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卅七、內閣性質爭議


  唐紹儀是民國首屆內閣總理,這時北京的民國政府,一半是承繼前清的舊政府;另一半是自南京移來的臨時政府,所以一切零亂無章。其各机關情況大致是:
  外交部新人較少,僅加了四個人。陸軍部參謀處容納新軍人最多,湖北一省就來了300多人。財政部僅設籌備處,一律用的舊人,要待南方人來后才分司。內務部一直閉鎖,不過內務部自前清末年一直掌握在趙秉鈞手中,而內務部實際所管,只有內外城巡警,巡察有巡警廳,人員均照常,所以一切無變化。教育部新舊雜用,分司辦事,最有規模,成立才一個多月,就合升法律、政治、財政三校為法政學堂,調換大學校(清的北京大學堂)校長,以嚴复為校長兼文科學長,王世澂為法科學長,洪鑄為工科學長。司法部總長王寵惠曾出通告,謂南北一視同仁,無分彼此,其派出的接收人員,南四北五,同時訂立規章,荐任由總長自行征辟,委任一律考試,但報考者僅九人,因舊日觀念,司法系冷衙門也。最熱鬧的是交通部,因施肇基一到任便裁了500多人,而只留40人,被裁的人吵鬧得很厲害。旋肇基本是辦洋務的,洋文甚佳,曾隨清醇親王到過德國,后人外務部任丞參,專管中俄交涉。唐紹儀組閣時本內定施為財政次長,后因唐兼交通,乃舉施自代。施發表外務部同事曾述棨為秘書長,對曾极為信任。一切公事俱送秘書長批,次長反而無所事事。施到任第一日,即革去門房及茶房多人,隨即把大堂油漆一新。出席參議院宣布政綱時,先命路、電、郵、航四司各擬說帖,攜帶前往報告,其報告中述及參議員發電報須由議長蓋印,言至此便向議長行一禮,議場為之嘩然。農林部因系新設,故無短長。工商部是采新舊并用。海軍部總長劉冠雄本是海軍舊人,資格很高,与袁世凱极有交誼。南京臨時政府時期曾邀劉,劉說我是贊成革命的,不過將來若北伐,則將和袁項城兵戎相見,我于私誼,勢所不忍,于是聘劉為海軍顧問。南京之海軍部有七十二賢和83万人馬,后者是指掌權的83位煙台海軍畢業生。劉任總長后一方面大量淘汰北京舊人,一方面將南京部員未畢業者,勒令繼續學業,南京人員大嘩,以海軍協會名義函劉,罵他用人不當,若不改轍,將以手槍炸彈對付。劉甚窘,乃改為留職人員一律考試,其中有海軍大學出身的,資格較劉更老,認為考試定去留跡近侮辱,這樣鬧來鬧去,使海軍部亦無法辦公。
  唐紹儀在南京接收臨時政府時,曾發過一批委任狀,同時還面允安置的也很多,待唐北返后,一切事与愿違,自己也是風前燭瓦上霜,于是閉門謝客,連面都不敢見南來客了。
  可怜許多北上攀龍的人們,只落得敝車羸馬,蕭條万狀。
  在唐內閣時,國務院的主要人物有五位,即:唐紹儀總理,內務趙秉鈞,財政熊希齡,教育蔡元培,農林宋教仁。國務會議是每逢二、五、八召開,會議中多數是商量借款事,其次則是討論各部章程。因政府還在草創期間,各部總長亦無官邸,蔡元培、宋教仁、劉冠雄、王正廷都是在住在國務院內,好些秘書亦住院中,因此開會甚為方便。趙秉鈞不大參加開會,前面已說過,他認為他這個部是直接听命于總統的,不過他不出席國務會議,向袁世凱說的理由是:國務會議中,關系內務部的事甚少,而目前維持秩序事大,所以不赴會。
  這時,國務院中已設有記者招待所,規定中外記者于每天下午2時至4時可以前往采訪,由國務院秘書長魏宸組負責接待。魏有外交才,長于應付,能避重就輕,雄辯滔滔。
  袁、唐的親密關系,前面已有交代,他們自朝鮮共事訂交起,廿余年互相呼應,如手使臂,但自唐任北方代表赴南方談和起,兩人便常傳出不和的消息,甚至可從往來電報上獲得證明。迨唐返北京后,兩人所表現的,又是魚水之歡,极為融洽。袁世凱首次至參議院發表的咨文,大家認為是一篇“教書”,這文稿据說是梁士詒的大作,其中甚多由唐改竄。袁的原稿最后一段是:“本總統与唐總理廿年深交,生死一意,望諸君竭力輔助。”這顯示袁強調和唐的親密關系,不過這文件至發表時則已經唐改為:“此次特任國務總理唐君与各部總長,皆一時濟變之才,世凱正資倚任,共支大局,愿國民深信之,贊助之。”唐認為后者大方,不言私交而強調公誼。由此可見兩人還是很合拍。而后來的齟齬,正是作者前章所報道的,是北洋系人在袁面前挑撥所致。唐在內閣中和蔡元培、宋教仁很接近,有事都和他們商量,這一來當然更激起北洋系的怒气了。唐內閣中,實際最重要的一個人是財政總長熊希齡,他主持財政,國家一無收入,和六國銀團借款,先和唐紹儀有了意見,后則和同鄉黃興大打筆墨官司。唐辭職后,熊的組閣呼聲最高,因為他不是袁系,但也不是同盟會。唐閣另一重要人物趙秉鈞是袁的死党,前面已經介紹過,他為人外圓內工心計,有一套籠絡人的方法,故深得部下擁戴。自清朝開辦警務,他就參与,故形成一支力量,地盤最固。他控制步軍和巡警,与馮國璋控制禁衛軍同為袁兩大支柱。他公開表示不和唐合作,唐對之莫可如何。
  唐在內閣中和蔡元培、宋教仁接近是事實,不過這亦有其背景。唐自主持和議起,即愿見中國共和統一實現,其私心深愿孫中山能和袁世凱徹底合作,他自信既和袁有多年共事之雅,又和孫同鄉,自任國務總理后,深愿形成責任內閣以化除袁和各方面的沖突。可是這方面完全不為袁系的人所諒解,且認為唐加入了同盟會,有出賣袁系的嫌疑,因此內閣中袁系的趙秉鈞、段祺瑞等都歧視唐。熊希齡亦非同盟會,且為袁所垂青,自亦不理唐,唐乃不得不和蔡、宋相接近。到了借款問題發生后,唐、熊益成水火,袁更利用參議院中共和党及統一共和党聯合攻擊唐,所以不待直督問題,袁唐已非分手不可了。
  唐組閣時,原是以混合各党派的內閣相號召,結果鬧得如此紛歧,于是大家認為混合多党派的內閣不是好辦法,應該組織政党內閣,如英國式。
  6月21日,同盟會、共和党、統一共和党三党党員乃舉行聯合會,以交換唐去后對新閣組織的意見。同盟會堅持要求組織一個政党內閣,共和党則主張超党派的超然內閣,統一共和党贊成超然內閣卻反對共和党所提“國務總理必舉總統信任者”。這個聯合會意見完全不能一致。
  同盟會乃推派代表晉謁袁世凱,申述對新閣意見,建議組織政党內閣,絕不參加混合內閣,袁答复說:
  “日前(唐)總理出京后,余派梁秘書長、段總長、梁孟亭君前后赴津挽留速來。日前唐遞請假呈,現在假期尚未滿,如唐仍肯回任,自無問題發生,如必要辭職則總理改派自不容緩。諸君所說超然內閣及政党內閣余均不能贊成。余意現吾國情形兩种內閣均不适用,第一人才缺乏,如今專取共和党、同盟會或超然無党之人組織內閣,無論何方面均不能得許多人才。故余之意見非連合數党及無党之人共同組織,斷不能成一美滿之內閣,諸君以為組織內閣系從政党上著眼,余則純從人才上著眼,如宋遁初(教仁)天姿才調逸越儕輩;蔡鶴卿(元培)學問道德一時敬服;王亮疇(寵惠)法學專家當世寡儔;劉子英(冠雄)于海軍學有專門,才具亦可佩服。余荐舉此數人為國務員并非以其為某党之關系,乃以為當世人材而荐舉之也。我國現今党派雖多,而于一党之中求其人才与國務員地位相當者一時恐難求全。故余不注意党派,而專注重人材,其人為余深服者,無論甲党、乙党或并無党,但熱心國事,余必引為輔助。
  諸君深知吾國今日政党方始萌芽,純粹政党內閣尚難完全成立,若再越數年,民國基礎鞏固,政党亦皆發達,人才輩出,彼時余已退老山林,听諸君組織政党內閣可也。今余意實不能贊同諸君之說,余主意在得人才,但問其才与不才,不問其党与不党。吾國今日國勢危急,舉國共知,而政党幼稚亦吾人所不能諱,余提此主意亦屬不得已之故。
  余嘗与二三國務員談及,余前此退居林下,何等安閒;此次出山冒茲艱險,擔茲重任,實為國民一分子不能不盡之義務。余宗旨在于建設民國,諸君如熱心建設者余皆引為同志,否則余亦不能強人所難。至此次總理及二三國務員或有辭職之意,余以為全非党派關系,不過因個人意見未能十分浹洽,故如唐決計辭職,則第二次內閣,余以為可一切仍舊,惟總理及一二國務員必不肯留者略為更動可耳。
  此外余尚有一言:今人多謂民國成立矣,南北統一矣。自余觀之,半年以來外則各國尚未承認,內則各省秩序尚未恢复,再論眼前,一切制度毫無頭緒,如此之民國,但能謂有其名耳,何得謂之完全成立?譬之建屋,地址雖定,而圖式未成,棟梁未樹,以云落成,相去尚遠。不宁惟是,數月以來,我國改造共和,一舉一動,系人觀听,如內部自行紛亂,人將謂我何?故余以為此次內閣在形式上斷不能為全部之更動也。
  總之,余奉告諸君當放大眼光從中國全局著眼,斷不可沾沾于一党關系,亦不能硬以平和時代政党更迭消長成例适用于今日危急存亡之中國。總須大家破除成見,協力同心,共同建設,為國務員者以熱心任事為主,須有自信力,万不可輕听局外褒貶,以為進退;為議員、為國民者當体當局者之苦衷,力与維持,不宜以党派意見拘束而牽制之,使其無發展之余地,如是則中華民國庶有完全之日乎?此外尚有為諸君告者:須知組織內閣大非易事,《約法》上定明大總統任免國務員,須得參議員同意,然一經參議院不同意,則名譽喪失,人亦苦輕于嘗試。前次余約梁如浩為交通總長,南京參議院不同意。梁之為人輿論如何,余姑不問,自余觀之,則外交极為熟悉。辦事亦至周密。其后余雖以個人名義請其到京輔助,而梁均不肯,后經余數次電催,始于日前到京,然對余宣言,万不能再任國務。當世賢才,然標怵于危局無惜,或又均以梁氏為戒,不任國務;或并北京亦視為畏途。故予深愿參議院諸君能知此中為難情形,斷不可使人人短气也。
  《臨時約法》特設總理,大總統不負責任,然以予觀之,不負責任者亦有大小區別。譬之商店,國民如東家,大總統如領東,國務員如掌柜,商業之計划布置,銀錢貨物之經理出入,固掌柜責任,然苟掌柜不得其人,馴至商業失敗,瀕于破產,則領東不能不負責,東家亦不能為領東寬。現在國務員當行政之沖要,一國政務罔不賴其籌划,政務得失自屬國務員之責成。然苟國務員失職,馴至國隨以亡,或雖不亡,而至于不可救藥,則大總統究能不負責任否?國民能不責備大總統否?”
  袁的談話顯示他反對政党內閣,同時這時他已決定由陸徵祥為國務總理了。
  6月28日,同盟會舉行職員會討論組織內閣問題。蔡元培提議:同盟會各國務員應全行退職,以示本會主張純粹政党內閣之意見。劉揆一首表反對,以為本會在北京已屬勢力薄弱,若國務員退出則將來內閣消息亦難聞問,前途殊多滯礙。宋教仁則很堅決,他說:“此次國務院改組,本人向主張純粹政党內閣;至他党組織,本會各員退出,本人早已發表,刻即他人不欲退出,本人一人亦決辭職;即本會同志必不贊成,則余即出党亦可,決不使自己主張之宗旨致相矛盾也。”經熱烈討論后,贊同宋的提議,決定同意陸徵祥出任國務總理,惟同盟會會員加入內閣者即開除党籍。宋的這個態度,被人誤會,以為他除了當國務總理外,連同盟會的同志參加內閣都反對。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