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商展思的詩


  抗日戰爭期間,在晉察冀邊區,有那麼一批文學工作者。
  大部分是青年學生,都在二十歲上下。有的在部隊宣傳部門工作,有的在地方的報社、通訊社、文工團工作。有人保存了一張一九四○年,邊區文學工作者成立大會的合影,計算一下,也不過三十幾個人。這些人雖然也寫小說、劇本、通訊,但經常寫的是詩,幾乎每一個人都寫詩,是詩的工作者。
  原因很簡單:一、戰爭年代,文學就是宣傳。而詩這一形式,最為簡便、迅速,被稱為宣傳隊伍中的輕騎,文藝武器中的匕首。二、紙張短缺,印刷困難,而詩可以寫在十字街頭,寫在殘牆斷壁上,寫在脫皮的老樹身上,寫在道路轉彎的大石頭上。油印、抄寫也方便,登在報刊上,所佔地方也很小。三、大家正在年輕,感情豐盛,熱血沸騰,詩歌便於抒發。行軍、休息,睡之前、醒之後,都可以寫。
  那時候,可以說,詩佔據著統治地位,文學界是詩歌的天下。出色的詩人很多,好詩很多,現在讀起來,都能喚起回憶,使人又身臨其境。那時的詩,都是為了抗戰,為了國家民族的生存的,不存在什麼自我陶醉,自我擴張。每有一點個人私念,詩人都是趕快自己批判,自己檢討,認為是微不足道的不光彩的,不應該表露的。集中一切精力去進行戰鬥。
  這種感情克制,都是自覺的,發自內心的,並非外界壓力所造成的。因此,它也許不容易為生活在和平世界裡的人們所理解。
  那一時代,的確是一個不同平常的時代,過去的很遙遠了,很遙遠了。當時的夥伴們,經過戰爭、動亂、饑寒、疾病,也越來越少了,越來越少了。我想,過不了好久,這一代詩人的名字,以及他們的作品,就只能記在一些書本上,供人憑弔了。
  冀中區是晉察冀邊區的一部分,這裡也有一批詩人,因為環境特別殘酷,很多年青的詩人犧牲了,他們的詩也不易找尋。其中和我過從最多,他們的詩也為我最喜愛的,是遠千里和商展思。千里已矣,不再去談他。在我印象裡,展思的詩,明麗天然,清新雋永,讀起來也非常流暢活潑,在當時的詩壇上,獨樹一幟,頗引人注目。他的詩,雖多小品,但連綴讀之,就是抗日戰爭史詩的一部分。如能編輯出版,那將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多年不見,近得展思來信,並賜照片,風采依然,頗慰多年懷念之情。因念及他的詩作,並及當時詩壇盛況雲。
                     1982年10月19日記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