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二一二、創辦黃埔軍校


  由于北洋軍閥為害國家,而南方軍閥則割据自專,中華民國十多年來只有民國的年號,而沒有民國的事實。孫中山痛感革命的失敗在于沒有建立革命的武力,因此決心建立革命軍人的完整教育。13年1月24日孫以大元帥身份任命蔣中正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長,同時任命王柏齡、沈應時、林振雄、俞飛鵬、宋榮昌、張家瑞為籌備委員,選定距离廣州市40里的黃埔島為校址。
  黃埔島四面環水,地當要沖,周圍約20余里,林木蔥翠,山巒起伏,南連虎門,曾為廣東陸軍學校,但因年久失修,荒煙蔓草,敗瓦頹垣。2月中旬著手修葺,煥然一新。3月1日舉行第一期招生考試,考生逾1200人,4月28日放榜,錄取了350名正取生和100余名備取生。
  13年5月3日孫中山以大元帥名義,特令蔣中正為黃浦軍校校長,5月5日黃埔第一期同學正式入學。9日開始上課。
  6月16日上午8時舉行開學典禮,孫偕夫人親臨主持,并作懇切之訓話:
  “來賓教員學生諸君,今天是本校開學的日期。我們為什么要有這個學校呢?為什么一定要開這個學校呢?諸君要知道中國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現在得到的結果只有民國之年號,沒有民國之事實。像這樣看來,中國革命十三年,一直到今天只得到一個空名,所以中國十三年革命完全是失敗,就是到今天也還是失敗。……
  中國現在不好的軍人,可以分成兩派,一派是革命党內的軍人,這派軍人口頭贊成革命,行動都是反對革命,所謂口是心非;一派是革命党外的軍人,這派人完全反對革命,只知道升官發財,時時刻刻都想推翻共和,恢复專制。諸君將來要維持共和,消滅這种軍人,現在便要立志存心將來成功之后,不做自私自利的師長、旅長和一般橫暴無道的軍閥。諸君有了這种志气,才可以入革命的第二層門徑。甚么是革命第二層門徑呢?就是要學革命先烈的行為,沒有別的長處,就是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為國來奮斗。從前的奮斗是什么情形呢?大多數是憑著赤手空拳,有了手槍和炸彈的,便以為是很好的武器,每次起義總是用很少的這种武器去和清兵奮斗。……
  軍隊之能不能夠革命,是在乎各位將士之有沒有革命志气,不是在乎武器之精良不精良。如果沒有革命志气,不研究革命道理,像滿清末年所練的新軍,陸軍都有很精良的長槍、大炮,海軍有很堅固的戰艦和魚雷艇,總不能發揚革命事業。到了武昌起義之后,便都歸革命党所用。總而言之,革命是非常的事業,非常的事業不可以常理論。從前留學日本和歐美各國的陸海軍學生,我們總是設法運動要他們加入革命党,但是許多學生總是不肯加入,始終反對革命党。他們那些反對革命的有知識軍人,是什么心理呢?過細考查,就是他們都有一种成見,自以為是軍事專家。在我們革命党主張用一個人打一百個人,用一百人打一万個人,在他們受過軍事教育的人看起來,以為那是古今中外戰術中沒有的道理,如何可以成功呢?這個道理我們不必深辯,只要看后來中國的革命,推翻滿清是誰造成。成功的時候,固然有很多軍事家贊助,但是窮流溯源,說起原動力,還是由于极少數的革命党所發起的。當時一般有知識的軍人,以為用极少數打敗极多數,是戰術中決不能成功的定案。因為不贊成這個道理,便不贊成革命,因為那些軍人都不贊成革命,所以從前的革命党,真具有軍事知識的人還是很少。……
  諸君到這個學校來求學,又听過我今天這一番的講話,自然要立志做革命軍。立志做革命軍,先要有什么做根本呢?要有高深學問做根本,有了高深學問才有大膽量,有了大膽量才可以做革命軍,所以做革命軍的根本還是在高深學問。要造就高深學問,是用甚么方法呢?造就高深學問的方法,不但是每日在講堂之內,要學先生所教的學問,還要舉一隅而反三隅,自己去推廣。在講堂之外,更須注重自修的工夫,把關于軍事學和革命道理的各种書籍,及一切雜志報章都要參考研究。研究有了心得之后,一旦融會貫通,自然可以發揚革命的精神,繼續先烈的志愿,舍身流血,造成中華民國的基礎,使三民主義完全實現,革命大功告成。像俄國一樣,我們中國才可以同世界各國,并駕齊驅。中國的民族才可以永遠的生存于人類。假若革命不能成功,中國便要滅亡,四万万人便要滅种。亡國滅种都是諸君自身的利害,這是不能不挽救的。要挽救這种危亡,只有革命軍。所以我們一定要開這個學校,要造就革命軍,革命軍是救國救民的軍人。諸君將來都是革命軍的骨干,都擔負著救國救民的責任,便要從今天起先在學問上加倍去奮斗。將來畢業之后,組織革命軍,對于共和的障礙,便是要同他們拼命,要能夠用一個人去打一百個人。這种用一個人去打一百個人的本領,是靠甚么為主呢?當革命軍的資格,是要用甚么人做標准呢?簡單的說,就是要用先烈做標准。要學先烈的行為,像他們一樣舍身成仁犧牲一切的權利,專心去救國。像這個樣子才能夠變成一個不怕死的革命軍人。革命党的資格,就是要不怕死。要用甚么方法才可以不怕死呢?這种方法說來說去,還是要學先烈。我今天在這地同諸君講話,便是一個后死的革命党。從前每次革命的時候,我常常參加,總沒有一次貪生畏死。但是每次流血,都沒有流到我的身上,所以今天還能夠同諸君講話,把不怕死的道理,口傳到諸君。我敢說革命党的精神沒有別的秘訣,秘訣就在不怕死。要能夠有這种大勇气,在心理中就是視死如歸,人生隨時都可以死,要死了之后,便能夠成仁取義。明白了這种道理,便能夠說死是我們所歡迎的。遇到了敵人的槍炮子彈能夠速死,更是我們所歡迎的。有了這种大勇气和大決心,我們便能夠用一個人去打一百個人。因為敵人的觀念要生,才以為是享幸福;我們的觀念要死,才以為是享幸福。一死便得其所。生死的觀念,在敵我兩方面的精神過于懸殊,自然不能對敵,自然我們有胜無敗。
  這种以死為幸福,要求速死的道理,并不是憑空的理想,完全是事實。像從前日本有一位中國留學生叫做陳天華,他發揚了革命的精神,還沒有到革命的時机求死不得,便在日本投海而死,以死報中國。英國又有一位留學生叫做楊篤生也是因為明白了革命的道理,沒有革命的時机,不能做革命的事業,看到中國太腐敗,要以速死為享幸福,便在英國投海而死,以死報中國。像陳天華、楊篤生他們是甚么人呢?他們就是革命党,就是熱心血性的真正革命党。他們都是由于求死所而不得,所以迫到投海,實在是可惜。但是由陳天華、楊篤生兩個人投海的道理,便可以證明,一般人只要感受了革命的精神,明白了革命的道理,便可視死如歸。以為革命而死是很高尚、很難得、很快樂的事。如果在戰場上,遇到了自己主義上的敵人,受敵人槍炮子彈而死,當然更以為是死得其所了。從前真革命党,因為都有這种樂死的性質,所以敢用一個人去打一百個人,所以敢于屢次發難來革命,所以革命能夠成功。這种先例,是古今中外兵書中所沒有的,只有革命史中才有這种成例。這种成例是非常的例子,我們要學這种非常的成例,便要有非常的志气,有了非常的志气,便能夠看破生死關頭,以死為幸福。如果人人都能以死為幸福,便能夠以一百人打一万人,用一万人打一百万人。假若我們現有一万人的革命軍,馬上便可以平定中國。因為此刻反對革命的全國軍隊,總共不過一百万人。因為,此刻我們沒有一万人的革命軍,所以那般貪暴無道的軍閥,便敢于橫行全國無惡不作,事事要害國,天天要推翻共和。我因為要維持共和,消滅這般貪暴無道的軍閥,所以要諸君不怕死,步革命先烈的后塵;更要用這五百人做基礎,造成我理想上的革命軍,我們的革命便可以大告成功,中國便可以挽救,四万万人便可以不至滅亡。所以革命事業,就是救國求民。我一生革命便是負擔這种責任。諸君既到這個學校內來求學,我要求諸君便從今天起共同擔任這种責任。”
  蔣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民國紀元前25年誕生,少年時就讀奉麓學堂,18歲考入保定軍官學校,第二年被政府選派留學日本,留日期間傾心革命,加入同盟會,和同盟會的陸軍學生組成大夫成城團,研究革命理論及軍事學術,并發行《武學》雜志。辛亥革命爆發,他回國在杭州指揮同志進攻撫署,光复浙江省,同時襄助陳英士戡定江蘇。洪憲帝制期間蔣中正在上海与陳英士組織討袁軍總司令部。民國6年孫中山在廣東出任軍政府大元帥,蔣中正被任為大元帥府參軍,又轉任許崇智的第二軍參謀長。陳炯明叛變時蔣中正在上海,聞變遄程赴難,冒險登軍艦陪侍孫中山。黃埔軍校成立,孫遂以重任界予蔣中正。
  黃埔軍校成立后,第一件震動國際的事件是扣繳廣東商團的私械和敉平商團的叛變。
  原來廣東商團團長陳廉伯,是英國匯丰銀行的買辦,他利用英國人的背景和商團的基礎,秘密組織中國法西斯蒂党,在香港与德商順全隆洋行簽約訂購武器,用懸挂挪威商船旗號的哈佛輪運載軍械。13年8月4日欺騙政府領得護照,將9000余支槍械運入省境內河。孫中山獲得密報,一面令軍政府取銷其護照;同時派永丰、江固兩艦扣押運械船。
  8月10日孫中山令蔣中正:“著長洲要塞司令即飭江固軍艦迅赴沙角附近,將載運軍器已被扣留之船,監押來省听候處分。此令。”當天晚上蔣中正手令英文秘書張靜愚偕同大本營副官鄧彥華等乘江固輪赴沙角,向運械的挪輪交涉,并將其押到黃埔予以監視,孫中山即以大元帥令將輪上槍械全部提出扣存黃埔軍校,發現軍械數量与護照內所載不符。商團惱羞成怒,遂以罷市要挾。同時英總領事公然出面干涉,8月29日竟發出哀的美敦書,措辭荒謬。孫中山乃于9月1日發表庄嚴的對外宣言,并向英相麥克唐納政府抗議。
  商團又与駐粵的滇軍范石生、廖行超等勾結,滇軍以第三者身份調停,從中作祟。孫中山以患生肘腋,不得已委屈求全,勉強接受調停。10月初令民團督辦李福林向商團往返曉喻,并命商團通電表明自衛心跡,始得發還槍支,商團允諾遵辦。10月9日蔣中正奉令發還槍支,將長短槍5000支交由李福林點收轉交商團,并以電報向駐節韶州的孫中山報告經過。
  10月10日商團在西壕起卸槍械,恰遇學生、農、工團体因國慶游行通過,商團護械的團兵禁止游行隊伍通過,群眾不服,團兵竟向群眾開槍慘殺20余人,且對于傷者挖腹摘心,殘忍万狀。第二天商團聯合會散發傳單侮蔑政府,商團總部亦派團兵巡街,且迫令商店罷市,宣稱陳炯明即將返穗,截斷廣韶交通。蔣中正乃馳函請孫中山自韶關班師回穗平亂,10月14日孫中山下令平亂,令云:
  “茲為應付廣州臨時事變,未平定期內,所有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飛机隊、甲車隊、工團軍、農民自愿軍、陸軍講武學校、滇軍干部學校、兵工厂自衛軍統歸蔣中正指揮,以廖仲愷為監察。此令: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蔣中正、航空局長陳友仁、甲車隊隊長盧振柳、工團軍團長施卜、農民自衛軍主任羅錡園、講武學校監督周貫虹、滇軍干部學校校長周自得、兵工厂厂長馬超俊、警衛軍司令黃鐵城。”
  15日蔣中正督率各軍進攻商團,經兩天一夜,商團副團長李頌韶出面愿繳械贖罪,商團叛變遂告敉平。
  13年8月及12月,黃埔第二、第三期學生相繼入校,共2289人,革命軍領導的干部由此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