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科幻小說 > 魅影迷蹤

正文 第六十二章 連環翻板 文 / 施曉雷

    老鬼聽我催促,就也有些不耐煩地說:「催個屁啊,快到了!」

    我突然又想到老鬼也是不認識阿拉伯語的,於是就問他:「你又不認識阿拉伯語,你是怎麼知道這是防蟲劑的?」

    老鬼自豪地說:「觀察!」

    「觀察?」我問。\.\

    「在你們睡著的時候,我還在講故宮的事。講了他媽半天,結果你們都睡著了。操,老子白費了半天口舌。我但是那個氣啊!就心裡氣不過,也就睡吧。可是,剛一躺下,就看到了一隻蠍子。」

    我和錢成聚精會神地聽著。

    老鬼繼續說:「可是我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就是那蠍子竟然繞過我,直奔你們而去。當我向你們走過去的時候,那些竟然像是見了死神一樣,連忙跑開了。後來,我才明白,是這盒子的事。最後也才弄清楚,是這瓶水的事!」

    原來是這麼回事,這麼說,老鬼的「話嘮」毛病,無意當中還救了我們一命!剛想誇他兩句,就聽到老鬼說:「完了,迷路了!」

    我和錢成聽老鬼這麼說,一下頭就大了。本來就夠迷失的了,現在卻又迷路了,真是晴天霹靂、雪上加霜啊!

    就在這時,只見最前面的老鬼腳下又是一斜,險些就摔了下去。情急之下,是我一把將他拉了回來。再仔細一看,腳下的石板竟然是活動的!心下不由大罵:操,這老阿三(埃及法老王)真夠他媽陰的!哪哪都是坑。哪哪都是陷阱。

    「這不僅僅是陷阱!」錢成說:「以我的判斷,應該是連環翻板。大家趕緊退後!」

    我們連忙按照錢成說的後退,待腳下踏實了,我才問道:「連環翻板?」

    「嗯,連環翻板是很古老的一種墓穴機關術。換而言之,就是陵墓機關暗器的一種。

    即在陵墓墓道中挖掘深約3米以上的陷坑,長短與寬度視墓道具體情形而定,坑下分佈約10厘米左右的刀錐利器。坑上層平覆數塊木板,木板中間有軸,下綴一小型相同重量的物體。呈天平秤狀。板上有掩蓋物。

    若盜墓者踏上木板,板的一端隨之下陷,人必掉到坑內的刀錐之上。

    連環翻板是在墓道中設置的陷坑,坑下分佈長約10厘米左右的刀錐利器。坑上層平覆數塊木板。木板中間有軸。下綴一相同重量的小型物體。呈天平秤狀,板上有掩蓋物。

    若盜墓者踏上木板,板的一端隨之翻轉。人必掉入坑內的刀錐之上,鋒利的尖刀利刃將穿透盜墓者的胸膛及五臟六腑,活著爬出來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老鬼聽錢成這麼說,就大罵道:「操他阿三八輩祖宗,真夠壞的!」

    錢成接著說:「防盜墓的連環翻板構造極複雜,先在墓道中挖個超級大陷坑,坑下插滿大鐵錐子。坑上層平覆數塊木板,木板中間有軸,下綴一小型相同重量的石頭,呈天平秤狀,板上掩蓋偽裝物。但這玩意屁用不頂,因為破解極簡單,砸塊大石頭就能探測出坑距。架塊木板子就過去了。

    民國年間,山東青州一帶農民在墾田時,於雲門山發現一大塚,墓道之中就發現了帶軸的翻板,板下有坑,坑中密佈利刃。

    當時坑中積水甚多,待把水抽乾,發現有兩個人骨架一仰一趴倒斃於利刃之中,身邊有鐵鍬、錘子、繩索等工具,顯然是盜墓者所攜。但此墓還是遭到盜掘,墓室內器物所剩無幾。

    清理人員發現,在連環翻板之下有兩架木梯相接,木梯已經腐朽,但仍能看出形狀,這無疑是後來的盜墓者想出的破解之法。只要將木梯放入墓道,盜墓者沿梯而入,則如履平地,一切翻板與陷坑、利刃都枉費心機、無濟於事了。

    由此看來,盜墓者與反盜墓者的智慧較量,著實令人驚歎。

    機關術是中國古代科技明的代表,無論是在生產、生活還是軍事乃至一切需要之處,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運用機械力量,巧妙地控制事物,並達到神奇的效果,這是古人對世界的貢獻。而這一貢獻,源自於他們對自然深刻的觀察和思考。因此機關術才如此深奧玄妙。

    厚葬習俗在中國由來已久,歷代王侯將相不惜耗費人力、財力,營建陵寢地宮。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盜墓賊侵擾,古人們在墓穴中設置了各種各樣的防衛機關,試圖阻止盜墓者的進入。當掘墓人悄然闖進地宮,他們不但要面對價值連城的寶藏,還要注意防不勝防的機關陷阱。

    常見的陵墓機關有:弓、弩、連環翻板、水銀等。

    『法自術起,機由心生。』在各種機械裝置裡,機關堪稱最要害的部分,它微小而隱秘,卻「牽一髮而動全身」,控制著整體的運動趨勢,是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至高體現。當現代人用理性的眼光來打量古人生活中充滿奇思妙想的機關之術時,已不僅在尋找機關本身,還會發現機關背後古人的心思。

    中國古代科技高度發達,機關之術也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期,魯班在從事偉大的營造和工具發明之餘,還發明了一種可以在天上飛翔的「木鳶」,這個飛翔的木質大鳥,應該是飛機的祖先。

    在中國人心目中,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這位精於內政、長於戰略的武侯在歷史上也留下了不少謎團,其中之一就是他的製造之術。

    正史《三國誌.蜀志.諸葛亮傳》中評說:「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起要雲。」

    上述種種製作,的確是孔明的手筆,可以大膽地推測,孔明的機械製作術,很可能是繼承了戰國時期墨子和魯班的機關之術,並加以發揮改進

    ,成為令人歎為觀止的古代科技。

    諸葛亮是一位機械製造的行家裡手,他的妻子黃氏也是一位發明家,民間傳說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