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玄門

第四部 降魔篇 第一回 大夢方醒論道玄8 文 / 慕陽

    地宮裡沉寂了好半天,麻姑雙目微閉,似在尋思從何講起,徐徐開口道:「上次桃行健率九陽在東海戰敗,眾多門徒損折,玄門的掌故大半失傳。其中有件慘痛的舊事,恰能用作此問的譬喻。」桃夭夭道:「前輩請講,晚輩洗耳恭聽。」

    麻姑睜開眼眸,撩裙坐下道:「三百餘年前,峨嵋師尊華龍子有個獨生孩兒,五歲拜入風雷門,生性活潑好動,甚得風雷首徒喜愛,各種強**術手把手的教授。那孩子的道行突飛猛進,遠遠超過一般成年弟子。」

    「某一日,那孩子偶然到山下村鎮遊玩,遭到幾個村野潑皮挑釁侮辱,一時性急火起,使出首徒教的『九天伏魔雷陣』。一通雷轟電閃過後,大半個鎮子炸的粉碎,數十戶人家毀破,幾百名百姓慘亡。華龍子驚聞惡訊,立時命人四處捉拿禍首。那孩子明知闖了大禍,正當慌張失措之際,又遇乾坤十二劍圍追,竟而恃強拒捕,連傷五名同門的姓名。其後還是華龍子出山清理門戶,親手殺死孩兒,一場慘變方得收場。」

    李鳳歧暗忖「這麼嚴重的事件,亂塵大師不提,道派中也絕無傳聞,此等怪狀豈可拿『戰敗失傳』作理由?想是峨嵋派有封鎖醜聞的習慣,麻姑之語看似露出破綻,實際在告誡我們保密。唉,保密就保密吧,說來也不是怕傳出去丟面子。玄門素有『隱惡揚善』之風,掩藏惡事弘揚善舉。立意雖好,作法略嫌迂腐,八成是那位華龍子大師首創。」

    尋思間,聽麻姑講道:「華龍子手刃獨生子,苦痛之劇幾欲瘋癲。其後玉銀童大鬧峨嵋三峰,鬥法中華龍子屢次失誤,終致真氣耗竭而亡,這結果顯與他的喪子之痛有關。逝世前他痛定思痛,定下峨嵋派授徒的規矩--以道場講論大旨為主,參閱典籍為輔,不論師尊或是首徒,都不許親自教授具體的上乘法術。弟子自行參道煉法,其人道行的強弱高低,皆憑天分和天意決定。我講這段往事,師尊可知是何意指?」

    此時桃夭夭心明性靈,一經提示登即省悟,應道:「華龍子的那個孩子,不配擁有那麼強的法力。」

    麻姑道:「正是此理,道行有多高強,德行就該有多高尚,反之亦然。『道德』是玄門修行的兩條路徑。兩者相配,缺一不可。倘如只具德行,沒有本領,定然是個徒逞口舌的廢物。」桃夭夭暗想「當初我阻擋周天歲作惡,一點真本事沒有,就是那種只會嚷嚷的廢物了。」

    麻姑續道:「倘若光有強大的法力,缺了德行相配,則如華龍子那個孩兒,終將鑄成禍殃害人害己。天道誅滅最強者,實為最強者失德,被自己所擁有的力量反噬。」李鳳歧接言道:「假如道行,德行都達巔絕,就能平安逍遙的活下去了。」麻姑淡然一笑,道:「我還從沒見過那樣的聖賢。」李鳳歧嘴唇動了動,想說「元宗祖師爺難道不是?」忽念此問大不恭敬,話頭又嚥回肚中。

    麻姑語氣深切,說道:「強者德薄的事例甚多。如那宇宙鋒強絕三界,正道仙客為何無意尋取?就因自知德行欠缺,尚不能駕控那種超強的力量。而狂妄之徒只顧要強耍性,不懂德行乃免禍之寶。古往今來,最強者往往是這類人物,怎不自尋死路,留下『強者必遭天誅』的古諺。」

    桃夭夭笑道:「我拿到宇宙鋒的時節,也是個只知逞強的狂徒。」隨即正容凝思,念叨:「有多麼強的道,就要配多麼高的德,怪說玄門依功德論輩份,派中比試叫做競德道會。」其實他通解三易之後,以德配道的至理也已知悉。只是每當念及,總會想起「像唐連璧那種冷漠囂張之輩,憑什麼身懷強大道法?他的品德能有多高?妄煉上乘法術還活的好好的,可見天道也有疏漏。」--因此「道德配合」理論未至深信,今聞麻姑微言解析,對唐連璧的惡感暫且拋開,久積的疑雲逐漸驅散了。

    麻姑道:「元宗祖師建立玄門九陽,其用意正在於此。峨嵋派的首要大事是消滅妖皇,一個人煉法除魔,難免走上『最強者失德造禍』的絕路。故此祖師分拆道法,讓弟子分別修習,再借真武陣統合戰力。」

    桃夭夭霍地抬頭道:「深謝前輩教導,您跟我講這許多因果源末,宗門要義,是要讓我明白自律的重要,不可隨便修成高深法術。」

    麻姑笑道:「是極,是極,聞道知理慧根獨具,難怪亂塵大師要把大位傳給你啊!」自從峨嵋遭遇劫難後,她這是首度露出歡欣之色,隨即說道:「三易奧秘盡存於心內,天下任何法術你都可推知要訣,稍加修煉便可升至頂級,這潛力太強也太危險了。須當依階次逐步增進,德行提升的同時,方能加深道行。」李鳳歧問道:「怎樣才算德行提升?」桃夭夭代為回答:「玄門功德除魔第一,我德行的增加,當然是在掃除魔道的戰鬥中實現。」

    麻姑大笑道:「有你這兩句話,我的重擔算是交卸了,咱們這就道別了吧!」撣衣振袖而起,輕飄飄的走向地宮外。桃李二人齊聲驚問:「前輩何往?」麻姑站在水屏前,背對兩人道:「遊方四海,修持真功,峨嵋派的事務我從此不會再管了。」桃夭夭道:「您要煉功留下來更好,晚輩為您細解三易圖文,對卜籌門煉法大有幫助。」

    麻姑搖了搖頭,說:「我的內丹被子虛天師磨壞,需要重新培成。遊歷山水體察天運,乃是卜籌門修行最好的方式。再者…….」頓了一頓,悠然道:「你刻在牆上的法義太神妙了,我也有貪慾啊,保不準沉迷其中,喪失了本性,還是遠遠避開為妙。哈哈,峨嵋師尊桃夭夭,承接天命之人,老婆子祝你早日除魔成功!」話音飄遠,人影穿過水屏,倏爾消隱不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