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他諷刺了你嗎?


  華君武同志的漫畫《……遭災》最近在《光明日報》副刊上發表了之後,有一位編輯同志對我說,不久以前,他處理了一篇很長的稿子,恰恰是在辦公室的電話上,給那位青年作者要了態度,大概這幅漫畫便是取材於此。我聽了這些話,起先頗不在意。
  不料隔了兩天,另一位中年的作者竟然也以為漫畫所諷刺的對象就是他,並且忿忿不平地說:「文章寫得太長了是事實,要說我摻水太多那可不一定。」啊呀!這真叫我吃了一驚,不知如何對答才好。當時我只輕輕地反問了一句:「呵,他諷刺了你嗎?」
  我真不瞭解,為什麼有的人如此神經過敏,以致變得非常脆弱,缺乏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精神。這種人幾乎經不起一點諷刺,哪怕是善意的規勸性的諷刺,也受不了。其實,華君武同志的內部諷刺畫充滿著善意的規勸,這是大家所公認的。我同多數讀者一樣,很喜歡他的漫畫。因此,我對於前面那兩位朋友的反應,大不以為然。當時我沒有想起什麼話說,現在倒要說一說我的看法。
  看到這幅內部諷刺畫,我以為先要檢查自己有沒有同樣的毛病,這是實質的問題;至於說取材於何處,以誰為諷刺對像等等,就用不著詳細考證了。無論自己是否有同樣的毛病,也無論漫畫是否以自己為對象,唯一正確的態度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除此以外不應該採取任何別的態度,更不應該去查究他諷刺的是誰。因為,漫畫的作者,也和其他的作者一樣,可以根據某一人物、某一現象的特點,也可以把許多人物、許多現象的特點集中起來,構成漫畫中的形象。如果你覺得他諷刺的就是你,那很好,你應該虛心檢查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如果你覺得他諷刺的不是你,那也好,你也應該引以為戒,勉勵自己不要發生同樣的毛病。但是,你千萬不可因此抱怨,更不可懷恨。
  相傳唐代李鄴侯寫過一首詠楊柳的詩,被楊貴妃的從兄楊國忠看見,認為是諷刺他身居宰相而不得人心,跑到唐明皇面前去控告。這個故事,載在唐代尉遲樞的《南楚新聞中》中。據稱:
  「李泌賦詩譏楊國忠云:青青東門柳,歲晏心憔悴。國忠訴之明皇。上曰:賦楊者譏卿,賦李者為聯可乎?」這個李泌便是有名的李鄴侯,他七歲能文,唐明皇召令供奉東宮,後來封為鄴侯,家藏圖書極多,所謂「書城」、「鄴架」都是他的典故。這首詩流傳不完全,只有這兩句見於《鄴侯家傳》,不能認為這一定是譏諷楊國忠的。即便是譏諷楊國忠的,這在當時也是屬於規勸的性質。然而,楊國忠卻因此懷恨在心,訴之於唐明皇,欲加罪於李泌。稍明事理的人都知道這是無理取鬧,所以唐明皇也不好支持楊國忠的控告,只得解釋說:「賦楊者譏卿,賦李者為聯可乎?」
  雖然這是非常陳舊的故事,我未曾見過有人與楊國忠一般見識的,不過,從這個例子中,我們也可以領會得到,對待這類諷刺應該採取什麼態度了。
  或者有人會說,現有談論的這一幅漫畫,用楊國忠的例子來做比喻不大確切。那末,我們無妨再說一個知識分子的故事吧。這個故事仍然是發生在唐明皇的時代。據唐代高擇的《群居解頤》載:
  「秘書監賀知章,有高名,告老歸吳中。明皇嘉重之,每事優異。將行,泣涕。上問:何所欲?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鄉里之榮。上曰:為道之要莫如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之子必信順人也,宜名之乎!再拜而受命焉。久而語人曰:上何謔我也。我是吳人,乃瓜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瓜子耶?」
  像賀知章這樣的知識分子,也太多疑了。這位自號「四明狂客」的大文學家,生活放誕不羈,往往飲酒作樂,歌哭無常,當時被列為「飲中八仙」之一。大概因為他平時飲酒過度,酒精中毒,神經有些不正常,所以性情乘舛,疑心忒大。他要求唐明皇給他的兒子起個名字,唐明皇以信孚中外的孚字為他兒子的名字,這本來是出於好意,他卻懷疑唐明皇譏刺他的兒子是瓜子。這不是神經過敏又是什麼呢?
  看來有一種多疑的人,不管你說什麼話,他都有可能懷疑你是在諷刺他。對於這種多疑的人,漫畫是絕對看不得的,如果漫畫上畫的又是與他有關的題材,那就更不得了,准保他會懷疑這漫畫是諷刺他的。這一次華君武同志的漫畫,引起了兩位朋友的懷疑,雖然是很偶然的,而且情況也不嚴重,可是,我想類似這樣的事情恐怕不是個別的。因此,願意借此機會提請朋友們共同注意,對漫畫要採取正確的看法,不要處處從個人立場出發,動不動就發生懷疑,那樣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