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重建三國

龍騰世紀 四、張飛之死 文 / 蘭子龍

    話說張飛領數千輕騎出城來戰,斬殺了臧霸,正與曹軍奮力拚殺。曹營有兵來報道:「稟丞相,張飛率數千騎出城來戰,臧霸將軍不幸被斬殺,現張飛正被我軍圍攻。」

    曹操道:「果然不出奉孝所料!那張飛有猛無謀,可惜又殺我一員大將。」

    許攸道:「丞相,昔日牧野之戰,張飛斬殺我軍於禁,今日又斬殺臧霸;應速令兵放箭射殺之,否則又恐有將士亡命於此人之手矣。」

    曹操點了點頭,立下令圍攻,取張飛人頭來見。

    張飛與數千騎死力拚殺,兵卒皆已戰死,唯有他一人被包圍在中間,再看時,曹軍逼近而來。自知體力不足,已陷於絕境,進退兩難矣。張飛大怒,信馬由韁,提繩馬嘶一聲,馬身縱躍而起,嚇得圍攻之兵皆後退;張飛趁機返突殺之,yu殺出重圍奔城門而去。張飛曾說去取曹操人頭,故曹營方向兵多,鄴城方向兵少;張飛殺得雙眼直髮紅,將士大為懼之,莫敢上前,再戰,張飛奪路出圍,直奔城門,大叫開城門,可是城樓上並沒有作出半點反應。張飛只得來到城門之下,城樓上有弓箭手防之,料曹軍不敢前,以此避之。

    正此時,探後來報曹操袁紹已死。曹操聞得此消息大喜道:「哈哈,想不到還未與我曹孟德戰到最後就已氣得吐血而死,難道此命應如此?啊,哈哈」

    堂下眾將也跟隨著大笑著。唯有郭嘉未笑,一人思忖著何事?曹操問其故。

    郭嘉道:「丞相,以我觀之,我們退兵吧。」

    退兵?眾將一聽,都以為是聽錯了,再問之,郭嘉也道退兵。

    曹操也大驚,問道:「奉孝,你說此話是何意?」

    郭嘉道:「今關公突破重圍,必帶兵來援,鄴城一時半刻難以取下,到時我軍處於進退兩難之境。」

    許攸道:「現在我們退兵,不是不戰而退嗎?」

    郭嘉對曹操道:「袁氏廢長立幼,而兄弟之間,權力相並,各自樹黨,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不如舉兵南向荊州,恐蘭子雲有變,以候袁氏兄弟之變;然後擊之,可一舉定也。」

    眾將皆口敢莫言,曹操思忖良久未定。

    郭嘉又道:「丞相虛為退兵,實為按兵不動,以待袁氏兄弟之變,立出擊之。」

    曹操聽其言,點了點頭。速令護衛傳令魏郡及所有將士退兵濮陽。

    關羽前去上黨見袁尚立發兵來鄴城救援,到了鄴城,卻見曹操渡河退兵而去,再探曹軍向許昌退去,袁氏兄弟相互慶賀。袁譚、郭圖皆以為曹軍因久攻鄴城不下,袁尚、關公又領兵來救援才使得曹操退兵。心中似放下大石一樣,深吸了一口氣。

    人一旦鬆懈了下來就要想其他的事,想自己的得失,那便更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一ri,袁譚對郭圖、辛評議道:「我身為長子,反不能承父業;袁尚乃繼母所生,反承大爵;我心實在有不甘。」

    郭圖獻計道:「主公可令兵城外,只請袁尚、審配飲酒,再伏刀斧手殺袁尚,大事便定矣。」

    袁譚聽從其言。這時別駕王修自青州趕來,袁譚將此計告之。

    王修道:「兄弟者,左右手足也。今與他人爭鬥,斷其右手,而曰我必勝,安可得乎?夫棄兄弟而不親,天下還有誰最親?今讒人進言離間骨肉,以求一朝之利,請主公塞耳勿聽也。」

    袁譚大怒,叱退王修,使人去請袁尚。袁尚引兵來救援鄴城袁譚時,兵駐紮城外,袁尚聞得袁譚之請,與審配商議此事。

    審配道:「此必郭圖之計也。主公若往,必遭奸計;不如乘勢攻之。」

    袁尚聽其言,便披甲上馬,出城引兵五萬來戰。袁譚見袁尚引軍而來,知此事已洩露,亦即披掛上馬,與袁尚交鋒。關、張二人見袁氏兄弟相爭,亦不知應助誰。此時袁紹外甥高幹來見關、張二人道:「先主死時,立少子袁尚為主,我yu勸之卻並不從。如今曹軍剛退,兄弟相爭又起。雲長、翼德yu助何人?」

    張飛欲言,卻被關羽搶先道:「袁氏相爭,乃家務事也。我等還是不插手適宜。」

    張飛亦道:「二哥所說極是,我等還是留守鄴城以防曹軍適宜。」

    此時袁氏兄弟兵戎相見,出戰交鋒。袁譚大罵道:「汝毒死父親,篡奪爵位,今又來殺兄耶?!」

    袁尚、袁譚二人親自交鋒,袁譚兵多,且駐城內,袁尚不敵大敗,與審配、高幹領兵出逃,前往上黨城。

    郭圖對袁譚道:「袁尚,回上黨必招上黨、晉陽之兵進攻冀州城;冀州城乃主公據點,一旦冀州失守,我等便只鄴城孤矣;所以主公應領兵趕往冀州城守備。」

    袁譚道:「言之有理,可鄴城就此放棄乎?」

    郭圖道:「非也,可留辛毗與關、張二人守備。關、張二人承諾不插手你兄弟二人相爭之事,故你大可放心留辛毗守鄴城。如若主公信之不過,可令關公隨主公前去冀州,以作後顧之憂。」袁譚點了點頭,次日令辛評為鄴城太守,張飛等人助守鄴城。自率兵與關公、郭圖等人前往冀州。

    話說袁尚等人逃到上黨,審配進言道:「袁譚一戰雖勝,但以我觀之,現在正是我等反攻地時候了,只要取下袁譚據點冀州之重地,袁譚便大事已去矣。」

    袁尚聽其言。命高幹等人領兵進攻冀州城。

    袁譚得知此事,率後出城來戰,大敗回城,二日再戰再敗回城;袁尚再加兵馬圍城,袁譚恐之,立向曹操告急求救,曹操大喜道:「袁氏滅亡的時候到矣。」

    曹操引兵而至鄴城,袁譚令鄴城太守辛毗降之。辛毗與人正議此事,張飛得知大怒道:「曹賊乃虎狼之心,豈可降之。俺大哥之仇未報,俺與曹賊誓不兩立。」

    「鄴城兵不足,何以敵曹操數萬之軍。今袁氏兄弟相爭,並無顧及鄴城之時矣。」辛毗道:「袁氏大事已去,何必再窮兵黷武乎?」

    張飛越聽越火,一把揪住辛毗怒道:「就算拚死一兵一卒,俺也不會降這個卑鄙無恥的曹阿瞞。」

    辛毗也怒道:「張飛,你不要欺人太甚,鄴城我乃太守,降與不降,我自有主張,你沒有這個權力。」

    張飛火了,再揪住辛毗大罵:「你這賊徒,如若你真降曹賊,俺要了你狗命。」說完,放下辛毗走矣。辛毗懼之,入坐呆若木雞。

    有人向辛毗進言道:「張飛猛將也,昔日曹操圍城鄴城,其率數千騎出戰,斬殺曹將臧霸,被曹軍重重圍攻,竟突圍無傷而返。今若將軍降曹操,張飛知此事必先來擒殺將軍也。如今得先除張飛,方可降曹,獻張飛頭與曹公,亦可向曹公以表我等之歸心矣。」

    辛毗聽其言,此夜使人請張飛來。張飛一到,辛毗道:「張將軍今日所說極,曹操乃漢之賊也,豈可降之。今請將軍來,特酒宴向將軍賠罪矣。」

    張飛道:「辛將軍果然深明大義,好,俺張翼德也不記前嫌。今與將軍痛飲,明日與將軍一同堅守鄴城。」

    「好,痛快,來,再乾一碗!」

    幾杯下肚以後,張飛yu加豪邁,雙手抱酒罈道:「如此小碗,豈可痛快,你我各乾一罈,敢否?」

    辛毗道:「張將軍海量,我等自愧不入,將軍請自便就是。」見張飛飲完此壇,又道:「張將軍果然好酒量,可再飲否?」

    張飛一旦飲起酒來就不醉心不甘,道:「大丈夫死都不怕,又豈不敢飲酒乎?待今日俺酒足飯飽,明日與辛將軍一同殺敵。」

    辛毗只得應之,張飛飲完,再喝一罈,頭暈了,說起話來也是斷斷續續,辛毗知其醉矣,起身摔杯,刀斧手立從幕布後出,取了張飛之命。

    次日辛毗大開城門迎曹操入城,並獻上張飛人頭。曹操大喜,封辛毗伏波將軍。再ri曹操令徐晃、張遼為先鋒向冀州進發。

    話說,冀州城關公聞袁譚因兵少不敵袁尚向曹操求救,有意降曹操,心中yu想奔袁尚去。再ri又聞義弟張飛死,大哭,哭畢裝若無其事來城樓上,見袁尚之兵圍此城。速領舊部,斬殺守城之將,大開城門引袁尚軍入城。

    袁尚入城,見關公向他跪,哭道:「我弟張飛為辛毗所殺,降曹操,請主公為我弟報仇血恨。」

    袁尚下馬扶起關羽道:「關將軍請,此事我有所聞,今譚降曹賊有負先父之望也,正所謂大義滅親,我亦不顧也;張將軍之仇,我定為將軍有所交待。將軍肯與我一同殺敵乎?」

    關公道:「譚陷我於不義,害我義弟,我願隨主公殺敵。」袁尚聞之,大喜。速上馬向前而戰。

    袁譚聞關公殺死守將引袁尚軍入城,慌忙出逃,但為時已晚,被關公攔其去路。關公縱馬提刀而上,袁譚懼之,道:「關羽,你曾言不插我兄弟相爭之事,今又是為何開門引袁尚兵入城?」

    關公道:「汝yu降曹賊,是乃陷我於不義;害我義弟,乃殺弟之仇,不可不報。」說完斬殺而來,辛評上前阻之,辛評乃辛毗之兄,其弟殺死張飛,關公大怒大砍一劈,斬死於馬下,僅一回合也。袁譚、郭圖yu逃,關公催馬上前追擊,袁譚令兵擋之,但在關公威懾之下,莫敢上前迎之。袁譚忽見前又來阻軍,乃袁尚也。此時關公追至,斬殺而來,袁譚使大刀擋之。以袁譚之力怎能阻關公之力乎?關公此擊連同來擋之刀斬斷,直斬死袁譚,立落馬而下,僅一擊也。

    關公斬殺袁譚之後來見袁尚道:「我斬殺袁譚矣,公將如何處置關某?」

    袁尚道:「關將軍未曾有罪,何來說罪矣?袁譚買主求保一命,實乃不義,關公不殺之,我yu殺之。將軍斬殺辛評、袁譚等人,又俘獲郭圖,立此大功,尚感之還來不急也。」

    這時審配道:「主公,萬事皆由郭圖此人煽動所導致。此人為圖一朝之利,什麼詭計都想得出,今日不除,恐有後患矣。」關羽也表示贊同。袁尚允之。

    關公又道:「主公,今曹軍壓境,應速令人前去幽州請求公子袁熙相助,共抗曹兵。」袁尚聽其言,速令人前去幽州二哥袁熙告急求救。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