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全球殖道

龍騰世紀 第六章三道聚首二 文 / 暴風起

    既然已經商定了分配方案,兩人間的氣氛變得輕鬆起來,張玄慶提起有關妖道遺物之事:「龍門派竟有弟子供事於錦衣衛,可見貴派根源深厚啊!」。

    「我派怎能比得上龍虎山統領天下道門,在朝堂之上還需真人多多提攜。」沈靜圓謙遜道。

    「只是不知那妖道李子龍是何來歷,貧道入內庫查看過,雖然庫房守備森嚴,但若以土遁之法卻可輕易入庫。」

    「真人豈不知,如今修行界中,能行土遁之法的不足一掌之數,且多已年邁隱於山林,輕易不聞世事。那妖道據說年紀不大,如何能行得那土遁之法?」沈靜圓搖頭道,因為歸隱青城的師尊周玄樸就曾在弟子面前,演練過土遁之術,只要不遇金、木、水、火,穿山入地隨意而行,確是奇術。但此法需修行者凝煉脾宮土氣,師尊也是修煉了數十載才勉強凝煉出脾宮土氣。

    所謂五行遁法就需凝煉五行之氣,所謂「肝為東魂之木,肺為西魄之金,心乃南神之火,腎是北精之水,脾至中宮之土」。現下修行界又有多少人願意花上數十載光陰,去修煉一項無法延壽的遁法。

    結丹能延壽百載,最近的例子就是三豐真人。按道門典籍所載,結丹之上的元嬰之境,相傳可延壽八百載,其後的飛昇境界,記載也是語焉不詳。

    沈靜圓對於張玄慶推測的土遁入庫盜寶之事並不相信,區區妖道怎會有此實力。卻不曾想,張玄慶的推測恰好就是真相:只不過李子龍憑借的不是自身修為,而是借符篆之力入得內庫。

    京城哄傳的「妖狐夜出」之事的主角狐妖,不知從何處得到一張宋時流傳下來土遁符,因其妖力無法使用符篆,於是與李子龍勾結,將土遁符交與他使用,約定事後共分寶物。李子龍利慾熏心,與其一拍即合。

    但畢竟符篆之力有限,李子龍勾結內監進入萬歲山後,才行法遁入內庫,入庫不敢多留,匆匆取了兩樣寶物就倉皇出庫,在萬歲山上與妖狐分贓,不想禁衛察覺,李子龍被當場擊殺,狐妖也不敢在大內與大批禁衛動手,身負重傷逃離京城。

    而此時武當掌教李玄宗也正往東嶽廟行來,他聞得正一道掌教正在京城查辦妖狐之事,便想來探聽消息,若是能夠獲得有關靈材的蛛絲馬跡,也算是不枉入京一趟。

    「武當掌教李真人求見正一道張真人。」張玄慶正與沈靜圓閒談,忽聞門外道人通報,對沈靜圓笑著:「今日可真熱鬧,武當道掌教也來了,沈道友可與我同迎李真人。」二人往前殿而來,武當掌教正在大殿前觀看那東嶽大帝神像。

    「李真人大駕光臨,貧道有失遠迎。」張玄慶稽首道,「張真人不必客氣,貧道前來正有一事要請教道友。」李玄宗笑道,「一個月前,門下小徒於武當山下擊殺狐妖一頭,其遺物中發現京城路引一份,又聞得京城有「妖狐夜出」之事,天子詔張真人入京,貧道希望能早日肅清妖氛,特來拜訪真人,想確認該妖狐是否就是京城所傳聞之妖孽。」

    張玄慶心中大喜,自己正愁如何向天子交代妖狐,以及另外一樣寶物「七彩奇木」的下落,李玄宗就送上了結果。「道友有除妖濟民之心,貧道豈可坐視。不知狐妖遺物中還有何物?道友可能還不知曉,妖狐勾結妖道李子龍盜取大內寶物,妖道伏誅,現已追回其中一件,另外一件寶物想必是狐妖攜出了京城。」

    李玄宗沒想到事情會是這樣,雖然可以確認靈材處於皇家內庫,但自己手中的靈木卻要交出。儘管自己可以謊稱沒有妖狐遺物中並無寶物,但能否取得官府信任卻並無把握。

    武當聲勢已大不如前,若是正一道再從中挑撥……

    反正自己也無法從天子內庫取得靈材,區區一塊靈木就算是交出也無妨。李玄宗忽見正一掌教身旁的道人向自己使了個眼色,「張真人,不知這位道友是?」李玄宗問到,「這位是全真道沈道友。」

    「見過李道友,貧道久聞武當三豐真人金丹修為,太極丹法天下聞名,今日得見果然是仙家風範。」沈靜圓稽首道。沈靜圓的打算結盟拉武當道,雖然剛才與張玄慶達成了協議,但正一道畢竟在俗世勢大,全真道在俗世皇家方面幾乎沒有勢力。

    而武當山是永樂親封真武大帝道場,武當在皇家的影響力近年來雖然有所下降,但較全真道而言,仍有足夠的勢力對抗龍虎山。分出一部分靈材給武當,固然可惜,但與武當結盟的好處卻遠超於此,而且沈精圓還另有計劃。

    「不敢當,武當道豈比得上全真道傳承悠久,雖三豐祖師得成金丹,但我等後輩弟子無人能再現祖師成就,實在是愧對先師。」李玄宗慚愧道。

    「當今之世,如無外藥之助,難成金丹。道友可知已有靈材重現世間,我輩結丹有望了。」沈靜圓突兀道。

    一旁的張玄慶面色突變:正一全真雙方剛談好協議,怎麼就洩露消息給武當。李玄宗也沒想到這全真道人竟然直接說出了靈材之事,難道這個消息已經是天下皆知?可笑自己還把此事當做機密。「沈道友所說靈材之事,可否詳言?」

    「張道友已蒙天子賜下了一批靈材,方才貧道與他已經商談過,靈材之數有限,若是消息廣傳天下,勢必修行界人心浮動,紛爭四起。我意以正一、全真、武當三家攜手,守望相助,共享靈材。這批靈材均是三保太監自海外帶回,可見雖說中華之地靈材已絕,但域外蠻荒之地尚有靈材存世,我等宗門若要持續發展,需向海外搜求,當年成祖能夠遣三保太監七下西洋,當下未必不可重現當年盛事。」沈靜圓突然說出了一番話來。

    張玄慶、李玄宗面面相覷,誰也沒想到沈靜圓會有如此宏大的計劃,以道門之力推動整個大明重開海路,這種想法可說是驚世駭俗。

    張玄慶暗想,此事龍門派祖師丘處機當年也做過,意欲隨蒙古大軍沿古絲路西進,只不過功敗垂成,如今其後輩弟子的魄力也不小。

    自古以來,中華絲路分為兩條,北為陸路,即西域絲路,南為海路,即從東南出海之路。重開海路的想法是否有可行性,還需仔細斟酌,龍虎山與朝堂打交道比較多,深知大明朝堂還是由儒家士子把持,皇室之力遠遠沒有外人想像的那麼大。

    武當掌教的想法卻很簡單,既然靈材之數確實有限,那麼去來源之地搜求,是順理成章的事,至於怎麼說服朝廷,他能想到的只有上書天子,天子同意了,難道下面的人敢不照辦?

    李玄宗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武當離朝堂實在太遠了,雖然永樂以來,歷代天子對武當都是恩遇有加,但武當道既沒有正一道那掌天下道教事的名頭,三豐祖師對天子的詔令都是避而不接,而歷代掌教也頗有祖師風範,也沒有主動與朝廷加強聯繫。導致李玄宗對大明朝廷的認識,遠比不上張玄慶家學淵源。

    「沈道友,李道友,此事關係重大,貧道認為首先要在各自宗門內,取得一致同意,方能聯手推動此事。此番天子賜下的靈材,三家均分。兩位道友可速回宗門,商議此事。明年五月初一,我等再聚於此,到時決定如何行事。」張玄慶當機立斷道,李、沈二人也贊同這個辦法,兩人次日離京。

    而張玄慶還需向天子交差,那塊七彩靈木當然交予張玄慶歸還內庫,武當掌教已經不把這點東西放在眼裡了,畢竟這次入京的收穫已經遠超預料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