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無敵鐵軍

正文 121、京城溫飽 文 / 排陣

    劉源問王安道:「這些商人現在急於出售糧食,你為什麼不狠狠的壓價」,王安搖頭說道:「如果那樣會讓這些商人元氣大傷的,不利於以後商業的發展」,劉源長歎一聲,心中暗暗佩服,劉源接著問道:「你為什麼在糧價高漲的時候不是平抑物價,而是購買糧食,抬高糧價」,王安說道:「京城糧食本就缺乏,還有人囤積居奇,故意抬高糧價。如果我們用強制手段壓低價格,那麼周圍的糧商一定不會把糧食運到長安來買,所以強制手段只能奏效一時,最後的結果必然是糧食價格高漲,人民深受其害。而抬高價格後,周圍的糧商必然大量的運輸糧食到這裡來賣,糧食多了,價格反而會降下來,人民最終會在此舉中受益的」,劉源佩服的點頭說道:「王先生做事深謀遠慮,不是我能夠趕上的」。

    戶部不斷的賣平價糧食,使得長安的米價逐漸穩定下來,達官顯貴還在張望,他們在與王安繼續較量,看誰最先撐不下去。

    不久他們的夢想被徹底破滅了,王安用以工代賑的方法修好了運河,同時王安提拔孫銀思的舉動也鼓勵了各級官員的造船熱情,新的糧船不斷的加入運輸的隊伍,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官員可以貪污到不少的錢財,但是由於王安給的錢很多,官員貪污剩下的錢,也足夠建成一個好的運糧船隻。

    負責漕運的水手也受到了鼓勵,因為只要他們好好的運輸,就會有出頭的機會,就有做官的機會,這是以前做夢也沒有想到的。

    同時王安還採取分段運輸的方法,用適合各地水文情況的船隻去運輸糧食,這樣既提高了效率,又減少了失誤。

    王安的舉措效果是明顯的,漕運的糧船以十船為一個單位,不斷的把糧食運到長安。長安空著的糧倉,慢慢的被填滿。隨著運糧船來的還有百姓的信心,他們不再著急購買糧食。這讓京城的權貴們異常的恐慌。

    王安看著這些糧食,豪邁的說道:「這些糧食足夠長安居民半年食用的,現在即使因為發水等原因,中斷了漕運,我還可以撐半年」。

    囤積居奇的安國候與寧國侯,聚集在一起,他們有點撐不下去了。

    安國候與寧國侯等人在一起商量道:「漕運通暢,京城再無缺糧之苦,我們囤積的糧食無法再賣出高價,留在這裡反而壓住了我們的本錢,不如便宜甩賣了吧,把糧食換成錢財,然後再與王安鬥爭」,於是安國候與寧國侯等人,只得以賠錢的價格,往出賣糧,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沒有人買他們的糧食。

    百姓也不傻,知道這幾個人是京城糧價高企的始作俑者,對他們痛恨異常,心道如果不是王安,我們已經化成白骨了,於是他們用腳投票,就是不買他們的糧食,讓他們的糧食爛在糧倉裡面,讓他們賠錢,賠到傾家蕩產。

    安國候與寧國侯見到這種情況,立即不斷的降價。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居然還沒有人買他們的糧食,一個乞丐來到他們賣糧的地方,對他們說道:「我雖然是乞丐,但即使是餓死也不買你們的糧食。我就搭上性命也要讓你們知道,有些錢是不能賺的」。這個乞丐立即被旁觀的市民奉為英雄,不斷向他捐款。

    安國候與寧國侯等人已經把價錢壓倒極低了,可是還是沒有人買他們的糧食。安國候與寧國侯現在是欲哭無淚。可是就在他們後悔不迭的時候,一個人上門了,願意以高於成本價格一成的價錢收購他們的糧食。

    這令安國候與寧國侯激動的渾身發抖,他們非常感激這個人,可是當他們一看發現來的人居然是王安,安國候與寧國侯看到他後就是一陣吃驚。王安說道:「我們知道你們的困境,所以決定收購這些糧食,希望你們以後好好的想一下,不要再發國難財了」,王安走了,他們很久才反應過來,立即找來自己的親戚,對他們只說了一句話,「從此再也不要與王安作對」,他們還派人告訴王安道:「京城的水深的很,雖然我們不在與你們作對,但是京城的達官顯貴、富商巨賈雲集,一定還會有人找你們的麻煩,希望你們多加注意」。

    皇帝知道京糧食問題最後得到圓滿解決,高興的大聲喝彩,並且要酒準備慶祝一下,這時宮內的太監告訴他:「陛下為了節約糧食,宮內早就不釀酒了」,皇帝一愣,才想起來這是自己的命令,於是就傳旨道:「你快去市面上買些酒來,我要與孫尚與丞相喝一杯」,皇帝心中高興:「心道如果缺少糧食,激起禁軍嘩變,那麼我們就有可能沒有性命了,王安的舉動等於再次挽救了他們的性命」,被招進宮的孫尚一路感到慶幸,他心道:「我就知道與王安作對會沒有什麼好的下場,自從我認識王安就沒有看到他吃過虧」。

    安國候與寧國侯的話果然靈驗了,京城的鹽的價格又漲價了,這些京城的奸商再次把眼光投向了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食鹽。百姓心中憤恨,但是對於這些奸商無可奈何,只得把希望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王安。

    皇帝得到消息後震怒無比,就少殺掉這些奸商,這時一個太監告訴他:「陛下,我這次得到消息,此次領頭的是國舅」,皇帝頓時不再說話,他心中不滿,但是礙於太后,也不好說什麼。

    王安找來了孫銀思問他說道:「對於平抑食鹽的價格你有什麼建議」,孫銀思不斷的搖頭,說道:「王大人,我對漕運很熟悉,但是對於食鹽方面,實在是不瞭解」。劉慧慧在一邊向王安建議道:「老公,你可以倣傚解決糧食的方案,抬高價格,讓商人知道京城價格高,會把鹽運到京城來賣的」,王安說道:「這也是一個辦法,讓戶部去執行吧,高價收購食鹽」。

    過了一段時間,問題沒有解決,反而鹽的價格更高,一個戶部的官員告訴王安:「以前運糧食到長安來賣的商人大大的陪了一筆,商人們現在互相告誡,不再冒險,不再運輸食鹽到京城來賣,同時我們戶部剩下的錢財不多,而食鹽的價格又太高了,繼續收購下去我們實在無法承受」,王安聽後深思不已。

    國舅找到了安國候、寧國侯,希望他們也參加到這場食鹽的囤積之戰中來,但是被他們斷然拒絕,他們一直感激王安的以德報怨,同時長安人民的憤怒,也讓他們知道了不是所有的錢都可以賺的。

    安國候與寧國侯的舉動反而讓他們在民間的名聲好了很多,國舅也找到了孫尚這個喜愛收藏的傢伙,希望他加入到食鹽囤積的行動中來,誰知道孫尚也是一口拒絕,他反而勸告國舅,不要與王安作對,否則,你將會吃大虧的。可是春風得意的國舅爺哪裡聽得進逆耳的忠言。

    王安早上到了戶部,可是一個人卻遲到了,王安聽後立即找來了他,準備對他批評教育一番,結果那人滿身的酒氣,這令王安憤怒不已,說道:「我現在就免除你的職務,以後你不要來戶部了」,那人現在也有些酒醒了,聽後沒有發言,只是面不改色的向外走去。王安立即叫住他,問他道:「你為什麼不為自己辯護」,那人說道:「我本就有錯,辯護何益?」,王安奇怪的問道:「那你是家庭富裕,不願繼續在戶部當差嗎」,那人搖頭說道:「我家並不富裕,還有老人需要奉養,還有兒女需要照顧」,王安頓時非常好奇的問道:「那你為什麼不端正態度,認真工作」,那人說道:「我來戶部,本意也是想要做一番事業,可是殘酷的現實粉碎了我的夢想,於是我每日借酒消愁」,王安說道:「我願意聽你說一下戶部的弊端」,那人說道:「戶部的弊端很多,我一言難盡。我知道大人擔心食鹽問題,我就說一下鹽政,食鹽自從大秦帝國時代收歸國有(中國歷史上收歸國有是在西漢的漢武帝時代,主要原因是增加財政收入),食鹽國家壟斷經營,本是一個暴利行業,可是現在主管鹽政的部門卻每年都有虧空」,王安問道:「為何」,那人說道:「很簡單,那就是官員都貪污,雁過拔毛,使得本來是一個很大的財政來源,現在變成了財政負擔」,王安說道:「那處理這些官員就是了」,那人笑道:「可是無官不貪,你處理的過來嗎?」,那人繼續說道:「現在主管鹽政的部門非常龐大,在各地都設有分支機構,他們負責選擇商人來專賣食鹽,同時還有自己的法律機構,負責打擊私自販賣食鹽的人,人多財政支出就大,而且**也在這裡滋生,弄得國傢俬鹽氾濫,鹽政收入很多但是卻虧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