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二十二


  二營的四、五、六連輪守“老禿山”。
  我們采取了“前少后多,隨傷隨補”的打法,把武器放在打中敵人心窩的地方,用最少的兵力,消滅最多的敵人。
  二十四日天剛亮,敵人用三個連的兵力大舉反扑,連扑兩次。中午,敵人越發瘋狂,接連不斷地沖鋒。下午四時,敵人由南由北,各以一營的兵進犯,配有坦克十二輛,我們的炮火發揚了威力。
  我們的坦克出動,由高射炮掩護。
  我們的戰士守住陣地。
  這一天,我們殲滅了五百多敵人。單是英勇的四連九班就殺傷了一百五十個敵人,班中只有二人受傷。交通壕全被炮火打平。
  二十五日,拂曉下雨,敵人利用雨聲,悄悄地全面反扑,用了四個連的兵力,還有八輛坦克。一上午,敵人沖鋒九次!敵人的炮火開始摧殘山上的地堡。
  這一天,敵人又傷亡了七八百人。
  二十六日中午,敵人的飛机出動。先只掃射,而后轟炸。
  听到轟炸的消息,喬團長報告給几天未得休息的師長:“師長!可以睡了,敵人放棄‘老禿山’!”
  “怎么?”
  “敵机轟炸山上!”
  “命令我們的人都下山,不留一個!好教敵机專炸自己的地堡,炸不著我們一個人!轟炸后,我們再上去。”師長說完,一歪身就睡了,嘴角上微笑著。
  我們的戰士都下了山,我們的高射炮和敵机搏斗。陳副師長有些失望:“難道敵人剛說必定奪回‘老禿山’,就這么完了嗎?”
  團長回答:“敵人已傷亡了兩千來人,也許不愿再死兩千了!”
  二十七日,敵机繼續轟炸——用自己的鋼鐵炸碎自己的鋼鐵,大軍火商們的确作了好生意。并且,沒有炸到我們一個人,只把許多敵人尸体炸得粉碎。
  敵人廣播:“老禿山”已無軍事价值。
  二十八日,連敵机來的也不多了。
  我們攻下了“老禿山”,守住了“老禿山”,胜利的紅旗在主峰上隨著春風飄蕩。
  …………
  二十八日,金日成元帥和彭德怀司令員函覆克拉克:同意先行交換病傷戰俘,并建議應即恢复停戰談判。
  三十日,周總理兼外交部部長發表了關于朝鮮停戰談判問題的聲明。
  我們的志愿軍能強攻能堅守,“老禿山”一役就是強有力的證明。同時,我們一貫堅持的是和平政策!
  …………
  這一戰,除了山上的武器,敵人還使用了七個到十個炮群,打了十万余發炮彈。敵机出動二百多架次,投彈五百多枚。
  我們共殲敵人二千零六十二人,繳獲坦克四輛,火箭筒五門,六○炮一門,五○重机槍三十二挺,輕机槍四十挺,半自動步槍七十只,卡賓槍五十二只,手槍十只,馬槍一只,望遠鏡十一個,照像机二十個,步行机三部,電話單机十四部,電話總机一部……擊毀坦克四輛,擊落飛机三架,擊傷飛机五架,擊傷汽車兩輛。
  我們攻和守的部隊出現了三百六十六名功臣,集体立功的班、排、連、營共十五個單位。
  …………
  無名高地果然有了名!
  我們的胜利的消息傳遍了全世界。
  敵人自打嘴巴的響聲也傳遍了全世界——先說必定奪回“老禿山”,沒隔兩天又說它已無軍事价值。
  敵人的內哄也傳遍了全世界:哥倫比亞抗議把她的部隊放在最危險的地方,而且當受到攻擊的時候,美軍竟坐視不救,使哥倫比亞營遭到慘敗!華盛頓赶緊辯駁:并無此事啊!而且,小小的一個哥倫比亞營的營長怎會曉得美軍司令部的調度与布置呢!
  敵人的登陸進攻叫囂也□啞了許多,好象有什么硬東西卡住了喉嚨。
  …………
  譚明超回到連部,馬上就又向連長要求任務。他已經休息過來,不但忘了疲乏,而且覺得渾身有了更多的力气。他的膽量也更大了。“現在,老子一個人可以當十個人用了!”他斜翻著眼對自己說。
  連長教他到“孤膽大娘”的住處附近去查線。
  他嫌那里的工作太清閒,可是又一想呢,去看看“孤膽大娘”也有點意思。這些日子只顧了打仗,几乎把她忘了。敵人奪不回“老禿山”,就不住地亂轟炸,亂開炮,虛張聲勢。
  离那棵老松不遠的地方,電線被炸斷。譚明超正在接線,腿上受了傷,倒下。
  炮又來了。他听得出,炮還是往這里打來,他想快快躲開,可是腿已麻木,不能動彈。
  這時候,他覺出來,有人壓在他身上。
  炮彈炸開,他身上的人還不動。他慢慢地從下面挪出上半身來。
  他和“孤膽大娘”臉對了臉。
  她的太陽穴上往外冒血。他的臉上并沒顯出痛苦,還是那么鎮定,和祥,好象剛睡熟了似的閉著眼,說不定哪一會儿就會醒過來。
  他腿上的血染紅了一片她的白裙,她頭上的血滴在他的臉上。
  不久,英雄營長賀重耘在古松的下面,借著春月的清輝,向“孤膽大娘”致了敬禮。
  小司號員郜家寶和衛生員王均化,兩位青年英雄,攙著譚明超,在英雄營長的身后,向她敬禮!
  賀營長轉身,望了望“老禿山”。“后邊的那些山也都得拿下來!”他對三個青年們說。
  后記
  一九五三年十月,我隨同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去到朝鮮。慰問工作結束,我得到總團長賀龍將軍的允許,繼續留朝數月,到志愿軍部隊去体驗生活。
  我在志愿軍某軍住了五個來月,訪問了不少位強攻与堅守“老禿山”的英雄,閱讀了不少有關的文件。我決定寫一部小說。
  可是,我寫不出來。五個來月的時間不夠充分了解部隊生活的。我寫不出人物來。
  我可也不甘心交白卷。我不甘放棄歌頌最可愛的人們的光榮責任,盡管只能寫點報道也比交白卷好。
  于是,我把听到的和看到的資料組織了一下,寫成此篇。這只能算作一篇報道。
  這么交代一下,并不為卸責,而是有意說明:体驗生活應該是長期間的事,大致參觀一下是不中用的。沒有真實的生活寫不出文藝作品來。
  我要對志愿軍某軍的軍、師、團、營与連的首長們、干部們和戰士們作衷心的感謝!沒有他們的鼓勵、照顧和幫助,盡管是一篇報道,我也不會寫成!篇中的人物姓名都不是真的,因為“老禿山”一役出現了許多英雄功臣,不可能都寫進去,挂一漏万也不好。
  老舍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北京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