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血火明末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一章 獻鏡孫元化 文 / 周天師

    第一百四十一章獻鏡孫元化

    潘曉隨著何斌南下,起碼要個把月的時間才能回得來,因此對於和鄭芝龍的合作問題,現在也可以先放在一邊,只做好一些必要的準備就行了,其餘的還是得解決下自身的問題了。

    周世龍最後想到。

    現在,福山屯產出精鹽的事情既然很大的可能性已經被附近一些消息靈通之輩知道了,那對於孫元化來說,想必也是知道了。而對於孫元化,這是周世龍他邁不過去的一道坎。

    不過既然邁不過了,那就加緊點聯繫,加深點關係,便宜伯侄的關係還是非常又用的。至於未來會發生什麼出乎意料的事情,那就不再周世龍現在的考慮範圍之內了。他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緊抱孫元化的大腿,為自己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而且爭取,這個時候他也很有底氣,也到了不得不改變的關鍵時刻。

    底氣,一來福山千戶所的治理初見成效,不說富裕、人人安分守己,但那股澎湃的勞作激情,以及對於未來的憧憬之情,卻是顯而易見的,比之登州衛的其餘幾個千戶所那是不可同日而言。這是他牧民的功績。

    二來強軍漸漸形成,千餘頗為現代化的軍隊,訓練嚴謹,作戰亦是勇猛。另外,橫行登萊地區的悍匪、暗地裡的鹽梟頭子雷世鑫,以及其餘三群為禍日久的土匪寨子,就是被這支軍隊給剿滅了,殺敵千餘,繳獲無算。雖然其中有天狐寨的寨主姬欲翠逃脫了,但也是他的赫赫軍功。

    三來精鹽生意賺得暴利,雖然是被周世龍他一人獨佔了,但若是勻出去一些,還是可以為巡撫登萊的孫元化減輕大半交稅的負擔的,也可以騰出更多的銀兩來訓練士兵,以備與後金韃子兵得再次交戰。

    如此三者,相信對於周世龍來說,無疑是會大大的加重他在孫元化心理面的位置。

    至於說到了不得不改變的關鍵時刻,卻是陸地之上的根基已經打好,以後只要不犯什麼昏招,那根基只會越來越深厚,絕沒有變弱的道理。而根基已穩,那就自然要往上升,再一個要想在這個時代大展拳腳,不升不行了。

    要升,這個時代又是論資排輩的時代,他剛剛升任千戶,這才幾個月又想升,還讓不讓別人魂了?朝廷不亂套了麼?

    所以,不得不想辦法。而周世龍想到的辦法,那就是發展海上力量。

    自古至今,中國的封建王朝只注重地面上的力量,至於海軍、水軍,如果沒有必要的話,那是直接的廢棄,沒有半點道理可講。以前的朝代還能出海,有海軍,但自從明代已降,直到清朝,那是直接出動了禁海的強制性策略,海上力量從此淹沒無形。

    即便現在橫行海上的鄭芝龍如何的令崇禎頭痛,但海上力量依然沒有被崇禎還有一干大臣們所重視。這無關見識和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歷史的局限性以及國人自古以來的土地觀念作祟。就是現下的大明百姓乃至於依靠海上力量發家的鄭芝龍,那也是沒有重視,還是認為陸地重要於海上。

    要不然鄭芝龍也不會後來傻到明明有巨大到可以攻陷東南亞諸多xiǎo國的海上力量,卻居然還去投降了清朝。這就跟明明進一步就可以穩當皇上,反而自己要跑去當階下囚,去送死一樣,徹底的白癡了。

    以至於現在,出現在海面上的,除了偷偷出去的漁民、海商之外,那就只有游弋的海盜了。

    發展海上力量,無疑大大增加力量的一種最佳手段。因為朝廷即便知道了,那也不會在意的,並不會像陸地一樣,稍有謀反自立的念頭,什麼防止性的策略便實行了下來,或是陰謀詭計對付或是直接調兵遣將正面進攻。

    恰逢這個時候鄭芝龍派人來尋求合作,正是發展海上力量的好機會。又兼精鹽的事情要同孫元化稟報,因此周世龍隨即便決定了要去拜謁孫元化。

    潘曉護送何斌走後的第二天,周世龍便帶了一些物事以及領了兩百餘長槍兵趕往登州。

    當然,在這期間,他也沒忘了叮囑張天波、趙陽、**等人xiǎo心戒備,特別是逃脫了的匪首姬欲翠,以及還游弋在海面之上的劉豹等人。吩咐了他們只要有異動,立馬佈置人手進行抓捕,必要時先斬後奏。

    這趟去拜謁孫元化,銀子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周世龍為此,整整準備了三千兩之巨!

    而除了銀子之外,周世龍還備了一些禮物要送與孫元化。其他的不值一提,都是些福山屯的特產,但有一物這個時代卻是非常的難得,那就是鏡子。

    這個時代的鏡子,是用齊汞法製造,不僅不夠明亮,而且耗時長,一塊巴掌大的xiǎo鏡子要nong上一個月。不像後世,製作鏡子用的是鍍銀法,不僅很方便,無毒,最重要的還是明亮無比,光纖照人。

    想想看也知道,在這個時代其實造鏡子也是一種賺錢的行當。

    除了精鹽的生意和還沒有拿出來的水泥,周世龍也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才想到了這個鏡子的問題。不是他後知後覺,而是身邊沒個女人,穿越到現在一直都是呆在軍中,哪裡有什麼鏡子啊,一時之間忘記了也屬正常。

    鏡子不像精鹽生意那麼暴利,也不像水泥行業那麼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但是它也是很賺錢的。這個時代的鏡子,如今還被意大利人壟斷製造,大概再過個七八年,十幾年後才被法國人竊取了製造工藝,又過了一段時間,玻璃鏡子的工藝才世人皆知。

    只要製作出了鏡子,尤其是和後世的鏡子相差不多的情況下,相信還是能夠媲美甚至壓倒歐洲的鏡子的,而且鏡子的買賣不論是大明內部消化,還是從海路之上運輸到別處去販賣,那也會是暢銷貨,不愁賣不出去。

    一面鏡子,其實就是一面玻璃,只是一面鍍上了一層銀衣,所以才能夠當鏡子用。

    想到鏡子的問題之後,周世龍隨即便搜略了一些人手前來試做。在後世有幾個人會造玻璃啊?周世龍他自然是不會的。不過他讀了這麼多年的書,那也知道些製作玻璃的大概材料和一些耳熟能詳的步驟。

    石英砂、長石、純鹼、這三樣就是周世龍記得的製作玻璃的必備材料。

    石英砂應該不愁,在山東儲量很多,長石也不愁,全國到處都是。把材料找來,然後周世龍命人建了幾個建個窯子,又搜略了一些銅匠,再招了幾個福山屯的軍戶,造玻璃的程序也就開始了。至於這些軍戶,則算作是學徒,一邊幫手一邊學,這樣造玻璃的規模也就很快能發展起來。

    長石很容易找,甚至在中yao店都能找到,沒費什麼功夫就從登州城內買了一大堆回來。

    至於石英砂,在張各莊附近的那塊石場就有,這裡的片石成堆,隨便挖隨便采。而這也證明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句話說得太對了,這片石場,周世龍已經派了人手在這邊勞作,開採,煉鋼鐵,現在又加上一個玻璃製造業,實在是一塊寶地啊。

    一切工序準備就緒之後,周世龍隨即指揮起搜掠來的工匠製造起玻璃來。前翻沒有知識,不懂,因此試驗的功夫整整花了四五天都沒個反應。不過實踐出真知,試驗的次數多了,自然也就會出來了。而且說實話,製造玻璃還挺簡單的。

    一直到了第六天上,周世龍終於製造出來了第一面玻璃,不無感慨的道:「真他娘的簡單啊!」

    銅匠們先是石英砂,純鹼,長石,石灰石這些東西鏟進窯子鍛燒,等材料融在一起,那就趕緊用根木棍伸進窯子裡,用力的來回翻攪。最終會捲出一團亮白色的液態物體,而這團亮白色的液態物體,其實就是玻璃纖維。

    最後,將這團亮白色液態物體拿到模具上,用剪刀剪下一部分,其餘的塞回窯子中。

    那模具很簡單,就是兩塊鐵板,外加鐵板之間,一個形狀相同的正方形鐵框。剪下一部分亮白色的液態物體之後,直接將上面的鐵板往下一壓,幾秒後便提了起來。

    那液態的玻璃纖維凝固速度非常之快,模具壓下幾秒鐘後便完全凝固了,形成了一個長寬各一米的正方形的玻璃板。

    拿出來之後,這就是一塊製作好了的玻璃了!

    現在的歐洲人,只能製造巴掌大的平面玻璃,還沒有到能製造玻璃板的地步,估計還要過個幾十年才出現那樣的技術。這技術簡單吧?實在是太簡單了,至於為什麼前幾天一直沒個動靜,周世龍自個兒也想到了,完全是火候的問題。

    玻璃製造出來後,周世龍用夾子把玻璃板夾到一邊。銅匠們則把那個正方形鐵框放到火爐上,要讓這東西要保持一定的溫度,以便下一塊趕製下一塊玻璃。而他們自己,卻是依照周世龍的吩咐,繼續燒製玻璃。

    周世龍拿起那塊玻璃板查看起來,摸上還有一點粗糙,但還是比較透明平直的,反正這品質已經是世界前茅,更何況這玻璃板全世界唯此一塊,這東西要是弄成玻璃鏡,絕對是最高檔的貨色,不賣他幾百上千兩簡直對不起技術壟斷。

    西方的鏡子工藝要傳到這邊來,那估計有得等了,沒個四五十年別想過來。

    之後,周世龍又命鐵匠給他連日打造模板,畢竟要做玻璃鏡的話,不可能就這單調的一種一米長寬的正方形玻璃鏡,要賺取更大的利潤,那要玩花樣,使勁開發它背後乃至周邊的潛力,所以xiǎo的、圓的、橢圓的、huā式的,各種規格各種款式的都要。

    另外,玻璃這東西用途很多,並不是只能製造玻璃鏡,例如還能製作望遠鏡。不過那些東西以後再說了,現在大規模出產的話,萬一被誰盯上那就麻煩了,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沒有建立起嚴密的保密措施前,不能把技術教給別人。

    而之所以敢放心的把鏡子製作出來,周世龍是完全相信,就憑這個時代的人是決計想不到玻璃還能有其他用途的。

    所以,如同精鹽、兵器一樣,對於鏡子他也相應的成立了一個工廠性子的部men,就叫「福山鏡號」,專門進行鏡子的生產管理以及銷售問題,並且工廠的位置,直接和「福山製造局」「福山鹽號」毗鄰,劃為了軍事管理區,派士兵輪流監守。

    第一面鏡子製造完成並且打磨好了之後,周世龍第一個就是看看自己現在的這身樣貌,而且他穿越之後還是第一次無比清楚的看到了自己的樣子,這個剛剛二十歲的身體,不知是不是最近經歷過多番血戰,還是近來主掌福山千戶所數萬人的生死大權,看起來極是英武,體態修長,氣勢十足,自然或不自然間,都有一股子不怒自威的架勢。

    任誰看到了,那都得稱讚一聲:「好個英俊少年郎!」

    鏡子製作的成本低廉,石英砂、長石這些東西能值幾個錢?最後周世龍算下來,包括鏡框在內,一面鏡子只需一兩五十錢銀子便可完整。而這其中,五十錢還是銅匠們的工錢。

    當然,若是要拿去銷售的話,有一些鏡子的鏡框還得更換,更換上一些高檔的鏡框,或是材料名貴或是雕huā鏤空,那這樣的本錢就會隨之上漲。不過這樣的漲,又怎麼可能比得上賣出的價錢漲的更快,因此最後實際對比一下來說,利潤反而會隨著增加。

    玻璃趕製出來後,那銷售的問題自然被提了上來。

    不過周世龍這個問題出一說出來的時候,卻是把福山屯的各軍官震得不輕。

    千戶官廳之內,周世龍命人把那邊一米長寬的大鏡子搬了出來,此刻這鏡子已經做好了框架,只是這正方形的鏡子不太好看,初做之時周世龍並沒有考慮到這點,只是命人打造了長方形的鐵板模具。

    「這是……西洋鏡!」金大成、郭天福、張天波,無論是福山屯的原有將官,還是一路跟隨他而來的老部下,無不吃驚的看著那面鏡子,驚得都忍不住站了起來。因為這一塊鏡子,不僅很大,而且纖毫畢現,光亮照人,他們站在這面鏡子面前,就跟對面多了一個自己一般,這簡直不是凡間之物。

    他們有過聽說,西洋鏡就是這樣的玩意,只是周世龍哪裡搞到的這麼一大塊西洋鏡,這可是非常稀奇的貨色,以前福山屯那可是沒有的。

    周世龍道:「這面鏡子如何?本官可是專門命人連夜趕工製作,足足經過了七個晝夜,這才製作完畢的。」

    「什麼!這是我我們製作的??」一眾人再次被震到了,目瞪口呆。

    精鹽福山屯的人能提純出來已經夠他們稀奇的了,但鏡子這西洋的貨色,福山屯裡都有人能做得出來?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之極。

    不過轉眼他們便想到了,不是福山屯的人懂得製作這稀罕玩意,而是他們面前的這位千戶大人懂得製作,只是他不便說出來罷了。

    「這個當然!」周世龍淡然一笑。

    一時之間,眾人紛紛感歎大人神威蓋世,治世之才,簡直就是他們的財神爺啊。因為周世龍先前有名言,如果還有什麼賺錢的行當,一律少不了他們一份,只要他們服從、服從、再服從就可以。因此,「福山鏡號」最後也將同「福山鹽號」一樣,由他們共同出份子組成,他們也將會在其中獲得利益,有大把大把的超片入賬。

    而事實,周世龍最後也沒有騙他們,當場就讓他們每人出一份子銀子,建立起這「福山鏡號」來。

    至於銷售細節,周世龍和這些人共同想了幾天,最後終於確定了下來。以鏡子的大xiǎo、檔次、賣給對象的不同,這些來定價銷售。

    不過在銷售之前,還是需要打響鏡子的名氣的。獻上一面鏡子給孫元化,然後還有其餘登州衛的各個將軍、官員,無疑是最好的廣告手段了。正好這次要去拜謁孫元化,周世龍乾脆出發前就一併帶上了。

    既能為鏡子做廣告,又能結交好登州衛的各官員,這樣兩全其美的事情,為何不做?

    這次,獻給孫元化以及登州各官員的鏡子,雖然有差別,有的精美,有的差上一籌,但都是用的銅做鏡框,主要是因為目前流行的就是銅鏡。也大多所刻的寓意都是『陞官發財』『平安吉祥』這類,

    一路行來無事,只是出了福山千戶所之後,登州衛其他衛所境內的現象,卻是讓跟隨出來的各軍官,還有一應士兵非常的感慨。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他們生活的福山屯是那麼的幸福。

    因為沿途他們所見,盡皆顯出一股凋敝的氣息,田園村鎮都破敗得十分嚴重,一路上的耕地更是大半荒蕪,長滿了野草。比之福山屯的墾荒大運動,熱火朝天建設新家園的情景,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雲泥之別!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