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三 從屈賦看中國文化的來源


  中國文化究竟是中國人關起大門創造的?還是曾受別國文化的影響?這是一個大問題。以前有若干外國學者對這問題加以討論,第一派主埃及說,謂不但中國文化自來埃及,中國人也是埃及的苗裔。第二派主巴比倫說,其說曾使我國學人發生莫大興奮,著論附和,如丁謙、蔣智田、章炳麟、劉師培等人皆是。其中劉師培主張尤烈。第三派主印度說,謂中國文化系由阿利安種之首陀羅人所傳入。第四派主中國文化必源於另一較古民族,謂巴比倫、印度、中國的文化,均為現已消減的某一古老民族所傳授。此外尚有數家之說,現暫不論。
  以上幾派理論初發生時雖聳動一時,但論點粗略,且頗多乖謬,不久便都被推翻。於今歐美學者對於我們中國的近代史研究的興趣頗濃,上古史則少人過問,大概以著手不易,想中國學者自己研究一個結果出來,但中國學者也沒有做出令人滿意的成績。
  我是主張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是同出一源的。廿餘年前,我撰寫《崑崙之謎》便曾大膽宣言道:故以夏禹為中心,而中國古史問題可以解決;以崑崙為中心,而中國古代地理及中外交通史問題可以重新估定;以屈原《九歌》、《天問》為中心,而中國天文、地理、曆法、神話及戰國整個學術史問題亦可迎刃而解,三者合併之結論,首要者為證明「世界文化同出一源」,次要者為證明「中國古史混有外來神話及歷史之成份」及「戰國學術思潮乃外來文化刺激所產生」,由是,則先秦史地與文化史皆將全部改觀,其關係豈不誠重且大哉!
  十餘年來,我研究屈賦的結果,上述這幾條理論愈來愈得證實了。中國文化與世界幾支古文化,即兩河流域、埃及、印度、希臘、希伯來等果然同出一源,換言之,中國文化並不是孤立的,是世界文化的一支。那麼在上述各文化中,中國文化是蒙受哪個影響呢?我是主張第二派說法的,但不說是巴比倫,因為兩河流域,並不止巴比倫一國,比巴比倫文化更古的還有,我只籠統地說是「兩河流域」或「西亞」。我研究屈賦的結果,中國文化與西亞文化完全像一個模子倒出,當然是直接從西亞來的了。中國文化與希臘、印度、埃及、希伯來也有其相同之點,這是因為這幾支文化也受西亞影響的緣故。
  在先秦典籍裡,我所發現的證據大小不下數百,現僅從我所撰《天問正簡》引論裡,舉其犖犖大者二十餘端,先談一談,餘者待我的《屈賦新探》全書寫成,自然可以看到。這犖犖大者二十餘端雖然不全出於屈賦,卻都自我的屈賦研究中輾轉引申而出,所以我此文題目名曰《從屈賦看中國文化的來源》。

  (一)洪水故事

  屈原《天問》:「鯀何所營,禹何所成?康回馮怒,地何故以東南傾?」是講共工觸到不周山導致洪水的事。「不任汨鴻」至「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是講鯀禹治水事。全世界都有洪水的傳說,雖有詳略之不同,文野之差異,而大略皆謂上帝或創造主創造人類之後,見人類作惡多端,自悔造人之事,乃降洪水將人類消滅,逃出水災的孑遺之人,便成了第二代人類之祖。

  (1)西亞  梁啟超《太古及三代載記》,附《洪水考》,言五州皆有洪水之傳說,獨埃及、波斯、巴比倫古傳記不見有洪水之跡,這話是不確的。西亞有好幾種洪水傳說。一、巴比倫祭司裴洛蘇士(Berossus)用希臘文撰寫開闢故事,曾言及洪水。他說洪水前有一君王名Xisuthrus在位時,得土星神克洛諾士(Cronus)夢中指示,謂將有洪水消滅人類,乃造一船逃出此禍。二、蘇末人遺下文件,言大神恩利爾(Emlil)與智慧之神哀亞(Ea)為仇,欲以洪水淹殺之,哀亞乃造大船,攜妻唐克娜(Damkina)子馬杜克(marduk)及部屬多人,乘之脫險。三、西亞有吉爾曷姆士冒險史詩(Epieof Gilgamesh)言吉氏為伊拉克國主,感於生命無常,欲赴大瀛海外之三角仙洲訪求不死藥,遇人類第二代始祖Pir Napishtin自述大神恩利爾憎恨人類欲降洪水加以消滅,因他是個義人,智慧神哀亞指示他造船攜眷,逃出這場大災。

  (2)希伯來  《舊約·創世紀》挪亞方舟故事,眾所共知,從略。

  (3)回教  《古蘭經》言安拉將降洪水前,命義人努海造舟攜其眷屬及信主之人,生物則雌雄各攜一對,水發,飄泊多日,其後舟泊於朱定山巔而免。
  (4)波斯  《波斯東方聖書》(Sacred Books of the East)言某年大雪,凍凝世界,雪融則化為洪水,大神葉馬(yima)教義人文提丹(Vendidad)如何逃生。

  (5)印度  有人名摩紐(Manu)救一魚,洪水將至,魚教摩紐造舟得免。摩紐遂為第二代人類祖。但印度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rarata)對洪水則又有一種說法。

  (6)希臘  史家阿坡羅多爾(Aplolodore)所紀洪水故事系天帝宙士將降洪水,陶可新(Decaution)及妻辟拉(pyrra)得盜火者柏洛美索士(Promethaus)指示,造方舟逃出。夫婦擲石以為男女,人類復繁。奧韋德(Ovide)《變形記》(Metamosphoses)亦記其事。另有故事則言阿加底(Arcadie)王乘獸皮所綴之艇脫洪水災。又有某地國王則賴一鶴之指示,泅水得生。此外則裴倭替(Beotie)、阿替加(Attica)、底比司(Thebes)諸地言其開國之主皆曾遭洪水阨。

  (7)敘裡亞  所傳洪水故事與希臘陶可新大略類似,諒系同一故事所衍。某城有一天後廟,廟前一潭,謂洪水之退,系由此潭所吸吞。每年二次,海水自此潭湧向天後廟下,以紀念水災云云。

  (8)歐洲  洪水故事甚多,但皆不出挪亞方舟型式,殆受《創世紀》影響者,茲從略。

  (9)北歐  日爾曼神話謂有巨人伊彌爾得罪大神布爾,布爾殺之,所流血為洪水,獨有夫婦二人獲免。

  (10)美洲  土人所傳洪水亦屬挪亞型。且有巴別塔,謂人類造塔企圖登天,塔將成輒被雷震塌,因上帝不欲人登天。

  (11)中國  古代典籍好像有四次洪水災。第一次是伏羲時。見《淮南·覽冥訓》:「……然猶及宓犧氏之道也……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載,地不周覆,火成a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於是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女媧為伏羲妹,相傳繼兄為王。則伏羲時有洪水。第二次是顓頊時。《列子·湯問》第五,謂共工與顓頊爭帝,怒觸不周山,天傾西北,地陷東南,遂有洪水之禍。《淮南·天文訓》、《原道訓》亦如此說。《山海經·大荒西經》與《海內經》顓頊女媧並稱,亦言及洪水之禍。第三次是堯時。《虞書·堯典》:「帝曰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又。」第四次是舜時,《淮南·本經訓》:「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民皆上丘陵,赴樹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鴻水漏,九州干,萬民皆寧其性。」蓋命禹治水者為舜,故《淮南》不得不將洪水安排於舜時。梁啟超《太古三代載記》謂:「古代洪水似有三度,伏羲神農間為一度,少昊顓頊間為二度,堯舜間為三度。相距各數百年,為禍甚烈,實則僅有堯舜之一度。其《洪水考》謂「綜什鯀禹兩代,至少已歷十七年(鯀治水九年禹八年),據《汲塚》、《竹書》,共工銜命治水又在鯀前四十餘年,則堯時共工前後歷歲殆逾六十。要之斯役必稽時甚久,故種種誕說,緣會而生。」梁氏不信伏羲顓頊兩次洪水為真,因其非正史所載,筆者則以為其實即堯舜時洪水又何當靠得住?除官方紀載外,我國西南部的苗、徭、裸Ы飽B夷人,直到交趾支那、印度中部,所傳洪水故事不下四五十則。大概謂某家長膝下有兒女一對,仇家發動洪水,淹死家長及人類,僅兄妹得脫,乃結為夫婦,再造人類。

  外國學者研究全世界洪水故事約有九十餘種,尚不包括中國的在內。若將我國官民兩方者加入,則當有一百數十則以上。
  洪水成因,梁任公謂大抵為地球與他行星或彗星躔道偶爾偭錯,忽相接近,致全地球之水見吸而漲。外國學者有主冰期冰河溶化之現象者,有謂第四期冰河溶化將地中海一帶陸地淹沒,致成今日之地中海,孑遺人民四散奔逃,帶著這個恐怖的回憶同往,遂成為傳遍世界的洪水傳說。今日學者又謂西亞替格裡斯及幼發拉底斯兩條大河,每逢春夏必然氾濫,為害極巨。四五千年前吾珥(Ur)與古修(Kish)曾遭極大水患,至於陸沉。今發掘得沖積土層數層,證實此說。兩河流域既為文化搖籃,則洪水故事當由西亞傳至普世。

  (二)十日故事

  《天問》:「羿焉弓畢日?烏焉解羽?」是敘十日故事。洪水與十日也是世界性的,我國所傳則較詳。十日故事先要看《山海經》。因《山海經》將十日的淵源敘了出來。《大荒南經》第十五:「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大荒東經》第十四:「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群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出,一日方至,皆載於烏。」《海內東經》第九:「……下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似說我們這個世界,以前原有十個太陽,都棲在扶木上,每日一個太陽由烏鴉之背,載運出去,獨照世界。十個太陽輪流執行任務,總要等第一個太陽回到扶木上,另一個才出去。
  後來適值神魔之戰,那十個太陽受魔方慫恿,同時並出,於是將神方一位名女丑者——即女媧的另譯——炙殺了,女醜的丈夫顓頊也似乎同被炙殺了,發生了洪水之禍。顓頊夫婦得其十個兒子十巫操不死藥救活,神魔雙方於是展開了一場大戰。后羿將九個太陽射落,僅餘一個太陽。
  十日與洪水是有連帶關係的,這可於《大荒西經》第十六看出。經說「顓頊死即復甦,風道北來,天乃大雨泉,蛇乃化為魚,是謂魚婦。顓頊死即復甦。」此文有兩個「顓頊死即復甦」,我主張第一句的「顓頊」乃「女丑」之誤。因女丑被十日炙殺,得十巫救活,經有明文。且顓頊乃男性,何得說「是謂魚婦?」「風道北來,天乃大雨泉」即洪水之謂。《淮南·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載,地不周覆,火扛╪茪ㄦ嚏A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積蘆灰以止淫水……淫水涸,顓民生。」所謂淫水便是洪水,洪水時代居然有火。而且那火還是「扛╪茪ㄦ嚏v的,豈不奇怪?然則此火當是十日並出時所致之災了。
  《虞書·堯典》說洪水發生於堯時,《淮南·本經訓》卻有「逮至堯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萬民,而民無所得食。
  堯乃使羿……上射十日,而下殺猰哄v的一番話。
  洪水原是共工與顓頊爭帝,失敗後,頭觸不周山將天柱觸折,天塌下來跌碎,天頂上的水都流了下來,地陷東南,地下的水又向上湧,因此造成了洪水的大禍。因此我們可作判斷,所謂伏羲便是顓頊,因為他們的妻子同是女媧。所謂堯與舜時代的洪水,也即是顓頊時代的洪水,四次洪水,原來只有一次。所以《淮南》所謂堯時十日,即是顓頊時的十日,《山海經》女丑顓頊故事便得到貫通了。梁啟超先生洪水之患延綿六十餘年,那個計算該推翻了。
  我國西康裸妤琣部m創世紀》,言古時有六個太陽,七個月亮,太陽光芒過於強烈,曬乾了地上的水及草木,生物皆渴死。有英雄曰支給阿耳,用箭將六日七月都射跑了,於是九年九月中沒有太陽及月亮,僅有微微的星光,有阿山我叔布者到某山找著某人,叫他到天與日月相商,白晝一個太陽,黑夜一個月亮出來照明世界。以下說創造人類故事,又說洪水故事,說洪水共有二次,與《舊約·創世紀》雖有文野之不同,但大體不相遠。方舟、巴別塔都有依稀的痕跡。中國西南貴州苗族有射日月歌謠,謂古時共有八日八月,石溶樹焦,阿熱難受。有英雄名揚亞斫巖桑為弓箭,射落七個日月,各留其一,人們始能生活。又有開闢歌,謂有六個銅匠,七個鐵匠,以石頭煉為銅鐵,打造天地,煉金銀造八個太陽及月亮,多餘的金銀屑則撒向天空為繁星。八日月嫌太多,有英雄射落其七,僅各余其一,不敢露面,使牯牛公虎呼喚之亦不敢出,最後使公雞喚之,始出。
  湘西苗民則說古時有十二個太陽及月亮。亦有說兩個者。印度人亦謂古時有十二個太陽。英屬哥倫比亞的印第安人則說法與中國同,謂有十日。被天狗吞其九,存其一。西亞吉爾曷姆士冒險史詩,義人Pir Napishtin對吉氏說大神恩利爾想降洪水前,使地祇們以大火把將大地先亂燒了一通,想必即是十日說的變型。再者紀元前二千數百年阿迦底有名王名拿哈姆辛(Maram Sin)有一紀功碑,刻一戴牛角盔之武士持弓步上峭崖,碑上端鐫完整太陽二,殘缺太陽一。此碑上端已崩一角,否則太陽當不止此數。天無二日,何以竟有二三?想戴牛角盔之武士乃射日之天神。西洋考古學家謂為拿哈姆辛自己,恐誤。印度民間雖有十二日之說,惜未能知其詳。佛典中的《樓炭經》,又名《起世經》,即印度開闢記,這世界末日,七日並興,將世界燒成劫灰。又印度《乳海的攪旋》說日天子蘇利耶,月天子旃陀羅因瞥見阿修羅中之羅緱盜飲不死甘露,以告諸天。偏入天擲出輪寶,斷羅緱頭。羅緱身體死亡,頭則飲甘露至喉部故,飛上天空,永生不死,懷恨日月告發,每追逐而吞噬之,日月蝕由此來。日月見諸天坐視不理,憤極,發出極其強烈的光芒欲將大地焚燬,幸大梵天命大鵬金翅鳥展開大翅遮蔽日光,大地始得保存。這想必也是十日說的變型。
  希臘沒有十日說,但有法艾頓(Phacton)借日車故事。法艾頓乃太陽神阿坡羅與海女仙所生之子。因被人嘲笑非神種,上天借父日車巡遊天空以自證。誰知年幼不諳駕駛,日車駛離地面太近,幾將大地焚燬。這恐怕也是十日說之變。又希臘尚有尼奧璧(Niobe)故事,因她誇口說自己生有十四個子女,勝於仙後麗都。麗都哭訴其子阿坡羅,女狄愛娜,子女替她報仇,將尼奧璧所有子女一頓射死。筆者曾在香港出版的《大學生活》上發表《射日與射月》一文,說恐與中國古書「射日」及與我國苗瑤所傳「射月」的故事有聯帶關係。

  (三)神魔大戰故事

  神魔之戰見《天問》「萍號起雨」至「何逢長之?」共四簡十六句。西亞神魔之戰,見於他們的創世史詩。謂天地未成形以前,充塞整個空間者乃是一片無邊無際的大水,是曰「深」(The Deep),即是深淵。經過無窮年歲,深淵生一女性之精靈,名曰蒂亞華滋(Tiawath),又曰蒂亞馬特(Tiamat),不夫而孕,生出許多兒女。其半為未來之天神,其半則為女怪之黨。天神想建立宇宙秩序,終日喧議,女怪惡其擾,興兵與戰,初則屢敗,後乃練兵十一隊與己共為十二隊,將與天神決一死戰。天神聞之大懼,且接戰亦屢不利,幸智慧神哀亞有子曰馬杜克,又曰彌羅岱(Mero-dach)奉命出戰,斬女怪,分開其屍體,半造天空,半造大地,又細細析其節肉骨骼,造成天地間的各種事物。西亞這部史詩創史主角,換了好幾次?天帝阿努(Anu)地主兼暴風雨神恩利爾,智慧神哀亞,均曾輪流為創造主。及馬杜克成為巴比倫主神,又輪到他當主角。我們今日所見較為完全的史詩便是他的傳記。
  希臘神話有天帝宙士(Zeus)與魔頭普非良(Porphyrion)及其人首蛇身之部屬大戰。魔鬼形狀極其醜惡可怖,有三頭,五十頭及百頭者;有遍身皆臂膀,遍身皆眼睛者,腰以上為人,腰以下則兩條巨蟒,收梢處非蛇尾而為蛇頭,行動迅疾如飛電,纏住敵人,張口便咬,魔鬼氣力又絕大,能拔起大樹橫掃敵陣,攀倒山崖,磔石以投敵人,天神苦戰後始能將其克服。
  印度佛教大行後,萬神領袖已非因陀羅(Indra),但佛經中仍有天帝釋(即因陀羅)大戰阿修羅事,其規模之壯闊,想像之恢奇,敘述之生動,辭藻之美麗,情節之曲折,更駕乎西亞希臘之上。這當是經過許多文人修改潤色的結果。據說神魔間的戰爭是像人間世一樣,是時常發生的。
  北歐神話也有神魔之戰,但不像希臘位置於宙士初為天帝時,而是位置於世界末日,神魔經過大戰後,同歸於盡。
  中國顓頊戰共工,黃帝戰蚩尤,夏禹戰三苗,其實是同一母題的衍化。顓頊的敵人共工戰敗而觸倒不周山,這能說是一個凡人嗎?在《山海經》裡,共工演變為貳負。貳負者叛變、攜貳、負心之謂。西亞亦稱魔頭為叛逆者、負心者,可見《山海經》裡貳負乃是共工的渾名。黃帝時的蚩尤相傳為苗族領袖,但也是魔怪型人物。《龍魚河圖》謂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銅頭鐵額,食砂子。又會呼風喚雨,驅使猛獸,又能造五里霧。若是人,何能如此?《山海經》裡黃帝與蚩尤之戰也是神話。如黃帝令應龍攻蚩尤,蚩尤請雨師風伯,縱大風雨。黃帝下天女魃以止雨等等。
  凡神魔之戰,魔方每拔大樹,磔岩石以抗敵,前文已敘。《河圖》謂蚩尤「剝木為兵」,「以木石為兵」,傳說兵器都是蚩尤造作的,故蚩尤為「兵主」,兵主在外國語為戰神。既造有各種兵器,何必又用木石?但古人仍然要教他「剝木為兵」,「以木石為兵」,也可見這個傳統說法無法拋棄。印度天帝釋與阿修羅戰爭之事見於《阿含經》、《法華義疏》、《經律異相》等,而《法苑珠林》五,綜合諸說,敘之最詳,卻未見阿修羅拔木拔山事。但印度兩大史詩言及神魔之戰時輒言魔拔大樹,擲山峰以抗敵人。我也曾見故宮有一天帝釋與阿修羅戰爭之圖。阿修羅軍隊正在戰敗,所拔之樹木與山峰亂擲地上。此當是仿印度人所作圖畫而作者。因想到屈原《招魂》「一夫九首,拔木九千兮」所指便是巨魔。希臘神話,魔鬼有許多頭顱,屈原僅以「九」數括之。希臘神話巨魔乃天神敵人,屈原卻說他們是天帝的門衛,諒別有根據,惜今莫考。項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原來是有出典的。所謂力士僅止於「扛鼎」、「手裂虎豹」,拔山則非人力所能,因之也不會作此聯想,若無出典,楚霸王也不會有此說法。
  英國詩人彌爾頓(J.Milton)原是十七世紀的人,他寫《失樂園》(ParadiesLost),敘述叛魔軍隊與天使的戰爭,當叛魔沒有武器可以制勝時,也曾拔起大樹,攀倒山峰向天使攻擊,可見這兩件事,是神魔之戰中,萬不可少的節目。

  (四)世界由混沌開闢

  《天問》「曰邃古之初」至「何本何化?」共三簡,十二句。所言乃宇宙由混沌開闢事。
  「混沌」一作「渾沌」、「狹隘」,又作「渾淪」、「混芒」、「混冥」。《莊子·應帝王》篇「中央之帝為渾沌」謂為無孔無竅的渾然一物。李善云「清濁未分也,比喻自然。所謂清,是指天,濁是指地。」《左傳·文公十八年》傳:「昔帝鴻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謂之渾敦。」注「不開通貌」。這與莊子那個無孔竅的中央之帝相通。可見戰國時代的人,對於開闢前的狀況已有混沌這個觀念了。屈原《天問》:「邃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閛,誰能極之?馮惟象,何以識之?」更說明開闢前的宇宙是上下未形的,是冥癠昏暗的,便是所謂「黑漆一團」的樣子,《列子·天瑞》篇說得更清楚了。曰:「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
  莊子言:「古之人在混芒中,與一世而得澹漠焉。」陸德明《經典釋文》「混混芒芒,未分時也。」未分時即天地未分時,《淮南子·俶真訓》「大通混冥」,也是指黑漆一團的宇宙。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註:「混然不可得而知,而萬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所言也是「混沌」。
  西亞言天地未被造成前,雖曰是一片大水,但也說是漆黑一團的混沌。漸將這個混沌加以人格化,成為女性精靈曰蒂亞華滋者,稱為「混沌孽龍」(The dragon ofChaos)。希臘神話亦謂最古之神為混沌,而此字又含有「洪荒」、「混亂」、「昏暗」之義。
  印度謂最早之世界,渾然如一金卵,其後乃由卵中逐漸爆出今日萬象紛紜之世界雲。

  (五)開闢以來分為十紀

  漢緯書《春秋命歷序》謂自開闢至於獲麟(魯哀公十四年,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四八一),分為十紀。那十紀是(1)九頭紀,(2)五龍紀,(3)攝提紀,(4)合雒紀,(5)連通紀,(6)序命紀,(7)修飛紀,(8)因提紀,(9)禪和紀,(10)疏訖紀。每一紀為二十七萬六千歲,十紀共二百二十七萬六千歲。司馬貞補《三皇本紀》所引《春秋緯》,又謂十紀共為三百二十七萬歲,魏張揖《廣雅·釋天》,則謂自開闢至於獲麟共為二百七十六萬歲,三種說法數目略有參差,想有傳抄之誤,無關宏旨。
  羅泌《路史》、馬《繹史》、劉恕《外紀》等,廣引子書緯書及道家經典為十紀各系以古帝王之名,排成系統。近代劉師培等又因攝提、合雒、循蜚、疏訖好像是譯音。堅主十紀系從西亞傳來,將發音百端附會。語見劉氏遺著,不詳引。
  照我的意見,十紀果從西亞傳來,附會譯音則大可不必。何以說是從西亞傳來的呢?原來古代巴比倫史家將歷史分為「洪水以前」、「洪水以後」的兩個時代。洪水前據說有十代帝王,每人統治年代三四萬年,七八萬年不等。希臘史家某氏曾得到一份,即以入其著作中,是為最早見知於世者。其後考古家到兩河發掘,又獲甲乙兩表,帝王名及城邑名稍異,然同出一源,則無疑問。希臘史家所得表共有十位帝王,統治年代共為四十三萬二千年。近代所獲兩表,甲表共有八位帝王,統治年代共為二十四萬一千二百年,乙表共有十位帝王,統治年代共為四十五萬六千年。
  西亞十紀總共不過廿餘萬年,或四十餘萬年,傳到中國居然擴充了十倍。凡一事流傳久遠,每每如滾雪球,愈滾愈大,自然之事。此表雖見於緯書,但恐繫在戰國時傳入者。我們現在,請將中國與世界相同的有關天文地理的問題,來談一下。

  (六)天地各有九重

  《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時何功,孰初作之?」我們現在對於天體的觀想,除卻科學的不說,普通人民認天只有一層,玉皇大帝和整個天庭及王母娘娘都住在天上,若對他們說天有九重,任何人都不會相信。但古代世界,幾個有文化的民族都說天有九重。
  屈原《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又說「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離騷》和《九章》也常有「指九天以為正」的話。《淮南子》:「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竅。」
  其不著「重」字而有其意義者,為《孫子·形勢》篇:「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上下相對而言,顯然有極高極卑之意。《淮南·務修訓》:「今不稱九天之頂,則言黃泉之底,是兩末之端擬,可以為公論乎?」「頂」與「底」相對待,也有極高極卑之意。
  九重天實出於西亞,西亞開始時言天僅七重。即金木水火土的五星及太陽月亮,各佔一重天。西亞人常建七星壇即所以象徵七重天。其後又變為九重。但當時望遠鏡未發明,太陽系內更不能發現其他行星,乃以蝕為第八重天,彗星為第九重天。這是參考印度人的天文曆法而知道的。
  印度婆羅門文化的頌歌常言九重天,佛教興起後變為三十二天。埃及與希臘,九重天的說法不甚明顯。回教則仍言七重天。
  不但天九重,地亦九重。戰國人九天九地之說,即可看出。屈原《九歌·大司命》:「導帝之兮九阬」即司命夫人引導司命到九重地府,中國古有九幽的辭彙,即九層幽都。易林「天地九重,堯舜治中」。言天地各有九重,堯舜則於人間治理天下。印度的十八重地獄是九數之倍,其後演變為一百二十八獄,九數始湮沒。希臘地府亦有層次,見荷馬兩大史詩。惟僅言至四重而止。中世紀意大利詩人但丁,言天十重(第十重天不在數內),地獄九重,為倒立之圓錐體。但丁《神曲》多受古代希臘文化思想,說法是相當重要的。

  (七)黃道十二宮及九曜黃道

  十二宮我國自古而有。屈原《天問》:「天何所沓,十二焉分?」古稱「十二辰」,又稱「十二歲」,又稱「十二次」,與西洋天文十二宮相當。外國學者每言中國十二辰實自巴比倫傳來,遂有中國文化西來說之倡導。其說甚繁,茲不細論。九曜本為七曜,即日月五星。這是與七重天有關係的。除去日月外,五星排列的次序卻並不像我們口頭所說金木水火土,而是水火金木土,或水火木金土。
  (1)《夏書·大禹謨》「德惟普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水、谷,惟修。正德,利用,原生,惟和。」
  (2)《周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
  (3)《左傳·文公七年》:「晉卻缺言於趙宣子曰:六府三事,謂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謂這六府。」(4)《史記·封禪書》所言齊地八神將,除地主、日主、月主外,是天主(水)、兵主(火)、陽主(木)、陰主(金)、四時主(土)。
  《大禹謨》、《洪範》等本是有問題的文章,但偽書也不是完全憑空寫出來的,書偽,而資料真,事所常有,像這種五行次序竟與世界吻合,不能說不奇,這是值得注意的解剖傳入中國的印度九執歷,九曜值日的順序為「日、月、火、水、木、金、土、羅日侯、計都。」羅摒O蝕,計都是彗星。《大日經疏》則水居火上,當是受我國影響。今日西洋一周是:日曜(Sunday)、月曜(Monday)、火曜(Tuesday)、水曜(Wednesday)、木曜(Thureday)、金曜(Friday)、土曜(Saturday),曾見一小手抄本的《太平天國記》,將七曜順序也改為日、月、火、水、木、金、土。想必受西洋周序的影響。

  (八)天柱地柱

  《天問》「八柱何當?東南何虧?」是說天柱。「洪泉極深,何以姘之?」是說地柱。古人以為天有柱子撐住,地也有。中國言天柱是八座大山,不周山亦在其內。共工觸倒不周,天柱斷折,天便塌下來了。但較早當僅有五柱,中央一柱為崑崙山。崑崙居大地之中,正與天門相對。若能登上崑崙的峰頂,便可進入天庭了。《離騷》屈原假設他到了崑崙的懸圃,正想進入天門,誰知竟為帝閽所阻。希臘言頂天者為四巨人,其後演成大力士阿特拉士(Atlas)頂天的故事。埃及亦言天有五柱,四方四,中間一,人想上天,可爬上中間的天柱,因上面便是天門,仍須濟之以梯。故埃及人墓中,每備一梯,以為靈魂上天之用。
  地有四柱廣十萬里。見《河圖·括地象》。印度為四象立大龜背上。見《聖經·序論》插圖,地亦有如山之柱。古代歐人則地形扁平,承以多柱。

  (九)天地上下皆水

  西亞人相信天地未造成前,僅有一片茫茫無際之大水,名曰「深淵」,前面已說過。及馬杜克屠魔創世,以魔屍造天地萬物,天地仍在深淵中,不但地下有水,連天頂也有水,馬杜克派遣幾個神靈,專司天之窗牖,以防天頂上的水漏到地上,成為水災。亞述的「雨」字為Metru,便是「天頂水」(Waters above the Firma-ment)。巴比倫洪水故事示夢義人者乃是智慧神哀亞,但亦有謂為太陽神俠馬修(Shamash)者:說天頂洪水即將下降,掃蕩地面上的生靈。埃及神話,洪鎊初辟時有四對大神,有一神名Nu,乃深淵之精靈,其妻名Nut,則為月星之母,亦為蒼穹頂上之水。希伯來人的創世紀挪亞方舟故事,洪水發作時「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敞開了。四十晝夜,大雨降在地上。」洪水消退,是「上帝叫風吹地,水勢漸落,淵源和天上的窗戶都閉塞了,天上的大雨也止住了,」《約伯記》謂上帝在深淵中造穹蒼,又說天上的天,天上的水都要讚美上帝云云。天主教聖經學會所譯《創世紀》有一插圖表示古代以色列人的世界觀。天地都在大水中間,而天則有幾個裂口,即是天窗,也即天閘,我國民間也有天窗之說,謂天窗如人家窗牖,可以自由啟閉,要下雨則將窗打開,讓天頂水流下。共工故事說共工將天柱觸倒,天傾塌下來,跌碎,致天頂上的水流注地上而成洪水之禍。女媧煉石補天,水禍始止。
  《聖經》尚有一插圖,天有兩層,中間是水。第一層天有許多窪隆起伏的形狀,我斷定這便是屈原《天問》所說的「隅隈」。不過天卻不在水中,而浮於水——即深淵——上。《春秋元命苞》:「天如雞子,天大地小,表裡有水。天地各承氣而立,載水而浮。」葛洪主渾天之說,謂「天地載水而行」,又謂「天出入行於水中」,又謂「天在地外,水在天外,水浮天而載地者也。」葛洪的「天地載水而浮」,「天出入行於水中」與前述希伯來第一圖相合,但「水浮天而載地者也」,則僅地載水,天則浮於水上,與前述第二圖相合。

  (十)地上大河與銀河相通

  天地既皆在水中,則地水自可與天水相通。但世界古文化民族都喜主張自己國境內最大河流為聖河,而此聖河源自天上,下降大地時先入幽都而後再出地面。西亞的幼發拉底斯是條聖河,發源冥界,而冥界又上通天庭,則其源當在天上。《新約·若翰啟示錄》若翰說「天使指示我在城內街道中有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上帝和羔羊的寶座下流出來。河的兩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樹果和樹葉,可為醫治萬民疾病之用。」那條河便指幼發拉底斯。回教天園,指天堂也指地堂,天園下流出四河,《舊約·創世紀》伊甸園也有四條大河流出。
  印度恆河系自天上流下先入地府,再出人間,見《羅摩耶那》(Ramayana)史詩。
  中國黃河據《山海經》是發源幽都,但又說黃河水與銀河相通。張通《博物誌》,宗懍《荊楚歲時記》,《集林》,遂有海客乘槎窮河源至銀河會見織女,得支機石而歸,及張騫窮河源乘槎上天會見牛郎織女云云。李白《將進酒》「黃河之水天上來」即根據此說。
  希臘神話世間亡靈先至銀河,金杖之神赫梅士引導之入於地府。也許是亡靈先上天到了銀河,然後沿著希臘的唯一大河亞切勞斯(Achelous)而下來的。但希臘神話未說,我們也不便附會。

  (十一)大瀛海環抱大地

  大瀛海的說法是具有世界性的。
  (1)中國  戰國時有所謂大瀛海之說《史記·孟荀列傳》,鄒衍主大九州說,又說大九州之外有大瀛海環繞之,這便是天與地的相合處。屈原《天問》:「天何所沓?」王逸注云:「沓,合也。言天與地會合何所?」這與鄒衍所說「天地之際焉」,意義相同。
  (2)西亞  西亞在極早時代,即蘇末與阿迦底民族活躍時代。言有圍繞大地之海,名曰「大瀛海」,又名「洪淵」。巴比倫人則稱大瀛海為「似蛇之水」(Snakelike),他們有時竟指實此水為蛇。蛇有名曰Aibu,義為「仇敵」(The enemy),巴比倫古圖大瀛海最為明白。
  (3)希臘  名大瀛海曰「河邊」(Rvier Ocean),以其能周流為河也。「河海」二字居然到了中國。《天問》「應龍何畫?河海何歷?」在希臘神話裡,大瀛海又人格化為有翼之巨龍,即中國之應龍。
  (4)埃及  埃及人謂世界為一大圈所圍繞,此圈名曰「大海(Ocean)」。
  (5)印度  在《摩羅耶那》史詩裡講到恆河誕生因緣,有諸王子超升天界後,將永不至他處。有如在大瀛海之水抱大地云云。至佛教興起,則謂為大鹹海,在第七金山外,地獄在焉。
  (6)希伯來  稱大瀛海為「黑暗之蛇」(The Serpent of Darkness),又稱「混沌及混亂之子」(The Offspring of Chaos and Con-fusion)。(7)北歐北歐神話謂環繞大地的為米嘉大蛇(Midgard Ser-pent),至世界末日,蛇亦為擾亂乾坤者之一。

  (十二)大地中心

  稱臍,仙山居臍上古人常以為他們的國家位置於大地正中。而其境內最高之山則居於大地臍上。
  (1)西亞  西亞古代文化最盛,其王每自稱為「萬王之王」(The King ofKings),又曰「四極之主」,今有巴比倫古地圖,他們的國家處於大地正中。又他們的阿拉拉特大山也處於大地正中,雖以文獻殘缺故,沒有臍之說,但我們可以別說來補。
  (2)回教  回教源阿拉伯半島,其承繼之文化亦與古巴比倫有關,故亦自稱回教策源地天方為大地之正中。劉智《天方典禮》言之甚詳,又引西諺云「大地如磨盤,天方盤之臍也。」
  (3)希臘  謂阿坡羅預言聖壇所在地迭爾腓(Dephi)為世界中心,神殿中有一大而有孔之圓石稱為Omphalos,譯為臍,意即「大地之臍」(Navel of the Earth)。(4)印度古時稱Benares為聖城,謂其處大地正中,為「世界之臍」。又天竺自稱中國,及摩揭陀(Magadha),強盛後亦自負為「中國之中國」。六朝《夷夏論》、《戎華論》,對此問題引起熱烈討論之興趣。
  (5)其他  日本山陽古代稱為中國。又南太平洋有一山島,名麥達傑克,別名「特弗蒂卡那」,意即「大地之臍」。十八世紀起,為荷蘭航海家所發現,改名復活島。見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廿五日《南洋商報·商余》副刊。
  (6)中國  《史紀·封禪書》「始皇祠天主於天齊」,曰:「齊之所以為齊,以天齊也。」蘇林曰「當天中央齊。」索隱曰:「顧氏案解道彪《齊記》云:『前城南有天齊,五泉並出,有異於常,言如天之腹齊也。』」陳侯因次月間A因即因齊。而策r亦即臍字。齊本姜太公之國,後大夫田氏得勢,戰國初篡國,號曰田齊。陳田古通。泰山應天中,即對著天的臍眼,它自己也非居地的臍上不可,則中國古時泰山定必居於崑崙之地位。

  (十三)地分九州

  九州之說,中國自古即有。也是從域外傳來的。古中國人名之曰「九有」,見《商頌·玄鳥》;又名「九圍」,見《商頌·長髮》。《禹貢》有九州之明文,書不可靠而資料則真。《天問》:「地方九則,何以墳之?」即指九州。戰國時,鄒衍又倡大九州。謂「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之內,自有九州,禹之所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這裡幾個中國,把人搞糊塗了。原來中國有幾種說法,一是齊國。齊即臍,臍居人體正中,齊國居大地臍上,當然要自命為中國。《孟子·滕文公》上:「陳良,楚產也,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離婁下》:「得志行乎中國。」孟子時在齊,此中國乃指齊。二是夏商週三代政治活動之中心,即黃河流域之地。《大雅·蕩》:「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頒榜於中國,斂怨以為德。」《孟子·滕文公》上:「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鳥蹄獸跡之跡交於中國。」「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滕文公》下:「當堯之時,水逆行,氾濫於中國。」三是指與外國相對待的中國本部,《蕩》:「內n於中國,覃及鬼方。」中國與鬼方對言,當然指本部。又《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孟子·梁惠王》「蒞中國而撫四夷」亦然。
  居天下八十一分之一的中國,是鄒衍所居的齊國。名為赤縣神州的中國,是中國全部。這個中國內包禹所序的九州。與赤縣神州並列者還有八個大州,可惜鄒衍未舉其名。但《河圖·括地象》:「崑崙之墟下洞合赤縣之州,是為『中則』,東南神州曰晨土,正南邛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吉廾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元州曰成土,東北鹹州曰隱土,正東揚州曰信土。」《淮南·地形訓》並有大九州之名,與《括地象》稍異。
  巴比倫有一古地圖,大地作圓形,中有一圓圈,黑色,似指兩河流域,余八圈則為中空之圈,處正東者三,東北者一,正西者二,西北者一,正南者一,正北則無。圈外皆海,當即鄒衍所言之裨海,裨海更有一大圈環繞大地,當即是大瀛海。
  埃及、印度是否有大九州之說,今無可考,暫缺。希臘有九州之說見傅斯年遺著,惜未言其詳。

  (十四)崑崙與四水

  據《山海經》西山及海內西經,崑崙是有四條河的。那四河:一、河水,二、赤水,三、洋水,四、黑水。又有什麼弱水、青水。《淮南·地形訓》則較為齊整,四河是河水、赤水、弱水、洋水。
  今日中國地理上所謂之崑崙,乃漢武所定。漢武帝求崑崙不得其處,與朝中諸臣,參考古圖籍,以于闐之一山稱為崑崙。近代外國地理學家,為我國繪地圖,震於崑崙之大名,不敢不為留一位置,遂截取新疆後藏間叢山之一段名之曰「崑崙山脈」,山脈之名本非我國所固有,若問崑崙主山究竟何在,誰也不能回答。
  構成崑崙的條件,第一、是神仙所居,即《禹本紀》所言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隱避為光明,其上有醴泉瑤池,尚有像《山海經》所言之瓊台玉闕,珍禽奇獸,仙人神物。第二、有四條大河,從崑崙流出,其末流入於大海。
  於今對於仙境情況暫置不論,四條大河則一定要有。現僅有一條黃河,發源青海的星宿海,至山東入海。古人硬說黃河本策源於崑崙,到青海羅布淖重源再出。由崑崙至羅布淖一千五六百里,黃河是行於地下的,名之為「潛流」。潛流之江河在地理上不能說沒有,但必須是平地,或自高就下。於今新疆稱塔里木盆地,地勢比青海低千餘公尺,請問黃河的水怎樣流得上去?再者還有黑水、赤水、洋水三條大河在哪裡?雖然地理學家把些與崑崙毫無關係的小水,強解為三河,究竟勉強得很。
  照我考證,崑崙本不在中國境內,它是西亞阿美尼亞高原的阿拉拉特(Ararat),論高度原不算世界第一高山,但在西亞境內算是最高的了。故此西亞人稱為「世界大山」(Mountain of the World),其發音為Khursag Kurkura,第二字與崑崙發音相近。這仙山名傳遍世界,希臘為Olympus,菲裡士人為Carmel,北歐人為Asgard,印度為須彌、蘇迷盧或阿耨達,回教為天園,希伯來人為伊甸,我國則為崑崙。而最早則實為山東之泰山。
  《舊約·創世紀》謂有四條大水流自伊甸,有兩條河說明了就是替格裡斯和幼發拉底斯。另有比遜河及基訓河。前者疑係阿拉克斯(Araxes),後者有人說即埃及尼羅河。但《創世紀》四河均出伊甸,而尼羅則自南而北,方向相反,又尼羅在非洲,與伊甸之在亞洲截然相異,未可混為一談。
  回教天園亦有四河,自天園下流出。其名為「水河」、「乳河」、「蜜河」、「酒河」。
  印度阿耨達四水,即伽河(恆河)、辛頭河(印度河)、縛河、徙多河。
  希臘奧靈匹司沒有河,則將四水位置於冥界。

  (十五)崑崙與懸圃

  懸圃見屈原《天問》及《離騷》,屈原自言到蒼梧舜葬處陳詞畢,即到崑崙的懸圃,想由此上天,惜為帝閽所阻(見前文),乃漫遊崑崙境內。懸圃亦見《山海經》(平圃,郭璞注即懸圃)、《穆天子傳》、《淮南·地形訓》。《離騷》、《穆傳》皆作「懸圃」,古人未解其義,改為「玄圃」,後來又改為「元圃」。近代聞一多竟解為「玄藪」。
  其實「懸」便是懸掛的懸。《易·系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詩·周頌》「應田縣鼓」,《周禮·春官·小胥》「正樂縣之任。」《說文》「縣,系也。」所以縣圃實應該照《淮南》作為「懸圃」。我們看《天問》「崑崙懸圃,其尻安在?」尻是人的尾閭骨,等於山的基礎。人必有尾閭,始可坐,山必有基礎始能著於地上,現在崑崙的懸圃是沒基礎部的,那不就懸於空中嗎,《淮南》的懸圃有「乃維上天」字樣,維也是繫掛的意思。
  希臘奧靈匹司雖無懸空之說,但天帝宙士曾對諸神自誇神力,謂自天空懸下一條金鏈,他可將大地海洋及一眾神仙懸掛在奧靈匹司山頂,使之懸空云云。
  西亞帝王好造懸空花園(Hanging garden),巴比倫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ll),所造尤為著名。他們也無非模仿理想中仙山,《天問》、《離騷》所言者乃仙山之景,非指西亞帝王所造者。

  (十六)死神為人類祖為第一代人王

  人類所最關心的是生死問題,掌握生死的死神遂特受人類崇敬,所有大神也嘗兼為死神,或做過一任死神,寢假竟謂死神為人類之祖,又為第一代人王,發明文化事業。

  (1)西亞  水主,也即深淵之神哀亞,有死神性。他曾教導人民各種文化事業,文字也是他所發明的。他的唯一兒子旦繆子(Tammuz),是巴比倫民族的始祖(Patriarah),也是洪水前牧人王朝的君主。
  (2)埃及  大神奧賽裡士(Osiris),相傳為埃及第一代人王,創造文化事業,及為惡弟害死,則變成冥君。
  (3)印度  印度梵留那(Varuna),摩紐及閻摩,皆屬死神,但皆為第一人(First man),即人祖。閻摩又為人王,稱「強有力的君王」。
  (4)希臘  海王普賽頓(Poseidon),相傳為人類的創造者,希臘有許多世閥,均認他為祖宗。
  (5)中國  謂伏羲畫八卦,即為原始文字,伏羲也創造了若干文化事業。楊朱「自伏羲以來三十萬歲矣」,即視伏羲為亞當,河南有許多人祖廟,祀伏羲。而伏羲又為人王。伏羲與顓頊實為一人,先秦各大民族皆以顓頊為祖。

  (十七)人祖人首蛇身

  我國伏羲女媧人首蛇身,具有不可搖撼之權威。埃及奧賽裡士夫婦皆常具蛇形。西亞的哀亞原形是蛇。最早死神Ninzishgida 之像,肩上有兩蛇冒出,其標幟為相纏之雙蛇。在天為水蛇座(The Constellation of Hydra),稱為「蛇神」。我國文昌帝君前身為梓潼大蛇,死後轉生也累世為蛇。文昌來自西亞旦繆子。旦繆子有一名號曰「天蛇」。希臘人祖是凱克洛士(Cecrops),為阿替加第一人王,創造文化事業及文字(Writing)。他的形象是上半身為人,下半身為蛇。又歐羅巴(Europa)故事,卡德馬士(Cadmes)為追蹤其妹,不得,不敢返國覆命父王,遂在底比司(Thebes)建國為主,以打死火星的守泉蛇,家門多遭災難,憤禱天帝願不為人而為蛇,夫婦果皆變蛇。卡氏為底比司開國之君,等於底比司民族的始祖,故須為蛇。

  (十八)死神及人祖多兄妹為婚

  我國伏羲,以兄妹而為夫婦。眾所共知。西亞旦繆子與姊妹易士塔兒為相戀之情人。又另一死神尼甲(Nerhal)與原來冥後也是兄妹。埃及奧賽裡士與其妻埃西(Isis)亦然。印度閻摩與妹閻美(Yami)共治死國,稱為雙王。波斯冥君葉馬(Yima)與妻葉梅(Yimeh)為孿生兄妹。

  (十九)死神為帝閽

  西亞看守天門的有兩位死神,一為旦繆子或曰竇馬齊(Du-muzi),一名吉修齊丹(Geshzida)見西亞有名的阿達巴與南風故事(The Story Adapa and The SouthWind)。旦繆子死落冥府,又復活而上升天庭,為天帝把守門戶,故旦繆子有「守衛者」(Sentinel)或「保護者」(Guardian)之號。印度火神阿耆尼(Agni),性質與西亞死神絕相類,也負把守天門之責,以抵禦魔軍及巨人對天宮之襲擊,稱「天界衛士」(The Sky Sentinel)。我國死神巫咸為帝閽,隱見《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明見揚雄《蜀都賦》「選巫咸兮叫帝閽」。帝閽必巫咸始能叫開,可見死神與天門的關係。中國古代帝王每年到泰山封禪。封是祭天,在泰山頂上,禪是祭地,在泰山腳下的梁父。梁父系墓地,乃死神居處。大約是因死神把守天門,祭他是祈求他通融放進之意。

  (二○)灶神為司令

  鄭玄注《周禮·司命》,因聞司命乃灶神,指為「宮中小神」。後代《楚辭》注家注《九歌》大、少司命,見《大司命》「乘清氣,御陰陽」,又「龍駕」、「帝服」神通既高,體面又大,宮中小神,萬不足當,遂謂二位司命乃是天星,即天文上的文昌與三台兩個星座。其實司命職責極繁,司灶亦其一,神固宮中之神,但不能說他是小。蓋西亞死神尼甲原為火星之神,為火神。灶與火的關係拆不開,他便天然成為灶神了。印度的死神米特拉(Mitra)和梵留灶那也為灶神及家的保護神。希臘羅馬的灶神乃女性,名委斯塔(V esta),地位極為崇高。中國古代處神地位也並不微小,孔子有「媚灶」之言,漢武有親祠「灶鬼」之舉,黃帝炎帝都做過一任灶神。民國今日常稱灶神為「九天司命」。

  (二一)死神為巫醫

  中國的死神巫咸,巫非姓,實是其職守。《呂覽·勿躬》篇:「巫彭作醫,巫咸作筮。」《列子·黃帝》篇:「有神巫自齊來,名曰巫咸,知人生死存亡。」《世本》「巫咸始作巫」。西亞死神尼甲為「群神祭司長」。初為死神,後變生神的旦繆子,也被稱為「巫祝」。蓋西亞最初的洪淵人格化的水主哀亞便擅長未卜先知之術。哀亞不兼為死神嗎?希臘海神皆擅先知術,亦由此來。
  西亞最早死神Ningishzida是蛇神,善醫術。希臘太陽神阿坡羅有子名Asclepias,醫術最高,能起死人,肉白骨,以死人還陽者太多,冥府幾空,冥君訴天帝,天帝以雷矢將之擊殺,上天變為長蛇座。西洋今日藥鋪招牌尚繪交蛇為幟。《舊約聖經》,摩西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途中人多病,摩西鑄銅蛇懸使仰瞻,皆愈。神話學家謂即基於此種信仰。

  (二二)戰神每無頭

  屈原《九歌·國殤》舊以為祭為國戰死者,是人鬼。但歌中有「首雖離兮心不懲,魂魄毅兮為鬼雄」二句,我斷定《國殤》歌主,是天神,是九重天裡火星天之神。火星色紅,象徵血與火,故火星神又天然為戰神。
  戰神何以無頭,此事今已難考。僅中國印度保存若干資料。除《國殤》一歌外,其一是《山海經》形天故事,《海內西經》第七,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而舞。其二是蚩尤故事。蚩尤被黃帝擒獲,斬首,首葬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身體葬山陽郡鉅野縣。《史記·封禪書》八神將,第三曰兵主,祠蚩尤。兵主即戰神,被斷首,身首別葬,與形天相類,當是形天所衍。蚩尤又號「炎帝」,見《史記·五帝本紀》、《論衡》等書。又號「赤帝」,見《大戴禮·五帝德》篇。《淮南·天文訓》:「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神為熒惑。」《春秋緯文耀鉤》:「赤帝赤之神為熒惑,位南方。」熒惑正是火星。其三,近代發掘殷墟發現商代帝王陵墓,規模甚大,殉葬衛士多至數百,皆無頭之軀幹,其頭別葬。考古家稱之為「無頭葬」、「人頭葬」,何故如此,不能說明。我以為是模仿戰神,戰神無頭,故將衛士切去頭顱,因形天蚩尤身首皆別葬,故頭顱另葬一處。
  印度彭甲伯(Panjab)地方人崇拜一無頭騎馬神,雲此神戰死故無頭,敬之可勝敵。此無頭神在印度全境則為象面神迦尼薩(Ganesa),相傳此神乃大自在天之子。為嬰兒時為土星Sani毒眼所視而失其首(黃帝乃土星神,斬火星神首,此當然有關)。幸偏入天來,令以象首續之,復活,乃為象面神。一說大自在天,不識其子,斷其首,以象首續之活,乃使統天軍,為天軍領袖。他本身雖無戰軍之號,其弟迦帝羯耶(Kartikeya)則為戰神,亦為神軍統帥。希臘火星神阿里士(Ares),羅馬名馬爾士(Mars)是否有斷首事,無考。但阿里士性情粗暴,神仙們都不喜歡他。相傳智慧女神曾以巨石擊僕之,身橫七畝(我們知道地府有巨人,臥地身橫九畝。此事曾傳到我國,《春秋·穀 梁傳》紀魯叔孫叔臣射殺長狄僑如,身橫九畝)。又酒神狄亞儀蘇士與阿里士也不睦,曾以火焚其軀。又被某海神捉去,加以鏈系。斯巴達作阿里士像,雙腳系用鏈子鎖住。我們知道原始女怪之死有斬首、碎軀、火焚之說。其夫阿伯蘇有被鏈擊之說。這種死法以後常在魔身上反映。蚩尤被斬前也曾受械,所棄械變為楓木。阿里士既有火焚,受鏈之事,則或亦有斷首之事。

  (二三)馬頭娘

  我國有馬頭娘故事。馬頭娘相傳為蠶神,三國時張儼有《太古蠶馬記》,干寶《搜神記》言之更詳。黃帝妃嫘祖為蠶絲始創者,《三才圖會》嫘祖背後有一馬。其實此事來自域外,埃及有馬頭女神,特為河馬。巴比倫有一石刻,亦有馬頭女神,希臘地母狄迷特兒曾變牝馬避海王之逼。某地刻其像輒作馬頭女身形。印度有馬頭觀音,皆同出一源。

  (二四)螺仙

  螺仙見《搜神記》,今江浙民間亦有此種傳說。四川民間於蝸牛螺螄,皆稱「娘娘」,初以為此等生物至為委瑣,何以有此尊稱?及讀希臘神話:愛神阿弗羅蒂德(Aphorodite)誕於海水之泡沫,又雲誕於貝殼,始知其故。蓋阿弗羅蒂德與羅馬委娜斯(Venus)原是一人。而此神在天上為金星,金星則為西亞大女神易士塔兒,來頭極大,無怪如此。印度吉祥天乃偏入天之妻,亦有生於泡沫之說。

  (二五)牛郎與織女

  《詩·大東》「卑彼牽牛,不以服箱」,「跂彼織女,終日七襄」,可見牛郎織女之名,早見於我國。《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謂織女為天孫。《荊夢歲時記》謂織女為天帝女。《史記正義》,《星經》及《觀象玩占》亦謂為女。《歲時記》言「天帝憐女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可見牛郎乃天河西之星,並非民間收童。此說流傳俗口,竟謂牛郎乃凡人。應劭《風俗通》、《風土記》更有牛女七夕相會使鵲為橋,是日鵲首無故自髡,乃兩情人橋上相會足踏之故。
  考西亞易士塔兒為天帝阿努女,與旦繆子為情侶。旦繆子在天為牧人星座,在北斗前。北斗為車,斗四星是車輪,杓三星是牛(或馬),牧人星在前牽挽。中國天帝女嫁天上牽牛郎,或由於此。後來訛傳為民間牧童,便太遠於情理了。
  我現在這廿幾條證據都是粗枝大葉的說法,詳細情況要看我的屈賦研究。再者本文所舉例子大都出於秦漢之際,或者有人說這或者是戰國時傳入。但我研究戰國前文籍,如甲骨鐘鼎及地下實物,發現夏代便有域外文化的色彩,所以我膽敢宣佈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是同出一源。

                          選自《最古的人類故事》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