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科幻小說 > 鬼道之冤孽

正文 第四十三章 舊時憶(1) 文 / 行書1989

    「當時我心若死灰,如遭雷擊,渾渾噩噩就出了徐家別院。終於行蹤暴露,被守衛在別院周圍的錦衣衛所發現,當時我早已經心喪若死,任憑奮勇而上的錦衣衛將自己視為陳友諒的餘孽,撲倒在地,捆成一團。後來還是張天師出面將我保了出來。看到我那副魂不守舍的模樣,也知道我心念紅塵,是無法再在龍虎山修練下去了。於是師尊他給了我一封親筆所書的薦書,讓我前往徐達大將軍麾下。跟隨他一起攻打元朝餘孽,將蒙元餘部逐回漠北。」

    「想到自己能夠投靠在妙雲父親,大英雄徐達大將軍的麾下,我莫名的興奮了好一陣子。妙雲離開帶來的傷痛也逐漸平息了下來。憑藉著自己精湛的劍術技擊以及對於兵法,道術的精通,我很順利的成為了徐達大將軍麾下的幕僚之一,協助大將軍制定作戰計劃。就是在那個時候,我認識了當時的太祖四子,燕王朱棣,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永樂大帝。」徐沖之揉了揉太陽穴,似乎在極力回憶著什麼。而身邊的徐狂草,端木蓮和韓駿也紛紛站起身來,全神貫注的聽著。

    「當時的燕王不過是個接近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意氣風發,雷厲風行,十分有朝氣。最近又剛和徐達大將軍的大女兒成婚,可謂是春風得意。然而由於不是嫡子,其親生母親不過是一名朝鮮進貢的妃子而已,所以在皇位的爭奪之中沒有絲毫的優勢可言。所以他也沒有留在應天,捲入無謂的宮廷鬥爭之中。而是選擇告別新婚妻子,跟隨自己的丈人一起遠征漠北,建立軍功,以博得父皇的信任。」

    「他作戰勇敢,精通行軍佈陣之法,一直是徐達大將軍的先鋒部隊。在大同,晉陽,元大都等地多次擊敗蒙元騎兵。立下赫赫戰功。而且他還是一個劍癡,酷愛劍道技擊之法,見我乃龍虎山天師道親傳弟子,不顧自身地位以及年齡比我還長,執意拜我為師,習練劍術以及呼吸吐納之法。他根骨精奇,天資過人,只短短半年時間就能比上尋常修真之人十年的苦修。」徐沖之說到這裡,撚鬚微笑,滿意的點了點頭,「這份資質就是我自己也是自歎弗如。」

    「奈何太祖武皇帝統一全國,登基大寶之後卻是性情大變。善猜疑,多猜忌,對於那些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老部下也是越發的提防起來。先後以各種名義大肆屠戮功勳,光光誅殺胡惟庸一人,所牽扯到的官吏,民眾就有三萬人。這些人大多被直接問斬,其親友男子發配邊疆作為苦役,女子則被充作官妓,受盡**。到最後,太祖武皇帝甚至起了除掉大將軍,自己的親家公徐達大人的念頭。當時徐達大將軍背部患上了惡瘡,不可食用鵝肉,否則瘡毒攻心就無葯可醫了。奈何太祖武皇帝得聞之後,命令內官欽賜御膳房燒鵝一隻以為慰問。徐達大將軍自知難逃一死,最終食完了整只燒鵝,含恨而終,除去了太祖武皇帝的一塊心病。」

    「我有心從政輔佐明君,建立千秋不朽之功業,使得情史留餘名,當可與管仲樂毅相媲美。奈何所投者非人。太祖武皇帝可共患難而不可同富貴,兼之殘忍好殺,嫉賢妒能,統下嚴酷,並非明君。而繼任之建文帝朱允炆懦弱無能,優柔寡斷,寵幸齊泰,黃子澄此等只知誇誇其談的腐儒。朝政日壞而不自覺,軍旅孱弱而不自知,必有身亡滅族之禍。而北京的燕王朱棣早已經對皇位窺伺許久,摩拳擦掌想要篡奪皇位。奈何建文帝猶自不覺,對於朝臣的多次進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要不是妙雲還在深宮之內,我也早就遠走高飛,離開應天此等是非之地了。」

    「不過最終該來的還是來了,建文帝在位僅僅四年,燕王朱棣就打出了『清君側』『靖難』的旗號,從北平起兵反叛,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長江以北。當時的應天城早已經大亂,好一陣雞飛狗跳,兵找不到將,將尋不找兵。城破只是時間問題。我孤注一擲想要戴上妙雲離開此等是非之地,坐船出海,前往琉球等地避難。奈何妙雲心意已決,誓與建文帝同生死。最後在我的勸阻之下更是拔下金簪,自抵咽喉,以死相逼。沒辦法,我只能放棄。但是最後,妙雲卻交託給了我一件更為重要,可說是關係到大明王朝氣運以及延續皇室正統地位的要事。」徐沖之說到這裡,又不自禁的看了看掌中的那個淡綠珠子,尷尬一笑道,「這件事在此刻看來都是如此的瘋狂和不切實際。」

    徐狂草聽到這裡,微一沉吟,忽然也是驚愕不已,喃喃道:「難道,難道祖師你所說的哪件事是與建文帝出逃有關麼?」他的話一出口,在場的韓駿和端木蓮腦袋裡都是嗡的一下。史書記載燕軍攻破都城應天之後,皇宮起火,火勢迅速蔓延。等到朱棣率軍撲滅大火的時候,整個皇宮已經幾乎燒成了一堆瓦礫,眾人在瓦礫堆中發現了建文帝皇后馬氏以及皇子的屍骸,但卻並未發現建文帝的屍體。最後在一件倒塌的宮殿裡,找到了一具被燒焦的,早已經面目全非的屍體,朱棣一口咬定這就是被奸臣害死的建文帝,親自為其披上了龍袍,並且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但是民間一直傳聞,當時的建文帝在某位神秘人物的護送之下,從皇城的秘密通道(也有一說是下水道)逃出了應天城,削髮為僧,避禍到了南洋。難道這一切的傳聞都是真實的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