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戈壁水世界

龍騰世紀 第二卷 覓地再起 第092章 與樓坪村簽約 文 / 彎腰的人

.    到農場,劉福將商談的情況報告了李大山,李大山聽甚感慨:西北大地雖然貧瘠,但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沒有屈服,而是頑強的和命運相抗爭。這些年因為人口增加,環境破壞越來越嚴重,要想在這裡生存下去,也是越來越困難了。聽說劉福答應老劉頭的女兒女婿到福成公司上班,李大山非常高興的表揚了劉福,說積一善,而得百福,就是應該這麼做。

    樓坪村的老百姓見老劉頭都堅定不移的支持農場「兼併土地」,加上已經看過了日新村的新房新生活,大家都轉而同意此次的合作。從婁書記瞭解的情況來看,現在全村1的人都贊成,並且希望能早點開始項目建設。聽了這個消息,王書記和李大山都鬆了一口氣,王書記還特別打電話感謝李大山,說如果沒有李大山預備在前,這次的合作行為多半就泡湯了。李大山早前開展日新村扶貧計劃,其實根本不是為了給日後的兼併行為做個樣板工程,現在有這麼好的示範效果,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各個準備環節都完成以後,陽平鎮政府就正式舉行了樓坪村與八鯉農場合作簽約儀式。由於此次合作涉及到的土地面積達近5000畝,規模很大,羅平區的很多重要領導都出席了簽約儀式。在儀式上,李大山代表福成公司在合作協議上簽了字主任老婁則代表樓坪村簽了字,鎮政府作為監督機構也由劉鎮長簽字監章,另外全村125戶的戶主也都在合同的附件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協議詳細規定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時間期限為50年。至此,樓坪村畝耕地,500畝宅基地、自留地就全部併入了八鯉農場的福成子公司李大山有意而為的農場擴張行動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少量的土地流轉經鎮政府相關部門批准就可以了,但是樓坪村的項目涉及到5000畝地,所以全程都由羅平區農業局經辦、審核。由於有市、區主要領導的關照,區裡面的工作部門對李大山倒是很客氣,沒有刁難和剋扣,各個該走的程序都是按時間要求及時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樓坪村搬遷工作。李大山也多次和場領導協商此事,大家都認為,如果還像日新村那樣,新村建設佔地上千畝,是對本就緊缺的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最後李大山決定在日新村旁邊為樓坪村的老百姓修建新居,這樣公共綠地和水電設施都可以共用,避免重複建設,而且搬遷之後,樓坪村的村民也可以多向日新村的老百姓學習學習。要想實施此計劃難度並不大,因為現在這些土地基本上都已經確定屬於八鯉農場,日新村的村民已經好幾次要求和農場辦理土地轉移手續了。

    福成公司成立以後,李大山別的都沒有管。但是在他的強烈要求下,九萬多頭灘羊、小尾寒羊徹底實現了雜交。儘管劉福和劉善成都不理解李大山為什麼這麼做是當他們知道八鯉農場原有的灘羊的雜交繁殖率後,都閉上了嘴巴。此時已經到了十一月份,檢驗此舉成敗的時候到了,結果,九萬多頭灘羊、小尾寒羊中的五萬隻成年母羊一共生下了十一萬隻小羊羔,這麼高的生產率甚至達到了良種小尾寒羊的繁殖率,讓劉福、劉善成兩人驚訝不已!不過驚訝歸驚訝,劉福、劉善成以及他們的幾十個手下立即陷入了照顧小羊羔的無盡忙碌之中,連牧草、粗糧等都從其他草場調撥了不少。

    不僅福成公司取得了大豐收,日新村的村民員工也迎來了雜交灘羊的第二次生產。原本180只左右的種群又增加了1c0多只小羊羔群擴大到了300只左右。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半時間,每個村民原來的50只灘羊就增長了6倍!如果是完全市場化的養殖,等這些小羊長大些只至少價值500元,增加的250只總價值竟然達到了12.5萬元!不過民都清楚,沒有李大山和農場工作人員的幫助和指導有農場提供的種羊和牧草,這些都是夢中花月望而不可得。所以沒有一個人心存抱怨,也沒有一個人提出來要單干。

    不然不僅他們自己的良心過不去,就是家裡、族裡的老人也要拿最犀利的話語咒罵這些吃飽了忘記恩人的傢伙。

    正因為如此,唐書記幾次向李大山提出到上級部門辦理土地轉讓手續。現在,李大山正好需要利用日新村的土地,所以也就答應了下來。長風縣的領導也多次來日新村考察過,對該村的巨大變化都有深刻印象,加上當地村民都簽字同意轉讓土地,在請示草原市的領導同意以後,按照原來的合同規定,要求土地管理部門為八鯉農場辦理了日新村九千畝土地的無償劃撥手續。這樣,李大山除了八鯉農場的三萬畝地,從銀行購買的十二萬畝地,加上新添置的樓坪村五千畝,及日新村的九千畝,李大山現在一共擁有超過十六萬畝地,折合一百零六平方公里!雖然這些土地的利用率還很低,但是只要給李大山一些時間,完成這些土地的改造工作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雖然樓坪村和日新村並不在一個行政縣域內,但是當地的老百姓聽說李大山要在日新村旁邊為他們修建新房,一個個高興得嘴都合不上了,哪管這地是哪個縣,哪個區的。不過李大山還是就搬遷計劃請示了陽平鎮的王書記,對方現在是一心期待李大山帶領當地老百姓發家致富,對這些小問題並不在意,沒怎麼想就答應了。反正這些村民、土地都還在,只是換個地方、換個主人而已。

    按照當初的協議,李大山負責給樓坪村的農戶修建新房,每戶面積不少於1平方米,以上(人)每增加一人,就增加住房面積20平方米。這個政策和日新村當初差不多,大家覺得完全夠用,也就同意了。以此為代價,村民將自己的自留地和宅基地無償交給福成公司使用50年。按照每戶農房修建成本7—萬元計算,福成公司花了930多萬購買了這500畝地,而且各種配套設施還得花上一些錢,價格可算貴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