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大宋乞丐王

《》第八卷 江山如畫 第427章 江湖恩怨戰場了 文 / 草稿

    「閒人倚柱笑雷公,又向深山霹怪松;必若有蘇天下意,何如驚起武侯龍。」

    深夜時分,北漢中軍帥帳,劉思漢望著眼前的地圖喃喃自語。良久後,莞爾道:「韓旭這小子還是和以前一樣愛出風頭,一出場就如此大的陣仗。」

    遼人八千精銳鐵騎盡沒於此……八千吶……想起遼軍先前氣勢洶洶的萬名前鋒,劉思漢是感慨不已。若是以北漢軍和遼軍對陣,他只能選擇依城池防守,完全沒有信心去和遼人的騎兵對陣,更別說消滅遼軍八千騎兵。

    韓旭這一仗算得上是一場很大的勝利,遼軍自耶律阿保機立國以來還從未吃過如此的大虧。

    「義父,吃點東西吧。」柳青青手端托盤,緩緩而來。

    大軍後撤五里安營紮寨,忙活了大半夜,直到這時劉思漢才想起已經整整一天沒吃東西了。

    兩指輕輕捏起碟中的桂花糕放入口中,閉上眼睛,嘴唇蠕動而細細品味。半晌後,點頭讚道:「你這做小點心的手藝是越來越精緻了,等將來你嫁了人,乾爹不知還能不能再吃到你親手做的點心吶。」

    聞聽此話,柳青青的臉色為之一暗,螓首微搖道:「青青這輩子都會陪著乾爹。」

    「盡說胡話。」劉思漢笑道。

    抬起頭見柳青青那哀傷的嬌容,心中不禁一揪,頓時想起了什麼,拍案道:「青青,你別想太多,你的身份就是我的女兒,那就是北漢的郡主,一個堂堂的郡主難道還會被人看輕?」

    柳青青可以說是劉思漢唯一的親人,在他的眼裡比柳青青比那親侄子皇帝還重要。

    雖然劉思漢回歸北漢後從來不過問朝政,可他畢竟是親王的身份。太原城的王府門口,前來求見的官員數不勝數,幾乎全城的所謂青年才俊,全都向王府提親。只不過柳青青一概不見,劉思漢也寵著她,將前來的媒婆踢走。即便如此,那些不死心的人依舊是重金聘請媒婆,持之以恆的登門拜訪,倒有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意思。

    劉思漢端起茶杯潤了潤嗓子,深吸口氣,歎道:「青青,這些年來義父讓你拋頭露面,倒是義父對不起你。」

    「義父,千萬別這麼說……」柳青青雙眼微濕,急忙道:「在女兒的心裡,義父就是女兒的親生爹爹。」

    「呵呵,義父知道。」劉思漢老懷寬慰,認真的說道:「此次不論戰事如何,待回到太原城,義父怎麼著都會給你個真正的名分,奏請皇上封你為郡主。想必我那侄子這點面子還是會給我這老不死的,呵呵。」

    「女兒不要名分,女兒只要陪著義父。」柳青青再也忍不住,伏在劉思漢的懷中抽泣起來。

    ……

    「王爺……」楊繼業走進大帳,見此情形微微一愣,隨機就朝外退去。

    「楊副將,止步!」

    劉思漢喚住正欲離開的楊繼業,問道:「外面都安排好了嗎?」

    柳青青紅著臉抹去眼角的淚珠,他知道兩人又要事相談,知趣的退出大帳。

    「坐吧,順便嘗嘗青青親手做的點心。」

    楊繼業望著桌上精美的糕點,暗自吞了吞口說,先行匯報道:「王爺,都安排好了,我軍吃了些乾糧已全部休息。」

    「全部休息?斥候呢?」劉思漢微愣道。

    「遼將耶律斜軫親自帶遼軍守夜,所以……」

    一支軍隊在戰敗後,能如此迅速的恢復過來,並且將軍親自領兵守夜。此等意志力,執著精神,讓劉思漢震驚不已。塞外的遼人,果然是飽經風霜之輩。吃一塹長一智,這場敗仗之後,遼將耶律斜軫的統兵能力或許反而更上層樓。

    劉思漢皺著眉頭陷入了沉思,楊繼業雖然對這位親王接觸不多,但他知道劉思漢可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從一開始的出兵,到如今這場戰陣,北漢軍在他的指揮下,所行所做的一切全部都井井有條。雖然到目前為止,北漢軍還未達到攻下鎮州城的目的,可楊繼業冥冥中感覺到劉思漢一開始就從未有過攻下鎮州城的打算。倘若不是契丹人催促,或許劉思漢還將繼續做做攻城的樣子。

    他不明白這位親王殿下到底在想什麼?

    半晌後,劉思漢恢復了過來,伸出兩指去拿碟中的糕點,卻捏了個空。微愣之下,只見楊繼業面紅耳赤,尷尬不已。僅僅一會的功夫,一碟桂花糕被楊繼業吃了個精光。

    「呵呵,楊副將倒是個實在人。」劉思漢擺手示意無妨,又道:「不過,倘若是那韓旭在此,他不僅為吃完,而且還會臉不紅心不跳的讓本王給他再來一碟。」

    想起當年韓旭的無賴樣子,劉思漢不禁樂上眉梢。

    「王爺,當年趙宋李重進叛亂,末將恰好在揚州,對於韓旭此人,末將也接錯過。事實上,他也算是救過末將夫婦一命。」想起韓旭將自己從揚州大牢裡撈出來,楊繼業頗為感慨,繼續道:「但末將沒想到當年那個韓統領如今已成為大宋郡王。聽說王爺當年在汴梁城和韓旭接觸頗多,不知這韓旭為人到底如何?」

    「想不到那小子對你還有這段恩情。」

    劉思漢忍不住的笑出了聲,接著道:「要說恩情,或許本王和韓旭之間還是有的。本王當年在汴梁的產業最後幾乎都交到了韓旭的手上,也算是本王和他之間的惺惺相惜。不過,細細算來,本王和韓旭之間還是冤多於恩,說句不好聽的話,本王是被這傢伙趕出汴梁城的。倘若不是韓旭,說不定本王還在汴梁城裡做一個幫主,又或許咱們北漢的軍隊已經佔據了汴梁城。」

    劉思漢想起了往事,將當年汴梁城發生的一幕幕娓娓道來。

    從他的話語中,楊繼業更加的迷糊了。按理來說,韓旭所在的丐幫將青幫趕出汴梁城,劉思漢應該對韓旭恨之入骨才是,可從劉思漢那說話的語氣來看,他不僅沒有恨意,反而對韓旭和丐幫讚賞有加。

    於是,楊繼業疑惑道:「王爺似乎對韓旭很賞識?」

    劉思漢毫不做作,微笑著點頭承認:「不錯。當年本王離開汴梁時,心裡對韓旭和丐幫確實是有點怨恨,這點本王承認。畢竟本王在汴梁經驗多年,對青幫對汴梁都會留下眷戀,人之常情嘛!回到太原後,本王這才有時間靜下心來細細的思量……原來,本王輸得並不冤!

    從人的因數來說,青幫在汴梁經驗數十年,傲視其他所有幫派,很多人都養出了驕傲自滿的情緒。然而,新建立的丐幫,年輕有衝勁,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更何況隨會在意一幫乞丐組成的幫派?第一點,我們輸在了「小看他人」;丐幫的背後是趙匡胤,而青幫的背後是韓通,表面上看韓通勢大,而事實上趙匡胤卻是真命天子,謀定而後動,就這一點青幫又輸了一成『識人不明』;第三,瓦幫和青幫爭鬥多年,當丐幫崛起之時,青幫應該對瓦幫放下身段,以聯合之勢先將丐幫滅在萌芽之中。然而,青幫並未這麼做,反而一手促成了丐幫和瓦幫的聯合。」

    說到這,劉思漢搖了搖手,苦澀道:「其實這些理由都不重要,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韓旭』。」

    楊繼業知道劉思漢很欣賞韓旭,但可沒想到他欣賞到如此的地步。

    劉思漢認真的說道:「秦雨山是個人才,可他當年也只是個汴梁城的乞丐團頭,多年來一直是默默的做著他的團頭。韓旭來後,第一時間勸說秦雨山建立乞丐人自己的幫會——丐幫。讓全天下的乞丐有自己的幫派,如此豪情,如此見識,先前幾百年誰會想到?就憑這一點,韓旭足以載入青史。幾十年的戰亂,天下間的乞丐何止十萬?只需振臂一呼,必定群起應之……不僅如此,事後我才發現,丐幫從立幫之處,所有的重大決策幾乎都是出自韓旭之手。如此深遠的目光,本王不及也。」

    當年汴梁城的一個小乞丐,成為了如今趙宋的平西郡王,這其中的意味足夠俗世之人品味一生。

    「青幫輸給丐幫,可以說本王在江湖上輸給了韓旭,但如今兩軍對峙,本王要在戰場上搬回這一局。」

    劉思漢說道這,面露激動之色,手中的拳頭握得「卡卡」直響。這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的興奮,劉思漢等了數天,等的就是這一刻。如今韓旭真的來了,這讓他怎能不興奮?

    「可是宋軍的那些強弩火箭似乎……」楊繼業擔憂道:「對了,王爺在江湖上可曾見過那種會炸開的東西?」

    劉思漢眉頭緊皺道:「像是當年蜀地唐門的『震天雷』,可威力卻比『震天雷』大太多,本王爺從未見過。」

    破不了宋軍的床子弩火箭,劉思漢就別想打敗韓旭。

    北漢軍沒有騎兵,唯一的優勢或許就是比宋軍那幫初出茅廬的菜鳥,多了些戰場經驗。

    而宋軍那邊卻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韓旭自打領兵以來,百戰百勝,還從未打過一次敗仗!荊南,後蜀,所到之處,從未一敗。

    巨大的挑戰再次挑起劉思漢早已乾涸的激情,雙眼精光閃閃,靈機一動道:「或許我們該去看看這位老熟人?」

    楊繼業頓時傻了眼,劉思漢這意思分明就是想夜闖鎮州城啊!

    去看韓旭是假,北漢軍要想獲勝,必須得去搞清楚宋軍那到底是什麼東西?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楊繼業被劉思漢的豪情給震住了,同樣卻也不得不佩服劉思漢的勇氣。於是,咬牙道:「末將陪王爺一起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