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重生之創世紀

正文 第270章 《雜談投資》(2) 文 / 山客

    更新時間:2011-06-07

    美國知名的投資家巴菲特先生依靠股票、外匯市場的投資,成為世界上排名前十的富翁。他倡導的價值投資理論值得我們去學習與借鑒。

    巴菲特認為價值投資並不複雜,他曾將其歸結為三點:把股票看成許多微型的商業單元;把市場波動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敵人(利潤有時候來自對朋友的愚忠);購買股票的價格應低於你所能承受的價位。

    「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架投票計算器。但從長期看,它是一架稱重器。」巴菲特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

    事實上,掌握這些理念並不困難,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巴菲特似乎從不試圖通過股票賺錢,他購買股票的基礎是:假設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在價值投資理論看來,一旦看到市場波動而認為有利可圖,投資就變成了投機,沒有什麼比賭博心態更影響投資。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他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投機者,他喜好作長線投資。有人曾做過統計,巴菲特對每一隻股票的投資沒有少過8年的。巴菲特曾說:「短期股市的預測是毒藥,應該把它擺在最安全的地方,遠離兒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資人。」

    同時巴菲特有自己獨立的判斷,從不跟風。世紀之交,網絡股**的時候,熱錢都瘋狂地向互聯網經濟湧入。英特爾公司董事長安迪.格羅夫甚至發出了這樣的呼喊:「趕快跳上電子商務的高速列車,否則你將死無葬身之地!」

    但是巴菲特卻並沒有投資互聯網新經濟。那時投資界一致認為他已經落後了,據說他的一些股東對他很不滿,想要逼他退休。但是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股價大跌,埋葬了一批瘋狂的投機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現了其穩健的投資大師風采,成為最大的贏家。

    當然了,巴菲特也有失算的時候。例如作為可口可樂公司的股東,2000年巴菲特迫使可口可樂取消140億美元收購食品公司桂格公司的計劃。但在2001年,百事可樂以同樣的價格收購桂格,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當然這些小的失誤,不能掩蓋巴菲特的巨大成功。

    巴菲特自己把他的成功歸結為「專注」。他的傳記作家施羅德寫道:「他除了關注商業活動外,幾乎對其他一切如藝術、文學、科學、旅行、建築等全都充耳不聞——因此他能夠專心致志追尋自己的激情。」毫無疑問,巴菲特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投資天才之一。

    我向大家介紹巴菲特先生,以及他的投資理論,並不是因為媒體喜歡拿我和他比較,而是,我在他身上學習到了很多。當然了,更多的時候,我喜歡選擇高風險高回報率的投資,向未上市的公司進行風險投資。

    每個人的判斷能力不一樣,很多金融機構對上市公司的股票進行評定,購入、持有和拋售等,如果都聽從這些機構的建議,購入值得購入的股票,等到金融機構建議拋售的時候,再拋售,我可以很負責的說,想要獲得豐厚的投資回報率,幾乎不可能,甚至有可能要虧本,要不然,大家都不會把錢存在銀行,而選擇投入到股市了。

    很多人的給我留言,問我什麼股票值得購買,這個,我真的不好回答,就算是我自己投資購買的股票,我也不敢保證一定能夠賺錢。最近,滬深股市暴跌,我也在分析尋找購買有升值潛力的股票。

    聽到我說尋找有升值潛力的股票,有些人會問,為何不增持華訊公司的股票,以及增持蘇寧電器等去年減持的股票,是不是不看好這些股票?

    我該怎麼回答才能夠讓大家滿意呢?減持一支股票,並不意味著不看好未來前景,如果一支股票平均每年持續增長10%,你會不會購買呢,很多人不會選擇購買,覺得每年10%的投資回報率太低了。

    想想把錢存放在銀行才多少利息?但是,為何大部分人不願意購買平均每年持續增長10%的股票呢,因為大家都希望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率,可是往往投資回報率和風險是並存的。我也願意投資一些高風險高利潤的股票(或者項目),更何況沒有一支股票能夠保證平均每年增長10%,要不是國債,就算是把錢存在銀行賺利息,銀行利息也會發生變動。

    作為一名股民,可以聽聽投資分析師的建議和觀點,不過,不能夠盲從。前不久,我聽說有個投資顧問公司準備在華訊集團的百度網站做搜索廣告,說什麼,保證每年至少25%的投資回報率,最高能夠達到100%,簡直就是放屁,這家皮包公司明擺著想騙人錢,大家可不要相信這樣的公司,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這樣的企業。

    最後說一聲不好意思,我不能給普通的投資者任何具體投資建議,將來也不會,請大家記住,投資有風險,任何投資都有風險!不要輕易相信所謂「專家」的「建議」——

    這篇文章發佈後,點擊量蹭蹭地往上升,之後一段時間,不少投資界人士拿錢建軍這篇文章說事。

    如今的錢建軍,在全球商界擁有無比巨大的影響力,他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新聞熱點,不過,錢建軍不是一個喜歡向媒體提供猛料的人,「悶聲發大財」這個詞放在他身上,再恰當不過,而現在他已經世界首富了,他再低調,他的一些行動都會被媒體捕捉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