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科幻小說 > 時空大盜

龍騰世紀 第五十四章 不抵抗命令的可能真相 文 / 求不得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姬慶臉色也不好看,任誰得了這麼混賬的上級,都鬱悶的要死,心裡恨啊。

    他得到的資料是這樣的,北大營遭受日本人進攻後,就打電話到了東北邊防軍長官公署,這時候是10點20多分。10點30分,東北軍參謀長榮臻給北平的小張打電話報告,但是沒有找到人。據說那時小張帶者老婆於鳳至,紅顏知己趙四,2個女人,左擁右抱的,前門外和劇院看戲呢。但是之後呢,這麼重大的事情,小張也會馬上趕回去!

    10點30多分,東北軍參謀長榮臻命令:無論如何,就是日軍攻入營地,也不准抵抗,武器都要收起來。底下人問,那日軍要命怎麼辦?回答:要命就給他。

    11點30分,北大營第7旅參謀長趙鎮藩又打來電話,東北軍參謀長滿人榮臻依然命令不允許抵抗。

    接近12點,東北軍參謀長榮臻又給北平打電話,可是線路已經斷。

    十點半到十一點半,一個小時的時間,小張不知道麼?!榮臻為何還是不抵抗的命令?!

    再看榮臻其人。

    榮臻河北省棗強縣屯鄉人。北京清河陸軍學畢業後,於1912年考入保定軍校一期炮兵二隊。1914年11月畢業,分到奉軍李景林部。曾任排長、隊官、連長、副官等。

    1931年「、一八」事變爆後不久,率長官公署遷移遼寧錦州,協助張作相處理東北軍政事務。1932年8月19日,任國民政府軍委會北平分會委員、常務委員。日軍佔領華北後,榮臻參加日偽政權。1943年6月10日,任汪偽軍事委員會委員,同年8月13日,任汪偽軍事委員會主任委員。1943年11月,調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剿共委員會」委員長。1944年6月15日,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特別法庭「華北分廳」廳長。後又任偽華北「治安總署」將副署長、偽華北「治安軍」將副總司令。1945年4月12日,任偽河北省省長;不久,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保定綏靖公署」主任。擔任偽職期間,榮臻曾與**領導的八路軍地下情報組織取得秘密聯繫,利用職務便利,為抗日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解放後,被**和人民政府作為統-戰人士對待,經常蘭州和北京兒女處住閒。1960年前後病故於北京。

    這個人雖然後來一段時間為日偽政權工作,但是他一八的時候是否瞞著小張下的不抵抗命令,還真不好說。

    而姬慶那個時代一些研究表明,實際上「不抵抗政策」是張學良和蔣-介石面對日本威脅問題上的共識。

    張學良之「不抵抗」,是由於東北軍沒有能力單獨抵抗日本的軍事攻擊,日本希望能夠挑起戰端,所以不斷升級挑釁行為,而張一旦與日本開戰,他也不可能得到任何來自央政府的支援,結果只會是丟掉東北的領土和損耗自己的軍事實力,所以他嚴格命令軍民姓「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不給日本人挑起戰端的借口。

    世界經濟危機的環境下,南滿擁有鐵路特權的日本和長期處於內戰狀態的國生衝突的可能性升高了。1931年7月6日,張學良電告東北政務委員會說:「此時如與日本開戰,我方必敗。敗則日方將對我要求割地償款,東北將萬劫不復,亟宜力避衝突,以公理為周旋」。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小張的想法。

    而蔣-介石之「不抵抗」,則是為了貫徹他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路線。一八事當時,乃是張學良下令撤退,而蔣-介石日記表明其遲至9月19日晚才從上海方面得知「事變」消息。張自己也晚年口述的回憶錄說,「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借口。」

    所以,姬慶看來,還是小張低估了日本人的野心,也低估了東北軍的實力,沒有一拼的精神,犯了一個愚蠢的錯誤,千古憾事啊。

    當然,小張好事也是做了不少的。

    比如,1928年6月4日,張作霖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張學良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開始統治東北。張作霖被炸死後一星期,以「東北易幟」的果斷行動,宣佈服從南京國民政府,同年7月1日,張學良向國民政府出《絕不妨礙統一電》,促使國從形式上走向統一。後被國民政府任命為陸海空軍副司令、東北邊防司令長官。

    1929年7月,張學良欲取消蘇聯東北的特權,查封哈爾濱蘇聯商業機構,開始著手收回東鐵路。8月14日,斯大林命令蘇聯軍隊沿東路一線向東北進攻,張學良領導的東北軍敗給蘇軍。張學良被迫伯力簽訂議定書,恢復蘇聯東鐵路的特權。

    1936年12月9日,國共-產黨組織大規模的群眾遊行示威,紀念「一二」運動一週年。特務軍警開槍打傷一名學生,群眾非常激憤,決定到臨潼直接向蔣-介石請願示威。蔣-介石強令張學良制止學生運動,必要時可以向學生開槍。張學良接到命令後,趕上遊行隊伍,極力勸說學生回去。東北大學學生高呼「國人不打國人!」「東北軍打回老家去,收復東北失地!」等口號。張學良向群眾表示一周內以實際行動答覆學生要求。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兵諫蔣-介石,共同逼蔣聯共抗日,造成震驚外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時的當天,張學良、楊虎城向全國出關於救國八項主張的通電,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停止一切內戰。立即釋放上海被捕的愛國領袖。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開放民眾愛國運動。保障人民集會結社一切政治自由。確實遵行孫總理遺囑。立即召開救國會議。

    西安事變生後,東北軍、西北軍內部出現主張殺蔣和放蔣的爭執,但張學良、楊虎城二人都主張釋放蔣-介石。據楊虎城的機要秘書王菊人回憶,西安事變生後,楊虎城曾找張學良商議釋放蔣-介石的四項條件:一是蔣-介石之「安內攘外政策」必須改變,至少以談話方式向全國公開聲明;二是改組國民黨政府為抗日聯合政府,應有行動表現;三是東北軍、17路軍的駐地和政治地位不變;四是紅軍問題,由以後組成的抗日聯合政府解決。

    西安事變有了結果,但是因為這事兒,小張自此失去了自由,算是稍稍的贖了他的罪過。

    姬慶腦袋裡回想著這些鬱悶,看到還傷心的王鐵漢,安慰了他一下。由於日本人還會來,所以兩人一起出去部署隊伍了。

    來到北大營附近,就看到了姬慶的人救治著北大營的傷員,邊上還有好幾輛醫療車,此刻正有一個戰士被抬出來,其它幾輛也有著傷者治療。

    姬慶現,那些東北軍的戰士們對這些治療他們受傷戰友的友軍很感興趣,無論是他們的服飾,還是他們的車輛。同時,東北軍的戰士們眼還帶著感激之情,畢竟被救助的可是他們的袍澤,患難與共的戰友。至於傷員的感激之情,就不用說了。

    王鐵漢也是如此,看著姬慶臉上也帶著感激之情。畢竟北大營就剩下他們這些殘兵了,哪裡還有醫生,姬慶的救助,可以說是活命之恩吶。姬慶笑了一下,說這是他該做的。

    看到姬慶和王鐵漢一塊兒出來,兩方的戰士都立正敬禮,傷員也要敬禮,王鐵漢連忙擺手,讓他們別扯這些,安心養傷。

    姬慶對底下的子體戰士,現變成了醫生的多面手點點頭,對它們的工作表示讚賞。剛才的車輛可是手術專用車輛,這才多會兒,就完成了一例手術,由此可以看出子體能力的強大。對於手下的表現,姬慶一向不吝讚賞,即使只是點頭致意。

    體雖然是人工智能生命,其實與人無二,看到姬慶讚賞的目光,他們也是非常的高興,大家的幹勁足了。

    這也讓姬慶看好這些子體,多帶他們出來逛逛,對於他們的成長會為的有利,死板的人工智能生命可不是他所希望的。

    姬慶招來子體參謀,讓他們佈置隊伍,迎擊即將到來的日本人。至於王鐵漢的殘兵,自然是休整,姬慶可不會讓他們靠著人去拼,他看來,人可比炮彈金貴。

    佈防的事情交給子體參謀即可,隨後,姬慶和王鐵漢一起去奉天城,見見那裡的榮臻參謀長,以及城內的高官。

    p,真相越瞭解越鬱悶,不多說了……

    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