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文化偏至論


  中國既以自尊大昭聞天下,善詆諆者,或謂之頑固;且將抱守殘闕,以底于滅亡。近世人士,稍稍耳新學之語,則亦引以為愧,翻然思變,言非同西方之理弗道,事非合西方之術弗行,挖擊舊物,惟恐不力,曰將以革前繆而圖富強也。間嘗論之:昔者帝軒轅氏之戡蚩尤2而定居于華土也,典章文物,于以權輿,有苗裔之繁衍于茲,則更改張皇,益臻美大。其蠢蠢于四方者,胥蕞爾小蠻夷耳,厥种之所創成,無一足為中國法,是故化成發達,咸出于己而無取乎人。降及周秦,西方有希腊羅馬起,藝文思理,燦然可觀,顧以道路之艱,波濤之惡,交通梗塞,未能擇其善者以為師資。洎元明時,雖有一二景教父師3,以教理暨歷算質學于中國,而其道非盛。故迄于海禁既開,皙人踵至4之頃,中國之在天下,見夫四夷之則效上國,革面來賓者有之;或野心怒發,狡焉思逞者有之;若其文化昭明,誠足以相上下者,蓋未之有也。屹然出中央而無校讎5,則其益自尊大,寶自有而傲睨万物,固人情所宜然,亦非甚背于理极者矣。雖然,惟無校讎故,則宴安日久,苓落以胎,迫拶不來,上征亦輟,使人苶,使人屯,其极為見善而不思式。有新國林起于西,以其殊异之方術來向,一施吹拂,塊然踣竟6,人心始自危,而輇才小慧之徒,于是競言武事。后有學于殊域者,近不知中國之情,遠复不察歐美之實,以所拾塵芥,羅列人前,謂鉤爪鋸牙,為國家首事,又引文明之語,用以自文,征印度波蘭7,作之前鑒。夫以力角盈絀者,于文野亦何關?遠之則羅馬之于東西戈爾8,邇之則中國之于蒙古女真,此程度之离距為何如,決之不待智者。然其胜負之數,果奈何矣?苟曰是惟往古為然,今則机械其先,非以力取,故胜負所判,即文野之由分也。則曷弗啟人智而開發其性靈,使知罟獲戈矛,不過以御豺虎,而喋喋譽白人肉攫之心,以為极世界之文明者又何耶?且使如其言矣,而舉國猶孱,授之巨兵,奚能胜任,仍有僵死而已矣。嗟夫,夫子蓋以習兵事為生,故不根本之圖,而僅提所學以干天下;雖兜牟9深隱其面,威武若不可陵,而干祿之色,固灼然現于外矣!計其次者,乃复有制造商估立憲國會之說十。前二者素見重于中國青年間,縱不主張,治之者亦將不可縷數。蓋國若一日存,固足以假力圖富強之名,博志士之譽,即有不幸,宗社為墟,而廣有金資,大能溫飽,即使怙恃既失,或被虐殺如猶太遺黎□,然善自退藏,或不至于身受;縱大禍垂及矣,而幸免者非無人,其人又适為己,則能得溫飽又如故也。若夫后二,可無論已。中較善者,或誠痛乎外侮迭來,不可終日,自既荒陋,則不得已,姑拾他人之緒余,思鳩大群以抗御,而又飛揚其性,善能攘扰,見异己者興,必借眾以陵寡,托言眾治,壓制乃尤烈于暴君。此非獨于理至悖也,即緣救國是圖,不惜以個人為供獻,而考索未用,思慮粗疏,茫未識其所以然,輒皈依于眾志,蓋無殊痼疾之人,去藥石攝衛之道弗講,而乞靈于不知之力,拜禱稽首于祝由□之門者哉。至尤下而居多數者,乃無過假是空名,遂其私欲,不顧見諸實事,將事權言議,悉歸奔走干進之徒,或至愚屯之富人,否亦善壟斷之市儈,特以自長營搰□,當列其班,況复掩自利之惡名,以福群之令譽,捷徑在目,斯不憚竭蹶以求之耳。嗚呼,古之臨民者,一獨夫也;由今之道,且頓變而為千万無賴之尤,民不堪命矣,于興國究何与焉。顧若而人者,當其號召張皇,蓋蔑弗托近世文明為后盾,有佛戾□其說者起,輒謚之曰野人,謂為辱國害群,罪當甚于流放。第不知彼所謂文明者,將已立准則,慎施去取,指善美而可行諸中國之文明乎,抑成事舊章,咸棄捐不顧,獨指西方文化而為言乎?物質也,眾數也,十九世紀末葉文明之一面或在茲,而論者不以為有當。蓋今所成就,無一不繩前時之遺跡,則文明必日有其遷流,又或抗往代之大潮,則文明亦不能無偏至。誠若為今立計,所當稽求既往,相度方來,掊物質而張靈明,任個人而排眾數。人既發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奚事抱枝拾葉,徒金鐵□國會立憲之云乎?夫勢利之念昌狂于中,則是非之辨為之昧,措置張主,輒失其宜,況乎志行污下,將借新文明之名,以大遂其私欲者乎?是故今所謂識時之彥,為按其實,則多數常為盲子,寶赤菽以為玄珠,少數乃為巨奸,垂微餌以冀鯨鯢。即不若是,中心皆中正無瑕玷矣,于是拮据辛苦,展其雄才,漸乃志遂事成,終致彼所謂新文明者,舉而納之中國,而此遷流偏至之物,已陳舊于殊方者,馨香頂禮,吾又何為若是其芒芒哉!是何也?曰物質也,眾數也,其道偏至。根史實而見于西方者不得已:橫取而施之中國則非也。借曰非乎?請循其本——夫世紀之元,肇于耶穌□出世,歷年既百,是為一期,大故若興,斯即此世紀所有事,蓋從歷來之舊貫,而假是為區分,無奧義也。誠以人事連綿,深有本柢,如流水之必自原泉,卉木之茁于根茇□,倏忽隱見,理之必無。故苟為尋繹其條貫本末,大都蟬聯而不可离,若所謂某世紀文明之特色何在者,特舉犖犖大者而為言耳。按之史實,乃如羅馬統一歐洲以來,始生大洲通有之歷史;已而教皇以其權力,制御全歐,使列國靡然受圈,如同社會,疆域之判,等于一區;益以梏亡人心,思想之自由几絕,聰明英特之士,雖摘發新理,怀抱新見,而束于教令,胥緘口結舌而不敢言。雖然,民如大波,受沮益浩,則于是始思脫宗教之系縛,英德二國,不平者多,法皇□宮庭,實為怨府,又以居于意也,乃并意太利人而疾之。林林之民,咸致同情于不平者,凡有能阻泥教旨,抗拒法皇,無聞是非,輒与贊和。時則有路德(M.Luther)者起于德,謂宗教根元,在乎信仰,制度戒法,悉其榮華,力擊舊教而仆之。自所創建,在廢棄階級,黜法皇僧正□諸號,而代以牧師,職宣神命,置身社會,弗殊常人;儀式禱祈,亦簡其法。至精神所注,則在牧師地位,無所胜于平人也。轉輪□既始,烈栗遍于歐洲,受其改革者,蓋非獨宗教而已,且波及于其他人事,如邦國离合,爭戰原因,后茲大變,多基于是。加以束縛弛落,思索自由,社會蔑不有新色,則有爾后超形气學上之發見,与形气學上之發明。以是胚胎,又作新事:發隱地(22)也,善机械也,展學藝而拓貿遷也,非去羈勒而縱人心,不有此也。顧世事之常,有動無定,宗教之改革已,自必益進而求政治之更張。溯厥由來,則以往者顛覆法皇,一假君主之權力,變革既畢,其力乃張,以一意孤臨万民,在下者不能加之抑制,日夕孳孳,惟開拓封域是務,驅民納諸水火,絕無所動于心:生計絀,人力耗矣。而物反于窮,民意遂動,革命于是見于英,繼起于美,复次則大起于法朗西,(23)掃蕩門第,平一尊卑,政治之權,主以百姓,平等自由之念,社會民主之思,彌漫于人心。流風至今,則凡社會政治經濟上一切權利,義必悉公諸眾人,而風俗習慣道德宗教趣味好尚言語暨其他為作,俱欲去上下賢不肖之閒,以大歸乎無差別。同是者是,獨是者非,以多數臨天下而暴獨特者,實十九世紀大潮之一派,且曼衍入今而未有既者也。更舉其他,則物質文明之進步是已。當舊教盛時,威力絕世,學者有見,大率默然,其有毅然表白于眾者,每每獲囚戮之禍。遞教力墮地,思想自由,凡百學術之事,勃焉興起,學理為用,實益遂生,故至十九世紀,而物質文明之盛,直傲睨前此二千余年之業績。數其著者,乃有棉鐵石炭之屬,產生倍舊,應用多方,施之戰斗制造交通,無不功越于往日;為汽為電,咸听指揮,世界之情狀頓更,人民之事業益利。久食其賜,信乃彌堅,漸而奉為圭臬,視若一切存在之本根,且將以之范圍精神界所有事,現實生活,膠不可移,惟此是尊,惟此是尚,此又十九世紀大潮之一派,且曼衍入今而未有既者也。雖然,教權龐大,則覆之假手于帝王,比大權盡集一人,則又顛之以眾庶。理若极于眾庶矣,而眾庶果足以极是非之端也耶?宴安逾法,則矯之以教宗,遞教宗淫用其權威,則又掊之以質力。事若盡于物質矣,而物質果品盡人生之本也耶?平意思之,必不然矣。然而大勢如是者,蓋如前言,文明無不根舊跡而演來,亦以矯往事而生偏至,緣督(24)校量,其頗灼然,猶孑与躄(25)焉耳。特其見于歐洲也,為不得已,且亦不可去,去孑与躄,斯失孑与躄之德,而留者為空無。不安受寶重之者奈何?顧橫被之不相系之中國而膜拜之,又宁見其有當也?明者微睇,察逾眾凡,大土哲人,乃蚤識其弊而生憤歎,此十九世紀末葉思潮之所以變矣。德人尼耙(Fr.Nietzsche)(26)氏,則假察羅圖斯德羅(Zarathustra)之言曰,吾行太遠,孑然失其侶,返而觀夫今之世,文明之邦國會,斑斕之社會矣。特其為社會也,無确固之崇信;眾庶之于知識也,無作始之性質。邦國如是,奚能淹留?吾見放于父母之邦矣!聊可望者,獨苗裔耳。(27)此其深思遐矚,見近世文明之偽与偏,又無望于今之人,不得已而念來葉者也。
  然則十九世紀末思想之為變也,其原安在,其實若何,其力之及于將來也又奚若?曰言其本質,即以矯十九世紀文明而起者耳。蓋五十年來,人智彌進,漸乃返觀前此,得其通弊,察其黑甚暗,于是浡焉興作,會為大潮,以反動破坏充其精神,以獲新生為其希望,專向舊有之文明,而加之掊擊掃蕩焉。全歐人士,為之栗然震惊者有之,芒然自失者有之,其力之烈,蓋深入于人之靈府矣。然其根柢,乃遠在十九世紀初葉神思一派(28);遞夫后葉,受感化于其時現實之精神,已而更立新形,起以抗前時之現時,即所謂神思宗之至新者(29)也。若夫影響,則眇眇來世,肊測殊難,特知此派之興,決非突見而靡人心,亦不至突滅而歸烏有,据地极固,函義甚深。以是為二十世紀文化始基,雖云早計,然其為將來新思想之朕兆,亦新生活之先驅,則按諸史實所昭垂,可不俟繁言而解者已。顧新者雖作,舊亦未僵,方遍滿歐洲,冥通其地人民之呼吸,余力流衍,乃扰遠東,使中國之人,由舊夢而入于新夢,沖決囂叫,狀猶狂酲。夫方賤古尊新,而所得既非新,又至偏而至偽,且复橫決,浩乎難收,則一國之悲哀亦大矣。今為此篇,非云已盡西方最近思想之全,亦不為中國將來立則,惟疾其已甚,施之抨彈,猶神思新宗之意焉耳。故所述止于二事:曰非物質,曰重個人。
  個人一語,入中國未三四年,號稱識時之士,多引以為大詬,苟被其謚,与民賊同。意者未遑深知明察,而迷誤為害人利己之義也歟?夷考其實,至不然矣。而十九世紀末之重個人,則吊詭(30)殊琚A尤不能与往者比論。試案爾時人性,莫不絕异其前,入于自識,趣于我執,剛愎主己,于庸俗無所顧忌。如詩歌說部之所記述,每以驕蹇不遜者為全局之主人。此非操觚之士,獨憑神思构架而然也,社會思潮,先發其朕,則暀孛籍而已矣。蓋自法朗西大革命以來,平等自由,為凡事首,繼而普通教育及國民教育,無不基是以遍施。久浴文化,則漸悟人類之尊嚴;既知自我,則頓識個性之价值;加以往之習慣墜地,崇信蕩搖,則其自覺之精神,自一轉而之极端之主我。且社會民主之傾向,勢亦大張,凡個人者,即社會之一分子,夷隆實陷,是為指歸,使天下人人歸于一致,社會之內,蕩無高卑。此其為理想誠美矣,顧于個人殊特之性,視之蔑如,既不加之別分,且欲致之滅絕。更舉黑甚暗,則流弊所至,將使文化之純粹者,精神益趨于固陋,頹波日逝,纖屑靡存焉。蓋所謂平社會者,大都夷峻而不湮卑,若信至程度大同,必在前此進步水平以下。況人群之內,明哲非多,傖俗橫行,浩不可御,風潮剝蝕,全体以淪于凡庸。非超越塵埃,解脫人事,或愚屯罔識,惟眾是從者,其能緘口而無言乎?物反于极,則先覺善斗之士出矣:德大斯契納爾(M.Stirner)(31)乃先以极端之個人主義現于世。謂真之進步,在于己之足下。人必發揮自性,而脫觀念世界之執持。惟此自性,即造物主。惟有此我,本屬自由;既本有矣,而更外求也,是曰矛盾。自由之得以力,而力即在乎個人,亦即資財,亦即權利。故苟有外力來被,則無間出于寡人,或出于眾庶,皆專制也。國家謂吾當与國民合其意志,亦一專制也。眾意表現為法律,吾即受其束縛,雖曰為我之輿台(32),顧同是輿台耳。去之奈何?曰:在絕義務。義務廢絕,而法律与偕亡矣。意蓋謂凡一個人,其思想行為,必以己為中樞,亦以己為終极:即立我性為絕對之自由者也。至勖賓霍爾(A.Schopenhauer)(33),則自既以兀傲剛愎有名,言行奇觚,為世希有;又見夫盲瞽鄙倍之眾,充塞兩間,乃視之与至劣之動物并等,愈益主我揚己而尊天才也。至丹麥哲人契開迦爾(S.Kierkegaard)(34)則憤發疾呼,謂惟發揮個性,為至高之道德,而顧瞻他事,胥無益焉。其后有顯理伊勃生(HenrikIbsen)(35)見于文界,瑰才卓識,以契開迦爾之詮釋者稱。其所著書,往往反社會民主之傾向,精力旁注,則無間習慣信仰道德,苟有拘于虛(36)而偏至者,無不加之抵排。更睹近世人生,每托平等之名,實乃愈趨于惡濁,庸凡涼薄,日益以深,頑愚之道行,偽詐之勢逞,而气宇品性,卓爾不群之士,乃反窮于草莽,辱于泥涂,個性之尊嚴,人類之价值,將咸歸于無有,則常為慷慨激昂而不能自已也。如其《民敵》一書,謂有人寶守真理,不阿世媚俗,而不見容于人群,狡獪之徒,乃巍然獨為眾愚領袖,借多陵寡,植党自私,于是戰斗以興,而其書亦止:社會之象,宛然具于是焉。若夫尼耙,斯個人主義之至雄桀者矣,希望所寄,惟在大士天才;而以愚民為本位,則惡之不殊蛇蝎。意蓋謂治任多數,則社會元气,一旦可隳,不若用庸眾為犧牲,以冀一二天才之出世,遞天才出而社會之活動亦以萌,即所謂超人之說,嘗震惊歐洲之思想界者也。由是觀之,彼之謳歌眾數,奉若神明者,蓋僅見光明一端,他未遍知,因加贊頌,使反而觀諸黑暗,當立悟其不然矣。一梭格拉第(37)也,而眾希腊人鴆之,一耶穌基督也,而眾猶太人磔之,后世論者,孰不云繆,顧其時則從眾志耳。設留今之眾志,連諸載籍,以俟評騭于來哲,則其是非倒置,或正如今人之視往古,未可知也。故多數相朋,而仁義之途,是非之端,樊然淆亂;惟常言是解,于奧義也漠然。常言奧義,孰近正矣?是故布魯多既殺該撒(38),昭告市人,其詞秩然有條,名分大義,炳如觀火;而眾之受感,乃不如安多尼指血衣之數言。于是方群推為愛國之偉人,忽見逐于域外。夫譽之者眾數也,逐之者又眾數也,一瞬息中,變易反复,其無特操不俟言;即觀現象,已足知不祥之消息矣。故是非不可公于眾,公之則果不誠;政事不可公于眾,公之則治不到。惟超人出,世乃太平。苟不能然,則在英哲。嗟夫,彼持無政府主義者,其顛覆滿盈,鏟除階級,亦已至矣,而建說創業諸雄,大都以導師自命。夫一導眾從,智愚之別即在斯。与其抑英哲以就凡庸,曷若置眾人而希英哲?則多數之說,繆不中經,個性之尊,所當張大,蓋揆之是非利害,已不待繁言深慮而可知矣。雖然,此亦賴夫勇猛無畏之人,獨立自強,去离塵垢,排輿言而弗淪于俗囿者也。
  若夫非物質主義者,猶個人主義然,亦興起于抗俗。蓋唯物之傾向,固以現實為權輿,浸潤人心,久而不止。故在十九世紀,愛為大潮,据地极堅,且被來葉,一若生活本根,舍此將莫有在者。不知縱令物質文明,即現實生活之大本,而崇奉逾度,傾向偏趨,外此諸端,悉棄置而不顧,則按其究竟,必將緣偏頗之惡因,失文明之神旨,先以消耗,終以滅亡,歷世精神,不百年而具盡矣。遞夫十九世紀后葉,而其弊果益昭,諸凡事物,無不質化,靈明日以虧蝕,旨趣流于平庸,人惟客觀之物質世界是趨,而主觀之內面精神,乃舍置不之一省。重其外,放其內,取其質,遺其神,林林眾生,物欲來蔽,社會憔悴,進步以停,于是一切詐偽罪惡,蔑弗乘之而萌,使性靈之光,愈益就于黯淡:十九世紀文明一面之通弊,蓋如此矣。時乃有新神思宗徒出,或崇奉主觀,或張皇意力(39),匡糾流俗,厲如電霆,使天下群倫,為聞聲而搖蕩。即具他評騭之士,以至學者文家,雖意主和平,不与世菕A而見此唯物极端,且殺精神生活,則亦悲觀憤歎,知主觀与意力主義之興,功有偉于洪水之有方舟(40)者焉。主觀主義者,其趣凡二:一謂惟以主觀為准則,用律諸物;一謂視主觀之心靈界,當較客觀之物質界為尤尊。前者為主觀傾向之极端,力特著于十九世紀末葉,然其趨勢,頗与主我及我執殊途,僅于客觀之習慣,無所言從,或不置重,而以自有之主觀世界為至高之標准而已。以是之故,則思慮動作,咸离外物,獨往來于自心之天地,确信在是,滿足亦在是,謂之漸自省具內曜之成果可也。若夫興起之由,則原于外者,為大勢所向,胥在平庸之客觀習慣,動不由己,發如机緘(41),識者不能堪,斯生反動;其原于內者,乃實以近世人心,日進于自覺,知物質万能之說,且逸個人之情意,使獨創之力,歸于槁桔,故不得不以自悟者悟人,冀挽狂瀾于方倒耳。如尼耙伊勃生諸人,皆据其所信,力抗時俗,示主觀傾向之极致;而契開迦爾則謂真理准則,獨在主觀,惟主觀性,即為真理,至凡有道德行為,亦可弗問客觀之結果若何,而一任主觀之善惡為判斷焉。其說出世,和者日多,于是思潮為之更張,騖外者漸轉而趣內,淵思冥想之風作,自省抒情之意蘇,去現實物質与自然之樊,以就其本有心靈之域;知精神現象實人類生活之极顛,非發揮其輝光,于人生為無當;而張大個人之人格,又人生之第一義也。然爾時所要求之人格,有甚异于前者。往所理想,在知見情操,兩皆調整,若主智一派,則在聰明睿智,能移客觀之大世界于主觀之中者。如是思惟,迨黑該爾(F.Hegel)(42)出而達其极。若羅曼暨尚古(43)一派,則息孚支培黎(Shaftesbury)(44)承盧騷(J.Rousseau)(45)之后,尚容情感之要求,特必与情操相統一調和,始合其理想之人格。而希籟(Fr.Schiller)(46)氏者,乃謂必知感兩性,圓滿無間,然后謂之全人。顧至十九世紀垂終,則理想為之一變。明哲之士,反省于內面者深,因以知古人所設具足調協之人,決不能得之今世;惟有意力軼眾,所當希求,能于情意一端,處現實之世,而有勇猛奮斗之才,雖屢踣屢僵,終得現其理想:其為人格,如是焉耳。故如勖賓霍爾所張主,則以內省諸己,豁然貫通,因曰意力為世界之本体也;尼耙之所希冀,則意力絕世,几近神明之超人也;伊勃生之所描寫,則以更革為生命,多力善斗,即袶E眾不懾之強者也。夫諸凡理想,大致如斯者,誠以人丁轉輪之時,處現實之世,使不若是,每至舍己從人,沉溺逝波,莫知所屆,文明真髓,頃刻蕩然;惟有剛毅不撓,雖遇外物而弗為移,始足作社會楨干。排斥万難,黽勉上征,人類尊嚴,于此攸賴,則具有絕大意力之士貴耳。雖然,此又特其一端而已。試察其他,乃亦以見末葉人民之弱點,蓋往之文明流弊,浸灌性靈,眾庶率纖弱頹靡,日益以甚,漸乃反觀諸己,為之sK然(47),于是刻意求意力之人,冀倚為將來之柱石。此正猶洪水橫流,自將滅頂,乃神馳彼岸,出全力以呼善沒者爾,悲夫!
  由是觀之,歐洲十九世紀之文明,其度越前古,凌駕亞東,誠不俟明察而見矣。然既以改革而胎,反抗為本,則偏于一极,固理勢所必然。洎夫末流,弊乃自顯。于是新宗蹶起,特反其初,复以熱烈之情,勇猛之行,起大波而加之滌蕩。直至今日,益复浩然。其將來之結果若何,蓋未可以率測。然作舊弊之藥石,造新生之津梁,流衍方長,曼不遽已,則相其本質,察其精神,有可得而征信者。意者文化常進于幽深,人心不安于固定,二十世紀之文明,當必沉邃庄嚴,至与十九世紀之文明异趣。新生一作,虛偽道消,內部之生活,其將愈深且強歟?精神生活之光耀,將愈興起而發揚歟?成然以覺,出客觀夢幻之世界,而主觀与自覺之生活,將由是而益張歟?內部之生活強,則人生之意義亦愈邃,個人尊嚴之旨趣亦愈明,二十世紀之新精神,殆將立狂風怒浪之間,恃意力以辟生路者也。中國在今,內密既發,四鄰競集而迫拶,情狀自不能無所變遷。夫安弱守雌,篤于舊習,固無以爭存于天下。第所以匡救之者,繆而失正,則雖日易故常,哭泣叫號之不已,于憂患又何補矣?此所為明哲之士,必洞達世界之大勢,權衡校量,去其偏頗,得其神明,施之國中,翕合無間。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取今复古,別立新宗,人生意義,致之深邃,則國人之自覺至,個性張,沙聚之邦,由是轉為人國。人國既建,乃始雄厲無前,屹然獨見于天下,更何有于膚淺凡庸之事物哉?顧今者翻然思變,歷歲已多,青年之所思惟,大都歸罪惡于古之文物,甚或斥言文為蠻野,鄙思想為簡陋,風發浡起,皇皇焉欲進歐西之物而代之,而于适所言十九世紀末之思潮,乃漠然不一措意。凡所張主,惟質為多,取其質猶可也,更按其實,則又質之至偽而偏,無所可用。雖不為將來立計,僅圖救今日之阽危,而其術其心,違戾亦已甚矣。況乎凡造言任事者,又复有假改革公名,而陰以遂其私欲者哉?今敢問號稱志士者曰,將以富有為文明歟,則猶太遺黎,性長居積,歐人之善賈者,莫与比倫,然其民之遭遇何如矣?將以路礦為文明歟,則五十年來非澳二洲,莫不興鐵路礦事,顧此二洲土著之文化何如矣?將以眾治為文明歟,則西班牙波陀牙(48)二國,立憲且久,顧其國之情狀又何如矣?若曰惟物質為文化之基也,則列机括(49),陳糧食,遂足以雄長天下歟?曰惟多數得是非之正也,則以一人与眾禺處,其亦將木居而搨嗽j(50)?此雖婦豎,必否之矣。然歐美之強,莫不以是炫天下者,則根柢在人,而此特現象之末,本原深而難見,榮華昭而易識也。是故將生存兩間,角逐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若其道術,乃必尊個性而張精神。假不如是,槁喪且不俟夫一世。夫中國在昔,本尚物質而疾天才矣,先王之澤,日以殄絕,逮蒙外力,乃退然不可自存。而輇才小慧之徒,則又號召張皇,重殺之以物質而囿之以多數,個人之性,剝奪無余。往者為本体自發之偏枯,今則獲以交通傳來之新疫,二患交伐,而中國之沉淪遂以益速矣。嗚呼,眷念方來,亦已焉哉!

                          一九○七年作。

         ※        ※         ※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八年八月《河南》月刊第七號,署名迅行。
  2軒轅氏之戡蚩尤 軒轅氏即黃帝,我國傳說中漢族的始祖、上古帝王。相傳他与九黎族的首領蚩尤作戰,擒殺蚩尤于涿鹿。
  3景教父師 指在中國傳教的天主教士。公元一二九○年(元至元二十七年),意大利教士若望高未諾經印度來北京;一五八一年(明万歷九年),利瑪竇和羅明堅至澳門,以肇慶到北京。西方天文、數學、地理等近代科學,即經由他們傳入中國。其后來者漸多,明清間主持改革歷法的德教士湯若望,即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人。
  4海禁 鴉片戰爭以前,清朝政府實行傳統的閉關政策,禁阻民間商船出口從事海外貿易,規定外國商船在指定的海口通商,這些措施叫做“海禁”。從一八四○年鴉片戰爭開始,資本主義列強用槍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強迫中國接受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于是海禁大開,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西方資產階級的科學文化也隨之傳入中國。
  5校讎 原意是校對文字正誤,這里是比較的意思。
  6踣竟 僵倒。竟,同僵。
  7印度波蘭 印度于公元一八四九年被英國侵占;波蘭于十八世紀末被俄國、普魯士、奧地利三國瓜分。
  8戈爾(Gaul) 通譯高盧。公元三世紀末高盧等族聯合羅馬奴隸進攻羅馬帝國,經過長期的戰爭,使它于公元四七六年覆亡。
  9兜牟 軍盔。
  十制造商估 即發展工業和商業。當時一部分知識分子在民族危机和洋務運動的刺激下,提出中國應該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自然科學和生產技術,制造新式武器、交通工具和生產工具,建立近代工業,振興商業,和外國進行“商戰”。立憲國會,是戊戌政變后至辛亥革命之間改良主義者所主張和提倡的政治運動。這時期的改良主義者,包括康有為、梁啟超等在內,已經走上了反動的道路;他們主張君主立憲和成立歐洲資產階級式的國會,反對孫中山等主張推翻清政府的民主革命運動。
  □猶太遺黎 猶太國建于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前十世紀之間。
  在公元一世紀亡于羅馬,以后猶太人即散居世界各地。
  □祝由 舊時用符咒等迷信方法治病的人。
  □營搰 鑽營掠奪。
  □佛戾 違逆。佛,通拂。
  □金鐵 指當時楊度提出的所謂“金鐵主義”。一九○七年一月,楊度在東京出版《中國新報》,分期連載《金鐵主義說》。金指“金錢”,即經濟;鐵指“鐵炮”,即軍事。這實際上是重复洋務派“富國強兵”的論調,与當時梁啟超的君主立憲說相呼應。
  □耶穌(約前4—30) 基督教創始人,猶太族人。現在通用的公歷,以他的生年為紀元元年(据考證,他實際生年約在公元前四年)。据《新約全書》說,他在猶太各地傳教,為猶太當權者所仇視,后被捕送交羅馬帝國駐猶太總督彼拉多,釘死在十字架上。
  □茇 即草根。
  □法皇 即教皇,其宮廷在意大利羅馬的梵蒂岡。
  □僧正 即主教。
  □轉輪 意即變革。
  超形气學 指研究客觀事物一般的發展規律的科學,即哲學;与下文的形气學,即具体的自然科學相對而言。
  (22)發隱地 指十五世紀末葉發現美洲大陸。
  (23)英、美、法三國的革命,指一六四九年和一六八八年英國兩次資產階級革命,一七七五年美國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
  (24)緣督 遵循正确的標准。《庄子·養生主》:“緣督以為經”。督,中道、正道。
  (25)孑躄 獨臂。躄,跛足。
  (26)尼耙(1844—1900)通譯尼采,德國哲學家,唯意志論和超人哲學的鼓吹者。他認為個人的權力意志是創造一切、決定一切的動力,鼓吹高踞于群眾之上的所謂“超人”是人的生物進化的頂點,一切歷史和文化都是由他們創造的,而人民群眾則是低劣的“庸眾”。他极端仇視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運動,甚至連資產階級的民主也堅決反對。他的理論反映了十九世紀后半期壟斷資產階級的愿望和要求,后來成為德國法西斯主義的理論根据。作者把他當作代表新生力量的進步思想家,顯然是當時的一种誤解。以后作者對尼采的看法有了改變,在一九三五年寫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中,稱他為“世紀末”的思想家。(見《且介亭雜文二集》)
  (27)察羅圖斯德羅 通譯札拉圖斯特拉。這里引述的話見于尼采的主要哲學著作《札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一部第三十六章《文明之地》(与原文略有出入)。札拉圖斯特拉,即公元前六七世紀波斯教的創立者札拉西斯特(Zoroaster);尼采在這本書中僅是借他來宣揚自己的主張,与波斯教教義無關。
  (28)神思一派 指十九世紀初葉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唯心主義學派。參看本篇注(42)。
  (29)神思宗之至新者指十九世紀末葉的极端主觀唯心主義派別,如下文所介紹的以尼采、叔本華為代表的唯意志論,以斯蒂納為代表的唯我論等。
  (30)吊詭十分奇特的意思。《庄子·齊物論》:“是其言也,其名為吊詭。”据唐代陸德明《經典釋文》:吊,“音的,至也”;詭,“异也”。
  (31)斯契納爾(1806—1856)通譯斯蒂納,德國哲學家卡斯巴爾·施米特的筆名。早期無政府主義者、唯我論者,青年黑格爾派代表之一。他認為“自我”是唯一的實在,整個世界及其歷史都是“我”的產物,反對一切外力對個人的約束。著有《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等。魯迅認為斯蒂納是一個“先覺善斗之士”,也是一种誤解。
  (32)輿台古代奴隸中兩個等級的名稱,后泛指被奴役的人。
  (33)勖賓霍爾(1788—1860)通譯叔本華,德國哲學家,唯意志論者。他認為意志是万物的本原。意志支配一切,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不可避免的痛苦,因為人們利己的“生活意志”在現實世界中是無法滿足的,人生只是一場災難,世界注定只能被盲目的、非理性的意志所統治。這种唯意志論后來成為法西斯主義的理論基礎。他的主要著作有《世界即意志和觀念》。
  (34)契開迦爾(1813—1855)通譯克爾凱郭爾,丹麥哲學家。他用极端主觀唯心主義來反對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只有人的主觀存在才是唯一的實在,真理即主觀性。著作有《人生道路的階段》等。
  (35)顯理·伊勃生(1828—1906)通譯亨利克·易卜生,挪威戲劇家。他的作品對資產階級社會的虛偽庸俗作了猛烈批判,鼓吹個性解放,認為強有力的人是孤獨的,而大多數人是庸俗、保守的。在當時挪威小市民階級占有很大勢力,無產階級還沒有形成強大政治力量的條件下,這些思想具有反對小市民階級市儈主義的進步意義;但其強烈的個人主義世界觀和人生觀,是同無產階級的思想相沖突的。易卜生在十九世紀歐洲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在“五四”時期被介紹到中國,其進步的一面,在當時的反封建斗爭和婦女解放斗爭中曾起過積极的作用。主要作品有《玩偶之家》、《國民公敵》(即文中所說的《民敵》)等。
  (36)拘于虛囿于狹隘的見聞。《主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与海者,拘于虛也”。虛,洞孔。
  (37)梭格拉第(Sokrates,前469—前399)通譯蘇格拉底,古希腊哲學家。他宣揚世界万物都是神為了一定目的安排的,是保守的奴隸主貴族的思想代表,后因被控犯有反對雅典民主政治之罪判處死刑。
  (38)布魯多既殺該撒該撒(G.J.Caesar,前100—前44),通譯愷撒,古羅馬共和國將領、政治家。公元前四十八年被任命為終身獨裁者,前四十四年被共和派領袖布魯多刺死。愷撒死后,他的好友馬卡斯·安東尼(即文中所說的安多尼)指愷撒血衣立誓為他复仇。布魯多刺殺愷撒后,逃到羅馬東方領土,召集軍隊,准備保衛共和政治;公元前四十二年被安東尼擊敗,自殺身死。這里是根据莎士比亞的歷史劇《裘力斯·愷撒》第三幕第二場中的情節。
  (39)意力即唯意志論。
  (40)方舟即諾亞方舟。參看本卷第21頁注(29)。
  (41)机緘即机械。
  (42)黑該爾(1770—1831)通譯黑格爾,德國古典哲學的主要代表之一,客觀唯心主義者。他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的,世界万物都是由“絕對觀念”所產生,英雄人物是“絕對觀念”的体現者,因此創造人類歷史的是他們。黑格爾的主要功績在于發展了辯證法的思維形式,第一次把自然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不斷運動發展的辯證過程,并力求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主要著作有《邏輯學》、《精神現象學》和《美學》等。
  (43)羅曼指浪漫主義。尚古,指古典主義。
  (44)息孚支培黎(1671—1713)通譯沙弗斯伯利,英國哲學家,自然神論者。他主張“道德直覺論”,認為人天然具有道德感,強調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不相矛盾,二者的統一調和就是道德的基礎。他的理論是為當時專制皇權服務的。著有《德性研究論》。
  (45)盧騷(1712—1778)通譯盧梭,法國啟蒙思想家,“天賦人權”學說的倡導者。在哲學上,他承認感覺是認識的根源,但又強調人有“天賦的感情”和天賦的“道德觀念”,并承認自然神論者的所謂上帝的存在。主要著作有《社會契約論》、《愛彌儿》等。按盧梭的生存年代在沙弗斯伯利之后。
  (46)希籟(1759—1805)通譯席勒,德國詩人、戲劇家。德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哲學觀點傾向于康德的唯心主義,認為支配物質的是“自由精神”,只要擺脫物質的限制,追求感覺和理性的完美的結合,人就能達到自由和理想的王國。著有劇本《強盜》、《陰謀与愛情》、《華倫斯坦》等。
  (47)sK然憂慮、不滿足的意思。
  (48)波陀牙即葡萄牙。
  (49)机括指武器。
  (50)禺大猴子;搳A橡實。《庄子·齊物論》有“狙(猴)公賦搳赤煽J言。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