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組織豪傑去抗日

正文 第18回 呂世隆就任抗日縣長 文 / 沃土456

    莘縣的國民黨縣長逃跑了,為了填補權力的真空,范築先委任**員呂世隆為抗日縣長,同來的還有縣府秘書劉泮溪、政訓處幹事張炳元等。他們多是平津流亡學生,經歷了一二九學生運動,有的人還是運動的負責人,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就加入了**。

    呂世隆,1937年上半年入黨,泰安城西李家莊村人,北平中國大學政治經濟系學生,一二九學生運動中的骨幹。張炳元,天津勝芳鎮人,1936年入黨,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學生。他們隨平津流亡學生於1937年夏天到達濟南,考入了第三集團軍政治工作人員訓練班,畢業後到達聊城工作。

    1937年12月,正是滴水成冰的時候,呂世隆於29日騎著一頭小毛驢,冒著刺骨的寒風到達了莘縣縣城,他唯一的行李就是一床薄薄的棉被和一件棉大衣,張炳元等人也隨後到達了莘縣。天寒地凍,擋不住他們火熱的心,稍作安頓,立刻派服務員蘇群去馮海村接來了地下黨員馮子華,他的工作地點原來是在冠縣。

    馮子華頂著一身雪花進來,各自介紹了一下身份後,張炳元向馮子華傳達了**魯西特委的指示:「你不要到冠縣去了,就在莘縣做黨的工作。」又指了指身旁的呂世隆說:「莘縣黨的工作由我們三人負責。」

    就在這間破敗的小屋裡,莘縣黨委的三人小組成立了。

    為了便於工作,馮子華和縣裡的部分黨員、進步青年進入了縣政訓處,以此為掩護。大家齊心協力,在不長的時間裡,呂世隆恢復了縣政府,各區也恢復建立了區公所,教育科長蘇群、財政科長曹大成都是**員。全縣的混亂局面初步安定下來,抗日政令得以推廣實行。

    1938年春節,鞭炮聲不時地劃過節日的空中,許多農民正忙著走親串友,慶賀這一年中最快樂的節日。在城裡政訓處駐地,卻正在召開一個秘密的重要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張炳元、呂世隆、李集安、馮子華等,他們表情嚴肅,等待著一個重大的宣佈。

    張炳元站起來,向大家嚴肅地宣告:「我正式宣佈,莘縣**委員會,正式成立了。」

    大家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個個神情激動。

    張炳元又宣佈:「書記張炳元、委員呂世隆、李集安。組織部長白雪亮、宣傳部長馮子華,群工部長王惠卿。」

    大家集體鼓掌通過,表示熱烈支持。

    會上,大家就當前形勢和急需解決的幾個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決定:1、大批培養幹部。根據兩個月的工作,大家感到最迫切的問題是缺少幹部。靠聊城要幹部已經不現實,必須採取措施培養。會上決定了培養幹部的途徑和方法。2、積極發展黨的組織。在要求抗日的青年積極分子中發展黨員,建立農村黨支部,盡快建立各區區委。3、組織抗日武裝。建立莘縣支隊及區基幹自衛隊、村不脫產自衛隊。決定了莘縣支隊的領導人選。4、迅速建立工、農、青、婦抗日群眾組織。

    會後,各同志按照縣委的統一佈署,展開了緊張而有序的工作。首先是建立抗日武裝,呂世隆把莘縣民團和原縣警察局人員及槍支收容起來,建立了莘縣支隊。呂世隆兼任大隊長,**員晁蘇民為副大隊長,郭魯為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連,負責守城、巡邏、維持治安等任務。

    呂世隆還親率莘縣支隊去城南張窪、城北燕店一帶去討伐土匪。後來莘縣支隊改名為莘縣保安大隊,縣委向各連隊派了政治指導員。這支隊伍在剿滅土匪,穩定局勢方面,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1938年5月,一支隊伍突然開到了南關外,要求進城。莘縣支隊以為這是大股土匪,堅決不開城門。後來才知道,這是國民黨68軍的敵後挺進軍,到河北去的途中經過莘縣。呂世隆擔心該部進城後騷擾百姓,仍令不開城門。

    雙方相持了三天,該軍聲言如不讓進城,就炮轟城門,強行入城。最後,呂世隆令郭魯隨該部北上,擔任嚮導,才將事件平息。

    在建立莘縣支隊的同時,各區亦相繼建立30人到50人的基幹自衛隊,村建立了不脫產的自衛隊。城西孫懷玉的民團,被范築先收編為**十四團,莘縣的局面進一步安定下來。

    莘縣抗日政府舉辦了各種訓練班,大批培養幹部和抗日骨幹。在城內東街第一高小內,先後舉辦了兩期農會幹部短訓班。每期十多天,由張炳元、呂世隆、馮子華、王惠卿等授課,講解抗日形勢和今後的任務,怎樣組織農會,農會幹部的工作方法等。農會幹部培訓班之後,還選拔優秀青年赴延安和南宮八路軍一二九師駐地及聊城政治干校、軍事教育團學習、受訓。

    縣政府又建立了抗日群眾團體組織。1938年4月,建立了莘縣抗日動委會,呂世隆兼任主任。農訓班的學員結業回村後,隨即發動農民展開了聲勢浩大的農民抗日救國運動。農民紛紛加入農會,各區農會長在縣城召開聯席會議,建立了莘縣農民抗日救國會,選舉王惠卿為會長,白雪亮為副會長。

    農會會員也進行了一些基本的操練,槍支被自衛隊佔用了,農會會員就用紅纓槍、大刀、棍棒及常用的農具鐵掀、鋤頭進行訓練。1938年秋後的一天,艷陽高照,莘縣萬餘農民從四面八方湧進縣城,齊集於城內東北角的廣場。第一時間更新在簡陋的主席台上方,懸掛著白布紅紙寫的橫幅「莘縣農民閱兵大會」。台下萬頭攢動,紅纓槍的槍尖閃閃發亮,紅纓子和各類紙旗迎風擺動,口號聲此起彼伏。

    縣長呂世隆、農會會長王惠卿在熱烈的掌聲中作了慷慨激昂的講話,隨即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人群至夜方散。這次檢閱和遊行,展示了組織起來的農民的力量,為進一步全面發動農民參加抗日救國活動奠定了基礎。

    莘縣政府推行戰時的經濟政策,當時的口號是「抗日高於一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呂世隆在推行縣政過程中

    中,根據莘縣地廣民窮的情況,把農業所得稅改為累進稅,也就是財富越多,稅率越高,減輕了廣大貧下中農的負擔。減輕其它捐稅,嚴禁高利貸,強制地主富戶納糧,救濟貧苦農民,號召恢復家庭手工業,加強集市貿易的管理,嚴懲不法商人等措施,使瀕臨絕境的莘縣經濟出現了生機。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為了支持抗戰,莘縣一次向第六專署解款4萬元,為其它各縣所不及。

    縣政府還實行抗日的化教育,在財政十分艱難的情況下,仍撥出專款恢復教育,在全縣新增高級小學2處,初級小學80餘所,小學教師增加了一百多人。呂世隆還命令教育科長蘇群把原有學田收歸教育科,以彌補教育經費之不足。在化工作方面,縣成立了藝宣傳隊,到鄉下街頭演出,刷寫抗日標語,組織各校學生演唱抗日歌曲。《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放下你的鞭子》等救亡歌曲和節目,激發了許多農民的抗日救國熱情,在全縣形成了濃厚的抗日氣氛。

    范築先高度評價了莘縣的抗日救亡工作,稱讚呂世隆是抗日模範縣長,號召其他各縣向莘縣學習。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然而十個手指頭不一般齊,朝城縣,又是另外一種情況。朝城,地處中國冀、魯、豫三省交界處的魯西平原上,地勢平坦,氣候宜人,直到1956年才被撤銷,現在劃為山東省的莘縣。

    范築先原來任命的縣長是張守忠,此人是國民學頑固分子,屬於參謀長王金祥的人。張守忠對抗日並不積極,但在整個第六區積極抗日的大趨勢下,也不得不作出抗日的高姿態。他組建了動委會,通過考試選拔了一些青年進入聊城政治干校、軍事教育團學習,建立了縣大隊和區隊。但在張守忠的抵制下,聊城政訓處向朝城縣派不進政訓工作人員,直到1938年7月,才勉強接受黑伯理為政訓處幹事。

    張守忠對政訓處工作不支持,對黑伯理千方百計地排擠,只給他安排了個動委會宣傳組長的職務,動委會主任由張守忠自己兼任。第一時間更新

    黑伯理在朝城城裡無法開展工作,不得已,只得深入到魯西北最大的回民聚集地張魯集,組織回民抗日運動。由於黑伯理也是回民,又有化,很快和當地群眾打成一片,迅速組織起了抗日救國會。在此基礎上,發展了一部分青年積極分子入黨,建立了張魯支部,楊見遠為支部書記。在黑伯理、楊見遠的領導下,張魯集的抗日救國工作迅速開展起來。

    然而,張守忠卻誣陷黑伯理組織回救會是「企圖顛覆政府」,要范築先查辦。這時,恰巧**魯西北特委另有任務,借此機會將黑伯理撤出朝城完事。

    在觀城縣的情況更為複雜,觀城縣1956年劃歸范縣為觀城區,1964年劃歸莘縣仍為觀城區。

    范築先先是派了一個叫王廣增的人來當縣長,由於當地群眾不滿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王廣增到王家廟講話時,一不隨當地老百姓的意,老百姓的組織紅槍會群起而攻之,王廣增被紮成了重傷,帶的兩個警衛員也被扎死。

    其後,范築先又派了姜鴻元來當縣長。這個姜鴻元是王慶祥的嫡系,國民黨的頑固分子。此人又性情暴戾,處事野蠻,別看對抗日救亡運動不熱心,對搜刮民財卻很內行,人送外號「姜二虎」。

    有一次,十王廟村由於未及時上交所要的錢糧,姜鴻元把里長李舟前一槍打死,並把頭割下來,懸頭於城內三天,以警示那些不交錢糧的人。此事鬧得觀城縣民眾怨氣沸騰,群情激奮。

    當姜鴻元再次向十王廟徵糧時,十王廟附近的民眾聯合起來,以將軍寨為首的紅槍會員將其團團包圍,嚇得姜鴻元大喊:「鄉親們,不要這樣,不要這樣,我們這是執行公務。誰要是妨礙執行公務,李舟前就是下場。」

    姜鴻元不喊不要緊,這一喊,更是火上澆油。民眾中不知誰大喊一聲:「殺呀,殺死這些當官的。」有的人就附和著喊:「官逼民反,反正是沒有活路了,殺呀——」一時紅槍會蜂擁而至,見到了官兵只是亂捅亂戳,後面的推前面,前面的往前衝,一浪高過一浪。

    姜鴻元本來還要喊:「開槍,立刻開槍。」可是,他的喊聲早就被紅槍會們淹沒了,哪裡還有人聽得見。官兵們被擠在中間,高舉著槍,連拉槍栓的空間也沒有,哪裡還能推膛、上彈,一下子就被憤怒已極的紅槍會殺死了二十多人。

    姜鴻元被貼身的護衛保護著總算沒有被扎死,此時早就沒了咒念,只得腳底下抹油——趕緊逃命。後面的紅槍會緊緊追趕,一邊追趕著一邊還大聲地吼叫,那聲音真如山呼海嘯一般。

    姜鴻元是只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沒命地逃回了縣城,紅槍會也追到了縣城,把縣城團團地包圍起來。嚇得姜鴻元是四門緊閉,派上所有的重兵把守城門,然後趕緊向范專員求救。紅槍會把縣城包圍了三天,這三天姜鴻元真是眼睛也熬紅了,飯也吃不下,人是整整瘦了一圈,總會是體會到了欺壓民眾的嚴重後果。

    三天後,范築先帶兵來才解了圍,把姜鴻元大罵了一頓,本來想撤職查辦,但是王金祥一個勁地說情。范築先看到王金祥的面子,勉強同意把秉鴻元調到濮縣當縣長,觀縣城呢,再派張舒禮來當縣長。

    張舒禮是著名**員張郁光的弟弟,他來到了觀城縣後,立刻把莘縣呂世隆的那一些辦法搬了過來,使觀城縣的抗日工作蓬勃地開展了起來。聊城政訓處又在觀城設了辦事處,有二十多位從聊城軍事教育團、政治干校畢業的**員、民先隊員到達觀城工作,給予了觀城縣很大的支持。觀城縣的黨組織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黨員的人數成倍增長,有些國民黨的頑固分子驚呼:「如今的觀城,簡直成了**的地盤。」

    1938年上半年的這段時間,第六專區在范築先的領導下,在統一戰線的旗幟下,第六專區從南到北,形成了濃厚的抗日氛圍。但是,在這種大好形勢的背後,卻隱藏著種種的危

    機……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