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戈壁水世界

龍騰世紀 第013章 有了收穫 文 / 彎腰的人

.    魚塘附近的土地上紫花苜蓿長勢很好。為了將來灘羊種群擴大的需要,李大山要李賀再購買一些草種,在現有草場附近的空地播撒,反正現在魚塘那裡的地下水在靈氣的吸引下,已經擴散到千米之外。現在戈壁灘下面的水含量已經很高,只要播種初期適當澆水,以後草根自己都能找到水源。只要避免病蟲害,基本上就能確保牧草豐收了。

    那些成年灘羊果然不負眾望,母羊很快又都懷孕了。李大山看著兩隻公羊就覺得它們很能幹,也很幸福,每人平均有十個老婆,而且生孩子還不罰款。如果不是有人類宰殺,天敵捕食,它們的日子還真和神仙差不多了。

    看著羊兒悠閒自得的樣子,李大山覺得幸福其實離每個人都很近,關鍵是自己要對所得的感恩,對失去的淡然。

    時間到了初夏,這些母羊又生下了二十四隻小羊羔,雖然雙羔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很高,年產羔率達到了驚人的250%。而且這些羊都是經歷寒冬過來的。相信到了秋天,它們一定還能生更多的小羊。

    現在李大山一共有七十隻羊,所需要的飼草也多了很多,所以李大山也經常幫李春花割草餵羊,兩個人的感情也在忙忙碌碌中有所發展。

    農場的防沙林生長速度很快,特別是駱駝刺、芨芨草這些本來生命力就很頑強的植物更是瘋長,很多都發出了新枝,將周圍的沙地完全遮蓋住。附近再也不會有流沙跑來跑去。如果胡楊再長大一些,擋住大風,那麼這裡就將成為一個創造奇跡的地方:有水有地,有草有樹,牛羊奔走,鯉魚騰躍,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現在李大山已經很少請人澆水了。基本上一周才請二十人給樹草澆一次水,這樣就能使它們維持良好的生長狀態。這也減緩了李大山緊張的資金狀況。

    不過用錢的地方還是很多,主要是黃河鯉吃糧食太厲害了,這是李大山根本沒有想到的。這些黃河鯉已經有一斤多重了,有些甚至差不多有兩斤了。現在餵食的時候,那黑壓壓一大片,水面上全是魚的背脊,讓人看著全身起雞皮疙瘩。

    鯉魚的餵食量一般在其體重的3—5%左右。去年魚小,糧食消耗還不厲害,一年才花了二十多萬。到了今年,二十多萬黃河鯉每天消耗的糧食就達到了兩噸多,一天差不多就要四千元錢!

    李大山早就沒有錢了,現在連員工的工資都已經拖欠了三個月了。這些糧食一部分是從村民手上賒欠的,還有一部分則是找楊一平他們借的四十萬元從縣裡面購買的。李大山總算是種下苦果自己嘗。雖然眼下的危機還不明顯,但是光這樣支出,沒有回報,讓李大山很是焦躁,做事情都沒有底氣了。

    看到這種情況,李春花和李賀都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還是要減少支出,增加收入才是關鍵。他們兩個找到李大山商量,賣出部分黃河鯉。因為現在魚塘裡又有了很多小魚苗,要是不賣魚,這些小魚沒有生存空間,長不大,到時候就得不償失了。

    可是聯繫了幾家有實力的鮮魚批發商,李大山都沒有聽到讓人高興的消息,事情的進展讓人很不樂觀。這些批發商都有收購的意願,但是給出的僅僅是精養塘的黃河鯉的價格,十五元左右,如果品質好些,願意出到十八元。李大山看到談不攏,決定自己到靈遠找銷售渠道。

    儘管李大山對自己飼養的黃河鯉很有信心,但是首先要弄些樣品給人品嚐,得到市場的認可才行。為此李大山特意下水捉了兩條兩斤左右的黃河鯉上來,要李春花按照清汆黃河鯉的做法做了,三個人和爺爺一起品嚐。結果黃河鯉的美味讓大家讚口不已。這兩條黃河鯉肉質鮮嫩,沒有一點泥腥味,大家很快就把兩條魚一掃而光。

    李全學老人還親口肯定,這魚比他當年吃的野生黃河鯉還好吃。大家聽了這話,都鼓足幹勁,準備捕些黃河鯉到靈遠去闖闖市場。好東西一定不會被埋沒在鄉野無名之地。

    為了捕魚,李大山從鎮上請來了專業捕魚隊。這些專業人士手上有各種大小網眼的拉網,可以根據客戶的需要進行選擇性捕撈,而且他們下網合理,捉魚老練,不會對小個體的魚造成傷害。

    李大山這次請的是望水鎮最有名的黃豐田,他的捕魚隊經常在靈遠一帶的大漁場接活兒。因為現在還不到捕魚的高峰期,所以他們都在休養,儘管李大山的捕撈量很小,但是他們還是立即就答應了——他們已經很久沒有在家鄉附近捕魚了,大家都想看看是個怎麼樣的魚塘。

    為了捕魚方便,李大山特意下水了一次,把原來砌起來的井口扒掉,再在平口位置安好隔離網,又用泥土把周圍鋪蓋嚴實。

    現在已經是九月上旬,等黃豐田他們來到魚塘的時候,聽到捕魚消息的附近村民,早早的把魚塘圍得嚴嚴實實。大家幾乎都沒有見過捕魚的場景。

    黃豐田今年已經快五十歲,見過的魚塘無數,但是李大山這樣的魚塘他還是第一次見,而且魚塘裡面的黃河鯉多得出奇,又沒有安裝增氧機,這打破了他的常識。黃豐田開始覺得李大山是個很神奇的人。

    李大山和黃豐田說了自己的要求,捕撈一千條兩斤左右的黃河鯉,而且告訴他這裡面只有黃河鯉。黃豐田這時再也忍不住發問:「大山兄弟,你這魚塘我瞧著奇怪啊。這麼大的密度,還沒有增氧機,你不怕死魚嗎?」

    李大山這才覺得自己的魚塘是有些古怪,魚兒從來沒有浮頭現象,吃食活躍,生長這樣的魚塘想不掙錢都難。要知道,很多魚塘光是開增氧機一年的電費就很高了,還不說餌料、藥物。李大山笑著說道:「我這黃河鯉是靈遠一家專門培育黃河鯉的機構研究出來的最新產品,去年春引進的種魚。這種魚生命力頑強,生長也很快。」

    黃豐田也不知道靈遠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家機構,但是好的親魚本來就是養殖戶的寶貝,他也不好打聽得太過仔細。

    黃豐田按照要求,把專捕兩斤魚的拉網在岸邊一字鋪開,一起來的六個人穿著雨衣,牽著拉網從水裡慢慢走過。拉網其實是個很有技巧的活兒,拉網腳的人要使大力氣,壓住網底,不然魚都從下面跑掉了。拉上面的人則要控制好節奏,穩步前進,避免太過驚嚇小魚。這次捕魚的量小,黃豐田只是指揮六人拉了幾十米,就決定圍邊。

    等拉網靠攏岸邊,成千上萬條黃河鯉在水面飛來飛去,場面十分壯觀,看得圍觀的群眾大呼過癮。由於網眼的關係,那些小些的黃河鯉都從網眼中溜走了,只有兩斤以上的魚大概兩千多條留了下來。那些十多斤的親魚則是一個未見,大魚游得很快,圍邊是很難捕到它們的。選留了大些的黃河鯉一千來條,其他的魚都放回了魚塘。

    看到一網輕鬆捕到這麼多魚,黃豐田他們很是高興,而李大山幾個則覺得再正常不過了。

    黃豐田他們還帶來了專門裝魚用的罐裝卡車,上面還有氧氣供應,運輸上千公里,魚兒也不會死亡。租借了它們的裝魚車,付清了捕魚的工錢,又送了幾條鮮魚給他們,李大山把黃豐田一行送走了。附近圍觀的村民也都散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