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重生之官屠

第四卷 龍溪攻略 第五百三十三章 林遠東要來市裡 文 / 幻狐

    第五百三十三章林遠東要來市裡

    回到白雲山冰湖的別墅裡面,陳子華的心裡依然無法平靜下來。

    林月虹拓印出來的那本畫冊裡面,前後總共出現了二十一種植物,四種動物,三種礦物質,他能認出來的僅僅只有七八種植物,其餘的都無法確定是什麼物種,但羅天琪卻能在極短的時間裡面就確認了幾乎所有的動植物,礦物質也多少有些眉目,這讓他十分的激動。

    對堰湖湖底發掘出來的那些金屬片,他是抱有極大希望的,假若證明這本冊子中記載的藥方可行的話,那麼,湖底發掘出來的那麼多金屬片,將是一筆無法衡量的財富。

    坐在落地窗前,欣賞著冰湖上面的漫天飛雪,陳子華心裡湧動著一種說不出來的情緒。

    接下來的幾天當中,陳子華將圖冊中無法確認的幾樣礦物和種植物圖像拓印出來,通過各種途徑,邀請相關的專家予以辨認,然後逐一採集樣品,送到白雲山蛇盤谷的實驗室當中,讓羅天琪教授進行實驗驗證。

    圖冊當中記載的萃取過程並不複雜,比例什麼的也都一清二楚,所以,僅僅半個月的工夫,羅天琪教授便依照畫冊中的圖畫記載,在一位瑪莎醫院中醫實驗室的醫生配合下,萃取合成了幾種不同的丹丸出來。

    之所以會搞出好幾種,主要是因為其中的兩種礦物質無法確認,只好逐一拿來實驗。

    陳子華雖然非常關心實驗進度,卻不可能一直守在白雲山等候結果,安排好為李紅楓準備的大豆種子之後,他就返回了龍溪市。

    按說這種事根本用不著他親自去安排,不過因為李紅楓的原因,他還是親自去了一趟關西,一直等到與李紅楓見過之後才離開。

    果然不出所料,李紅楓的消息是從韓冰塵那裡得到的,因為農業部對於這種新品種還要進行一系列的檢測實驗,所以想等到農業部發話再開始種,也不知道要等到牛年馬月,韓冰塵便讓把消息透漏給李紅楓,讓他先期在自己的轄區進行試點,一旦成功,政績自然不用說。

    對於陳子華拿來的東西,李家人自己肯定是相信的,所以李紅楓連猶豫都沒猶豫,直接預訂了十萬畝的大豆種子,他所在的地級市,本身就有數萬畝的農場,正趕上春播,一個電話下去,就把這事兒給定下來了。

    陳子華回到龍溪之後,便讓虞思靜把農牧局的局長給找了過來,李紅楓的做法讓他也動了這方面的心思,但龍溪的農業狀況他卻並不怎麼瞭解,因此便想先瞭解一下狀況再說。

    農牧局的局長姓李,名叫李權,五十出頭的樣子,矮矮胖胖的,戴著一副深度近視鏡,穿著灰色的西裝,打著一條藍色的細紋領帶,雪白的襯衣領子,給人一種很規整的感覺。

    指了指對面的長條沙發,陳子華道:「坐下吧,李局長。」

    或許是因為年齡的緣故,陳子華不管在什麼場合,都極少稱呼對方的名字,哪怕對方的職務再低,他都會很正規的稱呼職務,並沒有因為職階的差異,而去稱呼對方名字。

    龍溪是一個工業較為發達的城市,所以農牧局就成了比較冷門的部門之一了,雖然主管的門類不少,農林牧副漁都包括在內,實際上實權卻並不大,若非地處江南,境內漁業較為發達,農牧局還就真成了清水衙門了。

    李權壓根就沒想到,市委書記會叫他過來,他不是沒想過來匯報工作,但龍溪市這半年來風起雲湧,市委班子像走馬燈似的換個不停,讓下面的基層幹部都起了戒懼之心,誰也不敢輕易站隊,唯恐遭了池魚之殃。

    因此,李權與大多數人一樣,冷眼觀察,在沒有確認班子穩定之前,絕對不願意冒險站隊,儘管陳子華這個市委書記看起來似乎穩若泰山,但他上任後,得罪的人幾乎一茬接住一茬,彷彿成了眾矢之的一般,像李權這樣沒有靠山沒有實權的人,更不敢冒險投靠了。

    假若年輕上十年二十年的,李權絕對毫不猶豫的投到陳子華的麾下,但現在不行了,他已經五十出頭,折騰不起了,最多再干一任就要退下來,所以要求穩。

    但今天接到市委秘書長虞思靜的電話,李權知道躲不過去了,雖然不知道市委書記找他談什麼工作,但如何表態,卻已經迫在眉睫,不同的心態,在處理問題上,所表現出來的方式和態度肯定不同,自己稍有不留意,就會給陳書記留下不好的印象。

    「陳書記,我來跟您匯報一下工作,」不等陳子華開口詢問,李權便迅速的打開手裡的文件夾,把自己分管的部門工作進行著匯報,別看農牧局表面上沒有什麼實權,實際上分管的部門極多,不少部門都有一些特殊權限的,李權作為農牧局的老局長,門道自然一清二楚。

    陳子華點了點頭,坐在辦公桌後面,認真的聽了起來。

    李權從踏入陳子華辦公室的那一刻起,便收起了自己的小心思,專心致志的放在了工作上,與當初副市長錢安祥的心思差不多,李權覺得,今天或許就是自己的一個機會。

    平時沒事兒的時候,李權沒少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上動心思,對全市的農業狀況完全瞭然於胸,從農業佈局到農民收入,方方面面匯報得非常的細緻,同時也提出了不少自己思慮已久的構想,他想通過這次匯報工作,觀察一下這位新市委書記對於農業方面的態度。

    陳子華一邊聽,一邊用指節輕輕的叩擊著辦工作,有節奏的叩擊聲,居然給人一種輕鬆而又沉靜的感覺,不由自主的就會讓人跟著陷入沉思。

    李權一邊匯報一邊默默的觀察陳子華的神色,只是陳子華始終都沒有插話打斷過他,也沒有流露出任何可供他參考判斷的神情,不禁心裡有些患得患失起來。

    陳子華待李權匯報結束,抬起頭看了李權一眼,道:「看起來,李局長對龍溪的農牧狀況,心裡還是有一本賬的,不知道咱們市,大豆的種植狀況如何?」

    李權聞言一愣,不知道陳子華怎麼會扯到大豆上去,略一沉吟便道:「大豆在龍溪也有分佈,不過大多都在比較落後的偏遠縣區有種植,比如山南縣、華坪縣等,而且不是主要農作物,大多時候都是與其他農作物套種。」

    陳子華道:「為什麼會是這樣?」

    李權道:「這跟咱們這裡的氣候有關,龍溪所處的位置,溫度高,無霜期長,一年當中約為300天左右,而且日照時間短,夏至日照約為14—14.5小時,雨量充沛,降水量多在1500毫米左右。」

    「由於無霜期長,栽培制度複雜,大豆品種極為繁複,有四月初播種的春大豆,有五月下旬、六月上旬播種的夏大豆,也有遲至七月下旬、八月上旬播種的秋大豆,而以麥豆一年兩熟制的夏大豆為主,春大豆次之,秋大豆極少。」

    李權琢磨了一下又道:「而且,咱們這兒的大豆含油量較低,含蛋白量高,抗病毒能力弱,咱們國內每年大豆的需求量雖然極高,但大多都是用來搾油,與進口大豆相比,本地產的大豆競爭力明顯較低,所以,國內很多企業寧願用進口大豆,也不願意用國內的大豆。」

    陳子華恍然有些明白,用來搾油的話,出油率嚴重影響了國內大豆的市場競爭力,出油率較高的進口大豆在成本相同甚至稍高的情形下,收益都比國產大豆要高得多,所以,搾油企業自然而然的就會選擇進口的大豆,這樣,對國產大豆的種植自然也就產生了影響。

    從抽屜裡面拿出一份資料,隨手翻了翻,遞給李權,道:「你看看這個。」

    這是實驗室專門為新品種大豆印製的說明資料和宣傳資料,都是這次去關西之後帶回來的,等李權翻開看了一會兒了,陳子華才道:「農業部正在對這個新品種進行試點,遼北的沐春市這次訂購了十萬畝的春大豆,農牧局可以組織相關專家去考察一番。」

    李權看到這些資料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上當受騙,不過聽了陳子華的介紹之後,心裡卻是微微一動,道:「咱們這裡主要是夏大豆,倒是不妨去考察一下。」

    陳子華點了點頭,道:「資料你拿回去找相關人員研究一下,然後親自去考察考察,是不是適合咱們這裡種植,先做到心裡有數,既不能錯失良機,也不要盲目的跟風。」

    等李權離開之後,陳子華打了個電話給林月虹,詢問堰湖底的發掘工程進行得如何了,為了加快挖掘速度,不但增加數十名潛水人員,還動用了不少的深水機械,按照他的本意,爭取在一兩個月之內完成這項工程。

    電話剛通,林月虹便低聲道:「老闆,這邊出現了純文字的金屬片。」

    陳子華聞言心裡一跳,道:「送到翠湖賓館,我馬上過來。」

    掛了電話,正打算出去,卻見虞思靜從外面推門進來,道:「陳書記,省政法委林書記要來市裡,方才省委辦來電話通知了。」

    陳子華眉頭一皺:「林遠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