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紅樓之四爺在上

《》第三卷 動盪生 第295章 惜春進宮 文 / 陌筱白

    安撫好弘昊,讓人好生將他送去前院讀書,黛玉才同惜春一起出了門。至於那兩個亂嚼舌根的丫鬟,黛玉一點也不關心,有安嬤嬤在,不怕找不出她們背後指使之人。

    身邊有個胤禛的人很多時候還是比較方便的,她想讓胤禛知道的事就直接交給安嬤嬤去辦就是了,安嬤嬤自然會向他匯報,而不想讓胤禛知道的事就讓別人去辦。黛玉覺得自己真是太聰明了!

    這次進宮主要是太后想小阿哥了,所以黛玉一行直奔寧壽宮而去,並不像往常那般先去永和宮。

    惜春有些緊張,「側福晉,太后沒有宣奴婢,奴婢直接就進宮去,會不會不大好?」

    黛玉噗嗤笑道:「都到宮門口了你還糾結這個?放心吧,太后娘娘對小五喜歡得不行,愛屋及烏,對四妹妹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的。你也不要緊張,往日裡在家裡怎麼樣,在太后面前就怎麼樣好了。太后這樣身份的人,也不屑誰去奉承,反而是維持天然本性更容易得到她老人家的認同。再說有我在呢。」

    黛玉前面一長串話惜春都沒有聽進去,倒是最後一句話讓她的心平靜下來。是啊,林姐姐也在呢,她還有什麼好擔心害怕的?惜春對黛玉有著一種天然的信任,便是一起生活多年的姐妹都比不上,這或許也就是人和人之間的緣分吧。

    寧壽宮裡,太后已經等候多時了,黛玉一行進去行禮,太后急匆匆的叫了起,就讓身邊的奴才把五阿哥給抱了過去。

    五阿哥一到太后懷裡就醒了過來,也不哭鬧,逗得太后更高興了。黛玉也覺得奇怪,小五和太后好像真是有些特殊的緣分似地,每次一到太后懷裡,哪怕是才睡著也會醒過來,也不哭也不吵,就靜靜的待著。

    太后歡喜的抱著孩子,說:「五阿哥小臉兒又長開了些,更好看了。」

    黛玉黑線,看太后這麼高興的樣子,怕不是因為小五長得更好看了,是長得更像孝莊了吧……

    太后又熱心的問了五阿哥日常生活的情況,黛玉一一答了,太后聽後非常滿意,「弘昊你就教養得很好,五阿哥有你教養哀家也很放心。」

    黛玉頭上的黑線更多了,太后這話說得好像小五不是她生的一般……

    太后一個勁的樂呵道:「皇帝給五阿哥把名字也取好了,就叫弘昭。」

    弘昭?如果她沒記錯的話,孝莊有個徽號就叫昭聖皇太后吧?而且太后娘娘,您怎麼只記得小五一點也不記得小六?

    於是黛玉硬著頭皮問:「太后,不知道皇阿瑪給小六取的是什麼名字?」

    太后頓了一下,淡淡道:「六阿哥皇帝取的名字是弘壽。」

    弘壽?弘字輩兒的名字不都是從「日」旁的麼?怎麼取了個弘壽的名兒?

    彷彿是看出了黛玉的疑惑,太后難得解釋道:「皇帝說了,只希望六阿哥能健康長壽,享受世間福祿,因此這名字不從日。」

    黛玉聞言便有些明白了,順治爺死得早,這恐怕在康熙心裡也是一個難以越過去的坎兒。所以,在有了小六這個長得極像順治爺的孫子後,就移情到小六身上了。

    弘壽似乎知道在說他似地,揮舞著手爪子咿咿呀呀叫得高興。

    和弘昭不同,弘壽的性格就要活潑很多。沒人理他,弘壽就一直吵鬧個不停,弘昭估計是被吵到了,一巴掌拍到弘壽臉上,於是弘壽癟癟嘴,要哭不哭的,到底還是沒哭出來,安靜了下來。

    太后看到這裡,噗的樂了,「到底有個弘昭能治得了你。」

    咳咳,太后娘娘,你確定不是在說只有孝莊能治得了順治?不過看太后對弘壽不復之前的視而不見,黛玉多少還是鬆了口氣。太后和順治之間的恩怨她也略知一二,若是太后至今仍對順治心懷怨恨,並且把這怨恨轉嫁到弘壽身上,那就不好了。

    黛玉可不管弘昭和弘壽長得像誰,便是他倆確實是孝莊和順治的轉世又如何?這輩子他們兩個只能是她的兒子!

    太后心情好了,注意到黛玉身邊的一個陌生臉孔,不由得問:「林丫頭,你旁邊那丫頭是哪家的?」

    小姐們和奴婢的穿著打扮不同,太后還不至於將惜春認作奴才。

    黛玉拉著惜春上前,笑著說:「太后娘娘,這是奴婢外祖家的表妹,在家裡姐妹中排行第四,小名叫惜春。」

    太后說:「哦,是賈家的姑娘?」

    黛玉笑說:「四妹妹今年十五了,也到了該議親的年紀。原本是該參加小選的,家里長輩憐惜,給她辦了免選。奴婢在閨閣中時,同四妹妹最是要好,所以這回就厚著臉皮帶四妹妹進宮,想沾沾太后娘娘的福氣。」

    太后指著黛玉笑,對周圍伺候的幾個老嬤嬤說:「這個林丫頭,居然把主意打到哀家身上來了,真是膽大包天。」

    狄嬤嬤笑道:「林側福晉真性情,倒是和宜妃娘娘的性子有些像。」

    康熙那麼多的女人,太后最有好感的就是宜妃了。不僅僅因為宜妃的五阿哥是太后養大的,更因為宜妃那爽直的性子。太后出身蒙古,草原上的女兒大多是直率的性子,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自然也就喜歡和自己性子相似的人。

    更何況太后初進宮時,沒少受董鄂妃的氣,所以,對於那種心裡彎彎繞繞太多的人有一種天生的反感。

    狄嬤嬤這時候提起宜妃,也是偏向黛玉的意思。

    黛玉感激的朝狄嬤嬤微微點頭示意,笑道:「奴婢也是仗著太后娘娘仁厚,不和奴婢一般見識,所以就厚著臉皮來求了。」

    太后對黛玉的印象一直不錯,她嫁給老四這麼些年,從來沒聽說過她私下裡有做什麼不折手段的事,倒是被人針對的時候不少。太后年紀大了,老人家講究的就是個傳宗接代、子孫繁盛,黛玉進府頭一年就給胤禛生了個兒子,太后對這是很滿意的。

    特別是黛玉這回生下五阿哥,和孝莊就像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孝莊是太后在這皇宮之中最困難之時唯一的溫暖,所以,愛屋及烏的,黛玉這會兒已經繼康熙、弘昭、胤祺之後在太后心裡排到了第四位。

    對於黛玉最親密的姐妹,太后不介意給予一些厚待,黛玉的眼光她還是比較信任的,她笑瞇瞇的朝惜春招招手,「好孩子,過來哀家看看。」

    惜春謹慎的走了過去,恭敬的行禮,「奴婢賈惜春給太后娘娘請安,太后娘娘萬福金安。」

    太后拉著她的手上下打量了一番,滿意的點頭,對黛玉道:「眼神清澈,顯見是個心地善良的,眸光不散,可見不是個輕浮的,是個好丫頭。」

    黛玉高興道:「有太后娘娘這句話,四妹妹的婚事奴婢就放心了。」

    太后笑道:「哀家好人做到底,魏嬤嬤,你去將順治十三年時,哀家及笄的時候,皇額娘送給哀家的那副紅珊瑚的頭面兒拿來。哀家現在老了,戴著也不像話了,留著也只能壓箱底兒。惜丫頭今年又恰巧及笄,倒也是有緣,就賜給她戴著玩罷。」

    黛玉急忙擺手,「太后娘娘,這太貴重了……」

    太后嗔道:「哀家這是給賈家丫頭的,又不是給你的。」

    惜春趕緊道:「奴婢謝太后娘娘恩典,只是這太過貴重,奴婢何德何能……」

    狄嬤嬤一旁笑道:「難得太后和賈姑娘投緣,林側福晉你們就不要推卻了。」

    黛玉知道太后既然已經說出了口,就不會收回來的,於是搖頭笑道:「奴婢們倒像是特意來打劫太后娘娘來了,只是四妹妹這邊有了收穫,奴婢要是兩手空空的回去該多傷心呀,太后娘娘也疼疼奴婢,好歹也賞奴婢一點兒……」

    太后樂了,「瞧瞧,活脫脫的就是另一個宜妃了。好啦,瞧著你可憐見的,狄嬤嬤,把哀家那個玉珮拿來。」

    狄嬤嬤眉心一跳,「那一枚玉珮?」

    太后正色點頭,「就是那一枚。」

    黛玉眨巴眨巴眼,瞧著好像是挺有紀念價值的一塊玉珮,就不知道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須臾,魏嬤嬤將紅珊瑚的頭面首飾裝在匣子中拿了上來,遞給了惜春。狄嬤嬤也捧著一個不那麼精緻的匣子上來打開,拿出裡面的一團純白色的絲綢小心的打開,絲綢上面赫然是一塊嬰兒巴掌大小的血紅色玉珮,其上鏤空雕刻著幾朵不知名的花兒。

    太后拿著玉珮留戀的撫摸,神色間滿是懷戀,「這是哀家當初離開草原來京城的時候,哀家的阿媽給的,若是膝下有女兒就傳給女兒,若是沒有就傳給長媳。如今哀家留著也無用,就給了你吧。」

    太后一生沒有兒女,自然是留到現在也沒有送出去。黛玉鄭重的接過,「皇祖母放心,孫媳會將這玉珮傳下去的,等弘昭娶了媳婦孫媳就交給她。」有著這種重要意義的東西,黛玉不好推遲卻也不好佔為己有,最好的選擇就是傳給弘昭。

    太后對黛玉這個決定非常的滿意,是個懂事的孩子,她是越來越喜歡了。

    陪太后說了會兒話,黛玉看時辰不早了,說:「太后,四妹妹進宮一趟也不容易,奴婢想趁著這個機會帶她去景陽宮坐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