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進修二題



關於含蓄

  為了有助於同志們的藝術進修,我把想到的有關創作的兩個問題談一談,第一是含蓄。
  在文學創作裡面,主題當然要很明朗,不能使要表達的思想晦暗。但是我想,文學創作需要有含蓄。所謂含蓄,就是不要一瀉無遺,不要節外生枝,不要累贅瑣碎,要有剪裁,要給讀者留有思考的餘地。
  目前,在我們的一些創作裡面,寫一個人痛苦,或寫一個人快樂,表現感情的方法好像都差不多,都是很簡單的。這種寫法,當然是可以的。但是,感情的表現,並不是只有一個方式,就是說,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面,就只有一種表現。柳宗元說:「長歌之哀,過於痛哭;嬉笑之怒,甚於裂眥。」在出土的古書竹簡上有一句話:「至樂不笑」。契訶夫有好幾次告訴青年作者:寫一個人悲哀,應該寫他散步,寫他吹口哨。
  我想,並不是所有從事寫作的人,都能體會到感情方面所有的這些具體表現。
  有一年,我住在療養院裡,夜晚很寂寞,想聽聽收音機,一時找不到合適的節目。當我正要關閉收音機的時候,忽然隱隱約約聽到一種很細微的聲音,這聲音一下就吸引了我,趕緊對準,原來是楊虎城將軍那位宋秘書的女兒,正在報告她的親人被殺害的經過。這是一種非常悲痛的聲音,也是一種極度控制的、有含蓄的聲音。這個女孩子,在那裡低聲地講著,簡直是如泣如訴地講著。我立時坐下來,一直收聽完畢,熱淚盈眶。整整一晚上,感動得不能平靜。當時,並非沒有更強烈的大聲喊叫,或者痛哭流涕的節目,而這位烈士的女兒的聲音,只是若隱若現的時候,就那樣強烈地震動了我的心。含蓄,必須包括真實的感情在裡面。
  有一天我看報紙,蠡縣有一個生產隊長,一個女社員夜晚害了重病,這位隊長冒著大雪去給她請大夫。這是平原上很少見的大雪,在回來的路上,醫生失足掉在井裡面。這位隊長立時跳下井去,想救出這位醫生,結果自己凍死在井裡。
  這是一篇很簡短的報道,我讀它的時候,正是在一天清晨,它深深地感動了我,我向家裡的人講述了這一段事情。
  還有一個例子,有一天晚報上登了一段消息,說有一個小孩,支氣管裡塞上了黃豆,結果被父母當作死孩子,拋擲在荒墳裡面,被一個出差的解放軍抱走救活了。
  以上所舉的三個例子,都是很簡短的新聞報道或廣播節目。這裡面沒有長篇大論,也沒有很多文藝上的加工描寫。但是我可以說,這些事實,即使被以後的作家演義成一、兩萬字或者更長的小說,它的感動能力也不一定就能超過原來簡短的報道。這是在文學創作上常見到的一種現象。當然,有的故事拉長了,它的感染力可能增強,但有的故事拉長了,就像多加了水,它的感染力也可能沖淡。
  那部《顏氏家訓》裡說:「凡為文章,猶乘騏驥,雖有逸氣,當以銜勒制之。」就是說寫文章應該有節制,應該適可而止,應該有含蓄。我們寫文章,常常是怕讀者看不明白,要面面俱到;怕批評家和讀者提出意見,在作品裡面增加一些解釋,這些都是不必要的。對生活瞭解得愈多的人,他在創作上愈能有節制,有含蓄,凡是生活本錢不大的人,他的文章就容易流於散漫鋪張。

語言一例

  文學語言,包括好的比喻,有力的生發,美妙的聯想和出奇制勝的描寫。這些造詣,無疑都是從對人民生活、社會風習,和時代精神的深刻體會和理解得來。
  戚蓼生說,曹雪芹的寫作之所以「神乎」,是因為:第一,「立意遣詞,無一落前人窠臼」;第二,「注彼而寫此,目送而手揮」;第三,「似譎而正」。他這些分析,當然還不能完全概括曹雪芹在語言上的技巧,但是他所說明的這些道理,我們應該研究。
  在文學上,語言、語法和語氣,是有很多變化的,是有很多風格的,越是對於生活瞭解得多的人,瞭解得深刻的人,他的語言就越不會簡單化。但並不是所有的評論家都能瞭解這一點。在有些評論家看來,一句話只有一個說法,稍微有所變化,他就感覺奇怪。譬如說,在抗日戰爭期間,有一篇作品寫到有人想給一個女孩子介紹一個八路軍做愛人,問:
  「你願意嗎?」女孩子說:「我不願意。」評論家看到這句話,就下結論說,這個女孩子很「落後」。這句話會使人物降低,作者的「世界觀」有問題。其實,那個女孩子心裡是很愛八路軍的。按照這位評論家的方式,這個女孩子一聽到有人給她介紹對象,就應該高興得跳起來,說:「好極了!謝謝你!快帶我去找他吧!」這樣,評論家就可以鑒定她很進步,形象高大,作品有進步意義。但是在生活裡並不是這樣。在生活裡,一個人的說話、口氣,因為當時的心情,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處境,常常是有各式各樣的變化的。如果連這一點都不懂,我們還從事什麼文學工作?如果連一句話也看不明白,我們還「觀」的什麼「世界」。當然,在生活裡也有「袖裡吞棒槌——直出直入」式的語法,但並不能用這個方式概括一切。我下鄉的時候,一個女孩子曾經告訴我:「話有百說百解。」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
  明白了以上這些道理,我們才能領會所謂「似譎而正」,所謂「注彼而寫此」這些語言工作上的複雜情況。
  附註:以上系一九六四年六月一篇講稿中的斷片,一九六六年冬季散失,今重獲之,整理出來,投寄刊物,亦奇遇也。
                     1978年8月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