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五章


  
  凱拉邦大人以他的方式討論旅行的方法并离開君士坦丁堡。

  歐洲的土耳其目前包括三個主要部分:魯梅里亞(色雷斯和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塞薩利,加上一個臣服的省份保加利亞。這是因為自從1878年的條約簽訂以來,羅馬尼亞王國(摩爾達維亞、瓦拉西亞和多布羅加)、塞爾比亞和蒙特內格羅公國都宣布獨立,波斯尼亞也被奧地利占領了。
  凱拉邦大人打算沿著黑海周圍前進,他的路線是首先沿著魯梅里亞、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海岸到達俄羅斯的邊界。
  從那里穿過比薩拉比亞、切索內斯、陶里斯島或者切爾凱西斯地區,穿過高加索和外高加索,這條路線將繞過北部和東部的海岸,直到把俄羅斯和奧斯曼帝國分開的邊界。
  然后再沿著黑海南面的安納托利亞海岸,這位最固執的奧斯曼人將在對新的稅收分文不付的情況下,在斯居塔里重見博斯普魯斯海峽。
  實際上,這個650土耳其“里”的行程,大約相當于2800公里,——或者用奧斯曼的公里來計算,也就是每公里等于一匹負重的馬用通常的步伐跑一個小時——要走上700公里。而從8月17日到9月30日共有45天。這就是說,必須每24小時走上15公里才能在9月30日回來,這是阿馬西婭的婚禮預定舉行的最后一天,否則她就不符合為領取她姑母的10万磅所規定的條件了。總而言之,無論發生什么事情,他的客人和他在45天之前,是不會坐在別墅里擺著晚飯的桌子面前了。
  不過要是利用快速的交通工具,例如各地的鐵路,是很容易贏得時間縮短漫長的行程的。這樣從君士坦丁堡出發,就有一條鐵路通向安德里諾布爾,再從叉道通向雅恩波里。再往北去,從瓦爾納到魯楚克的鐵路与羅馬尼亞的鐵路相連接,而羅馬尼亞的鐵路又通過雅西、基斯謝內夫、哈爾科夫、塔甘羅格、納欽切万穿越南俄羅斯再接上高加索的鐵路网。最后有一段從第比利斯到波季的鐵路直達黑海海岸,几乎到了土耳其与俄羅斯的邊界。然后穿過土耳其的亞洲部分,在到達布爾薩之前确實沒有鐵路了,但是從布爾薩還有最后一段鐵路通到斯居塔里。
  然而想讓凱拉邦大人听得進這番道理,這是不能抱有任何指望的。進入一個火車車廂,這樣為現代工業的發展作出犧牲,這是他,一個四年來盡其所能反對歐洲的一切發明的入侵的“老土耳其人”能做的嗎?絕對不能!宁可步行也不能在這方面作出讓步。
  因此當天晚上,當范·密泰恩和他到達加拉塔商行的時候在這一點上就開始了爭論。
  一听到荷蘭人說起奧斯曼和俄羅斯的鐵路,凱拉邦大人的答复先是聳了聳肩膀,接著是斷然拒絕。
  “可是!……”范·密泰恩又說,他認為在形式上也應該堅持一下,但對于說服他的主人不抱希望。
  “我說不行就是不行!”凱拉邦大人反駁說。“再說您屬于我,您是我的客人,我對您負責,您只要讓我去做好了!”
  “好的,”范·密泰恩答道。“只是不坐火車的話,也許會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使我們不用穿越博斯普魯斯海峽就到達斯居塔里,而且也不用繞黑海去走一圈?”
  “什么辦法?”凱拉邦皺著眉頭問道。“如果這個辦法好,我就接受;如果不好,我就拒絕。”
  “這是個絕妙的辦法,”范·密泰恩答道。
  “快說!我們還要做出發的准備!一小時都不能耽誤!”
  “是這樣的,凱拉邦朋友:我們到黑海上离君士坦丁堡最近的一個港口去,租一只輪船……”
  “一只輪船!”凱拉邦大人喊道,“輪船”這個詞就能使他勃然大怒。
  “不……一只船……只是一只帆船,”范·密泰恩赶緊補充說,“一只三桅小帆船,一只單桅三角帆船,一只快帆船,我們到例如安納托利亞·基爾比的一個港口去!一旦到了海岸的這個地方,我們在一天里就能不慌不忙地從陸路到達斯居塔里,就能嘲笑地為摩希爾的健康干杯了!”
  凱拉邦大人讓他的朋友講下去,沒有打斷他的話。他的朋友也許以為他會歡迎這個建議,因為這個建議非常妥當,又能解決有關自尊心方面的一切問題。
  然而在听著這個建議的時候,凱拉邦大人目光閃爍,手指不斷地伸曲,兩只張開的手握成了拳頭,那副樣子使尼西布看了很不放心。
  “這么說,范·密泰恩,”他說,“總之您是建議我乘船到黑海上去,這樣就不用穿過博斯普魯斯海峽?”
  “我看這一著是挺高明的,”范·密泰恩答道。
  “您是否有時听說過,”凱拉邦又說,“一种叫做暈船的毛病?”
  “當然听說過,凱拉邦朋友。”
  “您大概從來沒有犯過?”
  “從來沒有!再說,這么短的海路……”
  “這么短!”凱拉邦接著說道。“我相信您是在說‘這么短!’”
  “几乎不到60公里!”
  “可是哪怕只有50公里,20公里,10公里,5公里!”凱拉邦大人喊道,“就會讓人生病了,永遠如此,哪怕只有兩公里,一公里,對我來說都太多了!”
  “請您還是考慮一下……”
  “您知道博斯普魯斯海峽吧?”
  “當然。”
  “那好,范·密泰恩,只要稍微刮一點微風,我坐小船過去時就要暈船!”
  “暈船?”
  “我在池塘里都會暈船!我在浴缸里都會暈船!現在您還敢對我說走這條路嗎?還敢建議我租一只三桅小帆船,一只單桅三角帆船,一只快帆船或者其他這類叫人惡心的机器嗎!您試試看!”
  可敬的荷蘭人當然是決不敢了,從海上穿過去的問題也就被束之高閣了。
  那么該怎樣旅行呢?交通相當困難——至少在土耳其本土上是如此——不過也決不是沒法走的。在通常的路途上有一些驛站,因此完全可以帶上食品、帳篷、旅行箱,在一個向導的帶領下騎馬旅行,或者跟著一個驛站信使走就行了。不過信使從一地到另一地的時間是限定的,所以不習慣走長路的人若是跟他走,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會累得筋疲力盡。
  不用說,凱拉邦大人是決不會打算用這种方法繞黑海走上一圈的。他要走得快,不錯!但是要走得舒服。這只是一個錢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是難不住加拉塔郊區的這個富有的批發商的。
  “那好,”范·密泰恩順從地說,“不過,我們既然不坐火車也不乘船,那又怎么旅行呢,凱拉邦朋友?”
  “坐驛站快車。”
  “用您的馬?”
  “用驛站的馬。”
  “您在整個旅途中都能找到可以使用的馬?……”
  “會找到的。”
  “您要為此付很多錢吧?”
  “要付多少錢就付多少錢!”凱拉邦大人答道,他又開始激動起來了。
  “那么您要付出1000土耳其磅,也許要付1500磅!”
  “好吧!几千磅,几百万磅!”凱拉邦喊道,“不錯!需要的話付上几百万磅!您的反對意見說完了沒有?”
  “說完了!”荷蘭人答道。
  “是時候了!”
  這几個詞說出來時的聲調,足以使范·密泰恩打定主意保持沉默了。
  然而他還是讓他專橫的主人明白,這樣一次旅行需要大量的開銷;他在等著從鹿特丹寄來的一大筆錢,打算存在君士坦丁堡的銀行里,所以他現在沒有錢,還有……
  關于這一切,凱拉邦大人讓他住嘴,說這次旅行的一切費用都由他負擔;說范·密泰恩是他的客人,加拉塔區富有的批發商沒有讓他的客人付錢的習慣,等等。
  對于這個“等等”,荷蘭人以沉默表示同意。
  如果凱拉邦大人未曾擁有過一輛英國制造的老式車并且已經試驗過的話,他為了這次艱難的行程是會不惜使用往往用牛拉的土耳其兩輪馬車的,不過他去鹿特丹旅行時用過的老式的驛站馬車還一直放在車庫里,而且完好無損。
  這輛馬車可以供三個旅行者舒适地使用。前面在那些天鵝頸項般的彈簧之間,馬車的前半部放著一個巨大的裝食品和行李的箱子,主車廂后面也有一只箱子,箱子上裝有帶篷的小車廂,兩個仆人可以自如地呆在里面。這輛車應該作為郵車使用,因為根本沒有車夫的位置。
  這輛車的式樣看起來有點太老了,無疑會使熟悉現代車輛的人感到可笑;不過它很堅固,有質量上乘的車軸,輪輞寬大、幅條厚實的車輪;它安裝在既不太軟又不太硬的第一流的鋼制彈簧上面,足以經得起剛剛在田野里開辟的道路上的一切顛簸。
  就這樣,范·密泰恩和他的朋友凱拉邦占据了舒适的、裝有窗玻璃和皮帘子的主車廂的底部,布呂諾和尼西布栖身于小車廂里,車廂前面有一個可以拉下的玻璃窗。在這個交通工具里,他們連中國都可以去了。非常幸運的是黑海沒有一直伸展到太平洋的海岸,否則范·密泰恩一定能夠認識一下天朝的帝國了。
  然而要采取所有的措施,要辦所有的事情,一夜的時間是并不太多的。因此商行的職員們經過了齋戒期間節制飲食的漫長的一天,正想到某個咖啡店去的時候卻被動員起來了。此外有尼西布在那儿,他在這种場合辦事是极為迅速的。
  至于布呂諾,他不得不回到他和主人早晨出來的、佩拉大街的佩斯特旅館里去,以便把范·密泰恩和他的行李馬上運到商行去。順從的荷蘭人在他的朋友的目光注視下,一刻也不敢离開。
  “就這樣決定了,我的主人?”布呂諾在就要走出商行的時候問道。
  “跟這個見鬼的人還能有什么別的辦法?”范·密泰恩答道。
  “我們要繞黑海走上一圈?”
  “除非我的朋友凱拉邦在路上改變主意,而這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一切市集上拍打過的所有土耳其人的腦袋,”布呂諾答道,“我不相信能找到一個像他那么死硬的!”
  “你的比較雖然不恭敬,卻是非常正确的,布呂諾,”范·密泰恩說。“也正因為我的拳頭會在這個腦袋上碰碎,將來我也就不打它了!”
  “我還是希望在君士坦丁堡休息,我的主人!”布呂諾又說。“旅行和我……”
  “這決不是一次旅行,布呂諾,”范·密泰恩答道,“這只是我的朋友凱拉邦為了回去吃晚飯而走的另一條路!”
  這种面對事物的方式并不能使布呂諾平靜下來。他不喜歡出門,而現在要出門几個星期,也許要几個月,要穿過的一些國家各不相同——他對這一點沒什么興趣,但都很難走,甚至很危險——他對這方面更為關心。此外,這些長途跋涉所帶來的疲勞會使他消瘦,從而失去標准的体重——167斤!——他對此是多么珍惜啊!
  于是他那句總是挂在嘴上的悲慘老調又在他主人的耳邊響了起來:
  “您會倒霉的,先生,我再對您說一遍,您會倒霉的!”
  “我們會看到的,”荷蘭人答道,“你還是去找我的行李吧,我要買一本旅行指南來研究這些不同的國家,還要買一個筆記本來記錄我的印象。以后你再回到這儿,布呂諾,你就可以休息了……”
  “什么時候?……”
  “等我們繞了黑海一圈之后,因為我們命中注定要這么做了!”
  听到這种連一個穆斯林都不會否認的宿命論的想法,布呂諾搖著頭,离開商行到旅館去了。說實話,這次旅行對他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兩個小時以后,布呂諾帶著几個腳夫回來了,他們背著沒有支架只用粗背帶捆在背上的背貨架。這是些本地人,穿著襯有氈子的衣服,有凸紋的羊毛長襪,戴一頂繡著彩色絲線的“卡拉”,腳上是雙層底的鞋子,總之是一些土耳其人,被泰奧菲爾·戈蒂埃1极其准确地稱之為“沒有駝峰的兩腳駱駝”。
  
  1 泰奧菲爾·戈蒂埃(1811-1872),法國詩人和小說家。

  然而由于他們背負著許多包裹,他們的背部确實是駝的。這些包裹都被放在商行的院子里,開始裝在從車庫里拖出來的馬車上。
  在這時候,凱拉邦大人作為細心的批發商處理著他的事情。他察看了馬車的狀況,核對了他的日志,對職員們的頭頭作了一些指示,寫了几封信,帶了一大堆金幣,因為在1862年,紙幣已經喪失信譽,不再流通了。
  由于有一段路程要沿著莫斯科帝國的海岸走,凱拉邦就需要一定數量的俄羅斯貨幣,他打算用他的奧斯曼磅到塞利姆的銀行去兌換,因為他的旅程使他必須經過敖德薩。
  准備工作很快就做好了。生活必需品都堆放在馬車的箱子里。里面還放了一些武器——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情,必須以防万一。此外,凱拉邦大人沒有忘記帶上兩個水煙筒,一個給范·密泰恩,一個給自己,這是一個同時是煙草批發商的土耳其人必不可少的用具。
  至于馬匹,它們在當晚就預定好了,一早就會被送來,從午夜到日出,還有几個小時可以用來吃晚飯和休息。第二天當凱拉邦大人醒來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從床上跳下來,穿上了旅行的服裝。
  馬車已經套好,裝上了箱子,驛站的馬車夫騎在他的馬上只等這些旅行者了。
  凱拉邦大人向商行的職員們作出了最后的指示。現在就等出發了。
  “這么說,就這樣決定了!”范·密泰恩向他的朋友凱拉邦最后說了一遍。
  作為回答,凱拉邦指了指車子,車門已經打開了。
  范·密泰恩彎著腰,登上踏板,在馬車里的左邊坐好。凱拉邦大人在他旁邊坐了下來。尼西布和布呂諾爬到了小車廂里。
  “啊!我的信!”當這支喧鬧的隊伍即將离開商行的時候,凱拉邦說道。
  于是凱拉邦放下玻璃窗,把一封信遞給一個職員,吩咐他在當天早晨送到郵局里去。
  這封信是寫給斯居塔里別墅的廚師的,只有這几句話:
  “等我回來再吃晚飯。改一下菜單:奶酪面包片,用香料燒的羊肩肉,千万別煮過頭了。”
  接著馬車就晃動起來,駛向郊區的街道,在瓦里德-蘇爾塔納橋上穿過金科爾納,從“伊埃尼-卡普西”,也就是“新門”出了城。
  凱拉邦大人出發了!愿安拉保佑他!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