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大宋乞丐王

《》章 節目錄 第119章 火德王立大宋〔下〕 文 / 草稿

    文德殿內寂靜無聲。

    趙匡胤的目光在眾人的臉上掃過,淡淡的說道:「歷朝歷代,政變造反,無不是血流滿地,亂兵入城,人人都想著趁亂打劫。大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兄殺弟,軟禁其父。即使其英明神武,貞觀之治萬國來朝,就憑這一點也夠其遺憾一生,成為歷史上抹不去的污點。

    要想做一個超越大唐,前無古人的皇帝,朕第一步就不能走錯。朕苦心將大軍拉出汴梁城,又一再約束大軍,禁止亂殺無辜,就是不想造成汴梁內的流血衝突,讓朕的皇位染上更多人的鮮血。然而有些人,就是不想給朕心安,殺了韓通也就算了,畢竟他想反抗朕,但竟然屠殺韓通滿門,幾十口老幼婦孺,一個不留。你們都說說,王彥升該如何處置?」

    趙匡胤的一番話出口,低下幾人立馬默不作聲。

    韓旭沒想到趙匡胤的雄心如此之大,竟然將自己與唐太宗李世民相比。李世民通過慘烈的玄武門事變而登基,趙匡胤將汴梁的衝突降至最低,完全可以說做到了兵不血刃奪取皇位。先不論將來如何,至少在這第一步上,他趙匡胤贏了。

    「啟稟聖上,韓通一事,王彥升罪大惡極,至軍令而不顧,必須處置,以正國法。」趙普立馬開口道。

    一聽這話,韓旭不由莞爾,趙普這老狐狸確實夠狡猾的,在沒有摸清趙匡胤的底線之前,只是說了處置,而未建議處置的方式,殺?還是不殺?

    「咳咳。」

    趙光義起身對著趙匡胤拱了拱手手,道:「聖上,王彥升雖說做得過火了點,但這畢竟是兵變,難免有些衝突。而且,大哥您剛剛登基,人心不穩,若是此時就處置王彥升,那那些將軍們會怎麼想?他們可是大宋的開國功臣。所以,依臣弟看,此時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聽得趙光義的話,趙匡胤微微皺起了眉頭。原本他確實想按趙普的意思,殺王彥升以正軍令國法。這也是他為何將御前侍衛統領交給韓旭而沒有交給王彥升的原因之一,畢竟以王彥升原本親衛統領的身份,當大宋皇宮內的御前侍衛統領是最合適的。而此時趙光義的話,也讓他不得不再次考慮清楚,他的皇位的確是將士們給擁立起來的,若是事成之後就殺有功之臣,難免讓人有點卸磨殺驢的想法。一時之間,倒也猶豫起來,將目光轉向了一直低頭不語的韓旭。

    事實上韓旭的餘光一直在留意趙匡胤的臉色,見其猶豫不決的樣子,暗自歎息不已。趙匡胤做到了這個位子,考慮的東西自然就多了起來。若他還是殿前都點檢,就憑王彥升的做法,殺一萬次也不嫌多。

    趙普見韓旭低著頭,似乎沒注意到趙匡胤的眼神,趕緊伸手推了推韓旭,小聲道:「官家在看你吶?」

    雖然趙匡胤沒有發話,但其卻有偏向趙光義的樣子。韓旭抬起頭,張了張嘴,正想也跟著贊同對面趙光義的話,但腦中卻突然閃現出韓府那一門幾十口人橫七豎八的躺在院子裡的情形,頓時將欲出口的話吞了回去。轉而說道:「功是攻,過是過,王都校該殺。」

    「殺」字一出口,眾人驚訝不已。韓旭可是第一個說出殺字的人,官場之人,有些話都心知肚明,說得也是委婉含蓄。而他倒好,殺氣騰騰的直接而出。

    趙匡胤臉色一黑,眉頭皺得似乎更緊了。

    「韓統領,王彥升之事,不是簡單的殺不殺就能解決的。若是殺能解決問題,我趙光義第一個同意。我們現在要考慮更多的是,殺了王彥升之後的事。」趙光義連忙說道,那樣子似乎在苦口婆心的在向韓旭解釋:「韓通府上之事既成了事實,對外也就是宣稱亂兵而為,至於這亂兵是大宋的大軍,還是大周的禁軍,這就難說了。我們完全可以抽身,這就會成為懸案。而若是殺了王彥升,那些將軍們的想法,才更危險。」

    韓旭和趙普正欲爭辯,卻見趙匡胤搖了搖手,開口道:「此事就這樣辦吧,王彥升一直跟我說想到邊軍去,將其調入王全斌帳下,依然為都校,戴罪立功。」

    趙匡胤蓋棺定論,金口玉言,低下之人也都默不作聲。

    「聖上,韓通雖逆天行事,但畢竟是大周老臣,也算是勞苦功高,忠心有佳。此時遇難,不如厚葬。」趙普出口道。

    「則平言之有理,那就追贈中書令,厚葬吧。」趙匡胤點了點頭,又笑道:「對了,韓旭你現在也算是四品大員了,還沒有府邸吧?不如韓通那府邸就賞你了,若是朕的御前侍衛統領,連個府邸都沒有,說出去朕還不讓人笑話。」

    「這個好,我看連府邸名字都不用改,反正都信『韓』,呵呵。」趙光義立馬附和道。

    此話一出,低下笑聲連連,談論了半天的苦心事,這事倒正好輕鬆一下。

    然而,韓旭卻苦惱的搖了搖頭,那日他可是親眼看著幾十人被屠殺在那院子裡,他可沒那膽子住進去,這小子自從拜了關二爺,對這些事,可是疑心得很。

    「要不你住朕之前的太尉府?反正那裡現在也空著。」趙匡胤見韓旭搖頭,又問道。

    韓旭大寒,趙匡胤之前的府邸,他敢住嗎?那怎麼著也算是龍興之地,住了還不被御史台給噴死。

    話一出口,見低下人滿臉的震驚,趙匡胤頓時領悟了過來,之前他也只是一時口快,這時想起來,確實不妥。於是,歎氣道:「這也不妥,那也不妥,難不成你還想住百花樓?呵呵,算了,明日你去工部,找工部侍郎,就在皇城西面,尋處風水好點的地方,重新蓋座院子。」

    處理完了正事,趙匡胤依然是意猶未盡,在常歡的安排下,拉著這些親信,喝起了小酒。也許是心願得成,他反而憶起了往事,從洛陽夾馬營,到投郭威,到攻克淮南,直到今時今日。

    ……

    翌日,秦家大院。

    「旭哥兒,你說趙匡胤……哦不,這聖上是不是也太寒酸了點,就送這麼張紙給丐幫?」吳師道手拿著一張宣紙,只見上面龍飛鳳舞的兩個字「丐幫」。事實上這兩個字倒沒什麼?最重要的確實低下那落款「趙匡胤」,以及那鮮紅的玉璽印章。

    此次起事,丐幫的功勞趙匡胤當然沒有忘記,在昨晚喝高了之後,龍飛鳳舞的寫下了這張牌匾,另外凡是丐幫英雄好漢,只要願意,都可以直接進入大宋禁軍。但這一條,對於丐幫這些人來說,還真沒有什麼吸引力,他們都是在江湖上自由慣了的人,完全受不了禁軍那鐵的紀律。不自由,毋寧死嘛。

    「你就得了吧,趕緊找人給裱起來,有了這個,這大宋的天下,咱丐幫可以橫著走。」韓旭鄙視的看了眼吳師道。正了正身上的御前侍衛官服,大宋剛剛得了天下,這官服暫時還沿用後周的服侍,依然是大紅色的服飾加硬璞頭。又道:「走了,點卯去了。」

    「嗯?你昨日回來不是說今日不用去點卯嗎?」秦雨山緩緩從後面走了上來。

    韓旭頓時一拍腦袋,恍然大悟,昨日趙匡胤確實給了自己一天假,去工部和工部侍郎談論新建府邸之事。想來等會還有早朝,估計工部侍郎一時半會還出不來。於是,三下五除二的脫了官服,懶洋洋的往椅子上一趟,歎道:

    「唉,真是偷得浮生半日閒吶!」

    「吳老道,丐幫在揚州的情況怎麼樣了?」秦雨山往韓旭旁邊一坐,開口問道。

    吳師道皺了皺眉,道:「年前的消息是江北分舵已經建立起來,但今日剛收到消息,聽說在江都一帶,他們似乎和那裡的鹽幫發生了點矛盾,具體的還不清楚。」

    隋煬帝開通大運河以來,揚州乃大運河和長江的交界之地,水路四通八達,南來北往的船隻大多通過此地中轉,而形成了揚州特有的商賈文化。江湖幫派自古又喜歡佔據些碼頭,青樓這些暴利行當。

    唐末天下大亂,更是「天下之賦,鹽利居半」,黃巢、王仙芝就是販賣私鹽起家。在長江以北之地,這裡漸漸行成了一個大的幫派——鹽幫。正如其名,他們以販運私鹽為生。江南之地並不產鹽,自從淮南被後周佔領之後,江南的南唐對鹽的需求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漸漸的鹽幫越發興盛,向江南之地販賣私鹽,獲得巨大的利潤。

    秦雨山眉頭緊皺,開口道:「早些年,我路過揚州,有興結識了鹽幫的程老英雄,此人義薄雲天,而且與我一見如故。應該不會為難我丐幫才是。」

    聽到鹽幫,韓旭頓時來了興趣,不由疑惑道:「會不會是去揚州的丐幫之人,飛揚跋扈?畢竟揚州是鹽幫的地盤,人家可是地頭蛇。」

    「不會,此次派去的都是些行事謹慎的可靠之人。」吳師道搖了搖頭:「具體的情況,暫時還沒不清楚,可能過些日子會有詳細的消息。」

    說到了揚州,韓旭突然想起了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忙問道:「李重進那裡有何動靜?」

    「這倒沒有,丐幫一直在那裡監視李重進,年前還是安安穩穩,只不過一直在招兵買馬,聖上昨日才登基,想必他那裡還沒收到消息。」吳師道開口道。

    韓旭默然,趙匡胤登了基,李重進應該也快有動作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