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南游雜感


  一九六二年的上半年,我沒能寫出什么東西來。不是因為生病,也不是因為偷懶,而是因為出游。
  二月里,我到廣州去參加戲劇創作會議。在北方,天气還很冷,上火車時,我還穿著皮大衣。一進廣東界,百花盛開,我的皮大衣沒了用處。于是就動了春游之念。在會議進行中,我利用周末,游覽了從化、佛山、新會、高要等名城。廣東的公路真好,我們的車子又新又快,幸福非淺。會議閉幕后,游興猶濃,乃同陽翰笙、曹禺諸友,經惠陽、海丰、普宁、海門等處,到汕頭小住,并到澄海、潮安參觀。再由潮汕去福建,游覽了漳州、廈門、泉州与福州,然后從上海回北京。
  回到家里,剛要拿筆,卻又被約去呼和浩特,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十五周年紀念大會,于是,就又离家十來天。這已是五月中了。
  從北而南,從南而北,這次跑了不少路,到了不少地方。若是一一述說,很夠說三天三夜的,也許難免羅唆。在路上,無暇為文,只零碎地寫了一些短詩。現在,我想寫點南游的感想,或不至過于瑣碎。
  公園
  在各地游覽中,總是先逛公園,即由此說起吧。看了南北十几座名城,得到這個印象:凡是原來有的公園,都整整齊齊,采飾一新,而且添加了新的設備。几乎所有的公園里,都特為儿童們開辟了游戲場。我最愛立在這些小樂園外,看胖娃娃們打秋千,溜滑板,騎五彩的木馬。真好看!我在幼年時,沒有享過此福。看到這些幸福的娃娃,我不由地就想到中國的明天。誰知道他們將來會作出什么惊天動地的事呢!
  從前沒有公園的城市,不管規模大小,現在都添辟了公園。這是城市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在解放前,有些公園破破爛爛,有名無實。今天,不管是原有的,還是新辟的,都的确象公園了。
  同時,公園里的飯館,茶館也變了樣子。從前,這些是有閒階級消磨時光的地方。他們吃飽喝足,就該評論來來往往的婦女們的頭腳了。今天,顧客主要是勞動人民。這是個极大的變化。從前,我不敢多到公園去,討厭那些飽食終日,言不及義的閒人們。現在,一進公園,看到花木的繁茂,亭池的美麗,精神已為之一振。及至看到游人,心里便更加高興。看,勞動人民扶老攜幼,來過星期日或別的假日,說著笑著,或三五友人聚餐,或全家品茗休息,多么美麗呀!公園美,人健康,生活有所改善,不是最足令人高興的事么?這真是“勞動人民干淨土,百花今始識風流”啊!——這就是我那些不象詩的詩中的兩句。
  招待所
  在廣東、福建各處,有個北方不大見到的光景。這就是不少的城市都有很体面的招待所,招待歸國觀光的僑胞。人民熱愛僑胞,這是一個證明。在我路過流沙的時候,我就是在還未完工的一座這种招待所,休息了半天的。流沙是個不大的地方,招待所卻相當体面。這使我非常高興:想當初,我在國外的時候,我雖是北方人,可是每逢遇見閩、粵的僑胞,便彼此象看見了親人。他們問長問短,迫切地打听祖國的情況。那時候,國內正值國民党當權,內政外交無一是處。我對他們說什么呢?沒的可說,只好相對慘笑。今天,僑胞們可以回來看看了,祖國真是百廢俱興,气象一新!就拿流沙這個不大的地方來說吧,就有很体面的電影院、戲院、革命紀念館,水庫等等。在戲院里,我們看到最好的潮劇。在那條不長的街道上,賣熱炸豆腐的、涼粉的、豆漿的、炒面的、水果的……色香俱美,品种繁多。不錯,祖國在建設中不能不遇上一些困難;可是,翻了身的中華儿女還會叫困難嚇倒嗎?不會!絕對不會!遇見困難便去克服!克服了困難,便長了經驗,長了本領,從而干得更好,更快,不是嗎?文物
  在解放前,去看名胜古跡几乎是一种痛苦。舉例說:三十年前,我到過河南的龍門。那里的千年以上的雕塑杰作久已馳譽全世。可是,多少多少精美佛像的頭,已被帝國主義者勾結我國奸商砍下來偷運到他們國家去了!這多么令人傷心啊!龍門如是,別處也如是,就是北京的文物也難逃此劫:古寺名園中許多珍貴的藝術品,有的被帝國主義者偷走,有的被國民党的軍隊肆意破坏了。
  今天,凡是值得保存的文物都加以保護,并進行研究,使我們感到自豪。不但廣州、福州的古寺名園或修葺一新,或加意保護,就是佛山的祖祠,高要的七星岩,也都是古跡重光,輝煌燦爛。這使我們多么高興啊!我們有悠久的歷史,有古老的文化,文物的保護不但增加我們的歷史与藝術知識,而且也使我們更熱愛祖國啊。昔日觀光,感到痛苦;今日游覽,令人興奮!
  戲劇
  在廣東、福建各地游覽,几乎每晚都有好戲看。粵劇、潮劇、話劇、閩劇、高甲戲、莆仙戲……沒法看完,而且都多么精彩啊!最令人高興的是每個劇种都有了傳人,老師傅們把絕技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男女學徒。那些小學生有出息,前途不可限量。師傅教的得法,學生學的勤懇,所以學得快,也學的好。看到這么多劇种爭奇斗妍,才真明白了什么叫百花齊放,而且是多么鮮美的花呀!我愛好文藝,見此光景,自然高興;我想,別人也會高興,誰不愛看好戲呢?
  關于我的南游,說到此為止。設若有人問:內蒙古的風光如何呢?回答是:气候、山水不同,而人民的干勁也同樣沖天,各方面的建設都有很大的成績,即不多贅。
  載一九六二年九月十四日《中國新聞》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