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四十三


  二月十二日俗稱花朝節。雷公嶺上百花齊放,百鳥爭鳴,朵朵白雲在蔚藍色的晴空飄蕩,春風撒播著陣陣花香。
  狐王的座轎停放在兩株大松樹下,她的轎前護衛「四缺三絕兩拳雙腿一屆一支笛」,還有釵奴,全都換上了新裝,個個神采奕奕。
  大清早,狐王就在轎前像過去那樣地問學教奴。
  轎內傳出狐王的聲音:「諸位奴才,佛寺裡的木魚有兩種,一種是整條挺直的魚,與一般的魚沒有兩樣,放在庫堂,用飯時擊打;另一種是圓形的魚,連魚鱗也是圓的,放在佛案,誦經時敲擊。這兩種不同的魚,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眼睛特別大,與身體不成比例。有的木魚,魚眼大如拳頭。請問魚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眼睛?又為什麼佛家要用木魚,而不是木獅、木虎,或者是木鳥呢?」
  萬沒想到沒讀幾句書.而且已年屆花甲的順風耳居然昂著頭挺身而出說:「魚是永遠不閉眼睛的,晝夜常醒。佛家
  用木魚來做法,是為驚醒像我一樣昏惰的人,尤其是告訴修行的人要志於道,要晝夜常醒!」
  「出轎!」聽了順風耳的話以後,轎內狐王十分欣慰地說。
  釵奴趕快上前掀開轎簾,攙扶著狐王走出轎來。
  眾奴立刻習慣地躬身呼叫:「狐王出轎,奴才敬禮;」
  狐王也換上了新裝。她與釵奴一樣,穿的是淺藍色的勁裝,胸前也繡了只白狐,不同的是,狐王多了件黑色披肩和戴著黑色的面罩,罩中露出兩隻烏亮的大眼睛。
  狐王習慣地掃視了眾奴一眼後,說:「我好高興啊!自從去年九月底我們進駐雷公嶺後,我開始問學教奴,一直每天孜孜不倦地到十二月初諸位返鄉過年止.短短三個月中,耳奴廢寢忘食地發奮讀書,不知老之將至,怎不令我高興,又怎不令我手舞足蹈呢?」說著說著,狐王便在雷公庵的大廣場上手舞足蹈起來。她邊舞邊唱:
  隱隱飛橋隔野煙,
  石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
  洞在清溪何處邊?
  這是唐代張旭的「桃花溪」詩。桃花溪就在桃花谷,源出於桃花山。
  狐王那婉轉流利的歌聲,就像黃鶯的啼叫從花間滑下來,她輕盈靈巧的舞步,則像花蝶展翼般在花叢裡穿梭著。
  狐王歌舞畢,釵奴領著眾奴齊聲鼓掌叫好。
  狐王走回轎前,慢吞吞地說:「像耳奴和丐幫史幫主都快六十大壽了……」說時,、突然剎住了話頭,大眼睛向四周
  骨碌碌地轉看了一遍後,接著說,「臭老叫花子為何還沒趕到雷公嶺呢?」
  順風耳顫動著耳朵說:「啟稟狐王,史幫主已到達嶺下,正在向嶺上奔行而來。」
  「復興堡的人呢?」
  釵奴躬身回答:「現在才辰時末,午時前一定趕到!」
  「像耳奴和史幫主。」狐王接著剛才的話在下說,「都一日不忘讀書,何況我們二十、三十、四十的人呢?我要是一天不讀書,就覺得我的臉上長滿了麻子;三大不讀書,便真的變成像雨打湯灰地那樣的麻洞臉了!」
  「麻臉」狐王的話使金扇公子聽後心頭顫動,這是因為釵奴曾和他打過賭,她賭狐王是麻臉,而且說因為是麻臉,不再是八歲時的小娃臉蛋,狐王這才在「三陽春麵店」前,當著眾奴對金扇公子說:「我承認是黎文堯的女兒,但不是你所要找的表妹。」
  「難道狐王果真是麻臉?」金扇公子充滿疑慮地想。
  停了好一會兒後,狐王又接著說:「以刀、劍、筆、棍四奴來說,刀、劍兩奴小時只讀過三五年書;而筆、棍兩奴呢,只因天生耳聾嘴啞,對讀書習字索然乏味。但自從跟我為奴以後,一有空閒就緊抱著書本,一面默讀,一面用松枝在地上寫字。尤以刀、劍兩奴精神最是可佩了!他兩人毫不厭倦地指導棍、筆兩奴,替他兩人解惑。刀奴!」狐王突然叫道:「你來說說看,為什麼要讀書呢?」
  「不讀書便不懂劍道,英姿不能煥發。」刀奴不慌不忙地說,「不讀書,最多只是個草莽英雄,動輒就只知獅吼虎
  嘯,又怎能做一個替天行道的俠士,替社會民眾眼務呢?」
  「還要不要和三絕比鬥高下?」
  四缺——一刀、劍、棍、筆四奴初隨狐王時,因三言兩語不合,擺下了「四才陣」,硬要和三絕拚個你死我活。
  刀奴的英氣內斂,不像過去那樣眉宇間顯現著一股使人望而生畏的殺氣。他心平氣和地說:「三絕在我們四兄弟心目中是文武全才,我四人向他三人學習還來不及呢.怎麼敢再與他們比鬥?」
  「好.我好高興。你們四兄弟在我問學教奴以後,進步神速,但不要忘了時時勤讀書,天天勤練劍!」
  「謝狐王教誨!」刀奴和劍奴躬身感激,棍奴耳聾.筆奴能聽嘴啞,兩人平日裡全看刀、劍雙奴的眼色行事,此刻在刀奴示意下,也跟著向狐王躬身行禮。
  狐王繼續問學:「剛才耳奴已經向我說明了木魚的大眼睛為什麼晝夜常醒,在那麼長的時間裡,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總不能像魚兒那樣游來游去呀!眼奴!刀奴說你們三絕是文武全才,你來說說看!」
  千里眼黎遠望,今年才三十五歲,年輕時雖然沒經過十年寒窗,也不像草上飛那樣有個儒俠師父。他從小就被一個法號叫安真的和尚帶往衡山最高峰的上封寺裡,清晨在觀日台看日出,」夜晚在觀月台看嫦娥搔首弄姿,以訓練他的眼力,並授他窮千里目的秘法.在漫長的九年中,白天沒事時,他就讀書,上封寺珍藏的百部經書已被他讀完。所以,她毫不猶豫地回答狐王:「晝夜常醒就是行坐臥都不忘修行。行法則不外六波羅蜜:一佈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民五禪定,六智慧.這些事做起來,不要說晝夜常醒時間
  不夠,可能五百世也不夠用啊!」
  「好!眼奴,你說得不錯,我好高興!」狐王說,「拳奴和腿奴,你四人可把《論語》讀完了?」
  「回稟狐王,奴才等全都細心讀完了。」四人齊聲說,
  「我四人除了感謝狐王諄諄教誨外,也感激飛奴和扇奴的指導幫助!」
  四人道出的正是狐王高明的教授法。這就是除了她自己主講外,還用奴才教奴才,能者為師互相幫助的辦法,以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半部《論語》就可以治理天下了。哈哈哈……」狐王說著,突然仰頭象男人似的大笑著說,「替我狐王抬座轎的腳力都讀完了全本論語,我狐王可以放心替天行道了。進轎!」
  釵奴趕快上前掀開轎簾子,扶著狐王進入轎中坐定。
  狐王進轎後,不再說半句話。
  眾奴默默地恭立轎前,
  「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不知狐王又要把話題引到哪兒去了。「等會兒復興堡的大隊人馬到達時,你們可瞧瞧堡主麾下的九大金剛,一個個全都是殺氣騰騰的,全都是怒髮衝冠,肚子裡沒喝半滴墨水,草料卻啃了不少,你們和他們兩相比較,何止是天壤之別,」
  原來狐王是在把奴才跟人家做「貨」比。
  又停了一會兒,狐王說:「我今天怎樣來打發胡堡主,諸位也要仔細看著,牢牢記著,這也是值得你們學習的榜樣啊!」
  正在這時,史幫主拖著打狗棒從大廣場前的大石牌坊下
  匆匆跑了過來,走到狐王轎而施禮道:「丐幫史全清敬向狐王拜個晚年,祝福狐王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嗯——」狐王只輕輕地嗯了一聲。
  轎外眾奴由釵奴領著呼叫:「狐王轎前護衛釵奴和『四缺三絕兩拳雙腿一扇一支笛』敬向史幫主拜年,祝福史幫主年年添壽,長命百歲,歲歲平安,洪福齊天!」
  史幫主抱拳答禮:「我老叫花子祝福諸位好友身體健康,精神愉快,讀書行善,品學精進;」
  大家都客氣完了,轎內傳出狐王的聲音:
  「史幫主,本王此次回谷向家母拜年,向她老人家稟報這半年來的江湖之行,卻被狠狠地訓斥了一頓,而且罰跪了三天,你可知道是為了什麼?」
  「我臭老叫花子雖然號稱.史半仙,可究竟只是個半仙呀!」史幫主在轎前嚇得雙腿直發抖,「實在是不知道狐王,為什麼挨罵和罰跪。」
  狐王憤怒地說:「都是你惹出來的禍!」
  「老丐請狐王恕罪.請狐王恩怒!」史幫主神情異常緊張地說。
  轎內狐王忽然打住了話頭;轎外眾奴只有靜立著。
  這時,釵奴猛地一下躍上轎頂,揭開青銅蓋,向狐王請示後說:「耳奴、眼奴聽令,復興堡的人馬現在何處,你倆快速回報!」
  眼奴聞令飛身攀上轎前的大松樹上,耳奴迅速地顫動著耳朵。
  「尚未抵達雷公嶺腳下!」耳奴回報。
  眼奴跳下樹來說:「已離開白溪鎮,還距此九華里,一
  個時辰內可以到達。」
  天氣晴好時,眼奴對周圍十里以內的一草一木都瞧得清清楚楚;耳奴則對三里內的風吹草動聽得明明白白。要是在漆黑的晴夜裡,千里眼運足內急真力,也只能看清楚兩三丈內的事物,五六丈的地方,便看得模糊不清楚了。而順風耳在萬籟俱寂的時候,耳朵可聽出五里內的動靜和聲音來。
  「就在此等候他們大駕光臨吧!」ˍ釵奴說。
  狐王不說史幫主為何惹了使她挨罵罰脆的禍,可把老叫花子嚇壞了。他站在轎前顫抖個不停,心想:「我老叫花子比你狐王的奴才更勝十倍地忠心於你,甚至我丐幫,包括幫主在內,大小丐兒都願為你拋頭顱,灑鮮血,我怎麼會給你招惹禍事呢?」
  好不容易才等到狐王說話:「我挨了家母的罵,受了她的罰,又能遷怒於誰呢?」
  「是我臭老叫花子替你惹出來的禍,請遷怒於我,遷怒於我吧!
  「遷怒於你?嘻嘻……」乖怪的狐王轉怒為疼笑,「釵奴,請你回庵裡去稟告住持師叔,我今天借雷公嶺的大廣場『賞花』,請他約束弟子,不要來廣場看熱鬧!」
  「是,婢子遵命!」
  狐王一刻不說出為何挨罵罰跪的事來,史幫主忐忑不停的心就始終無法安定下來。
  一直等到釵奴從住持師叔處回到轎前,狐王才開口說:
  「我娘說我不懂禮節,不能以身作則,何以使家奴心服?因此我娘才罵我罰我。」
  眾奴和史幫主都面面相覷,不知狐王在何時何地何事上
  失了禮數。
  狐王又說了下去:「我娘說史幫主在江湖上德高望重,談文論武,我全都比不上他.何況,他今年已是六十大壽的人了,論年紀,可以做我的爺爺,怎可開口叫他「臭老叫花子』呢?一個不知道尊賢敬老的人,又如何能問學教奴,行走江湖呢?史幫主,你說.這是不是你惹出來的禍?我要不要,該不該遷怒於你呢?」
  「該,該,千萬個該。該遷怒於我臭老叫花子!」
  「不准你再在我面前自稱『臭老叫花子』!哎喲,我跪了三天,膝蓋至今還在痛呀!」
  釵奴討好似的說:「讓婢子進轎來替你按摩按摩吧!」
  「你少囉嗦!先自己躲在茅坑裡按摩膝蓋吧!」
  顯然,欽奴也挨了罰啊!
  接著,狐王下令:「打從今天起,『臭老叫花子』這句話,不管是從誰的嘴裡說了出來——包括史幫主本人在內,我便遷怒到誰,打爛誰的臭嘴巴!」
  「多謝狐王愛護盛情!」史幫主向狐王深長地施了一禮。
  「嘻,嘻,嘻……」狐王在轎內開心的嘻笑著一這笑聲發自肺腑,是一種完成了長久以來心願的笑聲,是讓人聽了肅然起敬的笑聲。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