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大宋乞丐王

《》第二卷 東流春水 第226章 走馬上任,淮南節度使(上) 文 / 草稿

    瓜州渡口。

    冷冽的北風,刮過片片枯黃的蘆葦蕩,此刻已是入冬時節,早已不見秋日那漫天飛舞的蘆花之景。卸去了蘆花的蘆葦枝,就像是脫光了衣服的老頭,露出了那乾癟如柴的身材。

    和大江北面這蕭索的冬日之景相比,對面那巍巍青山依舊蒼翠,四季常青的針葉松林,彷彿在嘲笑著蘆葦蕩那又一次的輪迴。

    僅僅一江之隔,卻是天壤之別。

    趙匡胤那偉岸筆直的身影,在周圍隨風搖擺的蘆葦蕩叢中顯得特別的突兀。

    遠遠的瞧見那背影,韓旭翻身下馬,將韁繩交給身後的王凳子,隨著李處耘朝江邊走去。

    收到李處耘的消息,韓旭急忙趕到淮南節度使府邸。趙匡胤幾日前就搬離了杏花樓,入住節度使府邸。節度使府邸經過三日的連夜整修,早已已經恢復了之前的樣貌。皇帝的任何事都是大事,若是放在民間,如此大廳,別說三日,就算是三十日都不一定能完成。

    然而,韓旭卻跑了個空。

    一早起來,興致勃勃的趙匡胤拋下一句話:「韓旭來了,就說朕去了瓜州碼頭。」隨後,帶著趙芸和石守信就出了門。

    ……

    趙匡胤負手而立,遙望大江對面,一副無限江山之態。似乎這身居高位之人,都喜歡這麼個姿勢,就連石守信和趙芸也不例外。

    韓旭不動聲色,在趙匡胤身後三步外站立,並未去打擾趙匡胤的沉思。他知道眼前的這位雄主,已經知道他來了。

    趙匡胤不說話,身邊幾人都不說話。唯有風吹蘆葦的紗紗響。

    半響後。

    趙匡胤頭也不回的突然開口道:「韓愛卿,朕的大宋禁軍強悍否?」

    韓旭微微一愣,趙匡胤這莫名其妙的一句話,讓他一時沒想明白。大宋的禁軍自然是這個時代最強大的存在。趙匡胤問話的語氣很平淡,甚至可以說是隨口而問,可是這意思就讓人難以捉摸了,明顯是話中有話。

    想到此,韓旭上前半步,只能如實回答道:「大宋禁軍天下無雙,自是這天底下最強大的軍隊。」

    「那大宋的將軍善戰否?」

    「當然,大宋的將軍數不勝數,皇上的身邊就有兩位傑出的戰將。」

    韓旭答道,順便好好的拍了怕石守信和李處耘的馬屁。事實上,大宋此時的將軍真的是多不勝數,慕容延釗,韓令坤,王審琦,趙彥輝,王全斌……那一個不是響噹噹的英雄豪傑。若是再加上朝廷內的趙普,范質,魏仁溥,王溥等一干文臣,說是文臣武略也不為過。

    「好。」趙匡胤突然扭過頭,緊盯韓旭,眼中精光大聲,左手一指對面的江山,豪情萬丈道:「既然朕的大宋兵精將廣,那朕即刻揮兵渡江,一舉攻克南唐那萬里錦繡江山。」

    此話一出,別說韓旭,就連身邊的趙芸,石守信,李處耘三人,都是一副目瞪口呆,下巴掉到地上的表情。

    然而,趙匡胤似乎完全沒發覺似的,越說越興奮,越說越激動:「當年朕親率兩千鐵騎,縱橫淮南大地,從泗州一路打到清流關。即使是清流關這樣的天險,朕也是一戰而定。攻下清流關,攻下滁州城,將南唐數十萬大軍後退的道路堵死,這才有了周世宗攻克壽州城,李景小兒割讓淮南十四州。南唐的步卒根本無法抵擋朕大宋的鐵騎,朕只要一萬鐵騎渡江,定然平定江南之地。」

    韓旭大駭,這趙匡胤是瘋了還是傻了?看他那說話的條理,回憶往事的豪情,似乎腦袋並沒有被門夾了啊!難道是不費吹灰之力的掃平李筠和李重進的叛亂,讓他的自信心膨脹到爆?

    不過,韓旭還沒說話,石守信已經急著跳了出來,忙道:「皇上,此時還需三思。攻下揚州大宋三萬精銳士氣正高,這點並未錯。不過,南唐千里之地,二十多州,可不是小小的揚州城可比的。」

    「是啊,請皇上三思。」李處耘趕緊附和道:「大江以南自南唐立國之始,歷經先主李忭,李璟二朝,二十多年的穩固,並無大的戰事,民心穩定,軍力常備。欲奪天下,必先奪民心。淮南之地畢竟在江北,江南之軍未有死戰之心,就算丟了淮南,李景最多一時疼痛,但並未傷及其根本,這才有周世宗奪淮南之舉。但若大軍過江,那李景必定傾全國之力相抗,一旦戰事陷入膠著,別說一萬鐵騎,就是十萬鐵騎,都是傾覆之水。」

    李處耘這話說得有點恨,大大的扇了趙匡胤一巴掌。

    果然,趙匡胤黑臉蒙上一層陰霾,指著李處耘,怒氣沖沖的吼道:「好,你說朕的十萬鐵騎都拿不下一個小小的江南之地,那你倒是說道朕要帶多少大宋將士?十五萬?二十萬?」

    趙匡胤顯然是被李處耘給氣壞了,一向善於控制情緒的他,竟然到了張口欲罵的地步。

    然而,不得不說此時大宋將領的豪氣。只見李處耘毫不退縮,拱手道:「皇上,這不是兵多兵少的問題,而是南唐氣數未盡,根本就未到亡國之時。南唐朝廷爭而不亂,斗而不殺,一旦外部傾入,他們將會抱團一直對外。先不說這些,就是我大軍如何渡江,都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南唐的水軍現在可不是我大宋水軍能比的。別忘了在江州鄱陽湖,還有著他們二十萬的水軍,從江州到揚州一路順風順水,三日之內必定到達金陵,截斷我軍退路。」

    石守信接道:「壽州之戰,大周禁軍圍困一年有餘,方才破城。金陵的城池高大穩固,遠非壽州可比,欲破金陵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

    兩位大宋強將,你一言我一語,說得趙匡胤一愣一愣的,面色由紅轉紫,由紫變黑,最後慢慢的又恢復了那張紅堂大臉。

    好一陣沉默後,趙匡胤突然哈哈大笑,朝著李處耘和石守信讚道:「是啊,兩位將軍果然不虧是我大宋的立柱,說得有道理,朕倒是心急了,這一段時日的勝利,連朕都有些飄飄然。朕在這裡,先向兩位賠不是了。」說著,就朝石守信和李處耘拱手賠不是。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況趙匡胤只是大聲的訓斥了幾句,如此光明正大的承認錯誤,賠不是,那是石守信和李處耘能承擔的。兩人連道不敢。

    趙匡胤滿意的點了點頭,扭頭再次望向對岸,長歎道:「南唐天時地利人和,大江天險如何過之?」

    趙匡胤這話,雖說是在發問,但更多的實在喃喃自語。

    石守信和李處耘剛剛還在你一句,我一句的分析利弊。此刻,面對難倒萬千豪傑的大江,一時倒也想不出什麼辦法。

    「不如架浮橋。」韓旭嘿嘿笑道。別的不說,大宋攻南唐這破天荒的架浮橋戰術,他可是記憶尤心。因為從古自今,由北攻南,唯有大宋這一朝是用的浮橋辦法,想不記住都不行。

    此言一出,頓時將眾人震得目瞪口呆。趙芸更是滿臉的不可置信,看著韓旭像看個白癡。

    不過,隨即趙匡胤,石守信,李處耘三人對視一眼,一會點頭一會搖頭,陷入了沉思之中。

    說實話,架設浮橋在現在看來有點不可思議,可仔細想想又非並無可能。選在江面狹窄之地,若無大風大浪,架設起來興許困難重重,而最後卻很有可能成功。

    短暫的沉思之後,李處耘最先開口問道:「不知韓大人選在何地架設?何時架設?架設之中,南唐必定發現,他們的水軍戰力強悍,巨大的樓船一個衝鋒,就能將浮橋衝垮。」

    李處耘的問題,也正是趙匡胤和石守信的問題,三人均不約而同的向韓旭看來。

    可韓旭只知道架設浮橋,那裡知道如何架設,選在何地。只能苦笑著連連搖頭。

    果不其然,三人同時低歎,似乎很是遺憾。

    不一會,趙匡胤打破了沉默,開口道:「不管怎麼說,欲要渡江,必先強水軍。周世宗時就開始建戰船,練水軍,但這遠遠不夠,朕即刻下旨,命工部拿出辦法,十年之內必須給朕造出足夠的戰船,比南唐水軍還要強大的戰船。」

    趙匡胤並沒有氣餒,南唐水軍的強大,反而激起了其好勝心。

    正當幾人讚歎趙匡胤的雄才大略之時,趙匡胤又開口了。

    只見趙匡胤看著韓旭好一陣,說道:「韓旭聽旨。」

    呃,韓旭連忙下跪。

    「即日起,削去樞密院副使之職……」

    「父皇……」

    趙芸大駭,連忙出口……

    而當事人韓大官人和石守信,李處耘三人只是微微一愣,並未出聲,他們不明白趙匡胤的意思,但似乎趙匡胤話還沒說完呢。

    趙匡胤伸手阻止趙芸說下去,呵呵笑道:「即日起,削去樞密院副使之職,仍為御前侍衛統領,領淮南節度使之職。」

    「啊……」

    這回可不是僅僅只有趙芸了,就連石守信,李處耘和韓旭都震得叫出了聲。樞密院是什麼地方,說好聽點那是大宋的最高兵部參謀省,天下兵馬都歸樞密院負責。說不好聽點,那就是一處養老院,地位高是高,可沒有實權。兵馬事實上直接向皇帝負責,樞密院最多也就是個後勤總部,就算這樣還得看皇帝高不高興讓你當這個後勤總管,一旦發生戰爭,這個後勤總管基本又被宰相所取代。

    樞密院的發達,那是在大宋以文抑武之後,全國的兵馬才被樞密院裡的文官所管轄。而現在的節度使可不同了,依舊還是唐代末年的風格,個個有著實權,說白了那就是一個土皇帝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