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全球殖道

龍騰世紀 第三十六章紛至沓來 文 / 暴風起

    張玄慶在南京焦急的等待工部派來的算學人才,沒想到汪直與工部的人一起回來了。

    工部派來的算學高手名為從連鵲,是工部屯田清吏司算房吏員,以精於算學聞名於部內。

    他在北京被戶部尚書王復點名派往南京,正好汪直也在戶部與王復交涉,從全國範圍內徵調匠戶中的高手工匠之事。

    汪直聽聞從連鵲也是應張玄慶的請求,被派往南京的,於是提出與其同行,從連鵲怎敢拒絕聲名赫赫的汪公公。

    不過一路上,從連鵲倒是沾了汪直不少光,一路上的驛站接待都是最上等的,代步的車馬也是上好的,沿途換馬各家驛站都是拿出的最好的馬匹,只求汪公公能滿意。

    兩人到達南京後,汪直聲稱徵調工匠之事,他與戶部已經達成協議,所有的在籍匠戶都會清查一遍,其中的技藝高超者會被直接調到南京,在兩個月內這些人就會陸續抵達。

    張玄慶對汪直的辦事能力深表欽佩,表示只要汪公公出面,在朝廷辦事肯定是暢通無阻。

    同時又將造船材料缺乏的問題提了出來,汪公公表示這根本不算是什麼問題,不就是找木料麼?大明疆域如此廣闊,還怕找不到幾根造船的木材。

    汪直當日就在南京城內放出話來,為船廠提供木材的木商,若是能夠找到船廠所需要的特殊木料,就可以得到汪公公本人親筆的名帖。

    汪公公的帖子在如今的大明,可是千金難得之物,南京城內不止木商,連同其他行業的商人們也紛紛傳聞此事,一時間各類稀有木材成了商人們口中談資。

    張玄慶為木鳥搜求的重量輕而且質地堅固的木材,以及製造船舵的鐵梨木的替代品,在商人們的大力協助下,很快就有了結果。

    有一位名叫游復生的商人找到一種輕木,又叫白塞木,此木出自瓊州,質輕而且不易變形,經過楚澤檢驗後,確定這種輕木是製作木鳥的絕佳材料。

    採用這種材料,木鳥的尺寸可以繼續加大,這樣能夠承載的重量也隨之增加。至於能不能實現載人飛行,那還要造出實物後才能確定。

    由於木鳥是做為一次性攻擊法器,對原材料的需求很大,張玄慶向這位木商瞭解過後,原來這種輕木生長速度很快,一年就可以長到一兩丈高。但此樹目前只能生長於瓊州,無法移植。

    張玄慶與游復生訂下合約,由他獨家向船廠供應這種輕木,船廠方面可以無限量收購。這位木商原本只是想討好汪公公,沒想到會有這麼大一份餡餅砸到自己頭上。

    至於那位工部派來的算學高手從連鵲,當張玄慶將自己的要求告知於他後,從連鵲對這種傳聞中由魯班所創製的木鳥很感興趣,要求實地測試一下木鳥的飛行距離和飛行時長。

    由於第一隻成品在攻擊試驗中損毀了,楚澤採用新得到的輕木,重新製作了數只成品,

    至於大尺寸能夠載人的木鳥,楚澤暫時還無法成功製作。

    張玄慶心想,就算是造出了尺寸夠大的成品,想載人上天,也不是那麼容易能找到志願者的。

    當張玄慶連同沈、李二人,以及從連鵲,分為兩組呆在木鳥的起飛和降落點。因此這次測試只是為了計算飛行速度,所以木鳥之上就沒有繪製雷符,只是由沈靜圓繪製了紙鶴符於木鳥之上,而且沒有特別附加呼風符。

    降落點仍然定在紫金山頂,接收目標換做了沈靜圓本人,張玄慶於當日午時整點,在國公府啟動木鳥。

    如同上次一般,木鳥轉向紫金山方向,當木鳥接近沈靜圓時,從連鵲通過攜帶的圭表,將降落時間點準確的記錄了下來。

    而從連鵲根據木鳥飛抵紫金山頂的時間,以及國公府與紫金山的距離,很快得出了這次測試木鳥的飛行速度。

    接下來第二天,是附加了呼風符後的速度測試,武當掌教分別在木鳥上繪製了風力大小不同的呼風符,經過反覆測試,大家發現,在木鳥尺寸大小統一的情況下,呼風符所召喚的風力越大,木鳥的飛行速度越快。

    而且木鳥的飛行高度,保證了可以以起飛、降落兩點間直線飛行,這樣給從連鵲的計算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最後張玄慶拿到的結果是:在正常天氣情況下,木鳥不附加呼風符,每個時辰可以飛行百里,若是有風力加持,按風力大小,每個時辰還可以增加到三十里到五十里。

    這個飛行速度讓張玄慶喜出望外,如此一來,木鳥攜帶定時激發的雷符,可於百里之外攻擊對手。

    而且目前採用輕木製作的木鳥,滯空時間已經達到傳聞中的「三日不落」,也就是說在正常情況下,木鳥的最大攻擊距離可達三千里,這可真有傳說中飛劍千里之外取人首級的味道。

    不過如此利器,張玄慶擔心這位工部官員會不會向朝廷上報此事,畢竟木鳥是可以輕易從空中進入城池的,若是使用得當,實在是一件軍國利器。

    幸好木鳥的攻擊能力還未在從連鵲面前展示過,目前知道木鳥具備攻擊能力的,只有自己和沈、李二人,暫時還沒有洩露。

    成國公朱儀對這些日子,自家女婿在府中做的事情,自然是心知肚明,對於耗費工夫製作的木鳥,他也只以為是張玄慶少年心性,喜愛新奇玩物。

    測試全部結束後,張玄慶於國公府中宴請從連鵲,沈、李二人作陪。

    宴中張玄慶笑道:「此次能得從先生之助,無以為謝,只能略備薄酒,請先生勿嫌輕慢。」

    從連鵲聞言慌忙起身道:「在下不敢當,為朝廷出力是職責所在。」

    畢竟張玄慶是打著朝廷開海之事的名義,向工部尚書要人的,想必王尚書在指派從連鵲前來之時,也是如此告知他的。

    沈、李二人相視而笑,木鳥之事可與朝廷無關,其實是這位張真人公器私用而已,不過這一點就算有人心知肚明,也不會去點破,誰也不想得罪目前正當紅的正一道掌教。

    酒過三巡,從連鵲也開始酒後吐真言,他身為工部吏員,按大明體制是不能走科考這條路的,仕途的上升渠道就只能是由吏選官,但這條路又談何容易,與科道官相比,從連鵲雖然精通算學實務,但畢竟不是正途出身,多年來也只能在工部算房蹉跎。

    張玄慶若是想為從連鵲謀個官身,雖然不能說是輕而易舉,但也不是什麼難事。

    不過張玄慶卻另有打算,木鳥的持續改進,特別是日後若能製作出載人飛天的大尺寸木鳥,還需要用到這位從先生,因此張玄慶不想輕易將他放回京城,而且算學之事在出海遠航之中也能派上用場。

    張玄慶徵詢這位算學高手的意見:若是願意隨同船隊出海的話,日後返回大明必保他一個好前程。

    從連鵲不願繼續在工部蹉跎下去,當即答應了張玄慶。沈、李二人暗笑,又被張真人拉了一位上船。

    汪直所言的大批工匠,果然在兩月間陸續抵達南京船廠。大明匠戶都是被戶部記錄在案的,而且是世代相繼,因此調集高手匠戶的命令下達後,各地派出的匠戶都是拖家帶口前往目的地。

    張玄慶在寶船廠看到新來的工匠,都是破衣爛衫,而且臨時的住處也是草草搭就的窩棚,一家幾口擠在一起,境況可憐。

    原本南京的匠戶們多是住坐匠,在本地多年都有固定的住處,這些新來的匠戶可沒人主動為他們準備住處。

    按大明制度,匠戶都是禁止隨意遷移的,又分為輪班匠和住坐匠。輪班匠須一年或五年一班輪流到朝廷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個月。

    住坐匠則是每月赴朝廷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則須月出銀一錢由官府另雇他人。

    這兩類匠戶在當值以外的其餘時間可以自由趁作。這些新來的匠戶都是輪班匠,前來南京服役,南京官府只是按制度每月發給口鹽錢。

    如此一來,張玄慶擔心是否會影響到工匠們的進度,造船之事當然是越快越好,因此張玄慶向船廠督造張清玄詢問,能否為這些外地工匠準備一些住處。

    張清玄聞言苦笑,朝廷下撥的費用,也只夠每月工匠的口鹽錢,以前還要被滑吏們剋扣,張玄慶能為匠戶們免去了這道盤剝,已經讓他們感恩戴德了。

    如今要為這些新來的人準備住處,耗費從何而來?

    張玄慶倒是打算自己出錢為這些匠戶蓋些住所,回到國公府與岳父朱儀商議後,朱儀告誡他:若是張玄慶要做此事,必須考慮朝廷的想法。君不見當年為南京城建造主動掏錢的沈萬三,後來是什麼下場?

    反覆考慮過後,張玄慶決定採用曲線出資的方法,將相關費用以收購木材的名義交予南京城的木商,再由木商在船廠周圍,以修建木材倉庫的名義建造房屋,然後借與這些外來工匠居住。

    至於這宗錢財的來源,張玄慶早已想好,當初在三峰山取得那件藏有魯班書的長袍時,那處還有幾箱財物,當時自己沒有將其取走,眼下正好派上用場,不過此事還需自己親自前往一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