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人生就是一場二人傳

正文 第1章 姍姍來遲 文 / 北小端

    元啟八年,六月初六。

    盛夏的天氣,這一日卻難得清涼。

    南府二房。

    園內的金鳳花,盛開的如火如荼,遠遠望著,只見花色霏霞,若丹鳳之冠,葉似翡翠,如飛凰之羽。

    南二老爺的正房夫人溫氏,仰坐在廊下的躺椅中納涼,穿一身月白色的薄綢夏衫,秀髮如雲,只簪一支八寶如意珍珠釵,神色恬淡地瞌眼淺寐。

    溫氏今年雖已三十五歲,保養得當的右手,仍是白皙纖纖,此時正輕搭在高高隆起的肚腹之上,旁邊的矮凳上,坐著溫氏早年的陪嫁丫鬟,如今的第一心腹管事崔媽媽,生得皮膚白淨,眼睛有神。

    許久後,一陣舒適的清風拂過,溫氏緩緩睜開眼睛。

    因溫氏懷相月份已足,隨時都有突發生產的可能,這幾日,崔媽媽時刻關注著溫氏的動靜,此刻,見她小寐醒來,滿臉笑意道:「夫人醒啦,可有不適之狀?」

    溫氏右手滑動,來回撫了撫滾圓的肚子,溫聲笑道:「這一胎安生的很,一點也不鬧,比前頭四個可好伺候多啦。」

    崔媽媽湊趣道:「前四個都是少爺嘛,難免活潑好動一些,夫人這胎如此平寧,想來定是位小姐。」

    溫氏輕歎一聲,頗有遺憾之意:「本以為前一胎就能生個丫頭出來,沒想到還是個小兒郎,我還誠心拜了那麼許久的菩薩。」

    崔媽媽忍不住笑:「奴婢早說了,夫人福澤深厚,您看,您隨老爺離京外任這十多年,一口氣為老爺誕下了四位少爺,尤其是大少爺,今年才十四歲,已是個小秀才啦……」

    半側偏了臉,輕輕上揚的嘴角,朝南府大房的位置撇了撇,頗不屑道:「那一房,見天的磕頭燒香拜菩薩,也沒見生下一位小郎來,一屋子的丫頭片子,剛好湊一出九仙女。」

    溫氏眉梢輕揚,語調漫不經心道:「大夫人長了我五歲,四十歲的人了,不是也又懷上了麼,可見,這老天爺還是開了眼的。」

    崔媽媽嘲諷地笑:「誰知老天爺開了一隻眼,還是半隻眼,她前頭也陸陸續續生了四個,還不是左一個丫頭,右一個閨女,這一胎,保不準還是個丫頭,論福氣,她哪能和夫人比。」

    溫氏面含譏色,扯了扯嘴角:「可人家有位好婆婆罩著呢。」

    提及溫氏的婆婆,南府的老夫人,春風得意多年的崔媽媽,也不免皺了皺眉:「奴婢就沒見過這麼偏心眼的娘,二老爺也是她親生的,也最為出挑,可這老夫人的心坎裡和眼珠子裡,只有她那大兒子、小兒子,還有那嫁出去的女兒。」

    崔媽媽越說越不忿,恨恨道:「素日待二老爺懶散的很,用得著二老爺時,又端出一副老娘的架子,不提夫人新嫁的頭三年,單說咱們回京後的這三年,這老夫人生了多少是非。」

    歇了一口氣,再冷笑道:「大老爺不上進,典型的光長年紀不陞官,便讓二老爺幫忙疏通,二老爺礙不過情面,也算給他尋了份好差事,豈料這大老爺不勤懇做事,還和同僚起爭執發脾氣,沒多久,就被踢蹬了出來,害得二老爺被好事者參了幾本,老夫人和大房一家子,不感激二老爺的好心好意不說,反而責怨二老爺尋的差事不好,他們當二老爺是天王老子麼。」

    看到溫氏只撫著肚子,默聲不語,憶及剛回京時的往事,崔媽媽更是憤慨:「二老爺回任京官,她們拾掇出來的院子像什麼話,打發乞丐住的麼,還有,那大房自個生不出兒子來,怨得著二老爺和夫人麼,見夫人一連生了四個好少爺,竟還想奪走小少年,過繼給大房,大夫人是老夫人的嫡親侄女,她倒心疼得不捨往大房裡頭多塞人……」

    看了看溫氏的臉色,沒再提溫氏新嫁三年內一無所出,老夫人往二房裡使勁塞人的舊事,也不再絮說,去年二夫人和大夫人前後有孕,老夫人只細細關料大房的這些個糟心事兒,崔媽媽只柔和了聲音道:「好在,咱們老爺上進,又與夫人貼心,夫人的娘家又得力,幾個少爺也孝順……」

    伸手撫了撫溫氏的肚子,崔媽媽對溫氏笑道:「待夫人誕下小姐,夫人也兒女齊全啦,以後呀,夫人有享不盡的福。」

    為人媳為人妻為人母多年的溫氏,漸漸看得開了,對那些一籮筐的爛事兒聽聽便罷,也不再似年輕時心內堵塞難受,已臨近生產,她只管自己吃好喝好睡好,再歡歡喜喜生下肚裡的寶貝便是。

    不光是溫氏自己,自個的夫婿連同四個寶貝兒子,一致冀盼有個女兒和妹妹,溫氏想到小兒子去讀書前,都要先對肚裡的孩子,妹妹長妹妹短一番,不覺慈笑道:「但願是個丫頭,若還是個兒子,我也真是沒轍兒。」

    崔媽媽喜笑道:「夫人放寬心便是,不管是少爺還是小姐,二老爺都歡喜得很,就看大房那裡,這回能不能一舉得男了,反正呀,他們不敢再打咱們這一房少爺的主意了,二老爺並非愚孝,夫人的娘家也不是吃素的。」

    溫氏扶了扶頭上的珠釵,只輕輕一笑,沒再說話。

    主僕二人說了好一會話,溫氏跟前的大丫鬟暗香,捧著一紅木托盤走近,福了福身,脆聲道:「夫人,參湯熬好了。」

    崔媽媽從矮凳上起身,先揭開遮住參湯的碗蓋,再從托盤上端起流花細瓷碗,而後坐回矮凳,拿湯匙在裡頭翻攪一陣,驅散了不少熱意,再舀起一湯匙喂到溫氏唇邊。

    溫氏笑著喝下一勺,道:「阿碧,我可沒嬌弱到需要喂的地步,你扶我起來,把碗給我,我自己來。」

    阿碧是崔媽媽的閨名,二人自小相處,感情甚是深厚,關係非尋常主僕可比,是以言談之間並非全然的恭敬

    敬,更多有親近之意。

    聞言,崔媽媽嘴裡不依,笑道:「哎喲喂,我的個好夫人,您馬上就臨盆了,老爺千叮萬囑奴婢,要好好照顧夫人,萬不可讓夫人勞累半分,這端碗喂湯之事,老爺都做得來,奴婢可不敢偷半分懶兒。」

    說話間,一勺參湯又已送至溫氏唇邊。

    雖然婆婆嫂嫂弟妹鬧心,但是夫婿格外體貼,兒子又孝順懂事,溫氏心裡頭雖不是滿滿的甜,卻也很是欣慰,當下,也不再多言,由著崔媽媽一勺一勺細細喂喝下一碗參湯。

    喝罷參湯,溫氏覺著身體困頓,便想起身走上一走,崔媽媽忙招呼了丫鬟婆子過來伺候在側,身子沉重的溫氏,單手搭扶著崔媽媽,另一手撐著後腰,在自己的庭院中慢慢踱步。

    金鳳花樹植株高大,正值花期,翠雲如蓋間,花彩鮮艷紛飛,溫氏微抬了眼,看著滿樹繽紛富麗的花,笑歎道:「這花開得可真好啊。」

    崔媽媽小心地扶著溫氏,亦笑:「這金鳳花,又叫吉祥花,這段日子裡出生的孩子,都是有大福氣的。」

    溫氏只淺淺笑道:「這金鳳花一開就是兩個月,難道六、七月出生的孩子個個都有福氣啦,不過是個圖個吉利罷了。」

    忽有一陣涼快的風拂過,幾片金鳳花簌簌飄落,有一片悠悠蕩蕩,恰好飛在溫氏隆起的肚子上,久久凝滯不落。

    見狀,崔媽媽「喲」了一聲,打趣道:「夫人,這朵金鳳花哪裡不落,偏落在夫人的肚子上,難不成咱們的小姐還是只小金鳳?」

    月白色的衫子上,落著一朵火紅的金鳳花,溫氏伸手拈起,在手裡轉了轉後,拋落在磚地,不甚在意地笑道:「阿碧,你別只顧著哄我高興,就瞎說一氣,這小金鳳何等尊貴,怎會落在南府。」

    話音剛落,溫氏的臉色突然一變。

    見溫氏瞬間變了臉色,崔媽媽比溫氏更緊張,忙問:「夫人,怎麼了?」

    溫氏感受著熟悉的酸痛下墜感,嘴角卻泛起一抹溫柔的笑意:「這小東西扭捏了這麼些天,終於肯出來了……」

    ……

    都察院府衙。

    南府二老爺南瑾正在朝宣旨的太監叩首:「謝主隆恩。」而後雙手平舉過頭,接過傳旨太監交託的聖旨,再站起身來。

    傳旨太監眉花眼笑,沖南瑾拱了拱手,嗓音略尖:「恭喜南大人高昇。」再衝四周都察院的各級官員拱手示意:「咱家還有要務在身,就不打擾諸位大人啦,告辭。」

    南瑾捧著榮升吏部右侍郎的聖旨,對著四周同僚的恭賀聲,不管是真心的恭喜語,還是假意的客套話,南瑾均只肅穆著臉,客氣有禮回應,面上不見半分驕傲自得之色。

    都察院的領頭官劉大人撫著頜下鬍鬚,暗暗頷首,三十七歲便官至正二品侍郎之職,還是六部之首的吏部,實在是後生可畏,拿自己比較一番後,心下也不由泛出陳年老醋的酸味兒。

    圍聚的官員還未散盡,已有人邁進都察院的後衙,給南瑾報上喜上加喜的好消息,朗聲由外至內:「南大人,你今日可是雙喜臨門啊!」

    眾人回首,只見身材高大的大理寺卿,穿著一身官袍跨進門。

    有嘴巴快擅八卦的已發問:「陸大人,南大人剛陞遷至吏部,這是一喜,不知另一喜從何而來呀,快給咱們說說。」

    大理寺卿陸大人拎了拎衣袖,笑聲爽朗:「我進都察院第一道大門時,剛好碰到南府家的僕從,來給南大人的隨行報喜,說南夫人剛生下一位千金小姐,進第二道大門時,碰到宮裡來傳旨的公公,又聞南大人升到吏部做了侍郎,這難道不是雙喜臨門?」

    又一輪的恭喜聲,潮水般漫向南瑾。

    南瑾臉上依舊面癱,心裡卻波瀾了一下,這回終於是個閨女啦麼。

    ……

    南瑾在公事上素來恪守己責,不遲到不早退,待他看到新生產的夫人和新誕下的女兒時,天色已黯淡。

    燭光溫馨。

    襁褓裡的閨女,紅紅皺皺一團肉,生的是難得一見的胖,比幾個哥哥都要胖,胖得讓南瑾仔細瞧了半天,也沒分辨出來,這丫頭究竟長得像誰。

    南二夫人溫氏靜默了片刻,問床邊面癱著臉盯著女兒老半天的丈夫:「老爺,你是不是也覺著她太胖了些?」

    足足八斤重的姑娘,南瑾嚴肅的點點頭:「是太胖了些。」

    蕭國以瘦為美,可不以胖為美,溫氏也沒料到,自己竟生下這麼一大團肉球,略蹙了秀眉,擔憂道:「她要是長大後也這麼胖,可怎麼辦?怕是嫁不出去的吧。」

    南瑾眼裡有了笑意,面癱臉卻依舊板的極端正:「想來是不好嫁,不如,就一直當成胖福娃娃養著吧。」

    溫氏噗哧一笑,笑顏如花,伸手摸了摸閨女軟綿綿的肉嘟臉,神色柔和:「這麼大個頭的丫頭,卻不墨跡人,不一會兒就呱呱落地啦,那哭聲也響亮的很。」

    南瑾極少笑,此刻卻微揚唇角,道:「玉瓏,辛苦你了。」

    溫氏閨名喚作玉瓏,南瑾一般只在最親密的時候,才會這樣子喚她,素日多以夫人相稱,此刻,見夫婿又是罕見的露笑,又是親密喚她閨名,可見,對這個胖乎乎肉嘟嘟的閨女非常喜歡,溫氏語調輕柔:「老爺,你給咱們的女兒取什麼名兒?」

    南瑾望著嘴裡吹泡泡的胖閨女,想了一想,方道:「立而望之,偏何

    姍姍其來遲,便喚姍姍可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