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熱血官途

第一集 到西部去 第一章 初臨西部 文 / 釣魚

    「讓青春綻放出想像、乘著夢飛翔;

    未來的渴望、在我手上;

    我要點亮、夢的星光……」

    廣袤的原野上,一列西行列車靠近中部的車廂內,幾個年輕人低聲哼唱起陳曉東的《青春綻放》,臉上洋溢著青春、自信、熱情似火的氣息。

    他們都是響應國家號召,參加「西部計劃」的大學生,每個人對未來都充滿了美好的想像。

    這歌聲極具感染力,很快傳遍整個車廂,大家都跟著唱起來。

    歌聲嘹亮,穿透了車廂,飛上天空,飛向西部的大地。

    平德縣位於西海省東部,是平樹州兩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縣內平地、山地各佔一半,平均海拔達到兩千三百二十八米,縣內最高的拉達爾峰高達五千多米,峰頂常年為冰雪覆蓋。

    縣域東部的四個鄉是縣裡的主要農作物生產區,其中以長壩鄉的耕地面積最多,由於土地沙化嚴重,加上海拔較高,農作物產量普遍較低。

    作為「西部計劃」的志願者,李辰被安排到平德縣,他又提出下基層的特別申請,最後被派到長壩鄉,支援當地的遠程教育和信息網絡建設。

    李辰到長壩鄉報到的時候,鄉里正要開會,簡單介紹以後,鄉黨委書記徐平讓李辰也一起參加會議。

    「小李,你是大地方來的,等會也給我們出出主意。」

    「徐書記,我來長壩,就是來做事的,有什麼要做的,您儘管吩咐。」

    李辰連忙表態,他將自己放得很低,未來一兩年,長壩就是他工作的地方,而徐平就是他的頂頭上司。

    「小李是高素質人才,只讓你做事,浪費了,得讓你的頭腦發揮作用。」鄉長尤匡迪也笑著說道。

    「尤鄉長謬讚了,」李辰連忙說道。

    能夠馬上參與到當地的具體事務中,這也是李辰非常樂於看到的。

    在前往西部之前,申城團市委曾經組織了一次「西部計劃」志願者先進事跡報告會,暨新老志願者交流活動。以前的師兄師姐都告誡他們,到了西部,一定要從小事做起,要耐得住瑣碎,耐得住清閒。

    而在私底下,很多志願者都說自己是打雜的:兩年的時間,他們什麼事情都沒有做,就是做了些打雜的瑣事。

    李辰也不想用兩年的時間去打雜,他想做一些事情。長壩鄉黨政兩位領導的話,給了他極大的希望。

    「好了,大家都坐,這次找大家來是為了什麼事情,我想大家也都知道了,」徐平坐到會議桌的正前方,抬起手用力一揮,很有一把手的氣勢。

    「今年,老天爺給路,鄉里種的土豆收成不錯,全鄉收了好幾十萬斤土豆,現在這些土豆都要爛地裡了,大家說說該怎麼辦。」

    李辰聽了有些迷糊,好好的土豆,怎麼會爛在地裡?

    「徐書記說得不錯,今年全鄉十二個村寨,土豆總產量很可能超過百萬斤,我們平德縣其它幾個鄉的土豆產量也有幾十萬斤,去年那些外地客商今年都沒有來,這麼多土豆賣不出去,再這樣下去,土豆就要爛掉,老百姓今年的收成就要泡湯。」

    相比徐平的粗獷,鄉長尤匡迪戴了副無框眼鏡,顯得文質彬彬,講話也很有條理,思路清晰。

    「土豆這個東西,並不好保存,時間一長,就要發芽、腐爛,我們必須盡快想個辦法,將這些土豆賣出去。」

    李辰這時候才聽明白,因為去年土豆的價格高,石壩鄉今年大規模種植土豆,加上風調雨順,土豆收成不錯,大家都指望能賺一筆,沒想到挖出來的土豆卻賣不出去,成了鄉里的難題。

    這個比「谷賤傷農」還要厲害,很可能血本無歸。

    尤匡迪發言以後,副鄉長彭飛接著說道:「我來說兩句吧,大家都知道去年土豆的價格高,所以今年很多人都改種土豆,不但我們長壩鄉是這樣,平德縣其它鄉是這樣,好像全國都是這樣,前兩天電視上也有提,所以去年來我們這收購土豆的外地人都不來了。」

    「這麼多土豆,就我們平德人哪裡吃得完?」

    「小李,你們那是不是也種土豆了?」黨委書記徐平突然問道。

    李辰搖了搖頭:「我們那邊,種土豆的倒是不多,不過我也看電視上的新聞說了,北方幾個省區的土豆收成都不錯,而且普遍滯銷。」

    「是啊,全國的土豆都多了,我們的土豆更難賣出去,」尤匡迪歎了口氣,滿臉愁容。

    「鄉里農經站前段時間聯繫了一些客商,川南有個澱粉廠倒是有意收購,但是要我們運過去,一斤土豆給三毛五的價格,如果到地頭收的話,就只能給一毛錢一斤。」

    「一毛錢一斤?那還不如爛地裡!」徐平猛地一拍桌子,怒道。

    「是啊,一毛錢一斤的話,連種子化肥的錢都收不回來。」農經站的人也搖了搖頭。

    「一斤三毛五,還要運到川南,運費都不夠。」

    「小李,你們那邊的土豆賣多少錢?」尤匡迪又想起李辰。

    李辰想了想:「菜市場買的話,大概兩塊錢一斤的樣子,批發價應該要便宜不少。」

    「這個價格是很高,不過從平德運過去,上萬公里的路途,運費、損耗都不小,運到了也爭不過別人,關鍵是我們也沒有路子,」尤匡迪沉思著說道。

    「好了,具體的情況都知道了,大家說說看,有什麼辦法能讓咱們的土豆賣出去的,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說出來,誰要是能在這上面立功,鄉里一定要重獎。」徐平將茶杯頓在桌面上,講話的氣勢很足。

    與會的十幾個人相互看了看,過了一會兒,才有人說道:「我看還是和川南那邊的廠商聯繫,價格低些也沒有辦法,總比都爛在地裡要好。」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老百姓辛辛苦苦大半年,不能還讓他們往裡面貼錢,」徐平想也沒想,就將川南的提議否決了。

    「大家再想想,不能虧了老百姓的血汗錢。」

    「要不,還是問問縣裡、市裡面,能不能幫我們解決一些問題。」

    「這個也很難,今年不止我們長壩,平樹州幾個農業縣,都存在土豆滯銷的問題,上面也沒有能力解決,」尤匡迪搖了搖頭。

    會場一時有些沉默,大家能想到的辦法,無非就是那麼幾種,他們又不是搞經營的,這方面確實不太擅長。

    李辰也在思考,通過怎樣的方式,才能夠將長壩積壓的土豆賣出去。

    今年全國範圍內土豆豐收,短期內形成供大於求的局面,長壩又地處西北,交通不方便,運輸的成本高、損耗大,競爭劣勢明顯。

    結合自己平常看的書、看到的一些營銷案例,李辰琢磨出幾個辦法,不敢說可以讓長壩鄉積壓的土豆一售而空,但肯定會有效果。

    最重要的,就是要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可能找到機會。

    李辰耳邊聽著會議室裡此起彼伏的聲音,感覺鄉幹部們提出的主意都沒有切中要點,有幾次,都想主動發言。

    不過,他還是忍住了,一個剛剛到陌生地方參加工作的年輕人,需要謙虛、穩重一點,不適合隨便冒頭.

    多做事、少說話,這是他從書本上、別人那裡學來的官場新人守則之一。

    這樣的守則,他整理了很多,一條條都記在本子上、記在心裡,時刻牢記,謹慎把握。

    一個沒有背景的年輕人,想要在官路上混,並不容易。

    「是不是聯繫一下省裡的媒體,幫我們發佈一些消息,我看最近央視的、外地的媒體都在報道土豆積壓的新聞,或許能夠起到一些作用。」副鄉長彭飛這時候提出一個主意。

    「我看這個可以,」徐平高興地拍了下桌子,比較認同。

    「還有那個什麼網絡,聽說那上面有什麼消息都傳得很快。」

    李辰有些意外地看了看彭飛,又看了看徐平,他剛才也想到借助媒體和網絡的力量,沒想到長壩這麼偏僻的地方,一個鄉黨委書記、一個副鄉長,也都能想到這些。

    看來,網絡的影響已經無處不在。

    「發佈消息可以,不過消息的內容,需要慎重,這次去縣裡開會,於縣長就批評我們沒有規劃,盲目擴大土豆的種植規模,」尤匡迪看了彭飛一眼,臉色有些陰鬱地說道。

    李辰微微一愣,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不知道尤匡迪為什麼流露出反對的意思。

    李辰沒弄清楚,在座的這些長壩鄉幹部卻聽得明白,剛剛還很振奮的勁頭,一下子萎靡不少,就連彭飛也臉色尷尬地張了張嘴,最終還是低下頭去。

    「這個不用擔心,只要能讓老百姓少點損失,我們受點批評算什麼?」徐平把手一揮:「這件事,就由彭鄉長負責,要盡快、盡可能造成影響,有什麼問題,我給你們擔著。」

    李辰這時候也明白了,尤匡迪是擔心長壩鄉土豆滯銷的問題鬧大了,會被上級批評。

    李辰的心裡不由一涼,他看得出來,與會的人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和尤匡迪有同樣的想法。

    也怪不得很多事情辦不好,大家的顧慮太多。

    倒是徐平的擔當,讓李辰很有好感,在他看來,當官就要做這樣的官,鐵肩擔道義,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