造。大地震之前,汽車輪子的輻條都是木制的,宗一郎把它改成鐵制的,在博覽會上獲得專家好評。他向國家專利局申請獲得了專利權。
  宗一郎30歲不到,就很闊綽了。修車的事都交給雇員去干,他仍然喜歡擺弄机器。他制造出摩托艇,帶上年輕職工和藝伎在湖上兜風。他還駕駛一輛由他改良的福特汽車,參加全日本汽車速度大賽。
  大賽時,宗一郎創下平均時速120公里的惊人紀錄。在快到終點時,從跑道旁突然沖出一輛車子,兩車相撞,賽車打了三個滾,宗一郎從座位上彈出來,休克過去。他的左臉摔破,胳膊骨折;助手并二郎也受重傷。但這种以奪金牌為奮斗目標的拼搏精神,以后便成了本田的摩托車制造公司的巨大動力。
  宗一郎27歲那年,和一位小學教師住智結婚。結婚那天,他自己駕車去接新娘,令人羡慕不已。當時,司机是人們向往的職業之一。
  就在婚后的第二年,宗一郎突然關閉了生意興隆、有50多名工人的修理厂。他對修理業已厭煩了,要向制造業這一領域邁進。
  此時是30年代初。日本占領了中國東三省,又扶植了一個偽滿洲國。國際聯盟一致通過決議,譴責日本的軍事入侵。日本則以退出國聯相對抗。從此以后,日本在國際上迅速陷入孤立狀態。于是,日本政府獎勵國產汽車。本田宗一郎這時候開始搞汽車工業,可說是赶上了机遇。
  但是,資金和原料都存在不少問題。于是宗一郎決定改做活塞環。這是汽車發動机中的夫鍵零部件。
  不管怎么說,從修理到制造,這是一個大突破。雖說只是一個小小的零部件,但已經向制造業邁出了第一步。然而,制造活塞環也并非像所想的那樣簡單。它的技術很复雜,里面有許多學問。宗一郎痛感自己只有小學文化,于是就以旁听生身份,到靜岡大學工學部學習了兩年。
  1937年,宗一郎成功地制造出了活塞環。這一年,丰田汽車工業公司成立,以生產卡車為主。宗一郎給自己的公司起名為“東海精密机械公司”,簡稱“東海精机”。東海精机活塞環的主要買主就是丰田汽車工業公司。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政府出于侵略戰爭的需要,對汽車的生產、配給和价格都進行了嚴格的控制。東海精机曾有2000人被充當征用工或義務勞動工。由于征兵,為了彌補男工被驅赶上戰場后的人力不足,當局就征用大量女工頂替。宗一郎的工厂被征用為軍需工厂,常有監督工到厂里來巡視。宗一郎深感戰爭就是災難。
  1945年,就在日本投降前,日本中部地區遭到大地震襲擊,東海精机的厂房、机器毀坏了,正在想法子搶修時,戰爭結束了。
  停戰后,徹頭徹尾的軍需工厂東海精机陷入了僵局,一籌莫展。原先的大主顧丰田汽車工業公司又提出:“能不能幫我們生產汽車?”宗一郎斷然拒絕了。他不愿再過那种惟命是從的生活了,該和“丰田”斷絕關系了。
  宗一郎將自己擁有的股份全部賣給了丰田。錢到手后,他曾考慮過干一番事業,但當時社會一片混亂,几乎所有物資都受美國占領軍控制,若貿然從事必然失敗。
  宗一郎又從零開始,准備搞紡織机器。他蓋了座160平方米的房子,并挂起了“本田技研所”的牌子,著手改良織布机。但是,很快就陷入了僵局。由于投資太大,賣股份所得的一筆資金已所剩無几了,而新織布机還沒試制出來。他于是想到了汽車,但汽車比織布机更費資金。他又想到了摩托車。
  當時,陸軍通信設備上的微型發動机已經派不上用場了,都堆在倉庫里。宗一郎得知這一消息后,廉价把它買來,作為動力安裝到自行車上。
  當時交通十分混亂,火車和公共汽車又少又擁擠。被稱為“吧嗒吧嗒”的机動自行車,雖然開動起來響聲震耳,黑煙直冒,但仍然很暢銷。顧客從各地蜂擁而來,產品供不應求。發動机和自行車的形狀、顏色都不盡相同,用白鐵皮精心做成的汽油罐,卻十分精致。不到10人的技研所,可月產300輛机動自行車。
  戰時,“一滴油一滴血”,汽油被視為至寶;戰后仍十分短缺,如果超量使用,就會遭到處罰。沒油,机動自行車就沒法開。宗一郎想到戰時曾用松節油代替汽油。于是,宗一郎購買了山林,挖樹根提取松節油。然而,由于沒有好的精煉設備,所以產量少且質量差。后來把這些松節油摻進黑市買來的汽油里,一起出售。摻有松節油的汽油有一股香味,即使查出來,還可以爭辯抵賴,免于處罰。
  “吧嗒吧嗒”的月產量后來增到700輛,微型發動机不夠用了,就自己開始制造。這時,一位名叫河島喜好的專科畢業生,加入了宗一郎的事業。几十年后,就是他接替宗一郎,出任本田技術研究工業總公司董事長。
  宗一郎和河島馬上著手設計發動机。資金不足,宗一郎只好把父親辛辛苦苦買來的山林賣掉,籌措資金。父親儀平仍在做些鐮刀、鋤頭之類的農具分發給鄰居。
  經過努力,他們終于制造出A型發動机。A型發動机的問世,使“吧嗒吧嗒”月產量高達1000多輛。本田宗一郎只花了1年時間,終于從戰爭廢墟上站了起來。
  1947年底,宗一郎成立了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職120多人。
  老板宗一郎非常嚴厲,發現干活偷懶的人,拳頭就會無情地飛過去,有時甚至抄起身邊的扳手砸過去。當時工厂里有兩間廁所,老板臉一變,大伙就躲進廁所去,廁所一時被擠得滿滿的。然而,宗一郎不光對別人,對自己也同樣嚴厲。
  載有A型發動机的車子十分暢銷。宗一郎并不滿足,又以更大功率的發動机為目標,相繼研制出性能更好的B型、C型發動机。
  為了檢測自己的勞動果實,載有C型發動机的自行車參加了東京日美對抗賽,并獲得了胜利。宗一郎又向自己的紀錄挑戰,研制出D型——一种98CC、2.3匹馬力的發動机。他認為挑戰和改良相結合,就會產生出不可估量的動力。功率太大了,宗一郎又改進車身,終于試制出第一輛新車。“以速度寄托自己的理想”,所以這輛試驗車被命名為“理想號”。這是從自行車到摩托車的一次質的飛躍。
  正在這時候,本田宗一郎認識了藤澤武夫。人稱“技術的本田宗一郎,經營管理的藤澤武夫”相識了,從此,奠定了公司飛躍發展的基礎。
  當時面對的難題是:盡管產品供不應求,不斷擴大產量,卻沒賺到錢,原因是不能如數收回貨款。原來主顧是一些小自行車店和黑市投机者,還有一些是想揮霍一把的退伍軍人。一些商店昨天還在營業,今天就關門倒閉了。店主和家人出逃,賴賬者屢見不鮮。因此,宗一郎感到,生產量越大,自己破產的可能性就越大。雖然有精良的技術,但沒有經營管理和銷售服務等方面的經驗是不行的。
  宗一郎和藤澤一見面就定下了今后將相互合作下去,不是董事長和職工之間的上下級關系,而是事業伙伴。
  藤澤果然具有經營管理和銷售方面的才能,不久公司各項業務就走上了正軌。
  宗一郎把管理的事放手讓藤澤去干,自己則和河島共同研制出頂閥式發動机。兩個月后,划時代的“理想正型”摩托車終于試車成功了。不久,又推出了“奔利”、“天使”和“佳普”號。“佳普”型摩托車十分暢銷。藤澤一方面擴大國內銷售,一方面打開出口渠道。
  到1952年止,本田宗一郎共獲得150多項專利。日本政府為了表彰他在技術研究上的重大貢獻,授予他藍綬褒章。宗一郎听說后,笑著說:“政府里也有辦事草率的人,竟把我也給選上了。”宮內廳通知說,天皇陛下要接見褒章獲得者,必須穿禮服。這可急坏了宗一郎,他連一套像樣的西裝都沒有,哪來的禮服呀!
  于是,宗一郎与通產省官員硬磨:“對我們來說,工作服就是最好的禮服。如果非穿禮服不可,我就不要褒章了。”最后,不知藤澤從哪儿弄來了一套禮服,宗一郎總算穿上它出席授章儀式,不過顯然极不自在。
  儀式結束后,高松親王在光輪閣舉行晚宴,招待藍綬褒章獲得者。他們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46歲的宗一郎算是最年輕的了。高松親王向本田宗一郎表示祝賀,問:“本田,發明創造相當辛苦吧?”宗一郎回答說:“對我來說,那是喜歡干的,一點也不辛苦,反而覺得很快樂。”
  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不斷擴大,到1953年,公司職工人數已超過2000人,擁有兩座大工厂,但是,困難也接著來了。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公司必須有更多的資金投入。還有,“佳普”是在自行車后輪上裝一個發動机的机動自行車,發動机性能越好,車子的耐用性就越差,不少人前來索賠。這事還波及到“理想”。“理想”發動机馬力加大后,運轉性能經常失常。顧客還提出了“奔利”的种种缺陷。新產品小型摩托車“奔利”的銷路也不穩定。
  真是四面楚歌,公司每天都有倒閉的危險。
  最急的當然要數宗一郎了。何況問題就出在技術方面。他日夜地思考如何改進發動机性能,終于成功地研制出了高功率發動机的汽化器。
  宗一郎后來說:“人沒有刺激就不會進步。經受的痛苦和獲得的榮譽往往成正比,因為痛苦的經歷可成為一股動力,成為人生飛躍的基礎。”
  由于經受了險些破產的痛苦磨煉,宗一郎終于站到了騰飛的起跑線上。
  就在公司面臨逆境的時候,宗一郎大膽地宣布,他的公司將參加在英國馬恩島上舉行的世界著名摩托車大賽,簡稱TT大賽,并且明确表示:“既然參加,就要獲胜。”
  TT大賽是國際超一流水平的比賽。世界各國超一流水平的駕駛員和机械師,帶著名牌厂家的摩托車會聚一堂,跑完420公里賽程。摩托車制造厂家和運動員能在大賽中奪魁,是一种很高的榮譽,也是最好的廣告宣傳。
  宗一郎這一舉動遭到了摩托車同行和通產省的冷笑,說他太自不量力了。宗一郎不顧這些,出訪歐洲,并到馬恩島實地考察。到了那里,宗一郎立刻感到現實嚴峻。本田公司的技術和歐美相比差距太大了。人家那些世界一流厂家積累了近半個世紀的技術,德國、意大利等优秀賽車具有惊人的馬力和优越的性能。
  比賽自然是名落孫山。但宗一郎卻大開了眼界。他訪問了英、德、法、意等摩托車先進國家,并偷偷購買了比賽用的摩托車輪子、汽化器和輪胎,供回國后研究用。
  回國后,宗一郎首先配備研究人員,完善研究机构,信心十足地開始研究。到1958年,雙缸125CC、四缸250CC的第1號賽車終于研制成功了。1959年,本田公司參加TT大賽,獲得第6名;而到1961年就獲得了冠軍。
  宗一郎終于使理想變成了現實。這意味著本田公司的技術水平獲得了迅速提高,在世界上獲得了信譽。
  接著,宗一郎又把全部精力從摩托車轉到汽車上。在汽車F1大賽上奪冠已成為他的新奮斗目標。像摩托車一樣,他想通過向世界最高水平的汽車比賽挑戰,來提高技術水平。當時參加F1大賽的發動机厂家也是世界公認的超一流厂家,如波爾瑟、寶馬、費拉里、阿爾法羅米奧等。宗一郎要与他們為伍,向汽車世界挑戰!
  盡管沒有像提出參加TT大賽時那樣遭冷眼,但人們仍說:“摩托車雖有了點成績,汽車可就不同了,本田行嗎?……”
  第一次參賽,結果十分糟糕。宗一郎并不气餒,他分析不是發動机不好,而是經驗不足。他鼓勵大家說:“九十九次失敗后必將在最后一次取得丰碩成果。”
  1965年,本田賽車在歐洲賽程頑強拼搏,終于贏得了胜利。這一胜利,意味著日本的汽車制造技術已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本田佳普”高級摩托車,到1983年產量已突破1500万輛,其聲望不僅在國內,而且在法國還獲得了“法蘭西”獎。然而宗一郎并不滿足于“二輪車”,他雄心勃勃地要向“四個輪子”進軍。在他看來本田公司雖然以摩托車稱霸,但比起汽車工業,那還僅等于一种儿童游戲活動。當時美國的福特、克萊斯勒、通用汽車公司、德國的大眾汽車公司自不必說,就是日本國內,也有丰田、日產、三菱、鈴木、富士等大型汽車公司。
  但是,從小就迷上了汽車的本田宗一郎,一心要生產汽車。1966年3月,本田公司研制出划時代的輕便轎車,這就是“N360”。這种轎車很快成了暢銷車。當年,本田公司就生產了10万輛“N360”。
  早在1959年6月,本田公司就在美國設立了“美國本田摩托車公司”,在美國每年銷售摩托車45万輛。到1975年,本田公司每年在美國銷售“西比古”轎車12万輛。后來,又向美國市場推出了更大型的“阿科德”轎車。1980年,本田公司又開始在美國建了一座轎車工厂。10年之后,本田公司在美國生產的轎車已達到年產50万輛,連同在加拿大年產8万輛,再加上從日本運往美國的42万輛,在美國的銷售總額已達100万輛左右。
  1986年,本田公司又在美國推出了一种“阿刻尤拉”高級轎車。美國汽車行業調查公司的首席專家,在調查顧客滿足指數時把“阿刻尤拉”列為第一名,“丰田”名列第二,第一次超過“梅賽德斯”和“奔馳”。
  本田宗一郎作為“本田帝國”的創始人,早在1973年就光榮引退了。他把董事長的職位讓給了河島喜好。這對宗一郎來說,只不過是做了應該做的事而已。但一位創業者把大老板的位置讓給了毫無血緣關系的人,一時成了轟動全球的新聞。宗一郎的老搭檔藤澤武夫也光榮引退了。本田公司干淨利索地完成了公司最高層的新老交替工作。
  事實證明宗一郎的決定是英明的,年輕人比他和藤澤干得更漂亮。宗一郎說:“那是十分出色的交接班,還使我一下子年輕了20多歲。擁有知己才是真正的財富呀。”
  宗一郎有兩子兩女。對小孩的志向,他從不過問。長子博俊大學畢業后,自已經營一家名叫“無限”的公司,主要開發暢銷賽車的零部件等,有50多名職工,在美國還有一家分公司。博俊常和父親頂牛,但從不缺錢花,還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干自己喜歡干的工作,因此他很感激父親。宗一郎的次子在美國留學期間患病,不幸早逝。兩個女儿一個已成家,另一個僑居澳大利亞悉尼。
  本田博俊有次和記者談及父親時說:“在宴席上,人們奉承几句,老頭子就來勁了。我在旁邊看著看著,常常在想,真不可思議,性格如此單純的人,為什么能干出如此一番事業來呢?不過,也許正因為他是那种性格的人,才能轟轟烈烈干事業吧……”
               (賀田)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