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青青麥穗

正文 第46章 搬家 文 / 金垚

    等一切弄好,基本上已經進入初冬了,找人算了個好日子,西家正式搬家。本來家裡東西就不多,除了糧食,生活用具、衣服被子什麼的也沒多少,新房子和老房子又挨著,所以搬起來一點也不費勁。

    新房子在西家老房子的西邊,那裡空地很大,有兩個房基地的位置,當初打算蓋房子的時候,西明就去找里正,把空地都買了過來,辦完相關手續,加上老房子的位置,西家現在的地方特別寬敞,西遠合計著以後西韋衛成大了,家裡再加蓋房子的話,余出來的地方足夠了。

    西明搬完家後,二叔西明武也從楊家莊搬了回來。西明親自趕著驢車去接的,西明武家東西也不多,而且西明搬家的時候,因為新房子那邊什麼都有,舊的傢伙什西遠就主張別拿了,奶奶和爺爺摸摸這個捨不得,摸摸那個捨不得,西遠一看也不行啊,這舊傢俱什麼的搬過去和新房子搭配也不協調啊,可是看老人的樣子,又不想丟下,連忙解釋,這些東西之所以不搬,就是等著二叔回來用。

    是的,西明武並沒有搬到大哥家的新房子,而是搬到了老房子,本來大哥大嫂都說自己家現在地方大,房子也多,讓他們住東邊的廂房,房間都給留出來了,可是西明武和媳婦商量好後,說什麼都沒干——他要搬新房子裡去,西明全就消停不了,也得鬧著要往裡搬,這不是給大哥家找事兒嗎?

    所以他堅決要搬到老房子那去,這樣西明全瞅著不是滋味也說不出來啥,總不至於讓他回來找別人家的空屋子住吧?

    西家原本的三間草房,就這樣給了西明武住,老太太心疼兩個小的,讓他們住自己新屋子的小套間,陽陽和小勇看爹娘也沒攔著,很高興地把自己那些破爛都搬到了奶奶那裡。

    小孩子搬家,東西看著就叫人可笑,衛成和西韋也是,什麼小弓啊,這是上次在彥綏城做得,還有彈弓啊、雞毛毽子啊、做彈丸用的黃泥球啊、碗碟的碎片啊、木製的各種小東西啊……人家還鄭重其事的把東西放在自己房間的大抽屜裡,然後用把鎖鎖上,鑰匙小心地藏起來,藏到自以為誰也不知道的地方。

    而真正的衣服、被子什麼的,人家壓根就沒想著,都是家裡大人給拿過來放好的。西韋和衛成雖然有自己的房間,可是只睡了半個晚上。

    搬家的第一天,西遠熄了燈,躺在炕上盤算家裡以後的日子,迷迷糊糊地剛要睡著,就聽見門被輕輕推開的聲音,然後兩個小蘿蔔頭在炕沿那低低的聲音喊哥哥,西遠一激靈馬上醒了過來,起身看見西韋和衛成抱著被子,看見哥哥醒了,二話沒說,馬上上炕自己鋪被子,自己一個房間什麼的,等長大一點再說吧。所以現在兩個小傢伙白天有各自的房間,晚上還是跟著哥哥睡。

    老人一聽說東西得給二兒子留著,就不那麼猶豫了,他們只是捨不得浪費東西,老太太和老爺子都是一直過得苦日子,如今家裡的日子雖然好了許多,但是節儉的習慣一點也沒變,家裡誰要是浪費一點糧食,把谷粒、玉米粒什麼的弄到地上,都得馬上撿起來,不然被爺爺奶奶給看見,準得嘮叨半天,說不會過日子,糟踐東西。

    用奶奶的話說,一個人一輩子老天爺給吃的糧食是有數的,人死了,就是他該吃的糧食吃完了,你浪費了多少,就得少吃多少,所以不能禍害糧食。因為老人的緣故,家裡人對糧食也都很珍惜。

    別的東西老人不堅持搬了,可是奶奶捨不得他和爺爺屋子裡面的那對木箱,那還是她和爺爺成親時候辦置的呢,對於老人來講是個念想,家裡別人也能理解他們的想法,人年紀大了,都比較念舊,所以把那兩口箱子給搬了過去,找木匠重新給漆了一下,看上去還是嶄新的。

    搬完家,按照這裡的習俗,要請村裡有頭有臉的人和關係比較好的吃頓飯,而且,西明武回來,雖然跟村裡裡正早都說好了,但也有必要跟村裡人打個招呼,所以這一頓是一定要好好請的。

    別的東西都是事先搬過去的,等到搬家的那天,把鍋一挪,這才算是正是搬家。當天家裡做了許多好吃的,該請誰早都在心裡合計好了。

    廂房的灶房裡,西遠娘和二嬸還有王大娘一起忙著做飯做菜,堂屋裡爺爺和奶奶忙著招待請來的客人,北面的爐子生著火,水壺裡面滋滋地燒著熱水,不管誰來了,都會給沏上一杯茶,由西韋和衛成給端到面前。兩個小的也嘴甜,不管是誰都笑呵呵地喊叔叔大伯,然後再請人家喝茶。

    村裡人看著他們懂事勤快的樣子,都喜愛地摸摸他們的腦袋。旁邊西陽和西勇也幫著拿瓜子花生之類的招待客人,學著西韋衛成的樣子。虎子和狗蛋也早跟著父親來了,虎子和西明全一樣,一來就抓了一把零食裝到兜裡,然後各個屋子亂串,摸摸這個扣扣那個的。

    年紀小的狗蛋則跟在西陽和西勇身後,來來回回地跑著,兜裡也裝了一把花生,是大伯給裝的,時不常地拿出來吃一顆,他還小,不像虎子受西明全夫婦影響比較大。

    西遠今年過年就十三了,所以也要跟著父親還有二叔一起出去請村裡人來家裡做客,有些熟悉的,像王三爺爺早就自己過來了,可是王三奶奶和王順伯伯沒來,一家人都去人家吃,他們覺得過意不去,只是讓老爺子做個代表,後來還是父親和西遠一起去,好說歹說,連拉帶拽的把王順伯伯給請了來,西遠又叫著柱子。本來家裡大人不讓柱子來,可是西遠說了,柱子是他半個徒弟,家裡有事兒得去幫著跑跑腿,所以就把柱子給領來了。

    別的人像程義、張老八、解明理他們都和西家處的不錯,所以不用請自己就來了。

    最先請的是村裡的里正,然後還有幾位年長的長輩,各個姓的族長,村裡儘管大家族基本沒有,但是各個姓氏也都有自己默認的族長,平時倒是不怎麼管各家的事情,但是還是很受村裡人尊重的。

    人到齊了,喝

    著茶水,吃著瓜子花生,一起聊著天。看著西家的房子嘖嘖稱讚,爺爺和兩個兒子都憨憨地笑一笑就算是回答了,家裡蓋了這麼好的房子,雖然心裡也是高興,但是不能在村裡人面前顯擺,那樣人家會覺得你家有錢了傲氣,嘴上奉承著心裡怎麼想的就不清楚了,所以越到這個時候越要謙遜一些。

    西明全坐在那裡,譜擺的很大,正和人家白話他大哥家的房子怎麼怎麼好呢,跟是他自己家的似的,旁邊程義聽著,瞅了他一眼,忍了忍沒做聲。程義和西明武關係比較好,所以他們這一撥人由西明武陪著。

    菜炒好了,用小盆端到裡面的廚房,然後再拿盤子盛出來端到桌子上,來的客人團團坐了四桌。其中就有西明武的大舅哥,他是跟著來送妹子一家搬家的,來了西家就沒讓走,留著住了兩天,一起慶賀喬遷之喜。

    看著西家現在的排場,他心裡暗暗讚歎,看來妹子是嫁對了人家了,明武只有比他大哥更出息的,如果和他大哥家處好了,以後也能過上這樣的日子,自己也能跟著借借光。

    看來幸虧自己當初明智,看著妹子生活困難,主動提出讓妹夫跟著做豆腐賣,以後妹夫有了掙錢的生計,也不會忘了自己。想想家裡婆娘,沒事總跟自己磨嘰,說是哪有出嫁的妹子還要娘家來支撐養家的,話裡話外想把她自己娘家兄弟叫過來跟著自己做豆腐,幸虧當初沒聽她的,女人嘛,頭髮長見識短,哪裡有什麼遠見呢。

    首先上來的菜就是給聚樓送的吃食,用盤子裝了,麻辣的、泡椒的每樣一盤。然後是雞肉燉土豆,家裡養了三百隻雞,這次殺了四隻。

    接著是大盤裝的紅燒魚,是昨天西遠和爺爺去萬德鎮買的,現在天冷了,又有人開始賣凍魚了。做法去年過年的時候西遠就教了他娘,現在西遠娘做飯好吃在村裡都出了名,平時沒事兒村裡的媳婦們都會找她討教一下,這讓一直老實巴交的西遠娘很有成就感,跟大兒子學起做菜乾勁兒十足。

    「大嫂,你這菜做得可真好,都能上鎮裡開飯館了。」二嬸讚歎地跟西遠娘說。

    「都是小遠從書上看到的,手把手地交給我,不然我哪能琢磨出這些!」西遠娘笑著回答到。

    「識字就是好,我家柱子都比以前懂事不老少。」王大娘也笑呵呵地說。

    她一早就過來幫著西遠娘做飯了,以前跟西家關係就比較好,西家老太太和西遠娘又不是那種有錢就眼高瞧不起人的,所以他們家也沒道理因為西家日子過好了就疏遠人家。

    這四個菜一上來,就看出西家對這次請客的重視,全雞全魚,再加上只有城裡酒樓裡才有的吃食,這伙食的檔次一看就挺高。

    接著上來的菜也不弱,一個酸菜白肉,一個醬骨頭,一個孜然(這裡叫小茴香)肝尖,還有一個解油膩西遠娘的拿手好菜——家常涼拌菜,最後上來的是排骨辣白菜湯,典型的八菜一湯。

    西遠給各個桌的酒盅倒滿酒,然後就出了堂屋,由二嬸和娘在那照應著。奶奶的屋裡,奶奶和王大娘領著幾個小的,也坐在桌子旁吃飯。別看老嬸忙的時候沒照面,飯時一到,馬上扭搭扭搭過來了,把老太太給氣的,本想刺搭她兩句,又看屋裡這麼多人,忍了忍還是沒吱聲。

    西韋幾個一人拿著一個小杯子,裡面裝的是西遠用都柿做的果酒,幾個小傢伙也學著大人的樣子,小小的抿一口,然後夾一筷子菜,接著再抿一口酒,還挺像那麼回事,沒事兒人家還碰一杯。看得幾個大人都憋不住地樂。

    奶奶給王大娘也倒了一杯,旁邊老嬸倒是自己不客氣,把杯子也遞了過來,奶奶就當沒看見,剩下的果酒給幾個小的分了,一共就拿出一小壇,每個人只能分一小杯。這是給孩子們做的,王大娘是客,給人家倒一杯,自己家的人哪裡捨得從孩子嘴裡搶食。

    老嬸鬧了個尷尬,還是王大娘給她勻出來半杯,剩下的半杯人家王大娘也沒喝,嘗了一口意思意思,剩下的也分給了幾個小的。

    「娘,這個可真好喝,等待會兒回去也給我們拿點吧?沒事兒給虎子狗蛋喝點。」人家臉大,還張嘴要上了。

    「沒了,小遠就做了這一小壇,本來打算過年喝的,今兒高興,拿出來給幾個小的了。」奶奶不願意跟這個掰扯不清的兒媳婦廢話,直接說沒有了。

    老嬸根本不信,不知道大哥家把東西放到哪裡了,撇了撇嘴,繼續伸筷子夾菜吃。

    酒席桌上也吃得很熱鬧,西家人都本分,不會說什麼套話,年紀大的加上裡正坐主桌,由爺爺陪著,剩下的分別由西明武西明全陪著,有一桌沒有西家人陪,就由程義和王順伯伯主持著招待,大家喝著杯子裡的酒,吃著桌子上的菜,還有碗裡盛好的湯,真是吃的一個心滿意足。

    村子人家成親時候的酒席都不如西家這一頓,簡直跟去城裡酒樓吃差不多了。

    「大哥,嫂子這做飯手藝可是真不錯。」酒桌上比西明年紀小的,能彼此開玩笑的村民,豎著手指頭跟西明讚道。

    「嘿嘿,還行。」西明不會說什麼,只知道傻笑,接著勸酒。

    旁邊伺候著酒席的西遠娘高興地抿著嘴樂,以前村裡人都說她老實,過日子沒成算,雖然能幹,但是不能把家裡的生計規劃好,所以很有些瞧不起的味道。家裡老人也不放心她和西明兩個老實頭,怕他倆過日子被欺負,說什麼都跟著他倆過,好幫襯他們。現在看她家過得,誰還敢小瞧呢?

    二嬸在旁邊看大嫂的樂呵勁兒,也跟著高興,家裡妯娌三個,老三媳婦她是從心裡瞧不上的,不可能往一起處多好,大嫂人實誠,大侄子又有本事,西明武又和大哥親近,所以她自然也和大嫂關係好。

    酒桌上一

    邊喝酒吃菜一邊聊著天,西家的堂屋裡暖融融的,飯菜香加上酒香,再加上滿座的歡聲笑語,讓人覺得過日子不僅是每天愁著柴米油鹽,還可以有點更高奔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