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草根

第四卷 第220章 接觸牛叉人物 文 / 思雨

    第220章接觸牛叉人物

    葉斌靜靜的坐在那裡,打量著對面的男子,別說精氣神與林永波還真有點神似,小平頭,國字臉,始終挺拔的身軀,都透著一股迫人的氣勢,尤其那雙不算大的眼睛,那種滿不在乎的眼神,讓人不由會生出放肆的感受。

    石景賢顯然與他關係很好,話語間透著隨意。

    這人就是金波所提起的那個牛叉人物,蔡佑漢。葉斌通過石景賢邀請的他,三人小酌,氣氛更為寬鬆一些。葉斌並沒有跟石景賢透露邀請他的真實用意,只是說聽說了這麼個人,想認識一下。

    石景賢雖不知葉斌為何非要認識蔡佑漢,但多年的老組織了,那點敏銳性還是有的。能被葉常委邀請,要認識認識,對蔡佑漢來說應該是一件好事。

    雙方都是他的好朋友,至少他心裡是這麼認為的,能夠坐在一起互相認識一下,他認為是很值得的,所以他立刻答應了葉斌,並安排了這個三人小酌的場合。

    「黨的十四大的決議標誌著改革開放進入到新的歷史階段,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是猛然就出現的,而是經歷了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四大長達14年的時間內逐步實現的觀念更新。」

    「你們看啊,1979年,國家提出了『計劃調節和市場調節相結合,以計劃調節為主』的方針,第一次使市場調節在經濟體制中取得了一席之地。黨的十二大提出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思想。黨的十三大提出了『建立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經濟體制』的主張。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方針。黨的十四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這一觀念更新的過程表明,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在不斷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很務實、很科學。」

    話題轉到了去年召開的十四大上,蔡佑漢開始毫不客氣的誇誇其談起來,這倒也能跟他現在的工作掛上鉤,分析起來頭頭是道。

    葉斌微微一笑,問道:「那麼你認為應該建立怎樣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這個問題有些尖端了,當時中央也只是確定了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而已,具體的內容則還沒有涉及,或者正在討論之中。

    蔡佑漢瞥了葉斌一眼,對這位年輕的市委常委,應該說他還是很敬佩的,主要是敬佩他敢拿青港區的**問題開刀,膽量、氣魄和勇氣都是沒說的,這也是他聽石景賢說起還請了葉斌,他還願意前來的主要原因。

    不過,葉斌忽然問起的這個問題,卻讓他對葉斌又有了新的認識,當大家都在討論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確性的時候,他卻已經把目光放到了建立怎樣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上了,思維超前,可不是說說那麼簡單。

    蔡佑漢沉吟了一下,這個問題其實他也思考過,眉毛一揚,說道:「首先要建立起與計劃經濟不同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其次要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目前我能想到的也就這些,不知道葉書記對這方面有什麼高見?」

    石景賢微微一笑,對於討論層面上的交流,他還是很喜歡的,正好也看看這位葉常委的腹中錦繡。

    葉斌淡淡一笑,說道:「談不上什麼高見,既然是市場經濟,首先我認為應該確定下市場主體,從你剛才的分析中不難看出,國家採取漸進式推進改革方式,肯定是要以公有制為主體,形成一種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其次,就像你說的要建立市場體系,要建立一種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城鄉市場緊密結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互銜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第三,也如你所言,要建立宏觀經濟調控體系,這就涉及到政府管理經濟職能的轉變,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第四、要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製度,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第五就是要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配套的社會保障制度。只有這些基礎框架搭起來了,市場經濟才會真正的運行起來。」

    蔡佑漢非常震驚,他仔細品味消化著葉斌提出的這些新穎、超前的概念。

    石景賢雖然從事的是組織工作,但從考查幹部大局觀的角度,他對當前的經濟層面上的東西瞭解得也很多,因此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良久,蔡佑漢眼裡流露出敬佩的眼光,說道:「葉書記,佩服、佩服啊!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真是令人茅塞頓開啊。」

    葉斌微微一笑,說道:「這些國家大計,我們坐在這裡也不過是空談而已,哪裡有什麼值得佩服的。倒不如就青港區的經濟發展戰略,來具體談談如何?」

    蔡佑漢頗含深意的看了葉斌一眼,微微一笑,道:「葉書記,不會是有什麼事讓我幫忙吧?」

    他倒是一點都不客氣,直截了當的問了出來。其實也難怪他會這麼想,葉斌忽然把話題引到了青港區經濟發展戰略上來,倒是正好與目前青港區的形勢發展相吻合,挖完**的根子,也該發展經濟了,要發展經濟自然要先考慮拿出一個完整的發展戰略。而他身為市發改委副主任,對全市經濟發展的全面瞭解和設想自然也是題中應有之意,具體到青港區的經濟發展戰略,他考慮問題所佔的角度和高度自然更全面,所談建議也更具有借鑒意義。

    葉斌不由笑了,聊侃道:「佑漢兄,還真是一點都不謙虛啊。」他忽然換了一種更為親近的稱呼,讓這聊侃顯得很親切,以免變成譏諷的味道。

    蔡佑漢哈哈大笑,道:「葉老弟,青港區經濟發展戰略是你的題中應有之意,你既然問我,我又何必謙虛呢。」

    石景賢不由莞爾,他心裡好像隱約猜到了葉斌的目的。

    葉斌也爽朗的笑了,說道:「既然如此,那就算小弟向你討教了。」

    蔡佑漢又露出沉吟的神色,稍許,才選詞斟句地說道:「青港區的情況比較特殊一些,三區合一,看似事權統一,但在發展上很容易導致層次不清、重點不突出。容易造成什麼都想抓,什麼都沒抓好的局面。所以在經濟發展戰略的確定上,必須確定出主次、先後,優先發展什麼,同步推進什麼,什麼稍後發展必須明確。」

    葉斌露出關注的神色,凝神靜聽著。

    蔡佑漢看了一眼他的神態,越發謹慎,「我認為目前總體發展思路應該定位為:優先發展高新技術開發區,同步推進新城區建設開發,稍後發展旅遊杜建區建設。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經濟國際化、新區城市化三大戰略。」

    「圍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目標,進行四位一體創新。一是體制創新,要成立一個專門機構,全面承擔高新區的開發、管理、監督、服務職能。充分落實上級賦予高新區的高級經濟管理權限和部分行政管理權限。最終目標是建立有利於高科技產業發展的辦事高效、運轉協調的政府工作機制。」

    「二是產業創新,要在高新區形成一至兩個主導產業,要圍繞主導產業形成上、中、下及配套服務的產業鏈。這樣才能形成持續發展的優勢,確保高新區快速發展。」

    「三是投融資機制創新。要建立起『以政府為引導,以企業為主體,以風險投資為主要支撐,多方吸納社會資金的科技投融資體系』,增強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能力,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

    「四是城市化機制創新。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推進城區建設由『城市形象開發向城市功能開發轉變』,城區功能由『單一性生產流通功能向綜合性服務、輻射功能轉變』,城區設施由『被動適應的數量擴張型向適度超前的全面配套型轉變』。確立中心區與各鄉鎮的功能定位、城區分工。」

    說完,他很是期待的望向葉斌,心裡竟然有些期盼他的正面評價。

    葉斌心中暗讚,就是他了!微微一笑,忽然問道:「佑漢兄,可願意到青港區與我搭伙?」

    蔡佑漢哪想到他會弄出這麼一句與評價根本無關的話來,當時就愣在那了。

    石景賢暗道果然,心裡替老朋友歡喜,終於可以邁出發改委,上升一步了。看他仍在發愣呢,不禁好笑的提醒他道:「佑漢,發什麼愣啊,葉書記在問你是否願意去青港區任區長,與他搭伙呢。」

    他還害怕蔡佑漢沒聽明白,直接點出了任區長三字。

    蔡佑漢這時已經醒過味來了,誰說葉斌沒有評價,這就是最好的評價了,難怪他會考問自己青港區的經濟發展戰略。眼睛露出一絲懷疑,望著葉斌,輕聲問道:「你能擺平牛晉德?」

    這傢伙還真敢問。

    而另一位還真敢回答,「能不能擺平牛晉德,不是你應該操心的,你就說你願不願去吧。」

    石景賢感覺手心都出汗了,這兩傢伙還真是天生一對,膽大,竟然拿市委管幹部的副書記較上勁了。

    蔡佑漢反而放鬆了,悠閒的望著葉斌,淡淡道:「為什麼不去啊,當然願意去了,做夢都想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