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領導

第一卷 南雲卷 第490章 詭異(3更送上,月票砸了麼?) 文 / 大司空

.    第490章詭異(3更送上,月票砸了麼?)

    市紀委調查組的最終報告,終於出爐,並提交到了市委書記黃小齊的桌面上。

    「勘測,你覺得這份報告怎麼樣?」黃小齊一如既往地詢問心腹劉勘測的意見。

    劉勘測反反覆覆地翻了兩遍市紀委的報告,然後撂在一旁,歎道:「我這個外行都看了出來,其中必有貓膩啊」

    黃小齊彷彿沒聽見劉勘測的分析,仰面朝天,想了好一陣,才說:「這份報告要不要給王市長看看?」

    「書記,您和王市長都是市裡的主要領導,這麼大的事情,瞞著他恐怕不好吧?很容易引起王市長對您的誤會。」劉勘測和往常一樣,始終站在有利於黃小齊的立場上分析問題。

    「唉,省裡有人打了招呼,我也很為難啊」黃小齊反覆地撫摸著光滑的下巴,彷彿要一張長臉搓圓一般。

    劉勘測心想,張本海不過是小小的一個市計委副主任罷了,很難相信省裡有人為了這種已經見過報的事情,向黃小齊打招呼。

    可是,黃小齊既然這麼說了,劉勘測也確實不好再說什麼,他總不能當面直接就說,換小齊是顧忌到了殷干城的想法吧?

    劉勘測始終就想不明白,每當涉及到殷干城的時候,黃小齊為什麼總是這麼的猶豫,一點也不果斷呢?

    想破腦袋,劉勘測也不出絲毫原由,只能暗暗歎了口氣,提醒黃小齊說:「書記,張本海這事,上過書記辦公會,王市長當時也在座的。」

    黃小齊皺緊了眉頭,說:「勘測,我有難處啊,先擱著吧。只要王市長不提,我相信沒人會去提的。」

    可惜,事與願違,市紀委的報告出來當天下午,消息就在市委市政府機關大院裡,傳開了。

    王學平聽說張本海的事情,市紀委已經有了結論,而且上報到了黃小齊那裡。

    可是,報上去之後,就再也沒有了下文,王學平為此專門把柳暢找了來,想聽聽他的看法。

    柳暢畢竟是搞刑偵出身的,習慣性地就往陰暗面那邊想,「老闆,難道說,黃小齊和姓殷的,私下裡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交易?」

    這正是王學平最擔心的事情,市委書記和常務副市長,一旦聯起手來對付他這個市長,嘿嘿,這個樂子就鬧大了。

    「你覺得可能性有多大?」王學平望著柳暢,故意考考他。

    柳暢笑著說:「平叔,您已經認定了的事情,何必問我呢?我現在倒是琢磨著,究竟是誰把這個消息散步出去的,這才是整個事件的關鍵所在。」

    王學平暗暗點頭,柳暢確實大有長進,已經知道透過現象看本質了,不錯

    黃小齊竟然壓下了市紀委的調查報告,王學平多少感到有些意外。如果,黃小齊從一開始就不主張查張本海,那麼,自然也就不會把問題交到書記辦公會上去討論。

    這就說明,黃小齊應該是中途受到了未知的干擾,這倒是很輕易就可以分析出來。

    問題正如柳暢所言,雖說機關裡幾乎無密可保,但是,消息傳得也確實太快了一些。

    據王學平對市紀委工作程序的瞭解,紀委調查組的人,有資格接觸到報告的人屈指可數。一般的工作人員,只是把他自己負責的部分,整理完畢,上交之後就沒事了。

    也就是說,市紀委這邊的消息,是可控的,而且很容易倒查回去。

    但是,黃小齊這邊,就不好查了,市委辦人多嘴雜,很多環節都容易導致洩密。

    「小暢,照你這麼說,也許是有人再背後做了什麼手腳?」王學平心裡已經確定,應該是有人想要挑動他和黃小齊以及殷干城內鬥,然後再從中漁利。

    仁江市委市政府,可謂是領導濟濟,市委有一正七副,八位書記,市政府這邊,有一正九副,十位市長。

    這麼多人,坐在一張圓桌,都擠不下去,洋洋大觀啊

    這麼多領導裡邊,究竟哪些人屬於幕後等著撈油水的漁翁呢,說句心裡話,王學平至今都看不太清楚。

    仁江市副廳級以上的領導幹部們,除了王學平這個怪胎之外,大多在五十歲上下,市委書記黃小齊稍微年輕一些,也有四十多歲了。

    如果按照級別來看,只要是副市長以上級別的領導,都有可能因為覬覦王學平屁股下面的市長寶座,而動心思,下黑手。

    可是,這裡面又分為許多情況,民主黨派出身的副市長,天然就可以被排除在懷疑圈外,這種為了襯托民主的花瓶,連想都不用去想,就給pass了。

    在這個時代,很少有副市長直接跳上市長寶座的事情發生,絕大部分情況下,副市長要先升任常務副市長,再干一屆副書記,這才有資格問鼎市長的那把金交椅。

    所以,按照官場上的邏輯,市委的九位書記,除了王學平本人之外,可以說人人都有嫌疑。

    黃小齊的嫌疑就在於,他可能是想找一位比較聽話的市長,幫著他樹立威信,穩定大局。

    如果書記和市長,是一條心,下面的副書記、副市長們,絕對玩不出啥花樣來,只能是俯首稱臣。

    可問題就在於,在王學平之前的那位市長,如今的市政協主席,和黃小齊一直不對付,兩人各拉各的弦,各唱各的調,始終團結不到一塊來。

    正因為如此,這才給了一般副書記們以鑽空子的機會,大家都從中分了很大的一杯羹。

    王學平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分清楚敵我,弄清楚人脈,才好對症下藥。

    「平叔,我倒覺得鍾大海這人倒是可以試探一下,我查過他的情況,他可是誰的人都不是,靠著玲瓏的心思,一直穩穩地坐在市政府秘書長的位置,包括您在內,前後伺候過三任市長。」在關起門來的情況下,柳暢對王學平一向是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王學平笑了笑說:「小暢啊,看人的本事,你還得多跟我學著點,慢慢看,別著急。越是大機關的裡邊人,就越是複雜,也許表面看上去張三和李四是死敵,沒準啊,私下裡兩人正坐在一起喝酒呢。」

    「平叔,我觀察了下,您的秘書人選我比較傾向於文光建。優點是頭腦靈活,思想先進,沒有官八股的條條框框,缺點嘛,就是有些桀驁不遜,自以為是天之驕子。」柳暢現在肩負著替王學平選秘書的重任,他非常詳細地分析了文光建的優缺點,並且提出了建議。

    王學平當上代市長之後,一直沒有配固定的秘書,有時候是鍾大海跟著,更多的時候則是柳暢跟在身邊。

    「嗯,先別著急,你看著合適,就先把他帶在身邊吧。按照我當初教育的方法,依樣畫葫蘆再來一遍。」王學平從心裡喜歡文光建這個年輕人,美中不足的是,那小伙子脾氣比較臭,動不動就敢和領導頂牛。

    有個性是好事,可是,太過衝動,就容易上別人的當,這對王學平的登頂之路來說,絕非好事。

    晚上,王學平在自己的書房裡,等來了市委組織部長花文華。

    按照一般的常規來說,市委組織部長是個非常有實權的職位。可是,仁江的地界還真是邪了門了,花文華這個外來的組織部長,上有市委黨群副書記向耘壓著,下有常務副部長程小光頂著,他幾乎都快給架空了。

    市委組織部和市委宣傳部,和別的部門都不同,部裡邊,不僅有副部長,還有一大堆部務委員。

    上邊規定,組織部長必須是外地交流過來的幹部,可並沒有說常務副部長也必須是外地人。

    巧合的是,組織部的常務副部長程小光是向耘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這個程小光,自從參加工作之後,一直就在市委組織部裡待裡,從小辦事員幹起,沿著副科長,科長,部務委員、副部長的路徑,一路干到了常務副部長。

    花文化在部裡看起來,威風八面,實際上,能夠真心聽他指揮的人,其實不多。

    這主要是因為,歷任的組織部長,在仁江幹過一屆之後,全都被異地交流出去了,沒有一位原地被提拔為分管黨群的副書記。

    這就在無形之中,造成了一種組織部長幹不長,說話算數的,卻是常務副部長的一種極其詭異的局面。

    「王市長,這茶不錯啊,好像是福建那邊的好茶吧?具體的,我還真說不出名字來。」花文華非常的謙虛。

    王學平微微一笑,說:「覺得好喝,就帶幾兩回去,招待一般的客人,就不要拿出來了,免得暴畛天物。」

    花文華抿唇一笑,說:「哪有到市長家裡來打秋風的組織部長?」

    王學平擺了擺手,說:「放心好了,這是私款購買的,我姐姐是個有錢人啊,怪疼我這個老弟的。」

    花文華眼神一閃,他心裡明白,喝到嘴裡的,絕對是武夷山的大紅袍,只不過,具體是那種巖茶,他就搞不太清楚了。

    整個晚上,花文華和王學平始終只是天南海北的聊天,沒有談及一點正事。

    可是,大家能夠坐到現在的位置上,自然也都是明白人。這人與人之間,可以坐在一起拉家常,這事本身就透著一種親密,只要持續不斷地交往下去,王學平有理由相信,他可以把這位花部長拉到自己的陣營裡邊來。

    (三更了,勤奮的司空應該有資格呼喚一下月票的支持了吧?如果兄弟們真想放棄司空,那我無話可說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