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趙氏為王

第二卷 天下 第八十九章 大朝信宮(七) 文 / 牧江南

    趙頜倒是誤會了趙信,他並非不想抽身回家,只是身為羽林都尉,要統領羽林驍騎護衛主父的周全,自然要求寸步不離。所以他只好苦著個臉緊緊跟在主父身後,聽著趙雍父子三人說的家常閒話,心思卻不知飄到哪裡去了,只想著一會便跟主父告個假,回家一日。

    雖然離家也不過五月而已,趙信心中卻是委實有些想家了。自小他都是在父母身邊,雖然經常在外廝混卻也是每日睡前必然回到家中的,從未像這次一樣一連小半年都未回家。在軍中時尚且沒有太多的感覺,可一回到這邯鄲城,想家的念頭便愈發強烈了起來,就連原本害怕的父親那張冷臉,似乎也變得和藹可親了氣來。很想回到家中吃上母親最擅長的羹飯,然後在飽飽的睡上一覺,將這幾月的疲勞釋去。

    只可惜主父卻並未讓他如願。

    習慣了雷厲風行的趙雍,在回到xx宮後只是簡單的洗漱了一下,便在殿中召集了朝中重臣臨時召開了朝會,商討對燕國的救援。

    趙雍這次回到邯鄲,並非只是班師回朝那麼簡單,而是燕太子姬樂資已經抵達了邯鄲,向趙國求援調停齊燕二國的戰事。此時事關重大,關乎到趙國在列國中的外交政策,所以肥義不敢怠慢,連夜派出信使快馬加鞭報於正在中山的趙雍。

    之前燕國入侵齊國,趙雍也早就得知,雖然忙於中山的戰事,卻同時也在密切關注著燕齊二國的戰事發展。燕國趁齊軍主力孤置國外突然發動進攻,說實話有些出乎趙雍的意料之外。

    他和燕王姬職多年交情,素來也知道他的雄心壯志,清楚他心中的滅齊之志。只是他本以為依照姬職的隱忍,會繼續耐心的等下去,畢竟如今齊國國勢正盛,又有魏韓二國供其驅使。燕國雖然勵精圖治十四年,但終究底子太薄,在國力與齊國想必,仍然差上一大截。

    若果趙雍是他姬職,那必然會繼續忍辱負重,隱忍下去,直到有把握之時再雷霆一擊,畢其功於一役。可惜姬職終究還是沉不下氣,見如今齊國有機可趁,便迫不及待的挑起了對齊戰事,當真是前功盡棄。

    所以雖然燕軍最初時一路高歌猛進,勢如劈竹的殺入空虛的齊地,但趙雍卻並不看好燕國。畢竟齊國雄厚的國力擺在那裡,縱使你連下城池,齊國的主力大軍卻絲毫未損,一旦回師,必然是對戰線拉長的燕軍以雷霆一擊。

    所以燕軍取勝的關鍵是要快,快到足以在齊國主力回援前就已經迅速攻下了臨淄,或者將齊國的大量有生力量消耗掉,這樣造成既成事實。齊國若是衰敗,趙、楚、魏、宋等國肯定不介意痛打落水狗的,諸國一旦加入則大事可定。可觀燕軍攻河南後進展緩慢,常常在一座小城下就反覆糾結數天,漸漸喪失了攻入齊國時的銳氣,戰爭的主動權也回到了齊國手中。果不出趙雍所料,待到回援的齊軍主力殺回時,燕將騎劫竟然驚慌失措,丟棄耗費無數攻下的城市想要退回燕國,卻被追上的齊軍大敗,反攻攻入了燕地。

    燕國的失敗雖然在趙雍的意料之中,但他當然不願意看見這個的重要盟友被齊國打垮。不管怎麼說,燕國這十幾年來在重大立場上,一直都緊隨趙國腳步,為了表示和趙國的親睦關係,甚至將燕趙交界處的所有大軍都悉數調走,以示誠意。燕國十幾年的勵精圖治,國勢漸漸趕上魏韓,雖然離秦齊趙三國仍然有些距離,但也並非遙遙無望。

    雖說趙燕關係和睦,但作為兩個唇齒相交的國家,趙雍自然不希望燕國太過於強大,影響到自己後方的安危。所以燕國的失敗他也是樂於見此,但並非願意一個被大大削弱的燕國出來,畢竟他也是需要燕國來牽制強齊。但他也不能冒然的介入到齊燕戰爭中去,畢竟名不正則言不順,必須由兩國之一懇求自己調停,如此才有合理的理由介入,所以趙雍一面將中山新占的領土消化入趙國,一面繼續密切關注著兩國戰事的發展。

    所以接到燕太子前來趙國求援的消息後,趙雍立刻放下手頭之事,迅速率領大軍南下趕回邯鄲,趕到邯鄲後也立即召開了御前會議,召集朝中重臣商議對燕之事。

    趙國雖然已軍立國,但繼承的仍然是晉國那套以士大夫治國掌軍的制度,戰時大多由大臣為帥,持虎符統領將軍。所以雖然是軍事會議,卻除了新被封為安陽君的趙章外,並無一個將軍參加。惟獨有些例外的是趙信竟然被主父特許參加了這種高層次的朝會,但只能作為侍從安靜的站在一旁,牢牢的閉住嘴並不多發一言。

    眾人見趙信一個小小的都尉都能在一旁旁聽,便知主父對他的寵信到了何種地步,看向他的眼神中也有些不同。惟獨公子成卻是陰沉著臉,眼中目光閃速,面色十分不善。

    趙雍自然不會計較他的這些小心思,只是讓趙信將大致情況草草的說了一遍,便虎目環視眾人,低聲說道;「今日招大家來,就是想商量出個對策,到底該不該救燕,如果要救,應該如何救?」

    目光掃向身旁的趙何,道;「何兒,你先說說看。」

    趙何心中父王對他有考察之意,心中略微有些緊張,沉吟了會想好了說辭,這才開口說道;「父王,兒臣以為燕國是我們趙國堅實的盟友,也是牽制齊國最重要的棋子。一旦燕國被齊國所滅,齊國勢將將勢力推到河北,將我趙國囊括包圍,如此我們趙國必將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

    「所以兒臣覺得,我們應當立刻發兵救援燕國。」

    趙雍點了點頭,面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道;「看來你這幾年並沒有偷懶,不錯,說的有些道理,不過並不全面,不妨聽聽別人的說法,再想想自己的不足。」

    「兒臣記住了。」

    「相邦,說說你的意見。」

    肥義微微欠身,眉頭微鄒,沉吟道;「主父,臣也認為王上所言極是,燕國必須要救,但怎麼救卻是一門學問。」

    「哦?」趙雍面上露出感興趣的神色,「你有何見解,不妨說來聽聽。」

    「臣以為我們不如倣傚當年田忌救韓,向燕太子許諾將派出大軍救燕,以此讓燕國上下決心死守城池,這樣一來不但能消耗齊國的實力,也能讓燕國更加依附我們趙國。」

    肥義所說的「田忌救韓」之事,說的是魏惠王稱霸中原之時,曾派上將軍龐涓攻伐韓國,大軍圍攻韓都新鄭。韓國為求自保,便派使者向齊威王求援,當時的相邦鄒忌勸說威王不要救韓,而是讓魏韓自相殘殺,以圖同時削弱二國。而田忌則聽從孫臏的建議,認為作壁上觀不可取,一旦韓國不支,必然歸降魏國,如此大大損傷了齊國的利益。便勸說威王先答應救援韓國,讓韓國上下一心死守新鄭,然後以各種理由推脫,知道大半年後才出兵相救,此時無論魏軍還是韓軍都已經疲憊不堪,田忌便用孫臏之計在馬陵大敗魏軍,殺死了上將軍龐涓,齊國從此取代魏國的霸權,稱霸中原裡六十餘年。

    肥義在此時舉出此例,無非是想讓主父也效仿當年的齊威王,先答應救援燕國,卻坐視兩國消耗,待精疲力盡時在發病圖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