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紅樓之四爺在上

《》第三卷 動盪生 第536章 胤祥回京 文 / 陌筱白

    回京的一路上都很順利,竟然一天陰雨天氣都沒碰上,很順當的就回到了京城。沒過幾日,胤祉和胤祥也率隊抵京,讓整個京城都震動了!

    先前新大陸一事還只是少數的一些世家大族才知道的事情,如今胤祉和胤祥從新大陸帶回來許多稀罕的物什,眾人在看稀奇之餘,也就聽聞了新大陸的傳言。

    一片不亞於大清國土的無主之地被發現了,這讓所有大清的百姓都為之振奮。

    中國人民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思想決定了他們對土地的熱愛。

    歷朝歷代在建國之初,土地總是比較富餘的,改朝換代所引發的戰爭讓許多家庭家破人亡,人口數量自然就隨之凋零,可分之地也就多了。

    然而,隨著人丁的增長,以及土地兼併的擴大,在朝代中期、後期,老百姓手中的土地也就少了。那時候沒有化肥也沒有糧種,土地的畝產並不高,很多老百姓手中的土地所產出的糧食已經不夠支撐一家人所需,一旦發生什麼天災**,就只能賣兒賣女了。社會矛盾也就漸漸加劇。

    到了康熙六十一年,大清進關已近百年,雖說整個社會經濟還是處於上升階段,但土地兼併情況卻是不容小視的。如今朝廷發現了另外一片嶄新的大陸,那就代表著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

    普通的老百姓或許只會因為國土面積大、國力強盛而產生一些自豪感,其餘的想法就沒什麼了,朝廷的事他們總覺得離他們很遙遠,他們只要安分守己的勞作,能吃飽飯就行。但是稍微有點見識的人就知道這代表著什麼了。

    商人看到了無數的稀罕商品,地主看到了肥沃的土地,學子看到了許多的官職空缺……

    一時間,對康熙歌功頌德的折子如雪花般飛往京城。

    康熙回京之後沒有進宮,直接住進了暢春園,在他晚年的時候,在京城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住在暢春園的,宮裡反倒是住得時間比較少。

    這天康熙在暢春園舉行了早朝,胤祉和胤祥將從新大陸帶回來的稀罕物什一件件的獻上,滿朝文武看到那些東西,眼睛都在冒綠光了。而隨後由梁九功誦讀的胤祉所書奏章,詳細的記錄了新大陸的各種情況,滿朝文武聽了之後,更是彷彿打了雞血一般。

    「皇上,新大陸的發現是上蒼賜予我朝的恩典,這無主之物自然是誰先發現就歸誰,奴才以為應當立即派駐重兵,對新大陸實施具體的統治。」

    「皇上,歷朝歷代,國土面積數元朝最為遼闊,然而如今將新大陸劃入我大清之後,元朝比起我大清來,這國土面積也是要差得遠的。皇上創下如此盛世,當為千古以來第一帝!」

    「……」

    滿朝文武爭先恐後的進言,一串串奉承話不要錢似的吐出來,康熙志得意滿的坐在高處,心裡不是不得意的。他最看重名聲,如今他的功績怕是連唐宗宋祖也比之不及,千古一帝的稱呼真是當仁不讓。

    他看著下面的胤祥,沒想到當初讓他去廣東訓練八旗海外貿易商隊,卻是意外得到了這樣的結果。康熙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恨不得把所有好東西都賜給他,討厭一個人的時候又極盡侮辱之能事。之前胤祥因為在一廢太子的時候出了點兒差錯,使得康熙在之後的十多年的時間裡,對他的觀感都不好。

    然而如今他卻是又念起胤祥以前的好來了。

    「主子,大好消息!皇上今日讓十三爺去豐台大營練兵了。」

    早朝之後沒多久,十三阿哥重獲聖寵的消息就傳遍了,豐台大營可是拱衛京師的重要力量,若不是康熙極為信重之人,是絕對不能讓其染指的。當初胤禎最為得寵的時候,也不過是去兵部歷練罷了,手中實際上是沒有絲毫的兵權的。如今康熙卻是直接讓胤祥去了豐台大營,這就非同一般了。

    雪蝶第一時間得知之後就趕來給黛玉報信兒了。

    黛玉聽說之後也是驚呆了,康熙這心思還真是難猜啊,之前眼裡看都看不到胤祥,如今卻一下子給予如此大的恩寵,真是讓人想不通。

    「王爺他們可有回府?」

    「還沒有。」

    不多時弘昊就回來了,他成親之後就跟著上朝聽政,黛玉見他回來,急忙問了他今日早朝時所發生的事情。

    弘昊平日裡也頗為穩重,然而此時卻有些眉飛色舞了,「額娘是沒有看到,三伯給皇瑪法呈獻的那些禮物,可真真是樣樣都稀奇得很,兒子要不是那次和額娘一起去轉了轉,怕是這回也要和滿朝文武那般目瞪口呆了。」

    弘昊回想起之前在早朝的時候那些大臣們的表現就想笑,有幾個老古董聽說了新大陸的具體情況,當場就抽了過去,醒了之後就是一陣的呼天搶地,句句不離「皇上英明」。

    「皇瑪法已經決定了,從明年開始實行遷丁計劃,讓每個人都要上折子建議,最後再集眾人之長,討論出一個最佳的方案來。」

    黛玉點點頭,「遷丁是一件大事,確實是要慎重。」

    要知道,就連後世,像最有名的三峽大移民那樣,也是困難重重,問題多多呢。如今這個年代就更不用說了,人們的故土情節更加的嚴重,只要是還能生存下去的,誰願意背井離鄉、漂洋過海的去到一個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地方呢?

    要是從鄉下遷到城裡、京裡倒還願意,可是這回卻是遷到一個滿是荒蕪,還未開發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要從頭開始,並且或許這一去,這一輩子恐怕都不能再回到大清,這就讓許多人都要打退堂鼓了。

    如今大清雖然主要的府級道路都已經通了水泥路,從南到北也還要一兩個月的時間呢,再隔著一個汪洋大海,這歸期就更加的渺茫了。更何況期山不欺水,這海上的事情可是難說得很,說不定才走到半道兒就餵了魚。

    這樣種種顧慮下來,願意遷居的人恐怕就更少了。

    弘昊笑道:「難度肯定是有的,不過人都是逐利的,只要朝廷給予足夠的利益,還是有人願意一試的。這歷史上也有許多遷丁的事例在那裡,很多東西還是有參考價值的。」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好幾次著名的「移民」行動。

    永嘉之亂過後,西晉皇室南遷,中原漢族南下。當然,這次主要是受到北方少數民族的逼迫,乃是不得已而為之。

    安史之亂導致中原塗炭,河南、河北、陝西的漢族居民南下江淮,西入四川,這也是因為兵荒馬亂,在北邊兒實在是呆不下去了。

    靖康之恥過後高宗南渡,中原居民大規模南遷,這也是迫於蒙古人的壓迫。

    應該說,這幾次「移民」都和戰爭有關,而且還都是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的戰爭,「移民」可以說是為了避兵禍。人們雖然不得不離開故土,卻也只能離開故土,否則等待他們的或許就是殺戮。因此,不用人勸,大家就自願遷徙了。

    可是現如今的情形卻又不同。

    現如今天下承平,可沒有什麼兵荒馬亂的,土地兼併雖然是日漸嚴重,但到底還不到民不聊生的地步,在這樣的情況下,要讓百姓們心甘情願的遷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黛玉想到了也就說了出來,「這歷史上的移民自然還是有些可借鑒的地方的,不過這幾次移民的歷史背景和現在又不相同,其策略也就自然要有所差別才行。咱們國人大多講究落葉歸根,對自己的故鄉是很依戀的,老百姓不到生存不下去的時候,一般都不會想著要背井離鄉。」

    「更何況,咱們是少數民族統治漢族,時至今日,也還有許多人叫嚷著要反清復明呢。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是強制性的讓百姓們遷徙,恐怕會被有心人利用,引起****。所以說這件事情要慎之又慎,最好是利誘之,而不要威逼之。雖然這樣一來速度會慢上很多,不過卻是更加穩妥。」

    說多穩妥,黛玉不可避免的愁上心頭,如果康熙真的像歷史上那樣在今年去世的話,那麼胤禛登基之後,這些事情就會由他去拍板了。偏偏胤禛的性格中又有那麼一點追求完美的因子在,手段又不夠圓滑,偏向於強硬,如果他為了盡快看到效果,就強制百姓們遷徙,恐怕會出大事!

    看來應該找個機會和他談談,試探一下他的口風了。另外也要和阿瑪商量一下,再給孩子們也提個醒,務必讓他們在胤禛面前多多灌輸一些「穩」字訣。黛玉實在是不希望胤禛登基之後的第一項大的政令就受到阻礙。

    「對了,你阿瑪呢?」

    弘昊道:「阿瑪下朝之後就和十三叔一起去十三叔府上了,阿瑪讓兒子先自個兒想想,該當如何才能更好的實施遷丁,晚上阿瑪回來要檢查。」

    黛玉點頭表示明白,估計胤禛是準備和胤祥先議一議,要是往日,當時來自個兒府上,不過今日胤祥剛回京,並且一晃又是大半年沒有歸家,所以才會和他一起過去。

    「既然你阿瑪給你佈置了任務,那額娘就不多留你了,你先回去用功,晚些時候再和諾欣一起過來用膳吧。」

    baidu_clb_fillslot("957512");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