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四章日本右翼為何不認帳


  無數事實證明,日本右翼是日本社會
  中能量极大的一股勢力,人數雖不多,但卻极其頑固。自日本明治維新以來,一直在日本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惡劣的作用,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中,在日本戰后的對外政策,特別是對華政策中,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找到他們的影響。
  一、何為日本右翼?
  —-戰后不久,隨著美國占領日本
  后政策的變化,特別是日本成為經濟大
  國和政治大國等形勢的發展,日本舊的
  右翼開始恢复,新的右翼也不斷出現,并逐漸對日本政治生活產生著影響。……右翼這個政治名詞,源于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國民公會(1792∼1795)。當時,從主席台看去,坐在右翼席位的是保守派的吉倫特党,坐在中間席位的是中間派的平原党、沼澤党,坐在左翼席位的是急進派的山岳党。從此,凡屬反對社會進步、反對共產党、反對民主自由的党派以及超國家主義的党派,均稱之為右翼。為實現這些政治理念而進行的運動,統稱之為右翼運動。
  右翼運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橫行于許多國家,尤以德國的納粹運動、意大利的法西斯運動和日本的右翼運動最為猖獗。
  日本的右翼運動始于1879年的向陽社和1881年的玄洋社以及其后的黑龍會,它們以"大亞細亞主義"為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受到民主主義潮流的影響,社會運動日益盛行,右翼運動的重心便從對外轉為對內,在"保存國粹"的名義下,展開了反勞工、反社會主義的運動。它們有濃厚的封建性,以天皇主義為中心,大搞恐怖活動,多次策划軍事政變。
  30年代,隨著日本帝國主義推行擴張政策,右翼運動与軍閥、財閥的結合日益緊密,其重心又從國內轉向國外。在吞并朝鮮、"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以及太平洋戰爭中,日本右翼都充當過軍國主義的走卒或先鋒。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可以明顯地看到右翼運動的"業績"。總的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的日本右翼,在精神上和理念上是維護國体、天皇中心主義;在政治上和物質上是依靠軍閥和財閥;在行動上雖然是分散的,但目標是集中的。
  第二次大戰結束后,由于日本帝國主義被戰敗,天皇制發生了動搖,軍閥崩潰,財閥解体,日本右翼的精神支柱和物質支柱都為之撼動。在美軍占領日本初期,大多數右翼頭目被整肅,團体被解散。然而作為從几十年前開始的右翼運動,并未因日本戰敗而終結。實際上,在戰后不久,舊的右翼開始恢复,新的右翼也不斷出現。特別是隨著美國占領日本政策的變化、舊金山單獨媾和、岸信介上台、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和走向政治大國等形勢的發展,日本右翼運動呈死灰复燃之勢,并逐漸地對日本政治生活產生若干影響。
  那么,日本右翼分子為什么那樣頑固,對侵略戰爭的帳為什么拒絕承認呢?這其中有許多复雜的原因。
  ------------------
  書路 掃描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