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天生韓信

第七卷 鼎之輕重 第248章 齊地(六) 文 / 牧江南

    第248章齊地(六)

    天色已經全黑,城牆上燈火通明,正帶隊巡視的東方顯卻有些心神不安,才一會的功夫,就已經向遠處的河面眺望了十幾次。

    遠處的的大河之上卻是火把星羅密佈,大大小小數十隻船隻正從上游駛來,船頭上飄揚的是赤紅色的漢軍旗幟,其後緊緊挨著一面寫著「鄒」字的小旗。

    靠近鬲縣港口,船上便有力士們呼喝著齊整的口號,用力划槳將船轉向入港。船剛剛靠近港口,早就在港口等候的小工們便一擁而上,一個個利索的跳上船板結果麻袋。

    「頭,今天的鄒家的船隊有些蹊蹺呀,平常都是七八條的,最多也不過十幾條。今天這架勢可真夠大的,好傢伙,怎麼著也有三十多條船吧,會不會有問題呀?」一名乾瘦的軍尉扭過去,探頭望向河面向東方顯問道。

    旁邊一人不以為然的笑道;「小三子,你也太沒見過世面了吧,這都算大陣勢呀,前幾年河面上五六十隻大船的船隊都是經常有的事情。這些日子不是快要打仗了嗎,一旦打仗河道肯定就要被***,那時候鄒家可沒貨經了,人家這不是抓緊時間進貨嘛,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那個被喚做小三子的軍尉點了點頭,仍然你有些不放心的說道;「可是周將軍不是下了嚴令,超過十隻以上的船隊的必須要有他的親筆書函,我們要不要稟告一聲。」

    另外一人有些不屑的撇了撇嘴,說道;「你膽子也太小了些吧,這會有什麼事情,難不成秦軍還能藏在裡面呀?就算藏在裡面,那能藏多少呀,要知道我們鬲縣可是有足足一萬大軍,秦軍要不來還好,來了一定讓他們全部下水煮餃子。你要知道人家可是鄒家,正得漢王的倚重呢,關係可通著天,你要自討沒趣的跑去稟告周將軍,最後吃苦同的肯定還是你自己。」

    那小三子聽著縮了縮頭,似乎有些畏懼,但臉上仍有些擔心的神色,便欲又開口。卻見身前的東方顯臉色沉了下來,不悅道;「都給我閉嘴,上面的人自然有安排,已經和我打了招呼。我們只是負責城防,給我安心巡視,無須多事。」

    一眾人轟然應聲:「諾。」

    東方顯看了眼身後,喊道;「周楊。「

    「在。」剛剛那名和小三子爭論的軍尉站了出來。

    「你去碼頭問問情況,看鄒家的文書似乎齊全,然後稟告下王將軍和曹縣令。」

    「諾。」那名周楊大聲領命,轉身走下城牆,沒過一會便已問明返回。

    「頭,已經問清楚了,帶隊的是鄒家的三公子,說是從大梁運來的一批陶器,文書都齊全。媽媽的,那個三公子態度真是囂張,就沒正眼看過我一眼,我才多問了幾句,就被他派人轟下去船去。」

    開始被他奚落的小三子幸災樂禍的笑道;「那是當然,人家可是人上人,就跟你說的一樣關係通天,就是王將軍看見他不也要客客氣氣的,我們一個大頭兵他哪能放在眼裡。能跟你說上幾句話已經是你的榮幸了,知足吧。」

    東方顯卻當做沒聽見的他的話,只是看向周楊問道;「有沒有派人稟報王將軍和曹縣令。」

    周楊點了點頭,「我剛剛派人去了。」

    「那就好。」

    鬲縣是濟北郡最北邊的一座小縣,按理說是縣令曹佯最大,縣尉東方顯次之。可因為戰事緊張,大將軍周勃派來了副將王凌,總攬鬲縣防禦,所以曹祥和東方顯便各自朝後挪了位,成了老二和老三,所以東方顯有事自然需要向他們稟報。

    只是這王凌和曹佯都不是能吃苦之人,見天氣寒冷自然不想在城頭吹風,便將防務全部扔給了縣尉東方顯,自己回府睡大覺去了。

    東方顯目光掃至,見周楊放在袖下的左手悄悄做了個手勢,心中頓時瞭然。猶豫了會,才開口說道;「小三子,前晚和昨晚是你的人值夜的,今天放你們一晚上的假,回去休息吧。」

    那小三子聞言大喜,一眾軍卒皆雀躍,連連告謝,轉眼便散去了近半,各自回營去了。

    待人少些,東方顯又揮退了左右,只留下周楊一人留在身邊。

    「來了多少人?」

    周楊警惕的看了看四周,低聲小聲道:「整整三十五條船,一千六百多人,大多藏在甲板下,都是秦軍的精銳。」

    東方顯鄒眉,有些惱怒的說道;「才一千六百人,可是城中的守軍不下萬人,就算我能控制本部二千多人馬,也是秦軍的五倍有餘,秦人到底在想什麼,難不成當成兒戲。」

    這事情可是壓上了他的身家性命,若是失敗,他的下場可想而知,所以他絲毫不敢有任何大意。

    周楊搖了搖頭,「這個我就不得而知了,我問了帶頭的那人,他說是城中還有人會助我們成事的,讓我們儘管依計行事就可以了。

    東方顯嘴角***,愣在那裡,好一會才緩緩開口說道:「這麼說來我們還不是他們的全部籌碼,這個韓信,當真是狡猾無比。」

    周楊聳了聳肩,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說道;「管他呢,反正能成事就行,爹媽生我們就一次,不用來搏搏富貴實在可惜。」

    東方顯歎了口氣,心中滿不是滋味。

    他並沒有背叛漢軍的意思,至少他之前沒起過這個念頭。

    他只是一名老實的軍官,兢兢業業的在從軍十餘年,從秦軍到齊軍最後到漢軍,靠著穩健一步步爬到了縣尉的位子。東方顯並沒有什麼野心,他對現狀也算十分滿意,並不想為富貴堵上全家人的姓名,在他看來秦國和漢國並沒有什麼區別。

    但他年少時因為意氣用事將一個富家子弟給打傷了,那富家勾結官府,想要治他個重罪,卻被他提前知道逃了出去。在路上結識了一位陶家的主事,兩人年齡相仿話也十分投機,漸漸相熟起來,後來這位主事通過陶家的關係幫他抹去了這樁罪名,東方顯從此對他感激涕零,將他視為再造恩人。

    他沒有想到現在這個恩人卻找上門來,希望他能為秦軍辦事。既是恩公提出,他自然也就沒有拒絕的道理,再加上韓信許諾給他的爵位和功名實在誘人,就算他在戰場中殺人無數,也注定不能獲得如此封賞,

    可真正事到臨頭,東方顯竟然又有了絲猶豫,臉色陰晴不定。

    一旁的周楊卻看著有些著急,催促道;「頭,快下令吧,再晚恐怕時間就耽擱了。」

    東方顯仍然面露疑慮,緊握著佩劍久久不能下決斷。

    周楊突然跪了下來,大聲道;「頭,別再猶豫看了,事情我們都已經做了一半,就算臨時退縮事後也一定會敗露的,那時候我們就要真正完蛋的。」

    顯然周楊最後一句話打動了東方顯,他身軀一震,猛然醒悟了過來。

    射出去的箭就沒有回頭的道理,事情都已經做了哪來的反悔,現在若做,至少還有一半成功的把握,若是臨陣退縮,那必然會死得很慘。

    東方顯低聲吼道;「你帶著你的人去解決城門,我負責城牆,動手。」

    「諾。」周楊猛的從地上躍起,滿臉興奮的應道。

    東方顯和張揚在鬲縣為官多年,並不缺乏心腹和死黨,尤其是東方顯,他為人正直隨和,在戍卒中擁有很高的威望,手下的人也多願意與這個上級相處。

    因為擔心打草驚蛇,東方顯便將軍中大半不能控制的士卒調回軍營休息,東門城上僅留著他的心腹親兵。子時剛過,東方顯手下的心腹就已經行動,將東門上王凌派來的監軍和秦軍一陣亂刀砍死。旋即在城頭點起一堆篝火,打開東門準備迎接偷渡而來的秦軍。

    城外已經控制下碼頭的秦軍見狀,便迅速結隊殺至,穿過了東門後絲毫沒有停留,而是直撲城中央的縣衙。路上卻被巡夜的漢軍發現,一陣亂戰,雖然將這隊漢軍全部殺死了,卻也暴漏了行蹤,城內一時警報大響。

    領隊的秦將見行跡已經暴露,所幸打出了秦軍旗號,大張旗鼓的朝著縣衙猛攻而去,卻遭到漢軍的猛烈抵抗,雙方在城內犬牙交錯,捨命廝殺。

    秦軍雖然俱是精銳,個個悍勇無比,可是這些漢軍也同樣也是漢軍精銳,再加上人數遠遠多過秦軍,拚死抵抗下竟然站穩了腳跟,反而進行了一次次猛烈的反攻,秦軍反而漸漸落了下風。

    就在這時,城內忽然大火燃起,很快蔓延了大半的城池,顯然是有人蓄意為之,焦頭爛額的王凌只好將手中不多的部隊抽掉了一部分人馬前去滅火。這時城內卻忽然出現了大批赤足佩劍的遊俠兒,朝著縣衙猛撲而過,一個個武藝高強,漢軍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到了天明時,燃燒了一夜的大火已經熄滅,城內已經被秦軍的這支先遣隊控制了,一萬的漢軍或降或死,主將王凌和縣令曹佯也在混亂中被俘,剩下的潰兵大多逃出城去。

    大河之上,震天蔽日的旌旗將河面遮蓋,秦人的大批船隊不斷的將一隊隊裝束齊整的軍卒接送過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