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上篇 童年的搖籃



  自從1978年我國把「獨生子女政策」定為基本國策至今,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步入了成人的行列。他們是沐浴著20世紀末最後20年的改革風雨,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共同成長的一代青年,因而也是與中國改革開放風雨同舟的同齡人。
  昔日他們的父母曾經是「共和國的同齡人」,30年後,他們的子女——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比起自己父母初生之時,雖然同樣分享著父母慶賀解放的欣喜,卻也伴隨著他們的惡夢初醒,而且,這種悲喜哀樂的承受是那麼迫不及待,那麼尖銳激烈。
  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出生在我國政治上撥亂反正時期,教育上重新復興之際。20年前的中國,正迎接著史無前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深刻巨變,生逢盛世的他們,從問世之初開始,便注定要成為繼往開來的新生一代。
  在這個東西方文化碰撞交匯,全世界經濟交融發展的特殊年代,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注定要承受脫胎換骨的裂變與深刻坎坷的反省,才能真正地成立自己,獲得快樂。無論成長的歷程多麼艱苦,然而他們無可選擇,因為他們是獨生子女,這是命運使然。
  他們出生在父母第二次創業的艱苦之時,這時正是父母療養「理想」創傷之際。
  20年前的春季,當他們的父母疲憊不堪,蜂擁回到自己的故鄉,帶著靈魂和精神的極反飢渴,忙於耕耘荒蕪日久的心田之際,他們陸陸續續地來到人間。在這個萬象更新的春天,父母們誦讀「ABC」的聲音,代替了傳統的童謠,成了他們幼年的搖籃曲。睜開眼睛,映入眼簾的,是一本疊一本的世養名著和數理化教科書,彷彿他們注定要與書本結下不解之緣似的,寂寞的童年生涯,便只有與書為伴。
  焦慮,焦慮,焦慮!學校的焦慮,家長的焦慮,孩子的焦慮。當焦慮幾乎成為20年後中國現代社會的流行病時,人們是否意識到,這焦慮的種子,早在20年隨他們父母全力以赴地彈響青春的尾曲時,已經深深地埋下……

  孩子的焦慮心態(選自他們給我的信):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發現自己處於那種明知是錯還在做的環境中,即我明明知道不該分。心去做別的事(指複習功課時間內),例如,看報紙、整理東西、剪報之類,卻總會不自覺地去幹,像犯了毒癮似地總去幹,有時「厲害」時,一天下來,功課碰都沒碰,「廢」事倒做了一大堆,家人總說我浪費時間,可我確實有些控制不住地去幹那些事,我到底怎麼了?就好像白天是糊塗的,晚上是清醒的(指可以反省)。我總感到有另一個我在控制我,讓我完不成計劃,太可怕了!浪費時間等於浪費生命。
  我這種現象在讀高三上時,特別厲害,上課老分神,有時上課就感覺我是一台抄書的機器,大腦思維一點也沒有,還好它發作一段又消失了,可是現在似乎又來了,有時面對書本,不知該看些什麼,複習點什麼,問誰也沒有用,他們也無法告訴我該複習點什麼。
  我大概是太熱心了(先這樣定義),別人有什麼麻煩事,我總要管,即使是在做作業時,耳朵聽見了,也要發表幾句,家人認為我太分心,我也明白分。心對學習不好,可我是否意志太薄弱?控制不住自己?而且當我「滿腔熱血」地表示「某某事我來做」時,總遭到爸爸的「訓斥」,讓我別分心,他也是為我好,可我怎麼就是改不了?
  我發現我總是處在矛盾中,自己怎麼擺脫也沒用,又不能告訴爸爸媽媽,怕他們為我操心,因為我的讀書成績並不是很好,有時很糟,我已經感到讓他們為我操心,實在是太不應該,我有時甚至恨不得作個了結,也好別讓他們和我都痛苦,長痛不如短痛,可膽小的我總覺得有份牽掛,於心不忍拋棄他們,這種可怕的、矛盾的念頭已不是第一次出現在腦海,若是他們對我再壞一點兒,我也肯定不會再呆下去,您不知道,我自從進入高中後,成績不知怎麼地總是在下滑,怎麼改進也無濟,時時還出現前文所說的現象,有時還因為自己的拖拉造成某些學科的滑坡,如果我從小就是很差的,現在我倒認命了,可我以前可是好學生呀!在家裡聽話懂事不用說,學校老師也表揚過我,可是到了高中,一切都變了,差生的滋味也嘗遍了!
  是這樣的,莫名其妙的,我總是每天幹啥都不自在,好像有人監視或有許多雙眼睛盯著自己似的,很拘束,不敢與別人正視,說話、做事都遇到很大的障礙。而且也許是由於這個緣故,我發現自己變得更加孤立,愛胡思亂想,腦袋總是發脹,整天煩躁不安,睡睡不著,吃吃不下,而且學習、生活、交際也很失敗。
  王老師,不瞞您說,我現在還特別慌亂,糟糕的心理病,弄得我不能靜下心來學習,甚至連看一本很吸引人的故事書也不能靜下心看進去,我很痛苦!整天坐不住,看到啥都厭倦似的,王老師,我怎樣可以擺脫這種焦慮不安的心情。
  王老師,我真的受不了,它使我的才能不能發揮,優點表現不出來,而整天變得很平庸,還遭受著心理障礙的折磨。所以,我想請您給我指點指點,看怎樣能馬上克服這種不必要的心理障礙,扔掉包袱重新回到美好的現實中來?另外,請問,像我這樣能在多長時間內恢復到和正常人一樣,快快樂樂,大大方方地生活、學習、交際?需不需要進行必要的治療?不瞞您說,我還不知道,我們山西省是否有心理咨詢治療的地方!
王老師:
  你好!「能者為師」,這樣稱呼你你不會介意吧!寫這封信,我也是有煩惱事請求王老師你幫忙解決的,我太需要有解決的方法了,王老師你能幫助我嗎?謝謝你了!
  不知道王老師還記不記得《交際與口才》第三期中「這樣的過渡期是可怕的」那封信的內容,我就是發生了諸如那類型的情況,所以心情常常覺得痛苦、壓抑、無助,請聽我從頭說起吧!
  記得從我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看課外書、電視、錄影帶,什麼書都看,什麼帶子都看,我父母沒有什麼文化知識,雖然疼愛我,卻不懂得這方面的教育,直到上初中時,從同學處借了一盒錄影帶,那帶子是較恐怖驚人的那一種,看過後我就開始想,想到自己慢慢地覺得很害怕,出現了前所未有過的狀態,看到有些書也會很多疑,什麼都疑,常常自己嚇自己,那時也不敢跟別人說,心一直都是很沉重的,也不敢再去接觸那類東西,後來我就到廣州讀書,大概是那時起,不知咋地就沒有了那些感覺,像其他人一樣,再沒有那些多餘的擔心、害怕,大概過了二年,也就是接近1997年的那個寒假,回家不小心看了電視,又引起了那種驚怕的感覺,再加上添油加醋地想,故而又歷史重演。直到現在已有四個多月了,我一直都過得很不順心,雖然我表面沒有表現出來,有好笑的我仍照舊笑,可我的內心卻是在無奈掙扎中度過的,而我的室友們也全然不知道我的這種情況。我知道自己有時也是可以忘記的,諸如我喜歡上一個男孩子,想他的時候就可以忘記了,可是那種感覺總是潛意識地存在我身上,時時都有可能想起來一樣,明明有時可以不想了,可又會突然驚怕起來,會想起一些恐怖的鏡頭,或者會想像自己去傷害別人或傷害自己,或者去驚怕某一東西、人……總之什麼念頭都有可能會想起,想到讓我自己吃不消,受不了,有時不想了又會不斷擔心,擔心以後要是還這樣亂想怎麼辦?結了婚怎麼辦?真的是大多擔心了,而越擔心,就越痛苦,現在基本沒有了那些恐怖鏡頭的出現,可是那種感覺卻總潛意識地存在,好似時時都會再出現那些念頭一樣,讓我擔心。現在只要消除那種感覺就行了,只要能忘了它?所以我只有請求王老師你們的幫助了,我好想恢復從前天真快樂的我,要是可以重來,我一定選擇不看那些不可以看的東西。以前我也根本不懂得不可以看。
  這件事我不敢告訴父母,怕令他們擔心,只有幾個好友知道,可她們有心卻無法幫助我,因為她們根本不理解這種狀態。我一直都在掙扎,設法忘掉這件事,可還是無法做到,它使我軟弱了很多,也變得很膽小,使我的生活常常不如意,我很痛苦,很快我就要到社會上工作了,我真希望自己可以像其他人一樣,開開心心,健健康康,看到別人可以無憂無慮地看電視看書我很羨慕,因為我一聽到電視聲就會覺得很害怕,老是會胡思亂想起來,也會為覺得自己和別人不同有缺陷而自卑、煩惱、無奈、痛苦。王老師,我還很小很小,我實在無法忍受這種折磨,我前方的路還很長很長,我該怎麼辦呢?我有一個幸福的家,不可以因為我的一顆心而受摧殘的,王老師幫幫我……好嗎?
  謝謝!謝謝!急盼你的回信。

王裕如老師:
  您好!我是一名學生。看了你的心理咨詢文章,我想跟你談談我奇怪的心理症狀。
  在同學眼裡我總是那麼活潑、開朗、談笑自如,大家都喜歡跟我交朋友。可我常常被一種可怕的陰影籠罩著,內心很痛苦。我自己也說不上來是什麼原因,總之我好害怕別人對我好,在與人交往時,我常常會冒出這樣古怪的念頭:他為什麼對我這麼好?我有什麼值得別人對我好。說真的,我希望別人都喜歡我,對我好,然而我又好害怕別人不再寵我,都不理我。所以我寧可別人都討厭我,和我作對,這樣我反而感到舒服。現在有一個很出色的男孩正愛得我死去活來,他身邊有許多漂亮女孩,可他偏偏只對我一往情深。其實我也很喜歡他,可我卻不敢接受他的愛。我常常感到很自卑,我常常想:他為什麼要喜歡我,我有什麼值得他愛。然而我真的很害怕失去這份真情。王裕如老師,我好矛盾好矛盾。我常常晚上做惡夢,常夢到墳墓、死屍……陰森森的一片,太可怕了。當我看到和我一樣的女孩都那麼自信,我好羨慕她們,羨慕她們那份自信。我的內心是那麼脆弱,我好苦惱!好難受!有時我真想一死了之,解脫出來。我的這種心理狀況可能和我小時候的一些經歷有關,我小時候總被人欺負,而且缺少母愛。我從小就封閉了自己,直到長大了,我才敢揚起頭做人,但我總是被這層陰影像惡魔一樣纏著,我快要瘋了!
  王裕如老師,我把你當成很好的朋友了。你能幫幫我嗎?你能幫我分析分析是怎樣一種心理狀況,能幫我解脫出來嗎?請回信給我好嗎?謝謝了!我等候你的答覆!

  面對著眾多被焦慮侵蝕的年輕的心靈發出的呼天喚他的求助聲,我的心靈也常常為之震顫。我只能久久地凝視著這些被痛苦浸潤的信箋,看著上面寫著的「千萬千萬給我回信」之類的話語,在心中牽掛著他們,卻只能又把信紙塞進信封,用牛皮紙袋包紮起來:我實無可能一一回信,便只有更加努力地學習思考實踐,取得治療心病必要的知識與經驗,來幫助切切盼望著的孩子們。
  青少年的心現象決非孤立的。它是整個社會文化、人文精神、家庭氛圍、教育制度聯合塑造出來的產品。要探討他們的心理路程,必然要結合社會學、文化學、倫理學、哲學及生物醫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對其交叉作用進行考察分析。其中青少年的家庭環境是一個決定性因素,因為他們的父母並非是真空中人,他們也受到社會大環境的熏陶感染。所以,從真父母的行為觀念,及其產生他們這種行為與思想的社會環境來追溯第一代獨生子女的心理路程與行為軌跡,便顯得分外重要。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