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天生韓信

第七卷 鼎之輕重 第230章 河北初定(下) 文 / 牧江南

    第230章河北初定(下)

    魏豹是舊魏國時期的公子,魏安釐王之孫,末代魏王假的堂弟。秦滅魏國後,他和兄長魏咎被始皇帝流放到外地,廢為了平民百姓,在陳地靠給人打著短工度日。從衣食無憂的天潢貴胄,到每日為填飽肚子奔波、受盡白眼的販夫走卒,魏豹嘗盡了人間冷暖,所以也愈發珍惜起如今來之不易的榮華富貴。

    亂世之中,凡能起兵稱王的大多都有幾把刷子,或為豪強,或為人傑。惟獨這魏豹之所以能當上這個魏王,倒是完全托了他哥哥魏咎的福氣。魏咎是魏國的寧陵君,自小能文善武,喜好結交能人異士,常常以他的叔祖父信陵君自詡。

    可惜魏咎生不逢時,當時魏國在秦國持續的打擊之下已經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早已沒有了半點當年戰國霸主的餘威。魏咎剛剛成年,大梁就被王賁引大河之水倒灌入城摧毀了城牆,魏國乃滅,他也失去了一展抱負的機會。

    在得知陳勝在大澤鄉起義後,政治嗅覺敏感的魏咎很快就嗅到了其中的機遇,當機立斷的帶領族人前往陳縣投奔陳勝。此時的陳勝急於擴張勢力,對這種六國有影響力的貴族是歡迎至極,魏咎便緊緊跟隨著陳勝,為其鞍前馬後,出謀效力。

    陳勝派部將周市攻下了魏地,周市欲叛主自立,卻又恐自己的威望不足以得到魏人的支持在魏地稱王。於是他手下的謀臣就給他出了個主意,說:「如今天下混亂,忠臣才能顯現出來。現在天下都背叛秦國,從道義上講,一定要擁立魏王的後代才可以。」讓他擁立魏王的後裔魏咎為魏王,他自己為魏相,總攬國內大小事務,做個有實無名的魏王。

    周市便採納了謀臣的意見,前往陳縣迎立魏咎為王。陳勝雖然憤怒屬下的叛離,可又不敢過分相逼,只好忍氣吞聲的放魏咎回大梁,於是魏國重建,魏咎即位為王。

    可短短幾個月後,章邯便接連大破周文和吳起的起義軍主力,逼死了陳勝,形勢急速逆轉。兵鋒銳不可當的章邯在大梁城外大破齊魏聯軍,殺死了周市和田儋,將大梁城團團圍住,意欲再次引水灌城。魏咎為保一城子民性命,親自自縛雙手出城求降。按照秦國的苛刻的律令,叛賊是不可能被寬恕的,所以魏咎在談攏條件後便在城頭點火***,以此完成對章邯的承諾。

    魏人顧念魏咎的高義,心中多對他的慘死多有憐惜,於是章邯兵敗後便擁立了他的弟弟魏豹為王,魏豹奔向楚地,向懷王借來幾千兵士,是時項羽已經在鉅鹿之戰中大破楚軍,招降了章邯,魏豹輕易的便攻克了魏地的幾十座城池,之後追隨項羽入關,被封為魏王。

    魏豹雖獲封魏王,但領地卻被削奪了大半。項羽打算自己佔有魏國在中原的膏腴之地,便把魏豹遷到了河東上黨稱王,為此魏豹多對項羽心中生出了怨恨。劉邦、田榮、趙歇帶頭反楚後,魏豹見反楚聯軍勢大,便果斷的投之。但不料隨後的彭城之戰反楚聯軍遭遇了慘敗,魏軍也自然不能倖免,不但河南地丟的乾淨,主力也損耗殆盡,為之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

    魏豹此人膽小十分,在彭城之下完全被楚軍的悍勇摧毀了勇氣,於是果斷的拋棄了魏國在河南的領地,將劉邦丟在了中原獨抗項羽。後劉邦入主齊地後又心生悔意,派使百般結好劉邦,再次和劉邦以及趙歇結成盟約,約定彼此相互幫扶。魏豹的如意算盤打的很好,他想讓劉邦和趙歇在前面幫自己擋住不可戰勝的項羽,他自己則躲在後面搖旗吶喊,做個太平魏王。可誰曾料到楚軍沒有打來,到是秦軍突然殺自,他的兩個盟友一個身死國滅,一個狼狽逃回了齊地,偌大的河北,如今竟然只剩下他孤零零一個人了。

    投降項羽?

    魏豹果斷的搖了搖頭,項羽的箱子他還是有些瞭解的,根本就是嫉惡如仇,目空一切的狂妄自大。光自己背叛楚國的事情就足以讓他死傷十次八次了,投靠項羽,太過危險了!

    可除了項羽外,真天底下好像真沒有誰能和捲土重來的秦國對抗了。劉邦眼看是不行了,自保都未能成撐住,南方那幾個剩下的諸侯魏豹也都瞧不上眼,更別說投靠臣服了。

    死扛到底?開什麼玩笑。雖說魏國仍然擁有十萬大軍,可是這些軍隊的戰鬥力如何魏豹自然心知肚明,別說精銳的秦軍,就連趙軍齊軍都趕不上。這種軍隊拿出去和秦國死磕,那無疑是自取滅亡。

    想來想去,歸順秦國,投靠韓信似乎是個別不錯的選擇。至少韓信口碑還算不錯,從未聽過他有什麼違約失信的先例,這點上可比項羽和劉邦強上了許多。

    至於國仇家恨,魏豹到沒有想那麼多。國與國之間本來就是如此,當初秦國滅掉魏國時,至少沒有對魏國王族進行清洗屠殺,而只是遷移外敵貶為了庶民。這點就說明秦國至少還是按照國與國之間的遊戲規則來行事的。至於兄長魏咎的死,雖說是被章邯逼死的,但確實也是無奈之舉,魏豹倒也沒有因此仇視秦國。

    他之所以猶豫不決,一方面是想傭兵觀望一下,不想太早就下注,且看看秦國佔領河北後項羽的反應如何;另一方面他也積極的與秦國取得聯繫,不斷的談著條件,想要爭取到更豐厚的優待。

    可惜他這點小心思顯然瞞不過韓信,韓信當機立斷,將大軍調往西面,擺出一副氣勢洶洶、大軍壓境的勢態。

    秦軍咄咄逼人的姿態,頓時讓魏豹慌了神,他自知絕非秦軍的對手,所以無奈之下只好應約前往與韓信和談。

    在河東郡和邯鄲郡交界處的汴橋,韓信與魏豹赴約相見於橋上。

    雖然在咸陽城下交戰數月,可魏豹還是第一次見到韓信。原本他早就聽說過韓信年輕,心中早有準備,可今日一見仍然不禁一愣。

    這韓信未免也太過年輕了。項羽是以年輕有為冠絕諸侯,不到三十的年紀就已經分封天下,雖未稱帝行的確實帝王之權。可這韓信與他一比,卻絲毫不弱,單從年紀上講,似乎還要年輕幾歲。

    淡然的笑容,英俊的臉龐,以及那略帶慵懶的目光,如果不是眼中一閃而過的凌厲,魏豹幾乎是要以為是認錯人了。

    魏豹有些不可置疑的問道;「你是韓信?」

    韓信摸了摸鼻子,笑道;「好像我還用不著冒名頂替別人吧。」

    魏豹嘴中喃喃幾句,忍不住輕聲讚道;「真是年輕,看來天下是屬於你們這些年輕人的了,我們這些老頭子,早就該入土為安了。」

    韓信嘴角揚起笑容,「這麼說魏王是打算歸順我秦國了?」

    魏豹倒是個實在人,沒好氣的說道;「打又打不過你,除了這樣我還有什麼辦法。」

    「不過我有個小小的條件,希望你能答應。」

    韓信看了魏豹一眼,平聲說道;「說吧,只要不是太過分的條件,我都盡量滿足你。」

    魏豹有些心虛的側過頭去,不敢與之對望,小聲的說道;「能不能給魏國保出宗廟社稷,就一縣之地也可以呀。只要魏國還在,我就不算亡國之君。」

    韓信果斷的搖了搖頭,斷了魏豹的癡心妄想,「不可能,秦國的立國之本是郡縣制度,就算魏國只有一城之地,那也是對郡縣制度的違背。所以勸你死了心,這個條件絕無可能。」

    魏豹卻小聲抗議道;「可我聽說你對趙屹許諾過讓他在漠北重建趙國,難道我帶著十萬大軍、兩郡之地前來歸降,還比不過他區區八百之兵。」

    韓信呵呵一笑,「這如何能比,趙屹他是個難得的將才,日後我恐怕親自征戰沙場的機會少之又少。我想用他代替我早北地掌兵,為秦國開疆闢土。草原之大,遠不是你能想像的,就算將七國全部加起來也比不過他的一半。」

    「這麼大的地盤,就算秦國能佔領,也缺乏有效的溝通手段。從北海極低到關中的咸陽,來回都要快馬兩個多月。所以我想將趙屹作為蒼鷹,讓它為我去尋覓食物。」

    韓信沒有直接說出,但魏豹卻聽出了言外之意,是說自己不夠資格為他所用。心中雖有些惱火,面子上卻不好說什麼,只是賠著乾笑幾聲,便不再做聲。

    他本就是抱著試一試的心理,並沒有報多大的希望。既然韓信堅持,他自然不敢再說什麼了。

    韓信沒有直接說出,但魏豹卻聽出了言外之意,是說自己不夠資格為他所用。心中雖有些惱火,面子上卻不好說什麼,只是賠著乾笑幾聲,便不再做聲。

    他本就是抱著試一試的心理,並沒有報多大的希望。既然韓信堅持,他自然不敢再說什麼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