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未來接收器

第一卷 第355章 很有可能進入了一個誤區 文 / 大秦騎兵

    第355章很有可能進入了一個誤區

    「你想請誰?」劉士卿清楚,齊鴻儒既然鄭重其事的提出了這個問題,要邀請的人,肯定不會是銀河實業內部的人,要不然的話,就不會在這當口說了,而是在邀請劉士卿過來觀看首次出海實驗的時候,就直接提出來了。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所長趙德芳。」齊鴻儒幾乎是咬牙切齒的說出了趙德芳的名字。趙德芳原來是國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的副所長,算是齊鴻儒的老上司了,是和老頭兒最不對眼的上司之一了。老頭兒退休之後,調到了第二研究所當所長。

    國家海洋局下屬三個海洋研究所,主要的都是從大的層面上,從海洋環境、海洋生態、海洋災難、海洋綜合治理等方面,對華夏的海洋資源進行研究。海產品養殖和深層次開發只是這裡面非常小的一個類型,當初在國家海洋第一海洋研究所的時候,齊鴻儒是國家海洋局三個海洋研究所中,數一數二的專家,按照常理來說,他退休之後,基本上是要被返聘的,但是齊鴻儒偏偏沒有被返聘。老頭兒對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早就惦記著在原來的上司面前「耀武揚威」一把,證明自己是無可替代的,第一海洋研究所不返聘自己,絕對是一個非常大非常大的錯誤。如果趙德芳能夠羞愧難當,老頭兒心中積累的怨氣馬上就會舒展開來,要是趙德芳識趣,能夠誇齊鴻儒兩句,老頭兒的虛榮心馬上就會得到極大的滿足。

    劉士卿不知道趙德芳和齊鴻儒的恩怨,但是也知道老頭兒這樣做,不無炫耀的意思。對老頭兒的這種心情,劉士卿能夠理解。

    即便明天的實驗能夠證明點砂蝦是尖葉原甲藻的剋星,能夠明顯改善或者根治尖葉原甲藻形成的赤潮,銀河海洋也不可能馬上投入到赤潮的治理之中。這裡面牽涉到誰付錢的問題。

    銀河海洋雖然是為了治理赤潮而成立的,但它卻不是一家慈善或者公益事業,而是一家商業公司,是要賺錢的。再說了銀河海洋是銀河實業的子公司,銀河實業又是民營企業,沒有任何的責任和義務,自己掏錢,治理海洋的污染。這原本是政府的事情。換言之,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必須為海洋污染的治理買單。國家海洋局是中央直屬的海洋管理機構,和國家海洋局打交道,是遲早的事情。提前讓國家海洋局知道銀河海洋有這方面的能力,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

    「好,如果齊老能夠保證一定能夠把趙所長邀請來的話,你就給他打電話吧。哦,對了,齊老,如果趙所長沒來,明天出海的都是自己人,試驗不成功的話,無所謂,大不了咱們重來一遍。但是如果趙所長來了,實驗還不成功的話,咱們可就跌面子了。齊老,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齊鴻儒一挺胸脯,「劉總,我敢給你下軍令狀,要是明天的實驗不成功,我給你白打工三年,一分錢的薪水都不要。」

    「有齊老這句話,我對明天的實驗就放心了。」劉士卿笑道。

    趙德芳接到齊鴻儒的電話之後,根本就不相信困擾全世界海洋學界的赤潮現象,竟然能夠被一家民營企業解決。銀河實業,趙德芳也有所風聞,他承認在功能飲料領域,在演藝圈,銀河實業擁有著不可小覷的實力,但是在赤潮治理這種專業性極強的領域內,絕對不是銀河實業能夠做到的。

    趙德芳很乾脆的就拒絕了齊鴻儒的邀請,不過齊鴻儒在海洋系統內,也算是一個比較有聲望的老前輩了,他多少也要給點面子。自己不能去,卻還是答應了派一到兩個人過去跟著銀河海洋的人,出海觀摩一下。

    齊鴻儒雖然也不甘心,卻也沒有辦法。別說他現在已經退休了,就算是他還沒有退休,他也命令不動趙德芳。趙德芳可不是郭瀟芝,他能夠把郭瀟芝頂得躲在背後流眼淚,是因為他當初得到了劉士卿的保證,在銀河海洋,所有的科研工作,他說了算,而當初在第一海洋研究所,他卻沒有多少說了算的權力。好在,趙德芳答應怕人過來,有他們作見證,不怕他們回去後,不向趙德芳做出匯報,到時候不用發愁趙德芳不服軟。

    時間很快就到了第二天,一大早,趁著天涼快,眾人就乘船出海。船是租來的,不是專業的科考船,不過用來應付這次的出海實驗,足夠了。

    赤潮發生在舟山群島的嵊泗海域,爆發面積大約25平方公里,是近些年來,爆發面積最大的一次。距離發生赤潮海域還有很遠,眾人站在船頭上眺望,就可以看到海水明顯和其他的地方不太一樣了,海水的眼色明顯偏紅。

    漁船又往前行駛了一段距離,停在了赤潮發生海域的中心地帶,這裡是尖葉原甲藻最為集中的地方,趴在船頭上往下看,會感覺到整片海域差不多快成了一鍋稠粥,只是粥裡面不是米,而是讓人生厭的尖葉原甲藻。

    齊鴻儒指揮著人往海裡面撒網,漁船托著特製的漁網在東海中圈出來了一塊一百多平方米的水域。然後齊鴻儒讓人把裝在水箱中的點砂蝦投入到漁網之中。一開始的時候,還感覺不到變化,等到時間稍長之後,眾人明顯的感覺到被漁網圈起來的這片海域,海水的顏色明顯變淡了許多,尖葉原甲藻的數量也沒有周圍海域多了。溫占豪等幾個小年輕一片歡呼,摟抱在一起,又蹦又跳,有幾個感情豐富的,還流出了眼淚。

    齊鴻儒得意的哈哈大笑,嚴格說起來,點砂蝦雖然不是他發現的,卻是在他手中發揚光大的,要不是劉士卿請了他過來,只怕是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走到了海上試驗這一步。

    齊鴻儒走到趙德芳派來的那兩個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的身邊,伸出手來拍了拍兩個中年人的肩膀,「可惜呀,你們趙德芳所長沒有過來,不能親眼見證如此盛況,不知道他得知這個消息後,會不會後悔的腸子都青了?呵呵,麻煩你們回去之後,告訴趙德芳。就說以後我們還要做幾次海上試驗,機會有的是。」

    這兩位助理研究員尷尬的笑了笑,沒有說話。他們的心中以羞憤居多,赤潮爆發這麼多年,國內國際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對之進行研究,直到現在,也未能找到治理的辦法。以前,沒人成功,他們說話的時候,還能理直氣壯,可是今天偏偏銀河海洋成功了,這就堵住了他們的嘴。如果銀河海洋是歐美日的企業或者研究機構,他們就算是難過,也難過不到什麼程度,畢竟在他們固有的思維模式之中,華夏對海洋的研究,是要遠遠落後於歐美日的,輸給人家,不丟人。可是,現在,不丟人也不行了。銀河海洋成立時間也就半年左右的時間,就取得了如此成就,國家海洋局所有研究赤潮的人,都可以買塊豆腐一頭撞死在上面了。

    劉士卿任由齊鴻儒奚落第二海洋研究所的人,他對第二海洋研究所的人沒有多大的好感,當初劉士卿第一次到舟山海域考察赤潮現象,尋找可以克制赤潮的海洋生物的時候,第二海洋研究所也派船前往赤潮海域,結果他們只是採集了一點樣品,就掉頭回去了,連多停留一會兒的時間都不肯。

    船出海是要花錢的,像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專業船隻,出海一次,花費更高,也許是因為花的國家的錢,他們不心疼,劉士卿也管不著他們,但是這不能耽誤劉士卿從內心深處瞧不起他們。

    等到海水不再變淡之後,齊鴻儒指揮著人把漁網拉上來,把困在漁網裡面,已經吃飽的點砂蝦打撈起來。然後又換了一個地方,再次投入一水箱的點砂蝦。這次的實驗,效果和上一次差不多,點砂蝦吃飽之後,尖葉原甲藻的數量不再減少。

    劉士卿不由得皺起了眉頭,「齊老,這一水箱的點砂蝦大概有多少尾?」

    「有七八千尾吧。」齊鴻儒只是根據經驗估算的數字,並不精準,不過也差不了太多。

    劉士卿曲起了手指頭,算道:「七八千尾點砂蝦只是清理一百平方米左右的海域,而且看情況還不能一下子清理乾淨。咱們大概有一百多萬尾的點砂蝦,換算下來,也就只能處理七八十分之一平方公里多點的面積。這片赤潮海域大概有二十五平方公里,換言之,咱們需要差不多二十億尾點砂蝦。二十億和一百萬之間的差距,齊老你不可能不明白吧?」

    這麼簡單的數學題,齊鴻儒不可能算不明白,他笑道:「劉總,咱們這是剛剛起步,只要給我足夠的時間,別說是二十億尾點砂蝦,就算是兩百億,我也能夠給你培養出來。」

    劉士卿搖了搖頭,他感覺用點砂蝦治理赤潮,很有可能進入了一個誤區。兩百億尾的點砂蝦,可不是那麼好培養出來的,而且這裡面存在的困難也必將多的難以想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