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熱血官途

第二集 風生水起 第二十九章 走進大山 文 / 釣魚

    「小李,別看我們胡書記喜歡胡吹,他是真心為大山村的發展著想,每天都在琢磨搞幾個項目,幫助大山村脫貧致富,讓村民過上好日子,你可一定要幫幫他,」陳旭東笑著說道。

    胡吹不幹了,大聲抗議:「陳主任,不帶你這麼說話的,我老胡什麼時候胡吹過?不過小李你是能人,有什麼好主意,可一定不要忘了我們大山村。」

    李辰千里下錦城,一力搞定長壩鄉數萬噸土豆的事情,已經在鄉幹部中間廣泛流傳,胡吹得知眼前這個年輕人就是傳說中的能人,變得更加熱情,一定要他為大山村的經濟發展指點迷津。

    李辰哭笑不得:「胡支書,我下來考察,就是想給咱們鄉找找發展機會,不過,我對你們大山村的情況一無所知,你讓我怎麼出主意?」

    「是啊,老胡,陳主任和李幹部他們來咱們大山村,路上肯定辛苦了,先讓他們休息一下,等會到我家吃飯去,咱們邊吃邊聊,好好說道說道。」趙信巖看起來三十出頭,比胡吹更年輕,相比胡吹的活絡,這位年輕的村長反而顯得更加穩重。

    這對組合倒也挺有意思。

    胡吹搓了搓手,哈哈笑道:「是是是,先休息,再吃飯,才有精力為咱們出謀劃策。」

    李辰他們一大早就從隔壁的村子趕過來,由於道路實在難走,雖然距離不遠,這會兒也快十點鐘了,休息休息,正好吃飯。

    這一路在車上顛簸搖晃,人都有要散架的趨勢,李辰他們也沒客氣,就在村部休息了一會兒,直到趙信巖過來請他們去吃飯。

    村裡沒有專門的飯店,上面領導下來,一般都安排在村幹部家裡。李辰他們到的時候,村長趙信巖家的桌子已經擺好了,除了李辰他們四個人,還有村支書胡吹、村長趙信巖,以及村裡的會計胡大有,通訊員張國棟,村小的老師胡曉芳,一共九個人,將趙信巖家的八仙桌做得滿滿的。

    至於趙信巖的老婆,還有他的兩個孩子,都只能在廚房開小灶。

    桌上的菜談不上豐盛,不過也有肉有魚有雞,特別是擺在正中間那盆燉土雞湯,鮮香爽口,餘味繚繞,絕不是飯店那種高壓鍋燜出來,用高湯調製的雞湯可比。

    酒用的還是平樹一帶流行的麥酒,與別處的酒不同,剛入口時有點酸澀,還有點苦,然後就是淡淡的香甜味,越回味這股香甜味越濃。

    「小李,吃出來沒有?這酒可是咱們老趙壓箱底的寶貝,五十年陳釀啊,而且趙氏麥酒還是咱們大山村十大特產之一,很好喝吧?」酒一喝,胡吹又嚷嚷上了。

    陳旭東照例要打擊他:「拉倒吧,老胡,你們大山村啥時候又搞出十大特產來了,我怎麼就沒聽說過?」

    「切,那是你這個經濟辦副主任的工作沒有做好,下面村子有什麼特產都不知道,」胡吹與陳旭東針鋒相對,但也沒忘了讓李辰品評趙信巖家的酒:「小李,你說句實誠話,這酒到底怎麼樣?」

    「是挺好的,不說這是麥酒,我還以為是葡萄酒,」李辰笑著說道。

    胡吹豎了豎大拇指:「小李好眼光,這裡面本來就有葡萄,在麥酒裡加入葡萄,既有麥酒的香,還有果酒的甜,也就咱們大山村才能喝到。」

    陳旭東翻了個白眼,也懶得跟他抬槓了。

    李辰對這種麥酒倒是很感興趣,華夏市場上常見的酒種類有白酒、黃酒、啤酒和果酒,另外各地還有一些小眾的地方酒,譬如米酒、青稞酒、麥酒、藥酒等等。

    麥酒的口味類似於黃酒,但就口感來說,桌上這種加了葡萄的麥酒帶有甜味,又不像葡萄酒那麼澀,很適合不太喜歡酒的人喝。

    喜歡酒的人都知道酒香怡人,但對那些不喜歡喝酒的人來說,不管是度數高的白酒、洋酒,還是低度的黃酒、葡萄酒、啤酒,甚至現在流行的淡口味啤酒,他們都會覺得難喝。

    但如果是桌上這種麥酒,應該就不會了,因為這種酒的酒味很淡,口味很像酸奶飲料,但又確實是酒。

    因為下午還要做事,大家就沒有喝太多的酒,李辰與每個人都碰了杯,在觥籌交錯中,相互之間也變得熟悉起來。

    吃過飯,胡吹就迫不及待地嚷嚷道:「小李,我帶你四處看看,等看過以後,你就給我們大山村出幾個主意。」

    這傢伙是盯上李辰了,一定要從他這裡弄到錦囊妙計。

    李辰不由苦笑,他哪裡有什麼錦囊妙計:「胡書記,我先看看,有沒有好的辦法,我可不敢保證。」

    「老胡,小李他們剛來,你就讓他們先歇歇,」趙信巖說道。

    李辰道:「胡支書、趙村長,不怕你們笑話,我老家是平原,打小就沒見過山,看到這山啊,我就興奮,我就先四處轉轉,你們也不用陪著,忙你們的就是了。」

    「那怎麼行,我老胡也沒什麼事,正好陪你們看看大山村的新十景、老十景……」胡吹立馬嚷嚷起來,旁邊的趙信巖拉了拉他手臂,胡吹不解地瞪了他一眼:「老趙,幹什麼呢?」

    「呵呵,書記,你忘了咱們這還有點事情沒辦完呢!」趙信巖擠了擠眼睛,目光向李辰和林子涵那邊撇了撇。

    胡吹與趙信巖搭班子好幾年了,相互之間已經非常熟悉,一看趙信巖這副表情,就知道他有話說:「老趙,什麼事?」

    趙信巖貼近胡吹耳邊道:「老胡,你怎麼搞的,沒看到人家一男一女,兩個小青年,你跟著摻合什麼?」

    胡吹看了看對面的李辰和林子涵,這才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那小李你和林科先去玩,我們這裡是有點事情。」

    趙信巖忍不住撇過頭去,老胡啊老胡,平常你都能說會道的,今天這是怎麼了,你說小李就說小李好了,怎麼也將林科說出來了,這不是讓人尷尬麼?

    李辰倒是覺得有些怪異,不過林子涵還是一副淡淡的模樣,讓人看不出她心裡在想什麼。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李辰奉行的一條做事準則,特別是在現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很多東西,沒有親眼看到,就不能相信一定是真的,就是親眼看到,也要仔細分析,才能看的明白。

    對於經濟發展這種事情,更是如此,不存在那種放到哪裡都行的經濟發展策略,有很多地方在做出經濟決策的時候,用拍腦袋代替科學調研,想當然地做出決定,結果就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

    李辰非常討厭這種勞民傷財的決策。

    李辰決定將每個村都跑一跑,看看這些村子的具體情況,有哪些條件,他沒有讓村裡的幹部相陪,他想一個人先看看,不要受村幹部們的想法影響。

    林子涵要一起來,李辰並沒有異議,因為他知道這個女人很少說話,其實她是否一起並沒有太多區別。

    大山村在山裡,山勢蜿蜒起伏,頗為壯觀,在幾個較為平坦的地方,形成了幾個聚居點,其中村部所在的這邊村民最多,最遠的聚居點還要走很長一段路。

    山上大多數地方都長滿了樹木,樹木的品種很多,有松樹,也有櫟樹等等,有的樹木很高大,有年頭了,這裡的樹木很難運出去,村民也就沒有砍伐的想法,才有這一片鬱鬱蔥蔥的山林。

    比較平坦的地方都已經被開發,有的地方種上了果樹,還有的地方開墾成為農田,地裡種的莊稼主要是自己吃。

    李辰也知道大山村的一些情況,山裡的田地少,土地也貧瘠,種糧食的產量並不高,果林面臨運輸難的困境,實際上也不好發展。

    胡吹一直想在大山村搞旅遊,只是這個想法也有點一廂情願,因為交通不便,就很少遊客願意到這裡來玩,按照胡吹的說法,大山村可以成為景點的地方很多,但卻沒有一個特別的,可以吸引遊客長途跋涉而來的品牌景點。

    李辰與林子涵順著山間小道四處晃蕩,吹著山風,享受大山裡的寧靜,倒覺得來這裡旅遊確實不錯,就是交通太不方便了一點。

    他們看到好幾個地方,都豎著一塊牌子,牌子上面寫著「大山夕照」、「有風來儀」等等,還有一個地方寫著「雁閣聽濤」,顧名思義,這裡應該有個閣,不過眼前卻什麼都沒有。

    這些,大概就是胡吹所謂的大山村「新十景」、「老十景」了。大山村這個村支書還是蠻有想法的,但是這些想法受制於條件,卻很難有什麼作用。

    過了「雁閣聽濤」,前面的平坡上又是一處村民聚居點,靠近路邊有一座木房子,門口竟然掛著「吃飯」、「商店」的牌子,這是李辰上山以來,看到的第一個商店,也是第一家飯店。

    而在不遠的地方,李辰還看到幾間破舊的木屋門口,豎著一根旗桿,旗桿頂端飄揚著鮮艷的國旗。

    李辰好奇地走了過去,剛剛走到那個掛著吃飯的木屋門口,就聽到有個公鴨似的聲音,用帶著地方口音的普通話招呼:「吆,這位帥哥、美女,是來我們大山遊玩的吧,進來吃個飯啊,我們這有大山最純正的土雞,還有自釀的大山麥酒,快進來坐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