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純愛耽美 > 極惡皇后

龍騰世紀 第十一節後宮風雲變一 文 / 藍惜月

    泰始八年。這一年宮中生了很多事。

    先是謝玖產子。一個重達八斤八兩的白白胖胖的兒子。因為孩子太大了謝玖生這個孩子生了三天三夜數度昏厥差點送掉小命。但最後還是平安地產下了皇孫。

    皇上高興得第二天就下詔冊封謝玖為良媛。據說皇上本來是要冊封謝玖為良娣的還是皇后在旁邊提醒了一句:「太子妃如今也有孕在身你這樣抬舉皇長孫的娘會不會太刺激到太子妃?萬一動了胎氣就不好了那可是我們的嫡孫呢。謝玖出生寒微封個端儀就行了。」

    可是皇上特別喜歡這個皇長孫尤其他生在正月生下來又正好是八斤八兩這樣一個吉祥的數字。皇上迷信就認為這個孩子一定有些來歷。最後帝后各讓一步的結果是皇上冊封謝玖做了良媛。

    東宮嬪妃的品級是太子妃位下設良娣良媛端儀良人良使這五個品級。其中良娣可以有二良媛三端儀五這十位是正式品級。良人和良使屬於預備級的暫時還不算正式的太子側妃。

    詔書下達後迎翠軒也開始重新整修作為新冊立的良媛的寢宮。也就是說再過一個月謝玖就要搬回東宮了而且是作為東宮除我之外的第二女主人回來的。

    其實真要說起來謝玖本來應該算是皇上的宮人她的才人品級也是皇上的後宮才有的。謝玖跟太子在堅執古禮的老古董眼裡甚至有點父親的小姨娘跟兒子**的感覺。但由於太子的情況特殊正式大婚之前沒有接觸過女人身邊也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皇后東挑西選最後選了一個皇上未曾染指過的才人作為太子的敦倫啟蒙「太傅」也因為成就了謝玖的這番福份。

    人家有本事生下一個八斤八兩的兒子入住迎翠軒也就理直氣壯了。有些事既然不是我能左右的我也就只能盡量不去想它。來就來吧反正我一向的原則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來了又如何?我只要牢牢地抓住太子就行了。你生了兒子又如何?再得寵也只是個屠夫的女兒生的庶子只要我生下了嫡子這個八斤八兩的兒子照樣要靠邊站。

    這年三月胡貴嬪也生了可惜只生下了一個小公主。這對東宮和皇后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這樣太子的寶座就更穩了。因為皇上的皇子雖多卻儘是些品級較低的女人生的。真正的後宮幾大貴人如左貴嬪無子無女;諸葛夫人只有一個公主;現在最得寵的胡貴嬪也只生了一個公主。太子之位至少在皇上的兒子中是沒有什麼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的。

    胡貴嬪生女後沒多久好像連她的月子都還沒坐完吧宮中就傳出了一個驚人的消息:皇上居然冊封剛滿十四歲的楊芷做了九嬪之的淑妃!賜住碧旒宮。

    東宮夜宴那天我沒有看錯皇上果然不知何時已經悄悄啃了嫩草了。沒有當即冊封大概是考慮到胡貴嬪即將臨盆怕打擊到她。另外楊芷的年紀也委實太小了昨天才剛滿十四歲。皇上也要考慮到全國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冊封一個十三歲的淑妃也太那個什麼了。昨天她滿了十四歲好歹算一個少女了。

    新冊封的小小淑妃立刻以捍馬之姿壟斷了皇上所有的閒暇時光。真是春從春遊夜專夜無論是煊赫了十多年的瑤華宮還是異軍突起熱鬧了快兩年的延僖宮頓時都門庭冷落幾乎再也見不到皇上的影蹤了。

    十四歲的淑妃一舉統一了後宮結束了後宮三國演義的局面。因為楊芷是皇后的堂妹所以後宮變成了後黨一統天下。以前歸附胡黨和諸葛黨的人一看形勢不對紛紛棄暗投明賣身投靠了新勢力。

    皇上後宮巨變的結果給我的東宮帶來的影響有二:其一那三個良人越失去了靠山對我已經完全沒有了威懾力;其二新得寵的淑妃的父親正是東宮總詹事楊珧。隨著他女兒的得寵他的職位也迅水漲船高很快就被封為驃騎將軍、東牧候、領東宮詹事、加太子太保。他的弟弟楊濟也在被封侯的同時加太子少保。而他們的堂兄也就是皇后的親爹楊駿早就已經是僅次於我父親之後的司空了。楊氏一門煊赫的程度一時無兩國人稱之為「三楊」。

    皇上讓「三楊」中的二楊進駐東宮實在是一番好意為的是鞏固東宮的地位。但他沒想到的是楊氏勢力太盛已經到了凌駕於東宮和太子之上的地步。現在的太子最怕的不是齊王而是二楊每次只要是二楊授課他總是一副很痛苦的表情不像是去上課倒像是去上刑場。

    每次從二楊那裡回來太子都很不開心。據張泓回報這二楊仗著是太保少保又是皇后的叔父算是太子的長輩。故而在太子面前十分傲慢失去了應有的尊敬不說有時候太子答不出問題竟至於用吼的。

    豈有此理!他們勢力再顯赫也終究是臣子自該謹守為臣之份他們現在這樣算什麼?

    可是目前我對此也無能為力。他們是朝廷命官我則是深居內宮暫時還無權無勢的太子妃而且還是挺著大肚子的太子妃只能看著太子乾著急。

    這一年九月我產下了一個女兒。皇后大失所望連我父親都很失望因為他一直盼著我能生個兒子。他一生都想要個兒子自己年過五十沒指望了就希望我生下一個外孫可是我也沒有讓他如願。

    在我的月子期間太子不得不搬了出去住進了明霞宮的另外一間寢房。據說謝玖還有那三個良人現在每天都往那裡跑指望趁我坐月子期間一舉拿下太子。

    我抱著外公不喜祖母不疼的女兒望著一室寂寥悄悄落下了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