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觀畫偶感


  這一程子,重慶開過許多“畫展”。雖不懂繪事,我可是很喜歡看畫。最近,我看過關良,李平,趙望云,与關山月四位畫家的作品。
  對于四家的成就如何,我不敢亂加批評,因為自己是外行。我只能說几句類似“偶感”的話,以免自充內行之誚。這四家的作品,都是既非中國畫,也非西洋畫。我管它們叫作新中國畫。由客觀的條件來說,畫西洋畫的本錢太大,不是一般窮藝術家們所能擔負得起的,故不能不實行節約,使用國貨。在心理上,大概是畫家們既沒法不承認國畫的价值,又不能閉著眼否認西洋畫的优秀。于是,大家都想調和,也就產生了新中國畫。中華民族是最善于調和的民族。
  中國人對自己過去的光榮是不肯輕易忘掉的。但是,他們也并不十分頑固。他們的魚翅海參固然是“只此一家”了,可是吃過西餐以后,也會自己作出番茄蝦仁來。茶是中國的好,但也不妨喝一杯頗似“焦三仙”的咖啡。他們的建筑,文藝,音樂,戲劇,服裝,武器……都在改變。他們的自尊自傲使他們舍不得脫去長衫,他們的并不頑固又使他們不反對換上西裝,而且調和一下便創出了中山裝。
  明白這一點,便明白了中國的新文化。猛一看起來,它未免有點亂七八糟,不成樣子。但是,請您放心,它必會慢慢把固有的与外來的東西細細揉弄,揉成個圓圓的珠子來。
  這問題,不在乎應否把新舊中外揉在一塊,而在乎保留什么舊的,采用什么新的。這也就是中國的文化人們日夜所思索的問題。假若他們能把莎士比亞与元曲揉到一處,也許成形為不十分難看的東西。不幸,他們把小五義与偵探小說拉在一起,恐怕就要很糟心了。這,恐怕也就不僅是中國人自己的問題,而且是全世界的有心人都該分分心的吧?況且,在大戰結束時,不但是中國要改變,全世界也都要改變,中國不能獨自變好,世界也不能舍去中國而會變好。那么,今日中國的一切變化,還是個有世界性的咧。

  載一九四三年二月十九日《聯合畫報》(月刊)第十五期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